• 沒有找到結果。

導入GBA關鍵影響因素評估指標權重體系之建立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61-86)

第四章 導入GBA關鍵影響因素評估模式

第四節 導入GBA關鍵影響因素評估指標權重體系之建立

53

表18

環境構面一致性指標檢定

區分 n

n j

ij

i

a

=

=

1

ω

=

= n

j j i

Wi 1

ω

ω 優先 順序

最大特徵值

λmax 指標 CI一致性

一致性 比率 CR 基礎建設(現存系統

的通訊和資料庫發 展的成熟度、網路 存取能力、頻寬的 可靠度等)

1.329 0.321 1

4.038 0.013 0.014 組織影響其他組織

的能力(上級主管單 位隨時充分掌握、

管制、考核所屬單 位必要資訊流)

1.218 0.294 2

政府推廣及影響的 程 度( 明 定 推 動 期 限)

0.925 0.224 3

軟體供應商的支援 0.668 0.161 4

CR<0.1 符合一致性檢定

經運算後求得全體受訪者之一致性指標及一致性比率來檢定配對比較矩陣 的一致性,相關檢定顯示回收問卷之所有層級一致性比率數值皆小於 0.1,表 示全體受訪者之評估值均達可接受之一致性標準,表示研究結可充分表達專家 意見。

第四節 導入GBA關鍵影響因素評估指標權重體系之

54

先前所建立的層級評估架構圖,利用模糊 AHP 法求得各項評估指標之相對權 重值,本節的重點即在介紹權重的計算與結果分析。

本研究採用 Buckley(1985)所提出之模糊 AHP 法的概念進行相關計算。茲 以第二層主要構面「呈現性」為例,說明如何將問卷的語意尺度轉換為量值,

以及如何建立模糊正倒值矩陣。

以專家問卷編號 01 於「整體構面」之意見表達呈現如表 19 所示,而填 答資料之正倒值矩陣呈現如表 20 所示,接著將正倒值矩陣轉換為模糊正倒值 矩陣,如表21 所示,最後進行下一階段的群體整合如表 22。

一、模糊權重之計算

1. 建立正倒值矩陣與模糊正倒值矩陣,以受訪者編號 01 號為例,計算如下:

表19

專家問卷於「整體構面」之意見表達(以受訪者編號01為例)

等重

9:

1 8:

1 7:

1 6:

1 5;

1 4;

1 3:

1 2:

1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 □ □ □ ■ □ □ □ □ □ □ □ □ □ □ □ □

科技構面

□ □ ■ □ □ □ □ □ □ □ □ □ □ □ □ □ □

環境構面

□ □ ■ □ □ □ □ □ □ □ □ □ □ □ □ □ □

環境構面

表 20

專家問卷填答資料之正倒值矩陣(以受訪者編號01為例) 組織構面 科技構面 環境構面 組織構面 1 5 7 科技構面 1/5 1 7 環境構面 1/7 1/7 1

55

表21

專家問卷語意轉換後之模糊正倒值矩陣(以受訪者編號01 為例)

組織構面 科技構面 環境構面

組織構面 (1 1 1) (4 5 6) (6 7 8) 科技構面 (1/6 1/5 1/4) (1 1 1) (6 7 8) 環境構面 (1/8 1/7 1/6) (1/8 1/7 1/6) (1 1 1)

2. 群體整合

將每位受訪者的模糊正倒值矩陣,利用公式3-3的方式加以整 合,便可以得到受訪者意見表達後的模糊正倒值矩陣,群體整合結果 如表22 所示。

3. 模糊權重計算

利用公式(4-1)與(4-2)計算評估指標之模糊權重值,再利用反三角 解模糊化公式(4-3)求得解糊權重值,最後利用公式(4-4)進行正規化得 到指標明確權重值與權重排名。計算結果如表23所示。舉例說明導入 GBA關鍵成功因素整體構面下各評估項目之權重計算方式:

(1)先計算三角模糊數的幾何平均值

r1=(ai ai ain n

1 2

1 ~ ... ~ )

~ ⊗ ⊗ ⊗ (a)組織構面(r1):

表22

群體整合專家問卷語意轉換後之模糊正倒值矩陣(以全體受訪者為例)

組織構面 科技構面 環境構面

組織構面 (1.00 1.00 1.00 ) (1.725 2.133 2.55) (1.90 2.50 3.10) 科技構面 (0.783 0.907 1.05 ) (1.00 1.00 1.00) (1.933 2.55 3.20) 環境構面 (0.546 0.598 0.717 ) (0.538 0.681 0.867) (1.00 1.00 1.00)

…………..……….…...…. (18)

56

l:31×1.725×1.9 =1.485 m31×2.133×2.5 =1.747 u31×2.55×3.1=1.992 (b)科技構面(r2):

l:3 0.783×1×1.933=1.148 m:3 0.907×1×2.55 =1.322 u:31.05×1×3.2 =1.498 (c)環境構面(r3):

l:3 0.546×0.538×1=0.664 m:3 0.598×0.681×1=0.741 u:3 0.717×0.867×1=0.853 得

(

r1r2r3

)

=(1.133,1.712,2.546)

(

r1r2r3

)

1=(0.882, 0.584, 0.393) (2)求算模糊正倒矩陣中每一列之模糊權重值

(

2

)

1

1 1

~ ...

~ =rrrrn w

(a)組織構面(w~1):

(

)

=

= 1 2 3 −1

1~

~ r r r r

w (1.485,1.747,1.992)(0.882, 0.584, 0.393)

= (1.310,1.021,0.783) (b)科技構面(w~2):

(

)

=

= 2 2 3 −1

~2 r r r r

w (1.148,1.322,1498)(0.882, 0.584, 0.393)

= (1.013,0.772, 0.588) (c)環境構面(w~3):

w~3 =r3

(

r r2 r3

)

−1 = (0.664,0.741,0.853) (0.882, 0.584, 0.393)

= (0.586,0.433, 0.335)

(3)解模糊以得明確值,以反三角模糊公式解模糊

3 c b DFij = a+ +

a:三角模糊數中之下限值lij

………..…. (19)

………...………...…….……..…. (20)

57 b三角模糊數中之中間現值m ij c三角模糊數中之上限值uij

(a)組織構面 : 1.038 3

783 . 0 021 . 1 310 .

1 + + =

(b)科技構面: 0.791

3

588 . 0 772 . 0 013 .

1 + + =

(c)環境構面 : 0.451 3

335 . 0 433 . 0 586 .

0 + + =

(4)進行正規化,以比較各項評估指標的重要性,運算式如下:

=

ij ij

i DF

NW DF

(a)組織構面 : 0.455 451

. 0 791 . 0 038 . 1

038 .

1 =

+ +

(b)科技構面: 0.347 451

. 0 791 . 0 038 . 1

791 .

0 =

+ +

(c)環境構面 : 0.198 451

. 0 791 . 0 038 . 1

451 .

0 =

+ +

………...……….……..…. (21)

58

表23

導入GBA關鍵影響因素衡量指標各構面權重及排序 整體構面權重及排序 構面

三角模糊數

幾何平均值 模糊正倒矩陣 模糊權重值

反三角 解模糊

正規化 權重值

權重 l m u 排名

整 體 構 面 衡 量 指 標

組織構面 1.485 1.747 1.992 1.310 1.021 0.783 1.038 0.455 1

科技構面 1.148 1.322 1.498 1.013 0.772 0.588 0.791 0.347 2

環境構面 0.664 0.741 0.853 0.586 0.433 0.335 0.451 0.198 3

組織構面權重及排序 構面

三角模糊數

幾何平均值 模糊正倒矩陣

模糊權重值

反三角 解模糊

正規化 權重值權重

排名

l m u

組 織 構 面 衡 量 指 標

組織政策對採用創

新科技的積極程度 1.265 1.586 1.936 0.511 0.079 0.016 0.202 0.139 3

高階主管對於跨組 織資訊系統支持的

程度 1.128 1.459 1.822 0.456 0.073 0.015 0.181 0.125 4

組織準備的情況(包 含軟硬體、人力資

源等分工是否明確) 1.066 1.441 1.878 0.431 0.072 0.015 0.173 0.119 5

執行程序(包含對組 織衝擊分析、系統 雛形的測試、錯誤 率評估、表單標準 化的產出等)

1.202 1.627 2.134 0.486 0.081 0.018 0.195 0.156 1

投入軟體開發的預

算需求 0.906 1.160 1.385 0.366 0.058 0.011 0.145 0.100 8

資訊人員地位的提

升及發揮其功能 1.049 1.288 1.586 0.424 0.064 0.013 0.167 0.115 7

專案小組的成立及

運作 1.061 1.333 1.654 0.429 0.067 0.014 0.170 0.117 6

組織成員互動及認 知的程度(如同仁是 否已熟悉新普會制 度)

1.344 1.852 2.367 0.543 0.093 0.019 0.218 0.150 2

59

表23(續)

科技構面權重及排序 構面

三角模糊數

幾何平均值 模糊正倒矩陣

模糊權重值

反三角 解模糊

正規化 權重值

權重 排名

l m u

科 技 構 面 衡 量 指 標

廠商的能力與經驗

影響重大 0.775 1.007 1.295 0.327 0.065 0.015 0.136 0.096 7

系統的正確性(自動

檢查錯誤)及穩定性 1.158 1.485 1.863 0.489 0.095 0.021 0.202 0.142 4

系統好用度及符合 工作需要(有效提昇 主計行政效率與作 業品質)

1.308 1.834 2.387 0.553 0.118 0.028 0.233 0.164 2

慎選適當的導入方 式(建立時程表、按 步驟推動)

1.459 1.896 2.418 0.616 0.122 0.028 0.255 0.199 1

資訊傳遞安全的程 度 (電子簽章作業

環境) 0.977 1.263 1.611 0.413 0.081 0.019 0.171 0.121 6

資訊系統與組織的 價值、信任、與以 往相關系統執行經 驗差異(如就源輸入 等)

1.366 1.809 2.277 0.577 0.116 0.026 0.240 0.169 3

採用跨組織資訊系 統後,使用時間、

流程上的控管和應 用程度(如流程再造 等)

1.037 1.312 1.696 0.438 0.084 0.020 0.181 0.128 5

資訊科技構面權重及排序 構面

三角模糊數

幾何平均值 模糊正倒矩陣

模糊權重值

反三角 解模糊

正規化 權重值

權重 排名

l m u

環 境 構 面 衡 量 指 標

基礎建設(現存系統 的通訊和資料庫發 展的成熟度、網路 存取能力、頻寬的 可靠度等)

1.361 1.692 2.027 1.271 0.616 0.319 0.735 0.318 1

組織影響其他組織 的能力(上級主管單 位隨時充分掌握、

管制、考核所屬單 位必要資訊流)

1.257 1.572 1.899 1.174 0.572 0.299 0.682 0.295 2

60

23(續)

境 構 面 衡 量 指 標

政府推廣及影響的 程度(明定推動期

限) 0.974 1.252 1.564 0.910 0.456 0.246 0.537 0.233 3

軟體供應商的支援 0.642 0.825 1.055 0.600 0.300 0.166 0.355 0.154 4

4.層級串聯

舉例說明「組織構面」層下「高階主管對於跨組織資訊系統支持的程 度」指標之層級串聯權重值,串聯方式運用公式3-8,計算方式係「高階主管 對於跨組織資訊系統支持的程度正規化權重值」×「組織構面正規化權重值」

= 0.125 × 0.455 = 0.057(如表24):

表24

導入關鍵影響指標相對權重及整體排序 第一層

指標

正規化權

重值 名次 第二層指標 串聯後

權重值 整體 排序

組織構

0.455 1

執行程序(包含對組織衝擊分析、系統雛形 的測試、錯誤率評估、表單標準化的產出 等)

0.071 1

組織成員互動及認知的程度(如同仁是否已

熟悉新普會制度) 0.068 3

組織政策對採用創新科技的積極程度 0.063 4 高階主管對於跨組織資訊系統支持的程度 0.057 9 組織準備的情況(包含軟硬體、人力資源、

財務資源、組織提供的訓練、IT 能力等分 工是否明確)

0.054 10

專案小組的成立及運作 0.053 11

資訊人員地位的提升及發揮其功能 0.052 12

投入軟體開發的預算需求 0.045 15

科技構

0.3470 2 慎選適當的導入方式(建立時程表、按步驟

推動) 0.069 2

61

24(續)

科技構

0.3470 2

資訊系統與組織的價值、信任、與以往相

關系統執行經驗差異(如就源輸入等) 0.059 6 系統好用度及符合工作需要(有效提昇主計

行政效率與作業品質) 0.057 8

系統的正確性(自動檢查錯誤)及穩定性 0.049 13 採用跨組織資訊系統後,使用時間、流程

上的控管和應用程度(如流程再造等) 0.042 16 資訊傳遞安全的程度 (電子簽章作業環境) 0.044 17 廠商的能力與經驗影響重大 0.033 18

環境構

0.1979 3

基礎建設(現存系統的通訊和資料庫發展的

成熟度、網路存取能力、頻寬的可靠度等) 0.063 5 組織影響其他組織的能力(上級主管單位隨

時充分掌握、管制、考核所屬單位必要資 訊流)

0.058 7

政府推廣及影響的程度(明定推動期限) 0.046 14

軟體供應商的支援 0.030 19

62

參考文獻

尹慧珍(2007)。行政院主計處電子中心 GBA 資訊系統再造新思維。主計月刊 624,53-59 。

甘淑宜(2004)。影響公部門資訊系統導入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士新 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何蕙萍(2000)。組織協調成本與虛擬組織特性之研究以電腦軟體業為例,

未出版博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吳仁和、林三順、夏則智(1999)。專案管理與資訊系統開發-以聖州企業為例。

中山管理評論,7(2),489-504。

吳仁和、林信惠(2002)。系統分析與設計。臺北:智勝。

林東清(1995a)。影響企業引進資訊科技成效之組織因素。管理評論,14(2),

59-84。

林東清(2002)。資訊管理--e化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臺北:智勝。

林東清、吳政翰(1994b)。策略資訊系統發展的影響因素-以規劃、開發、 實 施 三方面來探討。交大管理學報,14(1),1-23。

林東清、黃貞芬(1995b)。資訊系統開發生命週期之人員衝突研究。中山管理評 論,3(1),126-150。

林東清、遊騰臻(1994a)。使用者抗拒資訊系統因素的實證研究。輔仁管理評 論,77-100。

林嘉誠(2004)。電子化政府的網路服務與文化(電子化政府)。臺北:行政院研 究發展考核會。

高木榮、謝志宗、楊榮林、蔡美文(2001)。復健科住院資訊管理系統開發──某 醫學中心之經驗。健醫學會雜誌,29(4),177-184。

張保隆、鄭文英(1990)。決策屬性具相關之分析層級統計模式。交大管理學 報,1(10),159-171。

張玲星(2001)。從組織政治觀點探討企業資訊化的過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 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高雄市。

張曉嵐(2002)。企業導入人力資源資訊系統之變革過程與效益分析-以製造業 個案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桃園 縣。

許伯年(2002)。導入ERP人力資源資訊系統之關鍵成功因素探討-P公司為

63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陳碧源(1988)。我國政府資訊委外政策過程之研究-以新制度論分析。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曾國雄、鄧振源(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中國統計學 報,27(6),6-22。

曾國雄、鄧振源(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中國統計學 報,27(7),1-19。

賀志豪(2004)。運用模糊分析層級程序法評估軍事採購績效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黃貞芬、林東清(2002)。資訊部門的權力基礎與決策影響力之分析--結合定量 法。資訊管理學報,9(1),81-106。

黃勝彥(2005)。應用模糊德菲層級分析法於汽車營業據點區位選擇之研究-以某 日產汽車公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新竹 市。

黃道淵,袁松青(2007)。建構國軍普通公務會計之研究。主計季刊,317。

楊亨利、傅豐玲、家蘭、姜國輝、李坤清(2001)。系統分析與設計。臺北:空 中大學。

趙胤芝(2002)。企業創新專案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 ERP 之導入為例。未出 版未出版,國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台北縣。

劉儒俊(2002)。行銷資源最適配置模式—Fuzzy AHP 之應用。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嘉義縣。

蔣侑修(2004)。科技專案評選的專家模糊多準則決策。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鄭錳新、駱德廉(2001)。使用者參與開發資訊系統之探討。景文技術學院學 報,11,231-242。

蕭玉華(2005)。國際會議地點選址評估模式之研究─Fuzzy AHP之應用。未出版 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嘉義縣。

鍾兆林(1983)。企管資訊系統整體發展概要。臺北: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 限公司。

鍾佳如(2006)。建立經營部落格績效評估之模式。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科技 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新竹縣。

羅應浮、羅力仁、賴嬿竹(2006)。連鎖3C賣場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運用模糊

64

AHP 法。中華決策科學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論文集,桃園:中央大 學。

行 政 院 主 計 處 網 頁(2004 年 9 月 20 日 ) 。電 子 處 理 資 料 中 心。 取 自 http://www.dgbasey.gov.tw/eyimc/welcome.htm。

Angeles, R. & Nath, R.(2001). Partner congruence in electronic dataInterchange.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2(2),109-127.

Angeles, R. Corritore, C. L., Basu, S.C., & Nath, R.(2001). Success factors fo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implement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1, 329-347.

Belton, V. & Gear, A. E.(1985). The legitimacy of rank reversal-A Comment.

Omega, 13(3),227-230.

Buckley, J. J.(1985). Ranking alternatives using fuzzy numbers. Fuzzy Sets and systems,15,21-31.

Buckley, J. J.(1985). Fuzzy hierarchical analysis.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7, 33-247.

Byrd, T. A., & Davidson, N. W.(2003). Examining possible antecedents of IT impact on the supply chain and its effect on firm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41, 243-255.

Byrd, T. A., & Davidson, N. W.(2003). Examining possible antecedents of IT impact on the supply chain and its effect on firm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41, 243-255.

Croteau, A. M., & Li, P.(2003).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of CRM technology initiatives. Canadian Journal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20(1), 21-34.

Chan, F. T. S., Chan, M. H., & Tang, N. K. H.(2000a). Evaluation methodologies for technology selec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107, 330-337.

Chan, F. T. S., Chan, M. H. & Tang, N. K. H.(2000b).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tools to aid the design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65(1), 73-84.

Chang, D. Y.(1996). Applications of the extent analysis method on fuzzy AHP.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95, 649-655.

Cheng, C. H.(1996). Evaluating naval tactical missile systems by fuzzy AHP based on the grade value of membership func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96(2), 343-350.

Cheng, C. H., Yang, K. L., & Hwang, C. L.(1999). Evaluating attack helicopters by AHP based on linguistic variable weight.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16(2), 423-443.

Chwelos, P., Benbasat, I., & Dexter, A. S.(2001). Research report: Empirical test of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61-8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