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工作單內容

在文檔中 勾股定理幾何證明教材初探 (頁 25-164)

第四章 勾股定理證明工作單

第二節 工作單內容

以下工作單我們將介紹 50 個幾何分類中的勾股定理證明,如本章第一節所 述,每一個證明皆包含三個部分:【作輔助圖】、【求證過程】、【註與心得】,本 研究的 50 個證明,皆為魯米斯《勾股定理》這本書所收藏,部分證明內容已開 發教學動畫及拼圖操作可於教學時使用並讓學生體驗,其中包含許多經典證 明,我們將介紹下述 50 個勾股定理證明:

G107、G110、G111、G113、G114、G119、G120、G121、G122、G123、G126、

G135、G136、G137、G139、G140、G141、G142、G165、G166、G167、G168、

G169、G170、G171、G172、G173、G174、G175、G177、G178、G180、G186、

G187、G188、G189、G190、G212、G214、G215、G219、G220、G221、G222、

G223、G224、G225、G227、G228、G229。

勾股定理證明-G107

【作輔助圖】

1. 以AB為邊,向外作一正方形 ABDE ,以BC為邊,向外作一正方形 BCFG,以AC為邊,向內作一正方形ACHI

2. 從E點作一直線與BC平行,從D點作第二條直線與AC平行,且兩直 線交於J點。

3. 延長AC與第一條直線交於 K 點。

4. 分別延長FG, BC, AI與第二條直線分別交於L, M , N 點。

A B

C

E D

F

G

H

I K

J

L

M

N

【求證過程】

證明圖中若干個圖形全等,利用上述作圖結果將圖中外圍最大矩形 面積作兩種不同表現式子,比較兩種面積表現式,即可推出勾股定理關 係式。

1. 首先證明三角形 AEI , 三角形EAK全等於三角形ABC

因為BAC BAI  90 , 且EAI BAI  90 , 所以EAI  BAC, 因 為AEAB, AIE  90 = ACB, 及前述EAI  BAC, 所以

AEI ABC

   (AAS 全等), 因為由作圖過程可知四邊形 AIEK 為矩形,所以可推得

EAK AEI ABC

     . 2. 藉由三角形全等關係說明四邊形EINJ為正方形:

因為由圖形可推得AEK DEJ  90 , 且由第 1 點結論可推得

FLJK BCFG ACHI AIEK EJMH BGLM BCFG ACHI ABC CFLM A FLJK

因為正方形ABDE邊長為AB, 正方形BCFG邊長為BC, 正方形ACHI 邊長為AC, 所以由第 5 點結論可推得

2 2 2

ABBCAC , 即

2 2 2

cab .

【註與心得】

1. 來源:這個證明出自以下書籍:

Joh. Hoffmann (1821). Der Pythagoräische Lehrsatz. London : Henry Board.

J. Wipper(1880). 46 Beweise des pythagoraischen Lehrsatzes, nebst kurzen biogr. Mittheilgn uber Pythagoras (p.19). Leipz. : Friese.

2. 心得:此證明是利用外圍長方形面積的兩種不同分割表現式,說明圖 形中三個正方形的關係,因此這兩種不同面積表現式應分別要 有具有正方形面積,才能夠比較出三個正方形的關係,此種方 式沒有辦法讓學生用拼圖的方式操作。

3. 評量:

國中 高中 教學 欣賞 美學

● ● ●

勾股定理證明-G110

【作輔助圖】

1. 以AB為邊,向外作一正方形ABDE,以AC為邊,向外作一正方形 ACFG,以BC為邊,向內作一正方形BCHI,且HIABJ 點。

2. 連接DI(於證明過程第 1 點說明H I D三點共線)。 3. 從H點作AB的平行線交AGK點。

4. 從 E 點作AC的平行線交DIL。 5. 連接FH

F

C

A B

G

H

I J K

L

E D

【求證過程】

上述輔助圖將正方形ABDE分割成四部分,找出這些分割區塊與其他 正方形分割區塊的全等關係,並證明其全等,利用圖形之間的割補,可 推出勾股定理關係式。

1. 首先證明圖中若干個三角形全等於三角形ABC,進一步推得 H I D三點共線:

因為ABC JBI  90 , JBI IBD 90 , 所以IBD ABC, 且因 為 BIBC, BDAB,所以

DBI ABC

   (SAS 全等),

因此可進一步推得BID 90 , 且因為BIJ  90 , 所以H  I D三點 共線;

因為EL//AC, ED//AB, 所以LED CAB;因為

90

ABDE AELJ EDL DBI BJI HFGK ABC FHC BJI

HFGK AJH BCHJ FHC BJI HFGK HKA FHC BCHJ BJI ACFG

2 2 2

cab .

【註與心得】

1. 來源:這個證明出自於以下書籍:

Edwards, George C. (1895). Elements of Geometry (p.155). New York : Macmillan and co.

2. 心得:此證明運用圖形之間的全等關係,可運用以斜邊為邊長的正方 形分割,將各分割部分移動到以兩股為邊長的正方形上,因此 可得到三個正方形的面積關係,學生若將圖形割補運用拼圖方 式,以操作取代證明則較能體會畢氏定理的意義。

3. 評量:

國中 高中 教學 欣賞 美學

● ● ●

勾股定理證明-G111

【作輔助圖】

1. 以AB為邊,向外作一正方形ABDE,以BC為邊,向內作一正方形 BCFG,以AC為邊,向外作一正方形ACHI

2. 延長 HB ,使BJAC,延長 HI ,使IKBC。 3. 從K點作KLAC,使四邊形CHKL為一矩形。

4. 延長 KL , JD交於M 點,且E點在 KM 上(於證明第 1 點中說明)。

5. 連接GD

A B

C

E D F

G H

I

J K

L

M

【求證過程】

如上圖的分割,可將長方形JHKM的面積作兩種不同組合,利用三角 形的全等,及矩形面積為三角形面積兩倍的關係,比較長方形JHKM 面積 的兩種不同組合,可推得作圖步驟一的三個正方形面積關係,即勾股定 理關係式。

1. 首先說明圖中若干個三角形全等:

因為CBA CAB 90 , 且CBA DBJ  90 , 所以CAB DBJ ,

因為ACBJ, CAB DBJ , ABBD, 所以

BDJ DEM EAL DBG ABC

         .

JHKM ABDE CHKL ABC BDJ DE JHK

JHKM BCFG ACHI DMLF AIK J

L BGDJ

BCFG ACHI CHKL ABC HKM

    

    

四邊形 四邊形

由前述兩種長方形JHKM面積表示方法比較可得

4 4

ABDECHKL ABCBCFGACHICHKL ABC, 即

ABDEBCFGACHI.

5. 整理第 4 點的結果,找出直角三角形ABC三邊長關係:

因為正方形ABDE邊長為 AB , 正方形BCFG邊長為BC, 正方形ACHI 邊長為AC,所以由第 4 點結論可推得

2 2 2

ABBCAC , 即

2 2 2

cab .

【註與心得】

1. 來源:這個證明出自於以下書籍:

Joh. Hoffmann (1821). Der Pythagoräische Lehrsatz. London : Henry Board.

J. Wipper (1880). 46 Beweise des pythagoraischen Lehrsatzes, nebst kurzen biogr. Mittheilgn uber Pythagoras (p. 19). Leipz.: Friese.

2. 心得:此證明是利用外圍長方形面積的兩種不同分割表現式,說明圖 形中三個正方形的關係,其分割方式雖與 G107 不同,但分割 出來的部分經過移動改變位置後圖形是相同的,同樣的此圖形 也不能透過割補用拼圖方式讓學生體會勾股定理。

3. 評量:

國中 高中 教學 欣賞 美學

● ● ●

勾股定理證明-G113

【作輔助圖】

1. 以 AB 為邊,向外作一正方形ABDE,以 BC 為邊,向內作一正方形 BCFG,且 FG 交 AB 於O點,以 AC 為邊,向外作一正方形ACHI2. 連接 GD (由求證過程第 1 點可得F D G三點共線)。

3. 延長 FG 交HIJ點。

4. 從E點作DF的垂線交於K點,並將IA延長與EK交於M 點。

5. 在AM上找一點M 使得MNBC。 6. 從N點作 EM 的平行線交 AE 於P點。

7. 連接HF

A B

C

D E

F

G H

I J

K M N

O P

【求證過程】

如上述作圖過程,恰好將正方形ABDE分割成六區塊,證明此六區塊 面積恰好可等同另外兩正方形面積和,其中利用了三角形全等性質,及 矩形的全等,即可推得勾股定理關係式。

1. 運用圖中線段平行關係說明數個三角形全等於三角形ABC

因為DBG GBO   90 ABC GBO, 所以DBG ABC, 且因為 BGBC, BDAB, 所以

DBG ABC

EDK DBG AEM ABC

       .

AIAC, 所以可知矩形AFJI的長邊長度與AFKM的長邊等長,且因

ABDE EDK DBG AMKO APN OBG PEMN

HFC FHJ AMKO AOF OBG OBCF

HFC FHJ AFKM OBG OBCF HFC FHJ AFJI OBG OBCF ACHI BC

勾股定理證明-G114

AOF, 接著將第 3 及第 4 部分平移到u部分。

2. 透過上述第 1 點的移動過程, 我們可將正方形的六個部分,分別移動 至正方形BCFG及正方形ACHI,其中第 1 部分為正方形ABDE及正方 形BCFG的共同部分,綜合以上圖形的移動,可知:

ABDE=①+②+③+④+⑤+⑥ ABDE=(①+x)+(u y z) = BCFGACHI.

3. 整理第 2 點的結果,找出直角三角形ABC三邊長關係:

因為正方形ABDE邊長為AB, 正方形BCFG邊長為BC, 正方形ACHI 邊長為AC,所以由第 2 點結論可推得

2 2 2

ABBCAC , 即

2 2 2

cab .

【註與心得】

1. 來源:根據魯米斯( E.S. Loomis )在他的著作《勾股定理》中說:這個 1933 年 12 月 19 日想到的。

2. 心得:此證明與 G113 完全相同,差別在於創作者將此證明圖形中各 部分編號,運用各編號圖形的全等關係做拼湊,找出三個正方 形的關係,同樣透過圖形割補讓學生拼圖實作即可體驗勾股定 理的意義。

3. 評量:

國中 高中 教學 欣賞 美學

● ●

勾股定理證明-G119

【作輔助圖】

1. 以AB為邊,向內作一正方形 ABDE ,以 AC 為邊,向內作一正方形 ACFG,以 BC 為邊,向外作一正方形BCHI ,且 CH 交BDJ點。

2. 延長DB交 FG 於 K 點。

3. 從 E 點作EL平行 BC 。 4. 在EL上作 ML BC 。 5. 從 M 點作 MN 平行 AC 。 6. 連接DH

A B

C

D E

F

G

H

L I

K M

N J

【求證過程】

作圖過程中將正方形 ABDE 分割為五個區塊,利用圖形間的全等關 係,可比較出正方形 ABDE 面積與另外兩個正方形的關係式,進而推得勾 股定理關係式。

1. 運用作圖結果及圖形間關係證明三角形EAL全等於三角形ABC因為 EL //BC, 所以ALE 90 , 即ALE ACB;因為

90 EAL CAB

    , CBA CAB 90 , 所以EAL CBA. 因為 ALE ACB

   , 及前述EAL CBA, 且AEAB, 所以 EAL ABC

   (AAS 全等).

2. 運用第 1 點及圖形間關係證明三角形ENM全等於三角形BKF: 因為EAL ABC, 所以ELAC =CF, 即 ELCF , 因為

EMELML, 又因為 ELCF , MLBC, 所以EMELML= CFBCBF, 即EMBF; 因為EN//BK , EM//BF, 所以

MEN FBK

   ; 因為MN//AC//FK , EM //BF, 所以EMN BFK. 因為前述EMBF, MEN FBK, 及EMN  BFK, 所以

ENM BKF

   (ASA 全等).

3. 運用作圖結果及圖形間關係證明三角形BID全等於三角形ALE: 因為DI//EL, DB//EA,所以BDI  AEL;因為 BI //AL, DB//EA, 所以DBI  EAL. 因為BDI  AEL, BDAE, 及DBI  EAL, 所 以

BID ALE

   (ASA 全等).

4. 運用第 3 點結果及圖形之間關係證明三角形DJH 全等於三角形 ENM

因為BID ALE, 所以DIEL, 又因為 HIBCML, 所以 DHDIHIELMLEM , 即DHEM , 因為JDH  NEM ,

DHJ EMN

   , 及前述DHEM , 所以 DJH ENM

   (ASA 全等).

5. 證明四邊形ALMN全等於四邊形BIHJ: 由圖形及第 3 和第 4 點可推得

ALMN  EAL ENM  DBI DJHBIHJ

四邊形 四邊形 ,

四邊形ALMN 四邊形BIHJ .

6. 運用前述證明結果找出對應邊及角度關係證明四邊形ELJD全等於四邊 形AGKB

由第 1 點EAL ABC, 可知 ELAC, 推得 ELAG; 由第 2 和第 4 點 可推得DJH  BKF, 進一步得 DJBK ; 因為ED//AB, EL// AG , 所

以DEL BAG; 因為DE//AB, DJ //BK, 所以EDJ  ABK. 綜合

ABDE ABC BCJ EAL ELJD

ABC BCJ EMN ALMN ELJD

ABC BCJ BKF BIHJ AGKB

ABC BKF AGKB BCJ BIHJ

ACFG BC Pythagorean Theorem.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 5(3), 73-74.

A B C

D E

F

G

H

L I

K M

N J

A B

C

D E

F

G

H

L I

K M

N J

3. 評量:

國中 高中 教學 欣賞 美學

● ● ●

4. 補充:華蘅芳簡介:

華蘅芳(1833-1902)清末數學家,在《雙套句股》提供了二十二 種精彩的勾股定理證明,其證明方式皆為圖形的割補;華蘅芳 同時也為機械工程專家,與徐壽製成中國第一台蒸氣機,少年 時酷愛數學,遍覽當時各種數學書籍,與李善蘭相善,在數學 研究、科技著作、書籍翻譯都有出色的表現,使高等數學的基 礎知識及方法得以進一步傳播,中國早期掌握和傳播近代科技 的代表人物之一。

勾股定理證明-G120

【作輔助圖】

1. 以AB為邊,向內作一正方形ABDE,以AC為邊,向內作一正方形 ACFG,以BC為邊,向外作一正方形BCHI

2. 連接DH

3. 從E點作EJ平行AC,且EJBC。 4. 連接AJ

5. 連接IJ,分別交BD, AEK點及L點,且C點在IJ 上(補充:註

①)。

6. 連CGABM 點。

A B

C

D E

F

G

H

I J

L K

M

【求證過程】

如圖,將正方形ABDE分割為兩梯形,證明若干個三角形的全等,利 用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進而得到兩梯形全等,其中一個梯形由圖形 分割可視為四個三角形的和,最後運用圖形的拼湊,可推得勾股定理關 係式。

1. 運用正方形對角線與圖形關係說明三角形BCM全等於三角形BIK

1. 運用正方形對角線與圖形關係說明三角形BCM全等於三角形BIK

在文檔中 勾股定理幾何證明教材初探 (頁 25-16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