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Copied!
8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題目:國軍導入「政府歲計會計資訊管 理系統」關鍵影響因素之研究

系 所 別:科 技 管 理 研 究 所 學 號 姓 名 : M 0 9 7 0 3 0 3 6 徐 仲 秋 指導教授:賀 力 行 博 士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八月

(2)

此頁空白

(3)

謝辭

人生何等奇妙,在我退出職場前,上帝為我開了一條很奇特的路,進入中 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進修,開啟我另一扇窗,在這近二年的光陰中,從中學 習許多專業上知識,及做人處理的道理,讓我一生受益。

今天能順利寫下謝辭,首先要感謝的是指導教授賀力行博士,若無老 師對論文方向的指導、論文寫作的要求及生活上的關心與照顧,真的很難相信 學生能順利通過研究所的學業要求,在此致上最深的謝意。

同時要感謝口試委員陳鎮江老師及陳棟樑老師,為本論文得以斧正缺漏,

內容更周延完整,亦是學生所申致謝忱的。

此外尤其感謝中華大學研究所的同窗夥伴,當我處於久未接觸學業恐 慌時,給予我適時的扶持、分享、教導與祝福,使我勇敢的迎向未來,並走完 全程。另外也要感謝問卷及實例驗證的受訪者(包含同仁、專家),因為你們花 費寶貴時間幫我填寫問卷,使我的研究能如期的完成。

由於讀書期間,家母罹患肺腺癌及多發性骨髓癌,並於年初病逝於榮總,

無法與我分享此一喜悅,使我深以為憾;但此期間付出照顧最多的,實惟愛妻 懿庭及家人是賴,是以,在此要向我最親愛的上帝、懿庭及家人們,致上誠摯 的謝意,感謝你們兩年來,對我在精神上,及物質上無怨無悔的支持與付出,

除了讓我得以盡情做我想做的事外,也讓我順利圓了研究所的夢,真心的謝謝 你們,也將畢業的榮耀及興奮與你們分享,並將此成果獻給在天堂的母親!

徐仲秋 謹誌 2009 年春、台北北投

(4)

i

摘 要

隨著時代不斷地進步,觀念不斷地革新,主計工作也必須與時俱進,才能 跟得上時代的脈動與社會的需要,尤其近年來國防部以人力精簡為主軸的方式 推動「組織再造工程」,規劃在有限的人力資源下,以更有效率的方式處理多 樣化的國防專業事務,主計機構應運用資訊科技技能以改進工作方法與革新業 務,期能在各項的專業領域上,能作出更多的貢獻。

就以政府 E 化目標的觀點來看,導入「政府歲計會計資訊管理系統」

Government Budget Accounting(以下簡稱 GBA)是時代趨勢、勢在必行,但要如 何成功導入系統是政府面臨挑戰的課題,因為一套新系統的導入,往往是整個 組織內部軟硬體的整合以及組織工作流程的再造,再加上 GBA 導入所需昂貴 的軟體設計開發費用,導入系統的成敗與否,對整個「電子主計業務」之發展 有著關鍵性的影響。

本研究鑑於上述說明,蒐集以往非營利事業機構導入財會相關資訊系統進 行文獻探討,並整合相關關鍵要素,之後則利用科學的分析手法,包括模糊德 菲法(Fuzzy Delphi Method)、模糊分析層級程序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 FAHP)等專家問卷調查加以分析,提出一套系統化關鍵影響因素 評估模式,促使國軍決策單位更廣泛的認識與瞭解系統改進的方向,及提出更 有效的管理對策,期能善用資訊科技、以謀求建立一個有效率、有品質的政府 會計業務,並作為國軍主計機構「電子主計業務」持續努力的方向與目標。

關鍵詞:政府歲計會計資訊管理系統、模糊德菲法、模糊分析層級程序法

(5)

ii

ABSTRACT

The operation of comptroller office has to update itself constantly as we move on with the fast-paced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and time, to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ever-changing society. That’s the essence of the “organization re-engineering”

campaign, which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has been trumpeting over the years. As organization embraces downsizing for better efficiency, it’s the division’s top priority to utilize what modern technology empowers us, to contribute to the renewing of the multi-task management.

The introduction of “Government Budget Accounting” proved to be inevitable, judging by the goals set by the “E-government” campaign. However,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poses steep challenges as the process requires a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and liaison among all internal units. The re-engineering of a comprehensive workflow, on top of the costs associat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will play critical roles as they will ultimately determine the fate of the “E- Comptroller Division” project.

In light of this, we studied all the previous relevant cases wher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troduced and implemented 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and screened and analyzed key factors which may determine the successful rate through scientific methods, like Fuzzy Delphi Method,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so forth. Consequently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model emerged which can be applied by the decision makers to gain broad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implemented. Through technology solutions for improvement will arise. Pursuing persistently an efficient, quality “E-governmental comptroller” will be a goal and direction for the national troop’s comptroller divis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n supplying consulting data for organization’s policy maker to improve their strategy.

Key Words: Government Budget Accounting s; Fuzzy Delphi Method;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6)

iii

目 次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目 次 ... iii

表 次 ... iv

圖 次 ... v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2

第四節 研究內容 ... 3

第五節 研究流程 ...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5

第一節 政府歲計會計資訊管理系統(GBA)簡介 ... 5

第二節 政府普通公務會計與現行國軍現金會計制度差異 ... 12

第三節 資訊系統導入之關鍵影響因素 ... 15

第四節 AHP與FAHP法則 ...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8

第一節 模糊德菲法(Fuzzy Delphi Method) ... 38

第二節 模糊層級分析法 ... 39

第四章 導入GBA關鍵影響因素評估模式 ... 44

第一節 受訪者基本資料分析 ... 44

第二節 導入GBA關鍵因素評估架構 ... 45

第三節 層級架構之一致性檢定 ... 49

第四節 導入GBA關鍵影響因素評估指標權重體系之建立 ... 53

參考文獻 ... 62

附錄A ... 68

(7)

iv

表 次

表 1 「政府普通公務會計」與「國軍現金會計」作業的比較 ··· 13

表 2 採用TOE 架構相關文獻 ··· 22

表 3 採用階段影響因素彙整表---組織構面 ··· 23

表 4 採用階段影響因素彙整表---科技構面 ··· 25

表 5 採用階段影響因素彙整表---環境構面 ··· 26

表 6 AHP尺度說明表 ··· 27

表 7 RI值對照表 ··· 30

表 8 FAHP 之相關研究 ··· 35

表 9 傳統德菲法與模糊德菲法的比較 ··· 38

表 10 模糊權重的語意變數 ··· 38

表 11 兩因素間重要比較語意尺度 ··· 40

表 12 第一階段問卷發放情況統計表 ··· 44

表 13 第二階段問卷發放情況統計表 ··· 44

表 14 篩選評估指標計算結果 ··· 46

表 15 整體構面一致性指標檢定 ··· 50

表 16 組織構面一致性指標檢定 ··· 51

表 17 科技構面一致性指標檢定 ··· 52

表 18 環境構面一致性指標檢定 ··· 53

表 19 專家問卷於整體構面意見表達(以受訪者編號01為例) ··· 54

表 20 專家問卷填答資料之正倒值矩陣(以受訪者編號01為例) ··· 54

表 21 專家問卷語意轉換後之模糊正倒值矩陣(以受訪者編號01為例) ··· 55

表 22 群體整合後之模糊正倒值矩陣 ··· 55

表 23 知識管理績效衡量指標各別構面權重及排序 ··· 58

表 24 知識管理績效衡量指標相對權重及整體排序 ··· 60

(8)

v

圖 次

圖1 本研究流程圖 ... 4

圖2 GBA資訊系統再造策略示意圖 ... 6

圖3 各機關會計處理標準程序 ... 7

圖4 GBA資訊系統整合應用示意圖 ... 8

圖5 系統環境示意圖 ... 10

圖6 電子簽章作業規劃示意圖 ... 11

圖7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 ... 16

圖8 LEAVITT的鑽石模式 ... 18

圖9 TORNATZKY & FLEISCHER 理論架構圖 ... 22

圖10 三角模糊數(TRIANGULAR FUZZY NUMBER:TFN) ... 33

圖11 三角模糊數梯形模糊數(TRAPEZOIDAL FUZZY NUMBERS) ... 33

圖12 模糊語意之隸屬函數 ... 40

圖13 GBA導入國軍主計機構關鍵影響因素架構 ... 48

(9)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近年來公部門在推動一波一波的政府再造過程中,挹注了許多資訊軟硬體 設備,挑戰一個前所未有任務,希望創造一個電子化政府,以達到政府效率及 效能的提昇。以九十二年為例,政府機關在資訊總支出高達新台幣二二七億六 二九萬元(主計處,2007),在這裡我們想要問的是,政府所付出的人力、財力是 否達到預期,流程是否簡化?組織是否改變?人員是否效率提高?如果沒有的 話,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是公部門組織結構?是公部門使用者?是公部門資訊 人員?是公部門的高階主管?是經費嗎?抑或是其他因素?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 委員會指出:政府在推動電子化政府的努力方面,舉凡電子表單、電子公文、

公務人員使用電子郵件及使用瀏覽器、行政機關架設網站、網際網路普及率等 業務。在在顯示政府努力推動公部門電子化的決心(林嘉誠,2004)。

Mary M. Brown and Jeffrey L. Brudney 研究美國政府近十年來資訊科技推 動情形,透過美國地方政府的實證研究發現:許多資訊系統皆建置失敗,花費 許多的經費效果欠佳,並且系統建置延遲的情形(陳碧源,1988)。筆者從多年 的實務經驗也觀察到,使用者針對所想要的系統不斷的與廠商重覆說明需求、

公部門的資訊人員聲嘶力竭要求廠商,廠商因公部門給的經費不足工作意興闌 跚,軟體時程不斷的拖延預算執行進度落後,資訊系統達不到預期的理想,導 致參與開發軟體的過程每個人皆感到疲累不堪。

然國軍自 2002 年起,國防部以人力精簡為主軸的方式推動「組織再造工 程」,規劃在有限的人力資源下,以資訊化的方式、更有效率的處理多樣化的 國防專業事務,是目前國軍各單位當前重點推動的工作,其中主計部門而言,

導入「政府歲計會計資訊管理系統」Government Budget Accounting(以下簡稱 GBA)是時代趨勢、勢在必行,但要如何成功導入系統是政府面臨挑戰的課 題,因為一套新系統的導入,往往是整個組織內部軟硬體的整合以及組織工作 流程的再造,再加上 GBA 導入所需昂貴的軟體設計開發費用,導入系統的成 敗與否,對整個「電子主計業務」之發展有著關鍵性的影響。

為有效衡量 GBA 推行事前準備及導入成效,更是目前必須重視的課題。

(10)

2

由於資訊系統導入的衡量指標涉及許多抽象或不易量化的影響因素以及人員主 觀判斷的模糊性,因而造成 GBA 推行與管理上的困難。為此,本研究提出一 個系統化的關鍵成功因素評估模式,以提供主計機構推行GBA 的決策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在資訊管理(MIS)領域裡的研究特徵是有散亂的理論(scattered),缺乏理論 (scarce),片段地(fragmented),甚至雜亂無章的(chaotic)(Larsen, 2003)。過去在 跨組織資訊系統的研究領域裡,累積不少採用和擴展的影響因素,然過去研究 的變數和構念經常被反覆使用,研究的結果皆是片段的,使得後來的研究者很 難全面性的了解早期研究的發現。Benbasat and Zmud(1999)指出資訊系統 (Information System, IS)的研究缺乏整合,尤其是調查研究方法(survey),同樣 的跨組織資訊系統的研究領域也會有同樣的情形。Kraemet and Dutton(1991)資 訊管理領域的 IS 研究範圍廣泛導致研究顯得片段,缺乏一致性的理論架構。

Cooper and Zmud(1990)也指出 IS 領域缺乏方向性和理論性架構。

是故本文分析這些研究結果,並將其整理成一個影響組織採用和擴展跨組 織資訊系統重要因素的整合模式,完整地提供決策單位參考,確保國軍主計部 門引進 GBA 時實施成功。惟資訊系統導入之指標衡量,常具多準則的特性,

且許多指標具相當程度的模糊性;而分析層級程序法,將決策主觀判斷的模糊 性數值,惟運用精確的絕對數值來處理,仍無法充分表現人類語言特有的模糊 性現象;綜合研究動機、背景及研究範圍所述,本論文之研究目的主要包含下 列二點:

本研究將以蒐集、篩選GBA 關鍵影響因素,建立國軍導入 GBA 的關鍵影 響因素架構,以提供推行決策參考依據。

運用模糊分析層級程序法(FAHP)協助國軍建立導入 GBA 關鍵影響因素評 量模式,以檢驗並修正 GBA 在實施時的優先順序及可能遭遇的瓶頸,進而達 到推廣至全軍之目的。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以國防部主計機關為對象,並從其 GBA 推動、運作及成效,來探 究其關鍵影響因素評估模式相關問題。由於各級主計部門遍佈北、中、南、東

(11)

3

部及外島各地區,且主計人員眾多,因受時空因素限制而無法全面實施問卷調 查,以致在資料蒐集、分析上,僅能依據國軍部分 GBA 主管部門之專家問卷 進行必要之研析。

第四節 研究內容

由於資訊系統之推行及其活動內容與過程,涉及許多不易量化的因素,以 及人為主觀判斷的模糊性,使得推行資訊系統成效的評估更形不易;再者,本 研究之資訊系統(GBA)主要的功能並不是直接的對組織提供財務性的效益,反 而比較偏向於提供組織營運管理機制的支援性活動,故無法單純的只運用財務 性的指標來作評估;因此本研究乃配合採用模糊理論為基礎,並結合模糊德菲 法與模糊分析層級程序法於問卷及專家診斷的演譯過程中,以增進評估項目及 指標的有效及適切性,並進而研擬建構一套,可確實評量主計機構推行 GBA 之關鍵因素評估系統。因此,本研究主要將先就國內、外資訊管理文獻資料進 行收集、整理與分析,以建立初步的問卷內容,並應用模糊德菲法與模糊分析 層級程序法,整合回收問卷及專家意見,以歸納出國軍主計機關推動 GBA 關 鍵影響因素之評估指標及權重,相關研究內容說明如下:

文獻回顧法:

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並了解資訊管理學理,整合及萃取各種相關的文 獻 資 料 , 以 對 於 資 訊 系 統(GBA) 導 入 之 各 項 影 響 因 素 , 進 行 知 識 探 勘 (Knowledge Mining),以作為本研究之基礎與參考。

專家問卷調查法:

為尋求周延的推動 GBA 關鍵影響因素所需的評估項目及評估權重,特針 對國軍 GBA 系統主計資深主管及參謀進行問卷調查,並運用模糊德菲法,求 得主計機關推動 GBA 關鍵因素評估指標之相對權重值,建立評估指標之權重 體系。

模糊分析層級程序法(Fuzzy AHP Method):

運用模糊理論與分析層級程序法相結合之模糊分析層級程序法,建構主計 機關推動 GBA 關鍵影響因素評估模式,作為決策者在進行推動 GBA 時之參 考。

(12)

4

第五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將先對相關議題進行文獻探討,蒐集的文獻包括 GBA、國軍主計 機構、資訊系統推動關鍵因素及模糊理論等進行探討與資料蒐集。其次,利用 專家問卷、訪談法建立GBA 的評估指標及架構,進而,建構 GBA 關鍵因素評 估模式。最後,進行個案分析與比較,協助國軍主計部門導入 GBA 關鍵影響 因素評估與分析。綜言之,本研究的研究流程如圖1 所示。

圖 1 本研究流程圖

(13)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政府歲計會計資訊管理系統(GBA)簡介

我國政府會計作業採用電腦處理起源甚早,自民國 70 年行政院主計處即 開始運用電腦處理會計資料,至民國 79 年更進一步推動中央政府會計事務自 動化作業,各公務機關統一使用行政院主計處開發的會計套裝軟體,處理範圍 擴及預算與決算的處理。於民國 90 年重新開發「政府歲計會計資訊管理系統 (以下簡稱 GBA 資訊系統)」套裝軟體,將預算編製、預算執行、出納會計、

普通會計、決算編製等功能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整合資訊系統,至 93 年度各 機關已全面正式上線使用 GBA 資訊系統。GBA 資訊系統現已成為中央機關 歲計會計業務運作不可或缺的工具。

由於行政院主計處目前推動「政府會計公報及相關會計制度(含資訊作業 系統)實施方案」,與新訂「中央政府普通基金普通公務會計制度(以下簡稱新訂 普會制度)」,其會計資料處理內涵與原會計制度規定差異甚大,GBA 資訊系 統必需重新開發並擴增預算控制、就源輸入、財產管理等新功能,方能滿足新 訂普會制度實施所需。

配合「政府會計公報及相關會計制度(含資訊作業系統) 實施方案」所訂之

「中央政府普通基金普通公務會計制度」試辦與正式實施時程,新系統預計自 98 年下半

年開始推廣試辦、自 99 年 1 月開始正式實施,並同步對各機關辦理系統 操作訓練。

一、GBA 再造策略規劃

政府會計公報及新訂普會制度,為我國政府會計制度之重大變革,實施後 將可有效提升政府會計品質。再造後之 GBA 資訊系統是否能符合新訂會計制 度所需,將是新訂普會計制度能否成功實施之重要關鍵。再者,為了因應電子 化政府時代來臨,與其他行政資訊系統整合應用,以及提供創新服務將為時勢 所趨,是以 GBA 資訊系統之再造,必需能衡量當前及未來作業環境所需,作 完善的策略規劃,方能使主計行政效能再提昇。GBA 資訊系統再造策略示意 圖如圖2 所示。

(14)

6

圖 2 GBA資訊系統再造策略示意圖

資料來源:主計月刊 96 年 12 月第 624 期,行政院主計處網 頁 http://www.dgbasey.gov.tw/eyimc/welcome.htm

茲將GBA 再造規劃時,六項重要的策略,作一說明:

(一)建立會計處理標準程序,落實會計制度施行

GBA 新系統於設計時,將以「中央政府普通基金普通公務會計制度」內 容為主體,並綜合考量各機關共同性作業需求,使系統不僅能滿足政府會計作 業之需要,也能兼顧各機關施政與管理所需。此外,將藉由系統各項功能與結 合流程管理作業,建立會計處理標準程序,以落實會計制度施行。GBA 資訊 系統所產製之各種會計表單或報告,如原始憑證黏存單、記帳憑證、會計簿 籍、會計報告等,經由業務單位->經辦單位->會計單位->機關長官,皆以線上 簽核方式,依序完成審核。藉由系統之運作,各機關之會計處理皆能採取一致 標準化的作業。各機關會計處理標準程序如圖3 所示。

(15)

7

圖 3 各機關會計處理標準程序

資料來源:主計月刊 96 年 12 月第 624 期,行政院主計處網 頁http://www.dgbasey.gov.tw/eyimc/welcome.htm

(16)

8

(二)推動就源輸入法,引進流程再造

在新訂普會制度中,特別強調為了加強支出預算控制,預算控管責任將改 由業務單位負責,且採用就源輸入法,業務單位需於交易事項發生時,需進入 會計資訊系統登打相關資料。為能順利推動就源輸入法,GBA 資訊系統再造 將引進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與企業流程再造之概念,將前端發生於業務單 位的交易資料納入 GBA 資訊系統處理的範疇,並將業務處理流程與會計處理 流程銜接整合。實際上,會計管理位居行政管理的中心樞紐,其他行政資訊舉 凡採購、支付、財產、薪資、人事差勤、施政計畫等,與會計資訊的整合應用 日益重要,GBA 資訊系統將提供一個整合機關內部行政資源的作業平台,除 設計就源輸入功能與財產功能供業務單位與總務單位使用外,並容許交易資料 自機關的其他行政資訊系統轉入,後端會計處理全程自動化,有效簡化收支及 會計作業。GBA 資訊系統整合應用示意圖如圖 4 所示。

圖 4 GBA資訊系統整合應用示意圖

資料來源:主計月刊 96 年 12 月第 624 期,行政院主計處網 頁http://www.dgbasey.gov.tw/eyimc/welcome.htm

(17)

9

(三)系統以網頁操作介面設計,使用簡便容易

現行 GBA 系統係以主從式架構(Client-Server)設計,系統在區域網路內運 作,每個使用者端皆需安裝 GBA 軟體,人機操作介面以視窗為主。考量新訂 普會制度實施後,需由業務單位負責預算控管及輸入交易資料,業務單位及總 務單位人員也需使用 GBA 資訊系統,主從架構已無法滿足資訊作業環境所 需。為使系統維護管理方便,並引進網路應用與創新服務,GBA 系統再造時 將採免安裝、以網頁操作介面之 Web-Based 架構重新建置。使用者只需要透 過瀏覽器及各機關現行已建置完成的網路環境,即可連結系統主機使用 GBA 資訊系統,操作簡便容易。

(四)系統彈性部署,現有資訊設備可充份運用

為使各機關現有電腦設備可充份運用,系統將朝開放性架構設計,機關可 各自依機關內部暨有資訊資源加以規劃,彈性選擇作業平台與部署系統作業環 境。使用系統之機關,如會計人員在三人以下且業務單純,並只於會計室使用 時,可採單機作業環境。如會計人員在三人以上,且系統同時於會計室以外之 其他單位如總務單位、出納單位與業務單位運作,則採網路作業環境。機關如 欲將資訊資源集中管理,下級機關之系統作業環境將可與上級機關共用,例 如:分會計機關可不安裝 GBA 資訊系統,而將系統作業集中於單位會計機關 之系統主機處理。系統環境示意圖如圖5 所示。

(18)

10

圖5 系統環境示意圖

資料來源:主計月刊 96 年 12 月第 624 期,行政院主計處網 頁http://www.dgbasey.gov.tw/eyimc/welcome.htm

(五)規劃電子簽章作業環境,奠定未來推動電子會計作業基礎

近年來電子化政府之推動使政府更為便民及更有效能,如電子採購作業、

電子支付作業皆已獲得相當成效。基於提昇主計業務效能與創新變革之理念,

進一步推動電子會計作業,以增進行政效能及達成紙本會計文書減量,將為下 一波主計行政革新之重要發展。因此,GBA 資訊系統於再造時,將先期導入 應用電子簽章產製電子會計文書所涉及之重要資訊技術,規劃電子簽章作業環 境。未來推動電子會計作業,經由電子簽章後之記帳憑證、會計簿籍、會計報 告等電子文件,將能取代紙本,減少資源浪費。電子簽章作業規劃示意圖如圖 6 所示。

(19)

11

圖6 電子簽章作業規劃示意圖

資料來源:主計月刊 96 年 12 月第 624 期,行政院主計處網 頁http://www.dgbasey.gov.tw/eyimc/welcome.htm

(六)系統設計預留未來地方政府納入使用之彈性

新訂普會制度規定,地方政府普通基金普通公務會計事務之處理,得參照 辦理。因此,GBA 資訊系統再造時,將適當保留未來地方政府納入使用之彈 性,例如地方政府有公庫往來、協助收入等與中央政府不同的會計科目,GBA 資訊系統將提供地方政府可自行建立與維護會計科目之功能;又如台北市、高 雄市政府之機關編號長度為 5 碼,與中央政府規定之 4 碼不同,預算科目編 號長度亦不相同,GBA 資訊系統於設計時,將提供機關編號長度可設為 4 碼 或 5 碼、預算科目編號長度可設為 10 碼或 11 碼之彈性。未來地方政府其會 計處理與中央相同之部分,即可使用 GBA 資訊系統處理,如有其他特殊作業 需求,可再自行開發增加其他功能,與GBA 資訊系統整合應用。

二、GBA 系統特色

茲將GBA 系統十項重要的特色,作一說明:

1.參照會計法及政府會計公報相關法規制訂。

2.以基金觀點作為財務報告之報導基礎,可完整表達普通基金資源之收支情形

(20)

12

及其財務狀況,將取代現行一致規定。

3.各單位會計僅是普通基金之部分會計:將現行歲入與經費類會計合併,變更 為普通基金之普通公務帳-機關帳;財產統制帳則擴大範圍納入無形資產、租 賃資產等帳務處理,變更為普通基金之普通資本資產帳;另增加公債、借 款、應付租賃款等帳務處理,變更為普通基金之普通長期負債帳。

4.公務機關使用之會計科目及報表格式等與普通基金一致,加總機關報表即成 普通基金報表,無須再作統制紀錄。

5.簡化各公務機關與公庫連結科目,相關收支仍維持獨立收付之機制。

6.會計報告之名稱格式及會計科目,儘量採用與國際相同或相似。會計報告及 決算分開編製,二份報告不同處列表說明,相關報表不重複編列。

7.會計事務處理程序,係以電腦處理會計事務之程序設計,明訂會計資料需登 入或載入會計資訊系統,由會計系統列印會計憑證、會計簿籍、會計報告。

會計單位對電腦處理產生之會計資料或報表,應負責與原輸入之憑證資料加 以核對,並與其相關表件作關聯性之複核。

8.採電腦處理之會計紀錄,其電腦儲存體相關檔案之紀錄,視為會計簿籍,應 能隨時備供列印查考,並確保法定保存期限內可以使用。

9.以使用中央主計機關開發之會計資訊系統為原則,如有特殊需要需報經中央 主計機關核准同意。

10.GBA 系統之處理範圍涵蓋新制度所定之簿記組織系統圖,其中並需配合政 府年度會計報告編製之需要,在普通會計系統設計必要資料輸入功能與會計 分錄轉換功能,使普通基金資料能自動彙入政府年度會計報告。

第二節 政府普通公務會計與現行國軍現金會計制度 差異

行政院主計處職司全國政府會計事務處理,為期國內政府會計制度符合國 際化與現代化,並達成發揮會計資訊協助管理應有功能之雙重目標,先後成立

「中央總會計制度及普通公務單位會計制度之一致規定研修工作小組」及「行 政院主計處政府會計共同規範審議委員會」,積極研修訂會計制度及政府會計 共同規範,截至本(97)年 3 月份,計完成訂頒 3 號政府會計觀念公報(註 1)、9

(21)

13

號政府會計準則公報(註 2)及「中央政府普通基金普通公務會計制度」(以下簡 稱普會制度),並重新建構「政府歲計會計資訊管理系統(GBA)」。

近年來國防資源分配與運用約占中央政府總預算20%之比例,占整體經濟 國內生產額約 2.6 至 3%,故就每年投入之財務資源而言,具一定之比重,為 落實政治指導、財政與管理觀念,各界對於中央政府暨國防部預算與會計資訊 之揭露愈形重視,然現行國軍各級單位現金會計制度是否具備上項功能與實務 之能量,藉由本節之比較研究,期探討國軍推動 GBA 普會制度之迫切及重要 性。

首先針對「政府普通公務會計」與「國軍各級單位現金會計作業」的「作 業範圍」、「會計報告種類」、「會計報告要素焦點及基礎」逐一加以比較,如表 1。

表 1

「政府普通公務會計」與「國軍各級單位現金會計作業」的比較 作業範圍

政府普通公務會計 國軍各級單位現金會計作業

有關各機關包含公務歲計、出納、財物 之一般會計事務。

指國軍各級單位經管之現鈔、輔幣 及國庫存款之收支帳籍記錄。(即現 金備查帳)

會計報告種類

政府普通公務會計月報 國軍各級單位現金會計作業月報

一、基本財務報表:

1.收入支出及基金餘額變動表 2.基金平衡表

二、附屬表及其他補充資訊:

普通資本資產及長期負債平 衡表等6 項…

三、預算執行表:

收入、支出及基金餘額變動表 實際與預算比較等6 項

一、平衡表

二、平衡表各科目明細表

三、現金餘額分析表 (使用現金收 支

單位之非預算支用單位)

會計報告要素、焦點及基礎

政府普通公務會計 國軍各級單位現金會計作業

均需於會計期間結束編製平衡表

平衡表認列基金餘絀 僅計算現金餘額

認列應收、付項目、有價證券、材料、

保留款等會計事項 無認列是類項目

劃分流動、普通資產負債平衡表 無認列是類項目

(22)

14

表 1(續)

會計期間設立收入、支出及基金餘額變

動狀況表 無設立是類項目

合併設立預算管制科目 無認列是類項目

基 金 餘 額 設 立 已 未 提 列 準 備( 公 積 準 備)、本、前期、調整會計原則變動累 積調整等科目

無設立是類項目 衡量焦點:

為當期財務資源流量,惟另成立普通資 產、長期負債平衡表予以表達實況。

衡量焦點:

趨近於當期財務資源流量,惟未列 示存貨科目。

會計基礎:

採行現金、權責及兩者修正之基礎。

會計基礎:

現金基礎制為主輔以現金修正基礎

附註

1:政府會計共同規範係包括政府會計觀念公報及政府會計準則公報,其中 3 號觀念公 報,係指政府會計範圍及個體、政府會計報告之目的、政府會計資訊之表達與揭露。

2:9 號政府會計準則公報,包括:政府會計及財務報導標準、政府會計衡量焦點及會計基 礎、政府收入認列之會計處理、政府支出認列之會計處理、政府會計報告之編製、政府 固定資產之會計處理、政府長期負債之會計處理、作業基金之會計處理及財務報告、政 府預算執行控制之會計處理。

資料來源:主計季刊 96 年 6 月第 317 期,行政院主計處網 頁 http://www.dgbasey.gov.tw/eyimc/welcome.htm

從研究中可看出國軍現行之單位現金會計作業制度,雖具有部分流動資產 功能,但未認列存貨性之資產,且對普通資產亦未具備表達或附註之功能,故 仍不足以作為國防部暨所屬單位等會計資訊報導個體之會計制度,且不易使用 者窺得國防部暨所屬單位於施政與管理之成效。

若按會計報告與所列科目比較,顯見國軍各單位現金會計作業制度偏重於 現金或約當現金之管理,無法等同於普通公務會計之能量。就認列與衡量兩功 能比較,國軍各級單位現金會計作業制度亦無提供等質等量之會計資訊。(黃 道淵,袁松青,2007)

因此經本節就普通公務會計與國軍各級單位現金會計作業制度綜合研析,

以國軍各級單位現作金會計制度(系統)就作業範圍與能量,無法提供國軍各級 單位執行施政記錄追蹤功能,鑑於此,行政院 GBA 系統的推動將有效改造國 軍會計資訊表達與揭露,除與行政院各部會普通公務會計制度接軌外,並建立 國軍各級單位會計資訊蒐整機制,俾出具強而有力的財務報告,提供長官決策 參考依據及表達國防施政成效。

(23)

15

第三節 資訊系統導入之關鍵影響因素

在論述資訊系統導入過程受何者因素影響,依研究動機和目的觀察,在系 統開發環境受組織文化、組織環境以及人與人互動的狀況的影響,參與者嘗試 在開發過程中企圖克服環境(資源及規則)或利用環境以實現資訊系統導入成 功。 文獻探討包含六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討國內外使用資訊系統開發生命週 期,影響資訊系統導入之情形;第二部分,從 Leavitt 鑽石模式之科技、人、

組織、任務四個構面,論述資訊系統導入情形;最後第三部分將其上述理論整 合歸納關鍵影響三大構面,嘗試在本研究中論述。

一、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

(一)系統開發生命週期的意義

如何有效開發軟體資訊系統?一直是資訊系統開發者,長久以來最為關心 的議題。為了降低資訊系統開發風險及縮短開發時程,在 1950 年代起,即針 對此部分發展出許多的系統開發模式,其中 1970 年 W.W.Royce,所提出瀑 布 模 式(Waterfall Model) , 即 所 謂 系 統 發 展 週 期 (System Development Life Cycle,簡稱 SDLC)最廣業界所使用(吳仁和、林信惠,2002;楊亨利等,

2001)。以下論述瀑布模式步驟:

1. 第一階段---系統規劃:系統規劃主要是明瞭資訊科技如何可達成企業目的與 使命,帶給組織競爭利益,並對其應用系統的發展順序加以排序,也可稱為 企業整體規劃,主要工作包含瞭解企業使命(Mission)、目的(Goal)及計劃 (Plan)為何,必要時可進行關鍵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分析,以確 定為達成企業成功,有那些事情必須做好或因素必須掌握,也可進行競爭力 分析,以明白其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而後根據對資訊科技影響力的瞭解,

訂出如何運用資訊科技及資訊系統的整體資訊架構,此一資訊架構應包含對 資訊系統各構成要素(包含人、資料、程式、網路、軟硬體等)的架構模式。

2. 第二階段---系統分析:主要瞭解目前企業運作及資訊系統,明確地定義未來 資訊系統的使用者需求及優先次序,主要工作包括問題的確認,計畫可行性 的初步分析,目前系統的瞭解,分析因果關係,定義新系統的目標,明列並 排定使用者的需求次序,使用者的需求從基本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24)

16

到績效需求(如反應時效)、用戶介面需求(包括使用的媒體、格式及時效)、

設計需求(如要求設計上使用什麼硬體、資料要求轉換),及至發展標準(如文 件格式、系統展方法等)。

3. 第三階段---系統設計:主要工作包括決定電腦化的範圍?軟體為自製或外購?

多少部分為即時作業?那些為批次?是否使用主機,迷你電腦或個人電腦?集 中或分散的程度?列出各項在資訊系統開發過程中設計方案,並根據一些標 準去加以評選,方案的設計應考慮到系統的概念,即應考慮組織內、程式等 配合,若軟體為外購,應準備計畫書徵求或報價單徵求,並考慮到系統整 合。

4. 第四階段---系統建置:為實際去建造已設計好的新系統,並將建造好的新系 統交付日常運作,主要工作包括建造及測試網路與資料庫,程式撰寫與測 試,地點的準備,系統的安裝與測試、訓練、轉換至新系統。

5. 第五階段---系統維護:系統運作,因各種因素對其作的修改,並且有對使用 者的協助及系統一旦因各種因當掉,系統人員參與將系統回復回來的工作。

一般而言,此系統發展生命週期之運用,可獲得系統發展最大的利益,並且 衡量系統是否有所效率等,可從系統發展生命週期來看(林東清等,1994)。

關於資訊系統導入,在資訊界有些界定在上述第四階段系統建置之部份,大 多數界定則統稱五大階段資訊系統導入。本研究因探索個案中的在系統規 劃、分析、設計、建置、維護等資訊系統導入之情形,則將資訊系統導入定 義為五大階段之系統發展生命週期。 (如圖 7)

圖 7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

(25)

17

(二)從系統開發生命週期,探討資訊系統的導入

上述 SDLC 模式最為一般軟體開發者所使用,開發每一階的產出都必須 經過確認、驗證或測試,所以每一階段結束正好作為管理控制的里程碑。資訊 系統的執行過程中,各階段必須考量到完整的需求,且前一階段必須完全成功 才能進入下一階段,最後軟體才會開發出來。對於一般開發系統專案人員,也 常被教導如果此一生命週期或使用較新的系統分析及設計的技術,系統開發及 導入,應該沒有什麼問題,系統即可順利運作(吳仁和、林信惠,2002)。

林東清等就科技、資訊部門、組織管理、使用者及外部環境等五大構面 (1994a),對資訊系統發展生命週期過程之影響,發現此五大構面對系統開發皆 有或多或少的影響,並直接影響資訊系統的成敗。

鄭錳新和駱德廉(2001)研究某家銀行電話電腦客戶服務中心(業界簡稱 Call Center),在系統發展生命週期使用者參與開發情形,發現在系統規劃階段、分 析、設計階段,資訊系統愈能符合使用者需求,使用者在系統規劃、分析、設 計階段參與程度愈高,則系統閞發成員滿意度愈高,並相對的使用者對系統滿 意度愈高。

二、 Leavitt 之鑽石模式

林東清(2002)認為從過程面分析資訊系統導入失敗及成功之原因,較以系 統生命週期模式探討為佳,因此主張可從 Leavitt 提出的模式來探討影響資訊 系統之應用,如圖8。

(26)

18

Leavitt’s Diamond

Processes

Technology People

Structure

Business Environment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

processes

technology people

structure

圖8 Leavitt的鑽石模式

Note. From “Applied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Industry: Structural, Technical, and Human.” by Leavitt, H. J. (1964),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以下分述各構面影響資訊系統導入之因:

1. 人的構面

資訊系統開發是一項極度依賴人的工作,亦包括許多層面,資訊人員 的技術是否優越,經驗是否豐富,使用者對於科技的使用是否有所動機,

並在實證研究中資訊系統開發過程中,資訊人員和使用者是否有所衝突,

衝突如何有效解決,影響資訊系統開發過程及導入(吳仁和、林信惠,

2002;林東清、黃貞芬,1995b)。

林東清等(1994b)針對使用者抗拒影響資訊系統導入進行研究,因著使 用者權力改變、害怕工作被取代、因工作內容與溝通管道的改變、工作滿 足感的改變等因素,而對系統產生抗拒,進而資訊系統導入失敗。

吳玲玲(2003),以科技二元論的角度探討個人的資訊接受度的因素,問 卷對象為某個組織(包括公司、政府機關等)的成員,回收問卷比率高達百分 之九十五.九,發現人員對科技接受度,受到系統特性、組織支援、自我 效能、電腦經驗、性別、工作年資及對系統易用及認知所影響。

2. 組織的構面

(27)

19

資訊系統開發與組織息息相關,因資訊系統開發完成,必須在組織應 用,資訊系統才能顯出價值,林東清等(1994b)認為企業引進科技會影響其 成效之組織因素,包括組織的結構、組織策略、組織的政策與管理制度以 及組織文化與氣候等。

Markus(1983)認為資訊系統開發過程,會因組織中的政治及權力因素,

影響資訊系統導入,當有權力上司決定使用資訊系統,但許多使用者都不 喜歡系統時,使用者參與系統設計會明顯降低,並且當資訊科技引進時,

即將失去權力的人,會全力阻礙系統的開發及導入。

張玲星(2001)研究一家事業機構及一家公司,採用多重個案研究之方 式,探討企業資訊化過程所產生的政治行為,並且其政治行為依其事件脈 絡,陳述二個個案的整個資訊系統開發過程,一個個案為 1977-2001 年,

另一個個案為 1982-2001 年,使用五種不同理論不同方向,分析詮釋個案 在資訊化過程中的組織政治行為,研究發現政治行為,有時會帶來資訊系 統開發及導入時之負面影響,但有時也會使得資訊系統專案成功。

黃貞芬等(2002)透過量化及質化研究之方法,先發問卷再深入訪談,資 訊部門權力是否會影響資訊系統開發及導入,則發現資訊部門的權力,會 受到處理不確定事件之能力,而有所消長,使用者的滿意度、高階主管的 態度會影響資訊部門的權力。

Orlikowski(1996)研究一家公司的顧客支援系統,發現科技導入之後組 織的變革過程有五項:

(1)組織的變革和員工轉變是因為針對資料庫的擷取等有關。

(2)組織從個人責任制轉變分擔責任制。

(3)組織的改變,使用者和技術人員合作的形式有關。

(4)組織變革和公司擴大為全球支援性的運作及形成跨部門的功能連結有 關。

(5)組織變革和各公司或部門進入此資料庫的權限有關。

Orlikowski 也發現當我們專注在瞭解因情境的不同而改變的過程時,

會發現改變和預期是有所差距,而且這個改變是不斷發生,是一種相互影 響的過程,且改變是不會停止。

(28)

20

3. 科技的構面

何謂科技,學者林東清認為資訊科技可分下列五大類(1)人機介面科 技,(2)通訊科技(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3)系統發展支援科技 (System Support Technologies),(4)衝擊有限之科技(Limited Impact

Technologies):亦即包括已成熟之資訊科技,(5)發展未成熟之科技等(引用自 林東清,1995)。

Markus(1983)發現因著系統設計不正確、不可靠、速度慢、設計錯誤等 會引起使用者的抗拒,進而導致導入系統失敗。林東清等(1995a)認為資訊 科技之引進能力,即開發者對資訊技術是否有效掌握,和是否使用高風險 之資訊科技,對於資訊系統開發有很重要的影響。

趙胤芝(2002)以文獻分析法,研究 ERP(企業資源規劃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簡稱 ERP)導入時關鍵的成功因素。這項研究使用紮根 理論和資料分析,結果發現在技術這個範疇(categorizing)中,包括最小軟體 的客製化(minimum customization)、重視供應商的能力與服務、精確的資料 分析與轉換、重視新系統的整合能力及選擇適當的導入方式,將成為導入 ERP 時成功的關鍵。

4. 任務的構面

資訊系統之開發皆有其原因,有可能是看組織中人工作業時,經常錯 誤,且希望透過資訊系統的開發,達到組織績效及工作流程的改進;具體 而言,在私部門希能達到經濟效益,在公部門則企盼民眾滿意效率提昇。

高木榮等(2001)研究復健科住院系統與其他院內系統整合後,發現藉著系統 開發,可以提高效率並降低行政成本,復健科醫師不必重覆寫醫囑,相關 人員包括治療師等,可以在第一時間處理病人的需要,並且對於治療單帳 務的計算可減少錯誤。

因此,任何資訊系統的導入,必須與企業或組織任務相結合,例如,

醫院復健科重要的任務,所有包括復健科醫師以外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 處理病人的需要,這時開發專案時任務必須與此項任務結合;而系統專案 任務也會隨著使用者的使用、組織任務改變及科技的改變,而有所不同的

(29)

21

影響,而資訊系統導入也會隨著組織有無遠景,而影響到導入之成敗(趙胤 芝,2002)。

從上述歸納得知:組織、科技、人及任務等四個因素,對於資訊系統導入 是存在相互影響的關係。

三、歸納關鍵影響三大構面

鑒於本研究(GBA)涉及跨組織的資訊科技創新導入,為周延論述基礎,因 此回顧過去在採用和擴展跨組織資訊系統研究的文獻裡,早期 Kwon and Zmud(1987) 定義資訊科技創新採用構面可分為五類:創新(innovation)、環境 (environmental) 、 組 織 (organizational) 、 任 務 (task) 和 個 人 特 徵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上述五類因素影響創新採用的決策。但是在不同特性的創新 下,影響構面有不同的特徵,比如個人構面像是教育和年齡,跟組織創新採用 決策不相關,並且因為組織的創新決策是集體的決策過程,而不是個人的決 策。因此本研究採用大部分學者採用 Tornatzky and Fleischer(1990)的架構,架 構包含三個要素:科技構面(technology)、組織構面(organization),和環境構面 (environment),以下簡稱 TOE 架構;從 TOE 架構可以提供高度地檢視相關影 響跨組織資訊系統的因素。

Tornatzky and Fleischer(1990)從科技、組織、環境構面了解公司採用和擴 展創新科技的影響因素。科技構面描述公司內外部的相關科技,包含公司內部 現存的科技,也包含市場上可用的科技。組織面像是公司大小和範圍、集中 化、正式化、和管理結構的複雜度、人力資源的品質、和內部可用的資源。環 境面是公司所涉及的產業情況、競爭者、供應商、客戶、以及政府推廣及影響 的程度(Tornatzky and Fleischer, 1990)。其理論架構圖,如下圖 9 所示。

(30)

22

環境面 組織面 科技面

創新採用 資訊科技 影響構面

9 TORNATZKY & FLEISCHER 理論架構圖

Note. From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y Tornatzky, L. G., &

Fleischer, M. (1990), Lexington Mass : Lexington Books.

TOE 架構過去被許多文獻所採用,特別是採用跨組織資訊系統的研究。如 下表2:

表 2

採用 TOE 架構相關文獻

參考文獻 研究模型構面 分類架構

科技面 組織面 環境面 Iacovou et al.

(1995)

科技面(認知利益)組織面(組織的準備

性)跨組織面(外部壓力)

● ● ●

Premkumar &

Ramamurthy (1995)

組織因素(內部需求、上級支持)跨組

織面(競爭壓力、強制權力)

● ●

Kuan & Chau (2001)

科技面(認知直接利益)組織面(認知財 務成本、認知技術能力)環境面(認知

產業壓力、認知政府壓力)

● ● ●

Mehrtens et al.

(2001)

科技面(認知利益)、組織面(組織準備

性)、環境面(外部壓力)

● ● ●

Chwelos et al.

(2001)

科技面(認知利益)、組織面(組織準備

性)、環境面(外部壓力)

● ● ●

(31)

23

表2(續)

參考文獻 研究模型構面 分類架構

科技面 組織面 環境面 Scupola(2003)

科技面(利益和障礙)、組織面(缺乏 資源)、環境面(政府介入、公共管

理、外部壓力)

● ● ●

Grandon &

Pearson(2003)

科技面(相容性)、組織面(組織準備

性)、環境面(外部壓力)

● ● ●

Zhu et al.(2003)

科技面(科技能力)、組織面(公司範 圍、公司大小)、環境面(消費者準

備性、競爭壓力、交易夥伴準備性)

● ● ●

彙整跨組織資訊系統的變數完全取決於經研究證實顯著的因素。由於變數 定義各研究各有不同的定義與問項,本研究在彙整相關因素決定歸類變數變得 困難。最後本研究極力蒐集下,主要以各研究所調查之問項為主要考量依據,

若無問項以該研究內文描述作為判定的依據。首先根據名稱彙整影響因素,再 來詳細研讀問項,整合相似名稱的影響因素,建立本研究最後彙整出的影響因 素,如表3 至表 5。

表 3

影響因素彙整表---組織構面

組織構面

影響因素 與本研究相關描述 參考文獻

組織大小 組織的幅員、縱深等分

布情形

McGowan, & Madey(1998)、

Kumar & Crook(1998)、Lee et al.(2000)

組織科技政策 組織政策對採用創新科

技的積極程度

Raymond ( 2001) 、Eid(2002)、

Byrd & Davidson(2003)、甘淑宜 (2004)

上級支持

高階主管對於組織發展 跨組織資訊系統支持的 程度、表示其興趣、關 注的心力等。

Raymond & Bergeron(1996)、

Kumar & Crook ( 1998 )、

Ramamurthy et al.(1999)、

Angeles& Nath( 2001 )、Angeles et al.( 2001 )、Eid ( 2002)、Byrd

&Davidson( 2003 )、Croteau &

Li(2003)、甘淑宜(2004)、許伯年 (2002)

(32)

24

表3 (續)

組織構面

影響因素 與本研究相關描述 參考文獻

組織準備情況

組織準備情況包含軟硬體、人力資 源、財務資源、、組織提供的訓 練、IT 能力等分工是否明確

Kumar & Crook ( 1998 )、

McGowan, & Madey( 1998 )、

Angeles & Nath(2001)、Croteau

&Li(2003)、Eid (2002)、Byrd

&Davidson(2003)、甘淑宜 (2004)

控制程序 包含系統整合、安全及設定重要查

核點,查核執行進度及實施成果等 Raymond & Bergeron(1996) 執行程序

包含對組織衝擊分析、系統雛形的 測試、錯誤率評估、表單標準化的 產出等

Raymond & Bergeron(1996)

不同任務會有不同 的資訊需求

因應單位特性自行增加其他功能,

與GBA 系統整合應用

McGowan, & Madey(1998)、

Lee et al.(2000) 組織內部文化 開放創新/保守封閉 Eid (2002) 投入軟體開發的預

算需求 支持並編列於目標年度預算 甘淑宜2004、張曉嵐(2001) 資訊人員地位的提

升及發揮其功能 強化資訊部門重要性 甘淑宜2004、張曉嵐(2001) 專案小組的成立及

運作 專責部門 甘淑宜2004、Kenneth C.L.&

Jane P.L.(2000) 資訊導入機關的資

源分配公平性

因每個機關資源分配多少不同,因 而各機關資訊系統導入的情形有所 差異

甘淑宜2004 激勵作為 投入資訊導入之獎勵措施 甘淑宜2004 跨組織差異 不同的機關使用相同的系統,須克

服不同的工作流程

甘淑宜2004、Ein-Dor &

Segve(1978) 組織成員互動及認

知的程度 如同仁是否已熟悉新普會制度

Angeles & Nath(2001)、

Nakayama(2003)、甘淑宜 (2004)、許伯年(2002) 員工抗拒變革程度 因制度、流程、專業知識等差異引

發成員反彈程度 許伯年(2002)、張曉嵐(2001) 成員參與程度 系統使用者在系統引進過程的參與

程度 張曉嵐(2001)

資訊密度 組織裡產品/服務資訊化的程度 Grover(1993)、Min &

Galle(2003) 決策的方法改變 以資訊數據提供決策參考 張曉嵐(2001)

(33)

25

表4

影響因素彙整表---科技構面

科技構面

影響因素 與本研究相關描述 參考文獻

廠商的能力與經驗影

響重大 值得信任的開發及維修能力 甘淑宜(2004) 系統的正確性及穩定

性也是關鍵因素 如自動檢查錯誤功能等 甘淑宜(2004)、許伯年(2002)、

張曉嵐(2001) 系統好用度及符合工

作需要 有效提昇主計行政效率 甘淑宜(2004)、許伯年(2002) 慎選適當的導入方式 建立時程表、按步驟推動 甘淑宜(2004)、許伯年(2002) 導入機關系統版本的

一致性 主管機關控管 甘淑宜(2004)、許伯年(2002) 慎選適當的系統開發

工具

開發工具的先進、穩定及實

用性 甘淑宜(2004)、許伯年(2002) 整體建置成本

認知所需的投資成本、營運 成本、訓練成本、以及整合 成本。

Premkumar et al.(1994)、

Ramamurthy et al.(1999)

安全性

資訊傳遞安全的程度,安全 達到不可否認、不可更改、

不可仿冒、不可複製的程 度。(如營造電子簽章作業環 境)

Angeles et al.(2001)、

Ratnasingam & Pavlou(2003)

認知利益

直接或間接帶給組織利益,

諸如獲利、競爭力、客戶滿 意度等、相較於其他創新下 的利益。

Premkumar et al.(1994)、

Ramamurthy et al.(1999)、

Jones& Beatty(2001)、

Raymond(2001) 資訊系統與組織的價

值、信任、與以往相 關系統執行經驗差異

如就源輸入等 Grover(1993) 採用跨組織資訊系統

後,使用時間、流程 上的控管和應用程度

如流程再造等 Premkumar et al.(1994)、甘淑宜 (2004)

系統(網站)設計 人性化的學習及輸入介面 Eid (2002) 公司資訊化的程度 網路基礎建設的相容度 許伯年(2002)

(34)

26

表 5

影響因素彙整表---環境構面

環境構面

影響因素 與本研究相關描述 參考文獻

環境不確定性 組織能掌握未來風險的程度 Raymond (2001) 基礎建設

跨組織資訊系統中現存的通訊 和資料庫發展的成熟度、網路 存取能力、頻寬的可靠度等

Angeles et al.(2001)、Eid (2002)

組織影響其他組織的 能力

上級主管單位隨時充分掌握、

管制、考核所屬單位必要資訊 流

Hart & Saunders(1998)

作業在跨組織資訊系

統上的經驗 參考以往系統推廣的經驗 Kumar & Crook(1998) 系統競爭程度 價格、品質、以及系統新穎度

的競爭程度。 Ramamurthy et al.(1999) 政府推廣及影響的程

度。

政府影響組織決策的程度,並

明定推動期限 Gibbs et al.(2003) 軟體供應商的支援 供應商影響組織決策的程度 許伯年(2002) 顧問群實際導入經驗 求助管道是否暢通 許伯年(2002)

全球化 運用普會制度與世界潮流接軌 Eid (2002)、Gibbs et al.(2003)

第四節 AHP與FAHP法則

一、傳統 AHP 法之理論

(一)AHP 法之目的與假設

分析層級程序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由 Thomas L. Saaty 於 1971 年所創,發展的目的是要將複雜的問題系統化,由不同層面給予層級 分解,並透過量化的判斷後加以綜合評估,以提供決策者選擇適當方案的充分 資訊,同時減少決策失誤(曾國雄,1989)。

Satty 認為 AHP 法有九項基本假設:

1. 一個系統可被分解成許多種類或成分,並可形成如網路般的層級架構。

2. 層級結構,每一層級的要素均假設具獨立性。

(35)

27

3. 每一層級內的要素,可用上一層級內某些或所有要素做為評估基準。

4. 比較評估時,可將絕對數值尺度轉換成比例尺度。

5. 成對比較後,可使用正倒矩陣處理。

6. 偏好關係滿足遞移性。不僅優劣關係滿足遞移性(A優於B,B優於C,則A優 於C),同時強度關係也滿遞移性(A優於B二倍,B優於C 三倍,則A優於C 六倍)。

7. 完全具遞移性不容易,因此容許不具遞移性的存在,但需通過一致性 (Consistency)的程度。

8. 要素的優勢程度,經由加權法則(Weighting Principle)求得。

9. 任何要素只要出現在層級結構中,不論其優勢程度如何,均被認為與整個評 估結構有關。

(二)AHP法操作步驟之內容利用AHP 法進行決策問題,包括以下6 階段

1. 建立層級結構:

層級為系統結構的骨架,可研究階層中各要素的交互影響,以及對整個系 統的衝擊(曾國雄,1989)。透過分析架構將決策問題之目標、評估項目、評估 細項及在有選擇方案的情況下逐一分層,並將其上下串聯建構為系統化模式。

2. 問卷設計與調查:

根據層級結構設計問卷,對每一層級內的決策因素進行因素間的成對比 較;即針對兩個因素做相互重要程度評估,將成對比較所需之尺度劃分成等 強、稍強、頗強、極強到絕強,再加上分別介於兩者間的強度,分別給予 1 到 9 的評比來表達相對強弱程度,決策者就上述尺度,對於兩兩因素間的相對重 要程度比較,選取合適描述的尺度數字如表6。

表6

AHP尺度說明表

評估尺度 定 義 說 明

1 同等重要

(Equal Importance)

兩個比較方案的貢獻程度具有同等的 重要性→等強(Equally)

3 稍微重要

(Weak Importance)

經驗與判斷稍微傾向喜好某一方案→

稍強(Moderately)

(36)

28

表6(續)

5 重要

(Essential Importance)

經驗與判斷強烈傾向喜好某一方案→

頗強(Strongly) 7 很重要

(Very Importance)

經驗與判斷非常傾向喜好某一方案→

很強(Very Strong) 9 極為重要

(Extremely Importance)

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肯定絕對喜好某一 方案→超強(Extremely)

2、4、6、8 相鄰尺度之中間值 (Intermediate values)

需要折衷值時

資料來源:「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曾國雄、鄧振源 (1989),中國統計學報,27(6),頁6-22。

3. 建立成對比較矩陣:

決策者對於 n 個評估構面共需進行 n(n–1)/2 次的重要性成對比較,而每次 比較之比重值aij 填入成對比較矩陣(A)內的上方三角矩陣中,而 A 矩陣內的下 三角形矩陣內各元素值為上三角形矩陣內各元素之對應倒數值 1/aij

。而主對 角線上所有元素值均為 1,如此即可獲得完整成對比較矩,矩陣形式如下所 示:

a :為兩兩因素間的比值; i , j =1,2,3,….n ij

w :為要素i的權重值;i , j =1,2,3,….n i

A:為成對比較矩陣,此矩陣具下列特性:

4. 計算最大特徵值與特徵向量

利用常見特徵值解法,找出特徵向量 Wi 及最大特徵值 λ max,計算公式如 下:

(1)求解特徵向量Wi

(37)

29

其中n代表決策要素個數。

(2)求解最大特徵值(λmax):

最大特徵值λmax在實務上的計算方法乃以成對比較矩陣A乘以已 求得之特徵向量Wi,可得一新向量W',再求算兩者間之平均倍數即 為λmax,計算公式如下:

5. 檢定成對比較矩陣之一致性

檢定一致性的主要目的是檢測受訪者對於問卷之填寫是否符合遞移性;若 不符合即表示問卷之結果不可採信。一致性的檢定涵蓋兩個層面,一為檢查決 策者在評估過程中,回答之問題所構建的成對比較矩陣是否為一致性矩陣;檢 定的依據為一致性指標 CI(Consistency Index),一致性指標之定義,計算公式 如下:

n:為評估要素之個數

當 CI = 0 時,表示決策者前後判斷具一致性,CI 愈大表示不一致性愈 高,一般多以CI < 0.1 做為容許的偏誤值,若 C.I.不小於 0.1 應立即找出不一

……….………..(1)

……….(3)

……….(2)

(38)

30

致之地方,予以修正,直到通過一致性檢定為止。另外為檢查層級架構是否具 一致性,則以一致性比率 CR(Consistency Ratio)表示。而當 CR<0.1 時,則代 表權重之分配具合理性;反之,則應重新評估以獲得滿意之數值,計算公式如 下:

根據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與 Wharton School 進行之研究,從評 估尺度為 1-9 隨機構建之相倒矩陣(reciprocal matrix),在不同階數下所產生之 一致性指標,稱之為隨機指標(Random Index,R.I.)隨機指標。其中,矩陣階數 1~11 的 R.I.值係 500 個樣本所得結果的平均值,而 12~15 的 R.I.值則為 100 個樣本所得結果之平均值。RI 值會隨矩陣階數之增加而增加,計算公式如下:

表7

RI值對照表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1 1.48 1.56 1.57 1.59

資料來源:「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下)」,曾國雄、鄧振源,

1989,中國統計學報,27(7),頁1-19。

上述一致性指標與一致性比率,主要是針對單一配對比較矩陣作檢測,而 整合各層之一致性,可用層級一致性指標(C.H.R)作檢測,而判斷準則,C.H.R

<0.1則可視為滿足層級一致性指標,計算公式如下:

H C R CH H

C. . = , 1

1

1 +

=

=

= i j

n

i ij

h j

R W CH

ij

h : j h= 1,2,3..., 表示第 j 層所包之要素項目 Wij:表示第 j 層 i 個個要素的合成權數值

1 ,j+

Ui

:表第 j+1 層中所有要素對 j 層第 i 要素之一致性指標 nij :第 j 層中第 i 個要素

CH :層級一致性隨機指標

R

i,j+1:第j+1 層中所有要素,第j 層第i個要素之一致性隨機指標

………….……… (5)

……….(4)

(39)

31

1 , 1 1

+

=

=

= n i j

i ij

h j

R W CH

ij

6. 計算各替代方案之權重值各層級要素間的權重計算完成後,再進行整體層級 權重之計算,最後依各替代方案之權重,以決定終目標之最適替代方案。

三、AHP法之優點:

曾國雄與鄧振源(1989)認為AHP 法具下列優點:

1. AHP 法理論簡單,操作容易,能有效擷取多位專家及決策者共識的意見。

2. AHP 法能配合研究目的,將影響研究目標的相關因素納入模型之中。

3. 在經過數學方式處理後,各相關因素皆可以具體數值顯示優先順序。

4. 將複雜的評估因素用簡單的層級架構呈現,易為決策者接受。

5. 分析層級程序法屬多準則決策分析中多屬性決策方法,適合應用於多人組成 之群體決策,且計算目標、準則等各要項之重要性時,其結果必須經過一致 性檢定,因此較具理論基礎及客觀性。

四、AHP法的缺失:

AHP 法因為方法簡單且易使用,因此普遍應用於許多決策問題上,但其 仍無法避免一些問題,茲據相關文獻將傳統AHP 法主要問題整理如下:

1. 決策屬性具相關性問題(曾國雄,1989):

基 於AHP 偏好與強度皆具遞移性的假設,則成對比較矩陣需滿足 n

k j i a a

aij× jk = ik,1≤ , , ≤ , 但 若x1 、 x2 、 x3 間 的 判 斷 比 皆 為 極 強 , 即 a12=9、a23=9、a13=9 ,由此可知前述之關係並不成立,要a13=a12 ×a 必23a12=3、a23=3,由此同樣是極強的判斷,卻受最高尺度的限制,而須儘可 能使用稍強的程度,因此對於使用比率尺度進行成對比較時,須加以檢討。

2. 不精確問題(Belton & Gear, 1985):

AHP 法對於準則間的兩兩比較是基於客觀、精確的假設,此法是將主 觀判斷的模糊性數值,以精確的數值來表示,因此,分析結果往往會與事實 有所差距,而造成決策誤差。

3. 決策具相關性(張保隆、鄭文英,1990):

AHP 法中各層級須盡量納入與上層相關的所有屬性,而各屬性之間又 須具有互斥性;但在實際應用中,會受思考或資訊取得困難的限制,使各屬

(40)

32

性在涵義上不具互斥特性,造成評估結果可能逆轉的現象。

4. 層級數增加,效率降低(Millet & Harker, 1990):

AHP 法採用兩兩成對比較,並運用1-9 的比率尺度將每個層級中決策 屬性的相對重要性找,建立成對比較矩陣。當層級數增加時,所須的兩兩成 對比較次數將呈指數成長,容易使填答者因回答問題過多、思緒混亂,導致 模式效率降低。

二、 模糊集合理論與模糊 AHP 法

1. 模糊集合理論:

模糊集合理論(Fuzzy Sets Theory),1965年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札 德 教 授(L. A. Zadeh)在 「 資 訊 與 控 制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發表了

“Fuzzy Sets”一文首先提出。

模糊集合理論簡單的說,是探討如何將現實生活中不能用明確劃分範圍 來區分的事物使其數學化,其主要特點在於以隸屬函數來代表模糊集合,認 為領域中不同的元素對於同一集合有不同隸屬度,以隸屬度表示元素和集合 的關係,並進行量化,隸屬函數的範圍在0-1之間,愈接近1 的元素其歸屬 程度值愈高,則此集合的隸屬程度就愈高。模糊理論其重要內容如下:

2. 模糊集合與隸屬函數:

在數學領域的集合是指東西的聚集,有明確的範圍與界限定義。但人類 的思維是具有模糊性與不確定性,例如:長的漂亮、天氣很熱等集合,其界 定的範圍是不明確的,為能表達現實狀況,所以引進模糊集合的概念。

在模糊集合的定義中:對某一元素x而言,以μA(X)

來表示x屬於集合A 的程度,即將x對應到0到1之間的函數中,等級愈接近1,則表示該集合包含 x元素的程度愈大,此值稱為隸屬度(Degree of Membership),所以μ( X)

稱為 隸屬函數(Membership Function)。當隸屬函數的值只有0與l兩種時,表示X屬 於A,該集合就是傳統的明確集合(Crisp Set)。而模糊集合 A~

表示為下式:

3. 模糊數(Fuzzy Number):

……….…….(6)

(41)

33

學者Dubois and Prade(1980)認為模糊數的定義為以實數的集合為全集 合,是正規化的模糊子集,必須為凸集合,並具有區段性連續的隸屬函數的 集合,常見的模糊數有三角形模糊數及梯形模糊數,(如圖10、11),說明如 下:

10 三角模糊數(Triangular Fuzzy Number:TFN)

Note. From “Operations on Fuzzy Number,” by Dubois, D. & Prade, H. (198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 Science, 9(3), p.229-241.

三角模糊數以T~

= (l,m,u)表示,且l m u。當l大於0時,稱T~

為正三角模 糊數(Positive Trangular Fuzzy Number :PTNF)。其隸屬函數的定義如下:

1 1

m

x 1xm

T~

μ (X)=

m u

x u

mxu

0 otherwise

11 三角模糊數梯形模糊數(Trapezoidal fuzzy numbers)

Note. From “Operations on Fuzzy Number,” by Dubois, D. & Prade, H. (198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 Science, 9(3), p.229-24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 this paper, we extend this class of merit functions to the second-order cone complementarity problem (SOCCP) and show analogous properties as in NCP and SDCP cases.. In addition,

The case where all the ρ s are equal to identity shows that this is not true in general (in this case the irreducible representations are lines, and we have an infinity of ways

• The purpose of the teacher questionnaire is to solicit views of teachers on the initial recommendations at the subject level..

Do you agree with the proposed changes for the Compulsory Par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Agree Disagree

Teacher / HR Data Payroll School email system Exam papers Exam Grades /.

Classifying sensitive data (personal data, mailbox, exam papers etc.) Managing file storage, backup and cloud services, IT Assets (keys) Security in IT Procurement and

The Senior Secondary Business,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Studies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Guide(with updates in Oct 2020)incorporates the key recommendations in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