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層級分析法 (AHP)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2-4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6 層級分析法 (AHP)

層級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為 1971 年 Thomas L. Saaty 所發展出來,主要應用在不確定 (Uncertainty)情況下及具有多 數個評估準則的決策問題上。由於在面對複雜的問題時,經常有許多 交互影響的因素存在,決策者必須去決定並評估這些因素問的相對重 要性,而層級分析法 (AHP)將與決策有關的各個因素,採取階層構造 的方式加以掌握,並運用成對比較的觀念,建立因素問相互間之權重 關係,條理化地解決複雜的決策問題 [18-20]。

一、 層級分析法的內涵特性

近十餘年來,系統方法的發展,在社會及行為科學上已經廣泛的 應用,使得複雜的問題能夠簡化,同時建立相互影響關係的層級結構

對於決策者而言,層級結構有助於對事物的瞭解,但在面臨「選 擇當計畫(或方案)」時,必須根據某些基準進行各可行計畫的評估

,以決定各可行計畫的優勢順位 (Priority),從而找出適當的計畫。

二、 目的與假設

AHP 發展的目的,就是將複雜的問題系統化,由不同的層面給予 層級分解,並透過量化的判斷,覓得脈絡後加以綜合評估,以提供決 策者選擇適當方案的充分資訊,同時減少決策錯誤的風險性 [18-20]。

AHP 方法的基本假設,主要包含下列九項 [18-20]。

1. 一個系統可被分解成許多種類或成分,並形成向網路的層級結構

2. 層級結構中,每一層級的要素均假設具獨立性 (Independence)。

3. 每一層級內的要素,可以用上一層級內某些或所有要素作為評準

,進行評估。

4. 比較評估時,可將絕對數值尺度轉換成比例尺度 (Ratio Scale)。

5. 成 對 比 較 (Pairwise Comparison) 後 , 可 使 用 正 倒 值 矩 陣 (PositiveReciprocal Matrix)處理。

6. 偏好關係滿足遞移性 (Transitivity)。不僅優劣關係滿足遞移性(

A 優於 B,B 優於 C,則 A 優於 C),同時強度關係也滿足遞移 性(A 優於 B 二倍,B 優於 C 三倍,則 A 優於 C 六倍)。

7. 完全具遞移性不容易,因此容許不具遞移性的存在,但需測試

其一致性 (Consistency)的程度。

8. 要素的優勢程度,經由加權法則 (Weighting Principle)而求得。

9. 任何要素只要出現在階層結構中,不論其優勢程度是如何小,均 被認為與整個評估結構有關,而並非檢核階層結構的獨立性。

三、 層級與要素

層級為系統架構的骨幹,用以研究階層中各要素的交互響,以及 對整個系統的衝擊 (Impact)。層級的結構可以從整體目標 (Apex)、子 目標 (Subobjectives)、影響子目標的力素 (Forces)、影響力素的人們、

人們的目標及政策 (Policies)、更遠的策略 (Strategies),最後則為從這 些策略所得到的結果 (Outcomes)等,從而形成多重層級。層級的多寡

,端視系統的複雜性與分析所需而定 [18-20]。

1. 層級結構化的要點

將影響系統的要素加以分解成數個群體,每群再區分成數個次 群,逐級分解下去建立全部的層級結構,圖2.4 所示。在分析組群時

,應注意下列各點:

(1) 最高層級代表評估的最終目標。

(2) 儘量將重要性相近的要素放在同一個層級。

(3) 層級內的要素不宜過多,依 Saaty 的建議最好不要超過 7 個

,超出者可再分層解決,以免影響層級的一致性。

(4) 層級內的各要素,力求具備獨立性,若有相依性 (Dependence) 存在時,可先將獨立性與相依性各自分析,再將二者合併分析

(5) 最低層級的要素即為替代方案。

圖2. 4 AHP 層級結構示意圖 [15]

2. 建立層級的優點

依據Saaty (1977, 1980)的說明,建立層級結構句有以下優點:

(1) 利用要素個體形成層級形式,易於達成工作。

(2) 有助於描述高層級要素對低層級要素的影響程度。

(3) 對整個系統的結構面與功能面,能詳細的描述。

(4) 自然系統都是以層級的方式組合而成,而且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5) 層級具有穩定性 (Stability)與彈性 (Flexibility),也就是說微量 的改變能形成微量的影響,同時新層級的加入,對一結構良好 的層級而言,並不會影響整個系統的有效性。

3. 層級的種類

將一個複雜的系統分解及結合後,所建立的層級結構為:

(1) 完整層級 (cornplete hierarchy):顯示第ι與第 ι+1 層內的要 素間均有關聯,即有完整的連線並不會影響整個系統的有效性

,如圖2.5 所示。

圖 2. 5 完整層級示意圖 [20]

(2) 不完整層級(incomplete hierarchy):顯示第ι與第 ι+1 層內的 要素間,並不是都有關聯,即沒有完整的連線。

(3) 相依與獨立

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受到某些因素的限制;相依性與獨立 性的概念,即為一例,而且在實際處理問題時,有必要加以考慮 (Saaty and Takizaw, 1986)。

相依性大致可區分為二類,第一類為機能的或定性的相依性 (functional or qualitative dependence),第二類為結構的或定量的 相依性。相依性評量的方法包括以下二種比較:

a. 相 對 的 比 較 (relative comparisons) : 即 在 已 知 的 屬 性 (attribute)下,進行成對比較,因此是一種尺度化 (scaling) 的比較。

b. 絕對的比較 (absolute comparisons):即僅使用一種尺度作

比較。

(4) 評估尺度

層級結構構建完成後,接下來就是評估的工作。AHP 的評估 是以每一層級的上一層要素,作為對下一層要素評估的依據。簡 言之,就是將某一層級內的任二個要素,以上一層級的要素為評 準,分別評估該二個要素對評準的相對貢獻度或重要性。這種過 程就是把複雜的問題分解為成對的比較,減輕評估者的思考負擔

,而能專注在二個要素間的關係 [18-20]。

AHP 評估尺度的基本劃分包括五項,即同等重要、稍重要、

頗重要、極重要及絕對重要等,並賦予名目尺度 1、3、5、7、9 的衡量值;另有四項介於五個基本尺度之間,並賦予 2、4、6、8 的 衡量值。有關各尺度所代表的意義,AHP 在處理認知反應的評估 得點時,則採取比率尺度的方式,詳見表2.2。

表2. 2 AHP 評估尺度意義及說明 [18-20]

評估尺度 定 義 說 明

1 同等重要 (Equalimportance) 兩項計畫的貢獻程度具同等重要 性

3 稍重要 (Weak importance) 經驗與判斷稍微傾向喜好某一計 畫

5 頗重要 (Essential importance) 經驗與判斷強烈傾向喜好某一計 畫

7 極重要 (Very Strong importance) 實際顯示非常強烈傾向喜好某一 計畫

9 絶對重要 (Absolute importance) 有足夠證據肯定絶對喜好某一計 畫

2,4, 6, 8 相 鄰 尺 度 之 中 間 值(Intermediate

Values) 須要折衷值時

四、 層級分析法之分析步驟

利用AHP 進行決策問題時,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階段 [18]:

(一) 建立層級結構

處理複雜問題時,利用層級結構加以分解,建立相互獨立的層級 化關係,每一層級的要素不宜超過 7 個,可進行合理的比較,並可保 證其一致性。

(二) 各層級要素間權重的計算

處理複雜問題時,利用層級結構加以分解,建立相互獨立的層級 化關係,每一層級的要素不宜超過 7 個,可進行合理的比較,並可保 證其一致性。各層級要素間權重的計算,此一階段可區分為三個步驟

1. 建立成對比較矩陣

某一層級的要素,以上一層級某一要素作為評估基準下,進行 要素間的成對比較。若有 n 個要素時,則需進行 n (n-1)/2 個成對 比較。成對比較時所使用的數值,分別每一評估值為1/9 或 1/8 ,⋯

,1/2 ,1 ,2 ,3 ,… ,8 ,9 ,將 n 個要素比較結果的衡量,

置於成對比較矩陣A 的上三角形部份(主對角線為要素自身的比較

,故均為 1 ),而下三角形部份的數值,為上三角形部份相對位置 數值的倒數,即 aji=1/aij 。有關成對比較矩陣的元素,如公式 2.1 所示。

(2.1)

2. 求取特徵值與特徵向量

成對比較矩陣得到後,即可求取各層要素的權重。使用數值分 析中常用的特徵值 (Eigenvalue)解法,找出特徵以向量或稱優勢向 量 (Priority Vector),以近似求法求解最大特徵值 λmax。

3. 一致性檢定

若成對比較矩陣A 為正倒值矩陣,要求決策者在成對比較時,

能達到前後一貫性,這是相當困難的。因此需要進行一致性檢定,

作成一致性指標 (Consistency Index, C.I.),檢查決策者回答所構成的 成對比較矩陣,是否為一致性矩陣,所做的判斷的合理程度如何?是 否不太一致?或有矛盾現象?以及時修正,避免造成不良的決策。

一致性的檢定,除用於評量決策者的判斷外,尚可用於整個層 級結構。由於各層級間的重要性不同,所以要測試整個層級結構是 否具一致性。

單一評估基準下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定由於決策者或專家的判 斷 無 法 定 全 滿 足 一 致 性 , 因 此 需 利 用 一 致 性 指 標 (Consistency Index, C.I.)衡量,如公式 2.2 所示。

C.I.= 1 max

n λ n

(2.2) Saaty (1977)建議 C.I. <0.1 最佳,但最大可容許偏誤為 C.I.<0.2

。AHP 利用一致性比率 (ConsistencyRatio, C.R.)來衡量比較矩陣的 整體一致性,若C.R. <0.1 時,則一致性程度才能獲得保證。

一 致 性 比 率 (C.R.) 為 一 致 性 指 標 (C.I.) 與 隨 機 指 標 (RandomIndex, R.I.)之比值,如公式 2.3 所示。

C.R.=

. .

. .

I R

I

C (2.3)

式中 C.R.=一致性比率 C.I.=一致性指標

R.I.=隨機指標

當C.I. =0 時,表示前後判斷完全具一致性;而 C.I. >0 則表示 前後判斷不連貫,故Saaty 建議 C.I. <0.1 為可容許的偏誤。此外,

隨機指標 (R.I.)可由隨機指標表查得,如表 2.3 隨機指標表 [18]。

表2. 3 隨機指標 [18]

階數 1 2 3 4 5 6 7 8 9

R.I. 0.00 0.0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三) 整體層級權重的計算

當應用AHP 法處理較複雜的決策問題,而且用問卷方式調查多數 決策者或專家的偏好判斷時,則整個AHP 法的決策程序如圖 2.6 所示

圖2. 6 應用 AHP 法分析流程圖 [18]

規劃群體 問題描述

影響要素分析

問卷設計 建立層級結構

問卷填寫

建立成對比較矩陣

計算特徵值及特徵向量

求取一致性指標

求取各層級 C.I.綜合值

替代方案之選擇 替代方案加權平均

決策群體 決策群體

求取 H.C.R.值 C.R.<.0.1

H.C.R.<.0.1

1. 決策問題的界定

根據決策問題的本質及所處系統,將可能影響決策問題的因素 均納入。此一階段同時成立規劃小組,以蒐集相關的資訊,並界定 決策問題的範圍

2. 決策群體的成立

根據決策問題所涉及的領域及複雜的程度,延聘相關領域的專 家,以成立決策群體。一般而官,專家人數不宜太多,以 5-15 人較 佳。

3. 構建層級結構

由規劃小組整理與歸納決策問題的相關資訊,並提供決策群體 成員參考,然後召開腦力激盪會議,以找出影響決策問題的系統因 素,包括目標、層面、準則、以及可行計畫或方案等。根據所決定 的影響要因,由規劃小組將各要因的內涵或定義加以彙整,並分送 各決策群體成員,然後再次召開決策群體會議,利用腦力激盪法以 決定評估的層級結構。

另外一種處理方式,係由決策群體成員根據要因的內涵,經由 共同討論以決定要因間的二元關係,再利用ISM 法構建評估的層級 結構;或是由每一成員決定二元關係,再利用群體偏好整合方法(

可參閱群體決策相關書籍),以決定最後的二元偏好關係,然後再 利用ISM 法構建。

4. 問卷設計與調查

根據所構建的評估層級結構,每一層級要素在上一層級某一個 要素作為評估基準下,須由決策群體專家進行成對要素相對重要程 度的判斷,因此需藉由成對比較格式,設計成問卷型式,同時問卷

好的問卷,再附上相關的資訊,寄送或直接拜訪決策群體成員(專 家),進行要素相對重要程度判斷值的填選。

5. 成對比較判斷的檢定

根據決策群體成員(專家)填寫的問卷,可以得到許多成對比 較矩陣。根據各成對比較矩陣的資料,應用電腦軟體(Expert Choice 或自行設計的程式),進行特徵值與特徵向量的求取,同時檢定每 一成對比較矩陣的判斷是否符一致性的要求。如果有某一個成對比 較矩陣不符合一致性時,顯示專家的判斷有混淆的現象,此時專家 須對此一判斷矩陣重新加以判斷,直至符合一致性的要求為止。由 於過程繁瑣,若用郵寄問卷方式取得專家的判斷值,勢必造成往返 所耗費的時問;因此在實務應用上,以人員直接訪問較佳,並當場 檢定專家判斷的一致性,使每一份問卷都是有效的問卷。

6. 層級一致性的檢定

就每一決策群體專家的判斷而言,若每一成對比較矩陣均符合 判斷一致性的要求時,尚需檢定整個層級結構的一致性。如果整個 層級結構的一致性程度不符合要求時,顯示層級要素間的關連性有 問題,必須從心進行層級要素的關連分析。由於此一過程將造成評 估層級結構的重新構建,所有的決策程序將重新開始,因此在實務 應用上將此一步驟省略,唯在構建層級結構時必須更加周詳的分析

7. 專家偏好的整合

當決策者只有一位時,成對判斷的結果並不涉及偏好的整合。

當應用決策群體專家進行決策輔助時,各領域專家的偏好不同,因 此所得到成對比較的判斷值也不同,最後得到可行計畫或方案的優 勢權重也不同,此時需進行專家偏好的整合。同時依事前整合 (Pool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2-4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