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國外文獻資料蒐集與分析

第六節 小結

上述5 個國家的訓練方案以美國的措施及資訊最為齊全,從法案的實施、修改、評估等 階段,皆做全盤性的考量。美國實施貿易調整協助方案(TAA)已超過 40 年,過程中因應環境

變遷不斷的進行調整及修法,讓整個法案更為完善,TAA 也成為全球實施自由貿易後的參考 指標。2007 年韓國也參考了美國的 TAA 做為韓國因應自由貿易的預防性法案,不過,韓國實 施後的成果不如美國,可能因為韓國只針對企業進行補助,且補助申請的條件嚴苛,2006 至 2010 年間僅 6 家企業提出申請,5 家企業獲得補助,造成法案的運用性不大;韓國的 TAA 未 如同美國針對企業、在職員工、失業員工及特殊族群等做訓練規劃,學者建議韓國TAA 應放 寬門檻,才能發會法案功能,保護受衝擊企業,穩定國家經濟。

德國則是使用「歐洲全球化調整救濟基金」作為失業者或受貿易自由化影響的在職勞工 之職業訓練。只要是歐盟的公民,在職期間受貿易自由化影響,事業單位皆可為勞工申請訓 練津貼。但在2011 年德國針對 15 個事業單位所作的成效評估報告中獲知,這些事業單位資 遣後的勞工,能在訓練後重新獲得工作的比率為41%,且若失業者一般技術性或非技術性的 勞工,再次進入職場所獲得的職位皆不如過去的工作。此現象可能是該時間點正為歐洲經濟 低迷時期,就業機會短缺,造成訓練後就業率不佳的結果。

日本則是有一套實施已久的訓練措施,此措施可抵抗國際性的經濟環境,因此並未針對 自由貿易得實施而擬訂訓練法案,兩國主要得訓練宗旨為強化勞工職能,以符合企業需求,

因此訓練措施大量採取與企業合作,也讓勞資雙方能有長時間認知彼此是否適合,降低勞工 轉換職場的機率。像是德國的雙軌制為國際知名的教育訓練方式,培養高素質的技工、鐵匠 、 木工和建築業等行業人才,由學校提供通識教育,學圖們再把學校裡學到的理論基礎應用到 實習工作場所中,奠定了做中學、學中做的產學合作模式,這種雙軌制的教育訓練模式也為 德國帶來穩定的就業環境,德國失業率相較於歐洲其他國家而言,屬於低失業率國家。

至於日本過去經歷幾次金融風暴、經濟泡沫化及311 地震,而國內就業狀況也都能如期 的復甦,可能因日本政府積極推動各種職業能力提升策略,如: 求職者的支援系統、全國貿 易技術測驗、工作卡系統及日式雙系統等,結合能力評估及職業訓練,又將政府資源巧妙的 融入企業工作環境中,使得求職者所習得的技能穩合企業所需,提高求職的媒合率。2014 年 7 月日本公佈失業率僅為 3.6%,相較於臺灣,日本的失業比率較低。

新加坡早已跟許多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國內經濟仰賴進出口貿易,也瞭解國家人口 少及天然資源貧乏的限制,因此積極開發人力資源,結合企業與培訓,以提升國家在國際上 的競爭力。新加坡政府實施了人力提升相關策略,如:全國性進修與培訓的系統、 勞動力技 能資格等,目的為提高人民職業素質,其政策也反應在國家失業率上,2014 年第一季新加坡 失業率僅2.1%,相較於上一季的 1.8%失業率上升,但若與其他國家相比較,新加坡仍然屬於 低失業率國家,表示政策推動的成功。

基於上述的訓練計畫,各國針對訓練計畫成效評估皆有各自的標準,而目前成效評估最 完整且最透明的為美國的貿易調整協助方案(TAA)及歐盟的歐洲全球化調整救濟基金(EGF)。

兩國家(或區域)在執行成效評估前會先擬訂績效指標,如美國貿易調整協助方案 TAA 的通用 測驗及貿易法案測驗,皆以就業率、就業穩定度及薪資作為成效指標的參考;而歐盟的歐洲

全球化調整救濟基金(EGF)則於 2011 年的報告就先擬訂 2017 年計畫中期報告所要考核的整體 計畫成效指標,評估的面向分為計畫的「有效性」及「持續性」,並針對計畫的實施對象及 所使用的工具作評估。除此之外,兩國家(或區域)也針對計畫參與人數、參與者的背景作評 估,以利瞭解計畫資源的有效分配結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