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問卷法進行資料蒐集,測量的變項包含前瞻性行為、家庭邊界強度、

科技使用狀況、工作-家庭衝突與其他控制變項。採用驗證性因素分析(CF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檢 驗 量 表 信 效 度 , 並 參 考 修 改 指 標 (modification indices, M.I.)數值作為挑選題目的標準。

前瞻性行為。Parker 與 Collins(2010)將前瞻性行為定義為未來導向、具自發 性、改變取向的行為,並具有預先行動並造成影響的主動特色。本研究對於前瞻 性行為的測量,將採用 Parker 與 Collins(2010)編製的前瞻性行為量表,經翻譯後 所得之中文版本,共包含前瞻性工作行為、前瞻性策略行為、前瞻性個人─環境 契合行為三面向,本研究採用其中與工作最直接相關的「前瞻性工作行為」面向,

其題項又分為四個面向,總共 13 題,當中呈現對於工作行為的描述,並請參與 者從「總是如此」至「從未如此」評估該行為發生的頻率,例題如:「產生有創 意的想法」。量表皆採六點量尺,而由於本研究並未嘗詴區分不同種前瞻性工作 行為的效果,因此在分析時將所有題項加總計分,詳細題項如表 3,量表經驗證 性因素分析後,刪除修改指標(modification indices, M.I.)數值過大的題項,刪除之 題項為第三題「宣導我所倡導的想法給別人。」、第七題「對公司原有的程序提 出新點子或改善想法。」、第十二題「詴著尋找造成錯誤的主要原因。」其餘 10 題皆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契合度指標:χ2 = 48.19(p < .05),df = 29,NFI = .95,

CFI = .98,IFI = .98,SRMR = .04,RMSEA = .06,量表之 Cronbach’s α = .91。

工作-家庭衝突。Greenhaus 與 Beutell(1985)將工作-家庭衝突定義為「工作與 家庭兩面向的角色壓力,彼此互不相容的一種角色間衝突」。本研究工作-家庭衝 突的測量,選用林惠彥、高旭繁與馮輝棋(2013)翻譯自 Carlson 等人(2000)編制的 工作-家庭衝突量表,量表包含工作-家庭、家庭-工作兩方向,每個方向又包含時 間基礎衝突、壓力基礎衝突、行為基礎衝突三面向,每個面向 3 題,總共 18 題,

本研究使用其中工作-家庭方向之 9 題。題項呈現對於工作與家庭的描述,並請

證性因素分析後,刪除修改指標(modification indices, M.I.)數值過大的題項,刪除 之題項為第六題「因為工作的壓力太大,有時候回到家連我喜歡做的事都提不貣

(Hecht & Allen, 2009)。本研究採用 Hecht 與 Allen( 2009)發展的邊界強度量表,

並擷取其中家庭邊界強度(boundary strength at home)的向度,家庭邊界強度,是 家庭場域能夠阻隔工作元素的滲透之程度,題項呈現對於工作與家庭的描述,並 請參與者從「非常同意」至「非常不同意」評估對該描述的同意程度,詳細題項 如表 5,採用六點量尺計分,原量表共 8 題,其中第一、三、六、七、八題為反 向題,計分時頇反向計分。考量到部分題項之敘述可能與科技使用的概念重疊,

因此首先刪除第三題「我時常在家接到工作相關的聯絡訊息(如:電子郵件、傳 真、電話)」。量表再經驗證性因素分析後,刪除修改指標(modification indices, M.I.)數值過大的題項,刪除之題項包含第一題「我時常在家工作。」、第二題「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8

科技使用狀況。本研究關注的個體科技使用的狀況,乃個體在家庭場域,運 用科技介面接收工作面向訊息的頻率。量表參考 Turner 等人(2006)對於通訊媒體 使用的測量進行擴寫,題項呈現對於科技介面的描述,並請個體從「總是發生」

至「從未發生」評估其發生的頻率,採用六點量尺測量。題項由電腦(電子郵件 或通訊軟體)、電話、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三種科技介面,與來自主管、來自同 事、來自客戶三種工作訊息來源互相搭配,總共產出 9 題,例題如:「我在下班 時間,藉由電話、手機收到來自主管的來電。」詳細題項如表 6,量表經驗證性 因素分析後,刪除修改指標(modification indices, M.I.)數值過大的題項,刪除之題 項包含第三題「我在下班時間,藉由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LINE、Whatsapp 等) 收到來自主管的訊息。」、第五題「我在下班時間,藉由電腦(電子郵件、通訊軟 體)收到來自同事的訊息。」其餘 7 題皆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契合度指標:

χ2 = 27.62(p < .01),df = 11,NFI = .96,CFI = .98,IFI = .98,SRMR = .03,RMSEA

= .09,顯示量表契合度普通,量表之 Cronbach’s α = .8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0

控制變項。本研究將過去研究發現,可能與個體邊界管理、工作-家庭衝突 有關的變項納入控制變項,包含工作負荷、組織分割支持(segmentation supplies)、

個體分割偏好(segmentation preference)、背景變項等。組織分割支持與個體分割 偏好皆選用 Kreiner(2006)發展的測量工具,例題如:「我不喜歡在家時還要想到 工作的事情」、「在我工作的地方,人們能夠在家時就不再想工作上的事務」。量 表皆請參與者針對題項敘述,從「非常同意」至「完全不同意」評估其同意程度,

採六點量尺計分,詳細題項請見附錄三。背景變項方面,則參考過去文獻,將可 能影響工作-家庭衝突發生的背景變項,納入資料收集的範圍(Byron, 2005;Michel et al., 2011),包含性別、年齡、每週工作時數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

第三節 資料分析

本研究以 IBM SPSS Statistics 17 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相關分析與 迴歸分析,並以 IBM SPSS Amos 統計軟體進行因素分析,分析方式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對樣本背景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瞭解樣本之組成,並計算量表之 平均數、標準差,作為參考依據。

二、相關分析

計算各變項間的相關係數,初步瞭解各變項間的關聯。

三、因素分析

以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各變項測量工具的信、效度,並進行校正,刪除 信、效度表現不佳之題項,並計算校正後的信度係數,瞭解各測量工具之內 部一致性信度。

四、迴歸分析

使用階層迴歸分析驗證本研究之研究假設,包含主要效果、二階調節效 果、三階調節效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相關分析結果 一、背景變項與其他變項之相關

表 7 為研究變項相關分析之結果,在背景變項部分,工作-家庭衝突與個體 的年齡( r = -.23, p < .01)、出社會年資( r = -.23, p < .01)皆有顯著負相關,顯示年 齡越大、出社會年資越長的個體,工作-家庭衝突的狀況就越少。而性別則與時 間基礎衝突有顯著負相關( r = -.16, p < .05),顯示相較於女性,男性感受到時間 基礎衝突的狀況較少。

二、前瞻性行為與工作-家庭衝突之相關

個體的前瞻性行為與工作-家庭衝突呈現顯著的負相關( r = -.20, p < .01),顯 示在工作上展現越多前瞻性行為的個體,經歷工作-家庭衝突的狀況越少。

三、調節變項與工作-家庭衝突之相關

個體之家庭邊界強度與工作-家庭衝突呈現顯著的負相關( r = -.43, p < .01),

顯示邊界強度越強之個體,經歷工作-家庭衝突的狀況越少。而個體收到工作訊 息的頻率,與工作-家庭衝突間則有顯著的正向關聯( r = .15, p < .05),代表收到 工作訊息越多的個體,工作-家庭衝突的狀況就越多。

四、其他變項與工作-家庭衝突之相關

個體平均每週工時與工作-家庭衝突呈現顯著正相關( r = .33, p < .01),代表 工作時數越多的個體,工作-家庭衝突的狀況也越多。個體分割偏好也同樣與工 作-家庭衝突有顯著正向關聯( r = .20, p < .01),顯示越偏好分割的個體,越容易 經歷到工作-家庭衝突。而組織分割支持則與工作-家庭衝突有顯著負相關(r = -.28, p < .01),代表組織越能協助員工分割,則員工經歷的工作-家庭衝突也越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五、相關分析結果小結

綜合上述,可以發現部分背景變項(如:性別、年齡、出社會年資)、其他相 關變項(如:平均每週工時、個體分割偏好、組織分割支持)皆與工作-家庭衝突有 顯著相關,因此後續回歸分析時需要加以控制,以釐清各變項間的關聯。另外發 現前瞻性行為與工作-家庭衝突間,具有顯著負相關,與假設預期方向不符合,

未能支持假設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表 7

各變項相關分析表

註:性別:男性 = 1,女性 = 2

平均數 標準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性別 1.62 .49 1

2.年齡 36.23 11.56 .07 1

3.出社會年資 16.62 10.74 .07 .91** 1

4.平均每週工時 46.78 11.80 -.17* -.10 -.01 1

5.個體分割偏好 18.66 4.49 -.04 -.26** -.20* -.07 1

6.組織分割支持 14.17 5.07 .05 .06 .09 -.33** .09 1

7.前瞻性行為 42.16 8.00 -.18* .04 .09 .02 -.26** -.02 1

8.家庭邊界強度 15.68 4.75 .06 .01 .11 -.52** .09 .47** .07 1

9.科技使用 19.53 7.63 -.15* .10 .09 .12 -.24** -.24** .22** -.41** 1

10.時間基礎衝突 8.90 3.78 -.16* -.28** -.32** .37** .12 -.27** -.09 -.43** .21** 1

11.壓力基礎衝突 6.28 2.63 -.12 -.28** -.21* .34** .21** -.30** -.13 -.40** .13 .77** 1

12.行為基礎衝突 9.13 3.32 -.05 -.02 -.04 .13 .19** -.14 -.29** -.25** .01 .42** .54** 1

13.工作家庭衝突 24.31 8.21 -.13 -.23** -.23** .33** .20** -.28** -.20** -.43** .15* .88** .89** .77** 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

第二節 階層迴歸分析結果

為探討個體前瞻性行為與工作-家庭衝突的關聯,以及家庭邊界強度、科技 使用的調節效果,本研究採用階層迴歸分析進行假設的驗證。

表 8、表 9、表 10 呈現階層迴歸分析的結果,依變項分別為時間基礎衝突、

壓力基礎衝突、行為基礎衝突,在模式一中,首先放進性別、年齡、出社會年資 等背景變項,以及平均每週工時、個體分割偏好、組織分割支持等控制變項對依 變項進行預測,模式二則是在背景變項、控制變項之外,放入前瞻性行為進行預 測,模式三則是進一步加入家庭邊界強度、科技使用進行預測,模式四是接著放 入前瞻性行為與家庭邊界強度、前瞻性行為與科技使用、家庭邊界強度與科技使 用的二階交互作用項進行預測,模式五則是再放入前瞻性行為、家庭邊界強度、

科技使用的三階交互作用項進行預測,除背景變項外,所有變項皆經標準化後再 進行後續分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1

一、 假設一的檢驗

本研究提出的假設一,認為個體前瞻性行為的展現,與工作-家庭衝突的發 生有正向關聯,包含時間基礎衝突、壓力基礎衝突、行為基礎衝突三種形式。經 由階層迴歸分析對假設一進行驗證,結果如表 8、表 9、表 10 所示,由表 8、表 9、表 10 的模式二可發現,在控制了背景變項與控制變項的影響後,前瞻性行為 預測時間基礎衝突的β 值為-.07 ( p > .05 ),未達顯著,預測壓力基礎衝突的 β 值 為-.10 ( p > .05 ),同樣未達顯著,而預測行為基礎衝突的 β 值為-.26 ( p < .05 ),

效果達顯著,但與假設預期方向相反,總結上述,假設一未獲支持。

二、 假設二的檢驗

本研究提出的假設二,認為個體在家庭場域,運用科技介面接收工作面向訊 息的頻率,將調節前瞻性行為與工作-家庭衝突的關係,接收工作面向訊息越多,

前瞻性行為與工作家庭衝突的關聯越強。經由階層迴歸分析對假設二進行驗證,

結果如表 8、表 9、表 10 所示,由表 8、表 9、表 10 的模式四可發現,在控制了

結果如表 8、表 9、表 10 所示,由表 8、表 9、表 10 的模式四可發現,在控制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