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討論與小結

第二節 小結

對於現有發現隱含的政策建議,及在期末報告中可能增補的內容,茲分述如下:

一、政策建議

從電訪樣本的迴歸分析可以發現,人口特徵對於生活滿意度及整體情緒感受的影響,因著不同的 樣本特性而有不同的影響效果。在所有解釋變項中,社會網絡與資本及政治信任感對於生活滿意度的 影響在不同模型中的檢定結果較為一致。就社會網絡而言,如同在文獻探討所提及的,臺灣是一個偏 向集體性的社會(Wheeler et al., 1989; Hofstede, 2001; Wu, 2006),人們的快樂感來自於共同認可的相 似觀點、需求、目標及期待(Diener and Lucas, 2000),重視個人在群體中所扮演的角色責任,並致力 於共同體的福祉提升與成就達成(Lu and Gilmour, 2004)。因此,社會網絡的聯繫及參與,將有助於 個人在社會中透過社會關係遂行個人工具性或情感性的反饋。而社會聯繫的頻率與廣度有助於個體擴 散自己的社會網絡,進而培植具厚度的社會信任。如同過去文獻,本研究也認為社會信任可能反過來 影響個體社會網絡的聯繫。而從生活各層面的滿意度來看,目前民眾對於歸屬於社區一份子的滿意度 與其他層面比較起來,滿意度仍然偏低。但透過這方面的強化,卻可以形塑社會聯繫、增強社會信任。

這部分的強化,似可透過促進「公民參與」的方式來增進。

再者,政治信任感對於民眾生活滿意度的提升也有顯著影響。相關文獻指出,若公民的政治信任 感偏低,則政治活動的參與也會較不積極;然而若公民能夠藉由政治活動的參與,讓慾望與權力訴求 得到展現與釋放,將可能對政策產生認同,減少與政府間的摩擦與負面情緒,增強被尊重與自我實現 的感受,幸福感也油然而生(王洪元,2014)。而政治信任感的提升亦可透過公民參與來達成,且兩 者應是相輔相成的。無論是中央或地方政府,與公民之間應是夥伴關係而非以往單向的代理關係。唯 有提供充足的政策資訊以及雙向溝通的政策諮商參與平台,讓民眾更廣泛地參與政策制定過程,並讓 政府的施政作為更為透明,始有助於民眾政治信任感的提升。

另從本研究參與政治活動的各個題項來看,選擇最多的前兩項依序為「因政治、道德或環保等理 由抵制特定產品」、「參與其他公共事務組織或協會」,然而從迴歸模型結果可發現,參與政治活動變 項卻對主觀幸福感具負向顯著影響效果。可見,民眾對於公共政策的事務有其關切,但或許由於政府 在政策的規劃過程中對民眾意見的回應性不足,致使該測量變項呈現負向顯著影響。從社會資本與政 府信任兩變項與主觀幸福感的討論,都隱含可透過公民參與增進民眾社會聯繫網絡以及促進民眾對政 府的信任感。因此,未來中央或地方政府在施政上,可嘗試更積極地提供民眾社區參與以及政策參與 的管道,來落實雙方夥伴關係的理想,讓民眾在生活中透過社區參與的方式,培養其政策參與的知能,

並藉以擴增其社會網絡,增進社會信任。

公民參與的落實,除了積極提供民眾參與的管道外,也必須讓民眾知道「該如何」與政府互動,

培養民眾參與的「知能」,讓他們有能力參與。而促進民眾積極參與社區事務,是其中一種方法。在 強調公民參與的治理概念下,國家政府的角色會漸漸地轉移至地方政府,甚而轉移至民間社會的自治 組織。在公私部門界線越趨模糊的發展趨勢下,地方的非營利組織或非政府組織等漸被納入公共服務 的提供與生產過程。地方的自主管理有助於建立社區的集體意識,凝聚社區內集體成員的共識,進而 讓民眾積極地投入社區事務(李柏諭,2005),藉此培養參與政治之知能,拓展其社會聯繫網絡。透 過社區事務的參與,可培養公民願景的建構、資訊的蒐集、諮詢、討論與分析能力。譬如參與式社區 規劃(participatory planning),打破傳統由上而下的官僚主導規劃模式,強調社區規劃者與社區居民 間的協力合作,達成社區內公共事務的利益追求。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培育上述能力,進而進展至 與政府間的直接互動溝通。而藉由參與社區事務,也可培養社會信任感,而社會信任感的培養也可增 進民眾參與政治活動的意願。

此外,也可透過網際網路的方式,讓民眾直接參與政策制定過程。網際網路的發展已進入到 Web2.0 的階段,網站使用者不只是單純地從網站獲得資訊,也可以是資訊的生產者,也因這樣的技 術應用,促使民眾與政府間的直接溝通更為可行。在虛擬的網路平台上,可透過資訊的提供、政策規 劃的諮商,甚或是政策決策意見的投票表決等,讓公民實際涉入參與公共政策的規劃過程(Misra, 2008)。在這樣的平台上,扭轉了傳統公民僅能被動接受政府所提供的資訊,轉而能更主動扮演積極 的公民角色,而成為公共議題的設計者與共同制定者(TapscottandWilliams,2006)。有研究者認為,

Web2.0 的落實除可強化公民參與政治活動外,也可促進直接民主,解決代議政治中公民對於代議士 監督的交易成本(周宣光、曾德宜,2008:22-23)。但必須注意的是,網路論壇的成效,有賴於政府 要能回應民眾所發表的意見。由此可見,政府的回應性對於民眾生活滿意度實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二、期末報告規劃

由於電訪資料已累積多年,且歷年問卷題目未有太大更動,因此,今年度在期末報告上,將串聯 2013 至今年(2016 年)所蒐集之電訪資料,進行總體樣本分析。以觀察在較大量的樣本下,對於主 觀幸福感的既有分析結果,在解釋變項的顯著性方面是否有所變化。再者,以往單一年度未工作的樣 本實屬少數,但若能串連各年度樣本,應可擴增無工作者的樣本數,藉此觀察各解釋變項對於主觀幸 福感的影響是否有所差異。同時,也將試著將樣本依照年齡、教育程度以及生活滿意度分數分群,觀 察不同分群樣本在影響生活滿意度的因素上是否有所變化。最後,本計畫也將進行跨國資料間的比

45

較,比較今年電訪資料與歐盟、OECD 等在調查結果上的異同。

表一 每套電訪訪問樣本的配置表(總數:2,500)

縣市名 數目 縣市名 數目

新北市 425 台東縣 24

宜蘭縣 49 花蓮縣 36

桃園市 217 基隆市 41

新竹縣 55 新竹市 44

苗栗縣 60 台中市 286

彰化縣 137 嘉義市 29

南投縣 56 台南市 203

雲林縣 76 台北市 287

嘉義縣 57 高雄市 300

屏東縣 92 澎湖縣 11

金門縣 14 連江縣 1

47

表三 電訪成功樣本的代表性檢定(加權前)

49

樣本 母體

人數 % % 卡方檢定量

屏東縣 114 3.85 3.68 宜蘭縣 70 2.36 1.97 花蓮縣 32 1.08 1.43 臺東縣 26 0.88 0.96 澎湖縣 8 0.27 0.44 金馬地區 14 0.47 0.63

地區二

北部區域 1,345 45.43 44.77

3.8625 (p=1.000) 中部區域 735 24.82 24.57

南部區域 809 27.32 27.64 東部及金馬地區 72 2.43 3.02 註:*: p<.05

1. 總成功樣本數為 2,967,而樣本代表性檢定只針對有效回答樣本進行,不包含 不知道、拒答等無反應選項及其他等無法歸納之選項。樣本有效人數性別為 2,967 人、年齡為 2,966 人、教育程度為 2,966 人、地區一為 2,959 人、地區二為 2,959 人。本表各分類變項總人數與表四不同是來自於小數點四捨五入的差異。

2. 地區二中的各類目定義如下:

北部地區:新北市、臺北市、宜蘭縣、桃園市、新竹縣、基隆市及新竹市 中部地區:臺中市、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

南部地區:臺南市、高雄市、嘉義縣、屏東縣、澎湖縣及嘉義市 東部及金馬地區:臺東縣、花蓮縣、金門縣、連江縣。

表四 電訪成功樣本的代表性檢定(加權後)

51

樣本 母體

人數 % % 卡方檢定量

屏東縣 109 3.68 3.68 宜蘭縣 58 1.96 1.97 花蓮縣 42 1.42 1.43 臺東縣 28 0.95 0.96 澎湖縣 13 0.44 0.44 金馬地區 19 0.64 0.63

地區二

北部區域 1,325 44.78 44.77

0.0015 (p=1.000) 中部區域 727 24.57 24.57

南部區域 818 27.64 27.64 東部及金馬地區 89 3.01 3.02 註:*: p<.05

1. 總成功樣本數為 2,967,而樣本代表性檢定只針對有效回答樣本進行,不包含 不知道、拒答等無反應選項及其他等無法歸納之選項。樣本有效人數性別為 2,967 人、年齡為 2,966 人、教育程度為 2,966 人、地區一為 2,959 人、地區二為 2,959 人。本表各分類變項總人數與表三不同是來自於小數點四捨五入的差異。

2. 地區二中的各類目定義如下:

北部地區:新北市、臺北市、宜蘭縣、桃園市、新竹縣、基隆市及新竹市 中部地區:臺中市、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

南部地區:臺南市、高雄市、嘉義縣、屏東縣、澎湖縣及嘉義市 東部及金馬地區:臺東縣、花蓮縣、金門縣、連江縣。

表五 2015、2016 年電訪資料人口特徵分配 (%)

53

54

表七 生活各層面滿意度之因素分析結果 生活各層面滿意度因素荷量

生活水準 0.779 健康狀況 0.693 人生成就 0.795 人際關係 0.690 安全感受 0.702 社區歸屬感 0.661 未來生活保障 0.788 做自己喜歡事情的時間長短 0.679 居住地區的環境品質 0.667 工作 0.735 解釋量 51.918 Cronbach’s α 0.895

55

表八 情緒感受之因素分析結果 情緒感受因素荷量

快樂 0.763 擔憂 0.863 沮喪 0.877 解釋量 69.814 Cronbach’s α 0.783

56

表九 2015、2016 年電訪資料社會聯繫及社會信任變項描述統計

2015 年電訪(加權後) 2016 年電訪(加權後)

人數 平均數 人數 平均數 遇到困難有親人朋友幫忙(回答「有」的比例,%) 3,869 93.38 2,948 92.17 與朋友聚會頻率(0-5 分,分數越高越常聚會) 3,885 2.34 2,956 2.28 與親人聚會頻率(0-5 分,分數越高越常聚會) 3,889 2.28 2,957 2.24 平常一天裡跟認識的人接觸(1-6 分,分數越高接觸的人越多) 3,873 3.10 2,944 3.01 一般人可以相信的程度(1-5 分,分數越高越可以相信一般人) 3,815 3.19 2,898 3.16

57

表十 2015、2016 年電訪資料公民參與及政府治理變項描述統計

2015 年電訪(加權後) 2016 年電訪(加權後)

人數 平均數 人數 平均數 參與政治活動 (%)

向政府單位、民意代表或政黨反映意見(回答「有」的比例) 3,895 9.65 2,965 8.64

向政府單位、民意代表或政黨反映意見(回答「有」的比例) 3,895 9.65 2,965 8.6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