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專家座談成效

第二節 資料分析

座談資料經歸納後發現,企業代表(M)、學員代表(S)及專家學者們(P)主要圍繞著幾個議 題進行討論,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代表(W)也針對討論內容予以回饋。座談資料的互動分析 如下:

一、訓練課程 (一)參與者討論

充電起飛計畫對企業的教育訓練有所助益,對於員工而言可提升專業知識、技能或增加 競爭力(S06、S11);對辦訓者而言可更投入訓練的規劃,並瞭解企業內部人力資源概況,以 挖掘企業內部不足的地方予以加強(S05)。目前計畫協助事業單位辦訓部份,企業會自行盤點 內部需求後提出訓練課程規劃,政府針對事業單位所提出的需求給予補助,此計畫的運作 措 施較為完善,唯獨今年企業包班的經費受到限制,以致於不少企業受到影響,特別是傳統產 業的專門技術類課程,過去都依賴企業包班進行專業課程訓練,由於今年經費短缺 ,部份企 業暫停辦理此類課程(S02、S03、S06)。

多數事業單位也會鼓勵員工申請協助勞工自主參訓,以做為在職訓練的一部份。像是企 業會要求內部的專門技術人員除加強個人專業領域外,也需對企業管理有所涉略,或是增加 第二專長可提高企業人力素質(S08、S09);也有學員透過產業人才投資計畫課程順利創業,

並認為過去在外面所接受的補習課程皆無產業人才投資計畫課程來得實用(S14、S15)。由於 此計畫的課程開設較為多元,所延伸出的相關問題也較事業單位辦訓多,像是熱門課程不易 選課(S02、S03)、南北課程開設不均,導致南部的學員需到北部上課,或是礙於交通上的限 制只能放棄參訓(M05、M06、S13、S14、S15)、訓練課程偏重觀光、餐飲等課程,不利於傳 統產業的人才培訓(M01)等。

在職前訓練課程部份,此為多數失業者培養第二專長的來源,有學員提到轉職期間參與 職前訓練的創業班,結訓後讓自己順利創業,參訓期間專業課程學習的相當好,但是由於綜 合實習的時數太短,導致實際創業時手忙腳亂,認為實際操作與理論間有段差距,建議未來 可增加實習課程時數,讓學員實際體會職場的運作(S07)。另外,有學者提出職前訓練課程的 分類各分署皆不同,且類別間有重疊性無法清楚界定該類課程的領域,建議可重整課程分類 (P12);但也有學者提出不同看法,認為各轄區會依據不同的區域特性發展出屬於該地區的訓 練課程特色,因此各分署的訓練課程分類不盡然要統一(P10)。

(二)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回應

企業包班的措施並非停辦,而是今年計畫經費被刪減,因此無法提供企業申請包班 (W03)。且在此釐清事業單位辦訓與產業人才投資計畫兩者的辦訓精神不同,事業單位辦訓 是提供給企業進行員工在職訓練的補助,而產業人才投資計畫是補助勞工做自行學習的方案 , 後者並非提供給企業進行員工在職訓練。因此,產業人才投資計畫的課程不一定必需是製造 業相關課程,員工可依照個人職涯規劃之參訓需求進行選課(W01)。另外,關於熱門課程選 課不易的現象之掌握熱門課程之資訊,併同各產業就業人力需求,納入各分署核班之參考。

至於部分弱勢勞工可透過各服務據點協助網路登錄,同樣享有選課的權利;至於南北開課有 落差現象,可能因為部份地區無相關師資或無辦訓單位提出申請,學員可建議辦訓單位提出 申請,以在地滿足參訓需求(W01)。

訓練課程分類問題,事業單位辦訓部份是由企業自行提出訓練方案;產業人才投資計畫 是各地辦訓單位會提出開課需求後,經過署裡核准予以開設,因此辦訓單位必須先評估可能 的學生來源後,若有此訓練課程需求才會提出開課申請。上述兩項計畫皆是由辦訓單位自行 評估需求後提出申請,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是站在協助、輔導的角色。而職前訓練部份各分 署做法不同,但辦訓前會先進行訓練需求調查,再擬定當年度的課程開設計畫,各分署依照 地區產業特色進行課程分類,因此各分署的課程分類不盡然相同(W01)。至於創業班的綜合 實習時數太少問題,會反映給分署辦訓單位,協助調整課程時數配置(W05)。

二、TTQS 與訓練的結合 (一)參與者討論

TTQS 與訓練計畫的結合可帶動企業辦訓品質,對於中型、或大型企業而言,有相關人 力投入辦訓工作,對企業辦訓起了很大的作用(M01);但對於小型或弱勢企業而言,受限於人 力短缺無法配合訓練措施,因而放棄計畫申請,尤其是南部的企業多屬傳統產業,有些甚至 於沒能力填寫申請表單,聽到TTQS 就打消申請計畫的念頭(P15)。因此,有學者認為計畫最 好能搭配TTQS 及輔導委員去協助辦訓會較為理想(P01)

(二)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回應

有相關的配套措施可輔導企業申請政府的訓練計畫, 像是在地訓練服務計畫是由輔導顧 問協助企業盤點內部訓練需求後,再依據需求給予訓練計畫申請的建議 。若該企業內部無能 量申請計畫,在地訓練服務計畫會提供計畫申請的協助,但該計畫也會希望企業2 至 3 年後 能夠學習自行申請訓練計畫(W14)。

三、師資 (一)參與者討論

提升企業員工的能力是因應貿易自由化最好的策略,在辦訓中師資是影響訓練效果的主 要因素,目前企業最欠缺的是專業師資,像是電機、機械等課程師資(M01、S03、S08)。但 是署裡的核心職能資料庫中所提供的師資欠缺專業師資,許多新進人員必須進行一段時間的 訓練後才能進入實作現場,這是目前訓練計畫最欠缺的部份,企業必須對外尋求資源才能解 決訓練問題(M01、M03)。像是聘請國外講師進行授課,但因為鐘點費過高皆需協同其他企業 聯合辦訓,才能分攤龐大的訓練費用(S09)。建議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可以直接從企業認定講 師,從實務界找專業師資會比較符合企業需求,因為部份講師僅擅於講授同一套課程,長期 下來對企業員工的能力提升沒有太大幫助(S11)。

(二)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回應

在特定領域的專門師資部份,勞發署的師資不會比企業的技術人才更瞭解每個企業所需 的專門技術,因此訓練計畫才會有企業內部講師訓練的相關課程。而在外籍師資部份,勞發 署已經有聘請外籍師資到台灣教導發展署各分署的老師,這些老師受訓後再將訓練內容傳授 給企業學員,此訓練方式的擴散效果會比直接補助經費給企業聘請外籍師資更好。(W09)。

四、辦訓單位 (一)參與者討論

學校辦訓會比私人營利機構辦訓的品質更好。企業員工參與產業人才投資計畫,自行到 外面參訓常遇到不知名的開課單位,造成訓練品質不佳的狀況,因此我們企業比較偏重跟學 校合作,才能穩定訓練品質(S03)。另外,也有參與職前訓練的學員認為自己參加學校單位的 辦訓,已經幫助自己考取證照,並於今年將順利轉業;但過去也曾參加私人營利機構辦理的 訓練課程,發現課程內容鬆散,無助於參訓者的學習,建議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多開設證照 類課程較有助於失業者就業,至於興趣類課程應該要降低開設比例,如此才能有效降低失業 率(S04)。過去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曾對辦訓單位進行課程滿意度調查,發現滿意度最高的是 公共訓練,其次是大專、技職校院,而滿意度最低的是私人營利機構,因此提高公共訓練比 例或許才能改善訓練品質(P03)。

(二)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回應

關於辦訓單位辦訓品質不佳或傷害學員權益的事,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有提供申訴管道,

在學員手冊上皆有印上申訴電話,學員可利用申訴電話進行舉發。關於辦訓品質不佳的案件 , 分署後續會追蹤該單位是否持續發生相同的問題(W01)。但是關於私人營利機構辦訓品質不 佳的問題,也許是該課程不符合您的需求,但並非全部的參訓者都有相同的感受,因為您過 去擔任的是管理職,基礎課程對您來說較無幫助,目前署裡面已經有加強參訓學員的訓練適 性評估,希望學員能正確選擇課程(W03)。

五、訓練與外部資源的連結 (一)參與者討論

訓練與企業、產業公會等外部資源連結,可提高訓練的效益。台灣中小企業或受貿易自 由化影響的事業單位,多數屬於傳統產業,這些企業多數無辦訓能量,最佳的辦法是訓練計 畫協助企業連結外部資源,如:台中地區有精密機械公會,請公會連結相關產業,進行一系列 的課程規劃,此方式較符合企業需求(P07、P09)。或是計畫與企業聯結,先瞭解企業需求的 職能在予以開課,參訓者也能進入職場進行實習,所習得的技能符合該企業的需求,較有改 善職場的供需不平衡問題(P04)。

(二)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回應

產業人才投資計畫中的課程,部份的辦訓單位為公會, 針對該產業所需的訓練課程進行 規劃與開設。而署裡面的訓練課程目前也朝著每個產業、每個層級進行課程地圖的規劃,此 項工作目前正在努力當中,希望能提供給參訓者更全面性的課程選擇。下次座談時可邀請工 會代表出席,讓討論更加多元(W09)。

六、評估計畫成效的建議 (一)參與者討論

在成效評估中應該先建構成效指標、及評估架構,並針對結訓者進行追蹤調查(P08),且 不同參訓身份者應有不同的測量指標,如:失業者的成效指標可能是就業率、在職勞工自主參

訓的成效指標可能是轉職率,因過去的相關研究發現,訓練越多轉職率越高,因此訓練計畫 的就業穩定度不見得適合每種身份的參訓學員(P07)。另外,成效評估的內容不應僅只於量化 調查,更重要的是質化指標。也不應著重在結果的調查,應從計畫執行過程、計畫利害關係 者、計畫預期效益等面向一並討論(P03)。評估報告中也可加入影響因素的探討,如:參與者年 齡、經費投入…..等(P01)。

(二)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回應

成效評估請先行建立成效指標,請參考國外訓練計畫所使用的評估指標,並依據評估指 標設計不同參訓身份學員的調查問卷,且在進行評估前需有評估架構,界定各變項的操作型 定義及預測路徑。另外,請研究團隊協助進行企業成效的質化分析,因為此次計畫並無針對 企業辦訓單位做調查,而是針對企業參訓學員進行調查,因此在企業部分請使用質化分析,

瞭解企業辦訓成效(W09)。

第三節 小結

整體上,參與座談的企業代表及學員代表對於訓練計畫實施持正向肯定的態度,僅有 1 位提到公司營運較去年減少,但仍然相當認同訓練計畫的推動對企業員工訓練所帶來的促進 效果。其餘企業未反映營運績效減少,雖然對計畫皆提出一些改善建議,但仍然希望政府能 持續推動訓練計畫,以增進中小企業員工訓練的能量。目前整個充電起飛計畫的實施最需釐 清的是訓練資源使用的界定,部分企業會將產業人才投資計畫當作企業內部訓練來使用, 導 致企業對政府辦訓目的的誤解,也延伸許多問題,如:訓練資源的重疊、企業認為訓練課程不 符合產業需求……等。因此,計畫執行單位應加強宣導每個計畫實施的目的,以利於計畫參 與者能正確的使用訓練資源。

此外,不同身份的參與者所著重的議題有所差異,企業代表主要反映訓練計畫的申請能 帶動企業辦訓動能,補貼企業教育訓練經費,尤其是傳統產業為透過政府訓練計畫的推動才 開始重視人才培育,因此認同訓練計畫的實施。但部份企業反映今年計畫申請名額減少,企 業包班停止申請,造成部份課程無法開設,影響員工教育訓練權益,建議政府應持續推動訓 練計畫的實施,特別是中小企業、弱勢產業或受貿易自由化影響產業,更需加強員工訓練。

在學員代表部份,主要著重課程及師資的討論,學員在參訓過程中獲益良多,特別是過去學 校所學的專業技能遭職場淘汰者,需要透過政府的訓練計畫幫助培養第二專長,以利於再度 進入就業市場者。即便目前已進入就業市場者,也期待能透過產業人才投資計畫不斷的加強 個人技能,唯獨訓練課程開課的地點可能不夠普及便利,不利於參訓者需求。 至於專家學者 所考量的面向較為廣泛,對於計畫成效評估的建議基本上圍繞在成效指標及評估架構的建立 、 過程評估、及訓後成效評估等,並且納入相關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如年齡、經費投入、身 分別、課程類別、辦訓方式……等,目的為瞭解影響訓練成效的主要因素,才能有利於後續 訓練計畫的調整。而在訓練計畫措施規劃上的建議,則從補助需求盤點、不同參訓對象訓練 計畫的規劃、課程需求設計、行政流程安排、產訓連結、資源整合、標竿企業建立……等給 予建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