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二節 工業 4.0 發展模式建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入,建立共創的平台(附錄編號 22)。

施耐德電機的EcoStruxureTM平台系統,其發展模式與艾波比的ABB AbilityTM 有相似之處,均是將既有的資訊系統進行統合,形成一個龐大的集成,但還未形 成如西門子Mindsphere般的平台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艾波 比藉由併購軟體公司來朝向PaaS的目標前進,截至目前尚未看到施耐德電機的實 際作為,但從其願景來看,雲端的整併與內容補強是工業雲平台能持續發展的條 件。

第二節 工業 4.0 發展模式建構

在本節裡將從環境層面、企業資源層面、產業層面此三層面分析此三間公司 的相同與相異點,並找出關鍵成功因素,瞭解領導公司針對工業 4.0 的發展沿革,

最終建構發展模式。

一、環境層面

製造業的世界趨勢

工業 4.0 概念的提出,內部因素主要來自於製程的複雜度日趨增加,雖然各 式管理理論的方法與提出有助於改善這種狀況,但依然需要依賴大量人力資源進 行管理,從而衍生溝通成本;再者工業 3.0 雖然輔以各式資訊系統協助管理,但 系統間的互不相容,加上製程複雜化造成部門數的增加,從而形成穀倉效應,更 增加了製造業的溝通困難,透過資訊系統的整合來使資訊流通的壁壘消失,是增 進製造業運作效率的必行之路。

外在因素則在於製造業的成熟後,品質控管已經成為基本要求,客戶的需求 轉為更進一步的客製化。客製化的要取得成功,產線的相互靈活搭配是關鍵,所 有機台的機況,產能的最適化調配,都需要在資訊連通的狀況下方能達到。

跨入工業 4.0 的前導條件

為求資訊系統的整合,首先當然要先有資訊系統導入。相對於其他產業,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如網路公司或電商公司等,製造業的數位化程度可能普遍不高,生產機台的數據 無法集中到資料庫進行管理與分類,因此前導條件是機台需要進行感應器 (Sensor)的配置,再導入資訊系統分析數據,改進產線的生產效能。全面品質管 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實時生產系統(Just in Time)、企業資源計畫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製造執行系統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等皆是現行常見的資訊系統。下表是三家針對感應器連結部分的比較:

表 4-2 感測器比較表

西門子 開發 MindConnect 感測器,具有隨插即用的特性,且具備能夠相容的 第三方資訊系統的能力,客戶不需停機即可進行設置,並可以自行設 定需要傳送至 Mindsphere 的資料。

艾波比 針對建構 Control Room 的系統,根據終端使用裝置的需求,研發 Smart Sensor。

施耐德 開發 Altivar Process 變頻器具有生產資訊自動回饋且最佳化的功能;

Modicon M580 控制器是內建工業聯網的可程式邏輯自動化控制器,

可直接與平台連結進行參數調控,且無需停機即進行模組架構的轉換。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比較以上三家領導企業,從工業 3.0 轉向工業 4.0 的過程裡,感測器的存在 都是最為重要的,沒有感測器,就無法將數據有效的傳送至數據中心進行處理。

工業 4.0 所需的感測器,也具有幾個特別的特性存在:

1. 隨插即用的特性:對製造業而言,停機即會造成產能損失,對企業客戶 而言,數位系統的安裝與測試能夠做到無痛轉換是最好的。

2. 具備相容性的特性:當前邁向工業物聯網的最大問題在於,各種資訊系 統的難以統合。具備相容性的好處在於,企業客戶可以在無須擔憂轉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資訊系統帶來的風險,繼續沿用舊的系統,又能擁有一套新的系統協助 分析。

3. 機台自我檢測與校正的特性:當前都是透過人工判斷機況以進行校正,

未來機台必須具備自我檢測與校正的能力,已經有具備將生產資訊自動 回饋,進行自我效能最佳化的感測器被開發出來。

在工業物聯網的前景預測裡,絕大多數的成本應花於雲端數據分析與應用 App 的開發,透過軟體的服務來創造附加價值,企業客戶並不希望在花心力在感 測器的開發或校正上。對供應商而言,提供具備以上功能的感測器,無憂的連結 裝置是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優先事項。

二、企業資源層面 採取行動取得特定資源

製造業具備了數據連結能力後,方能將數據資料建構分析模型,用來解決製 造過程裡的問題。為強化分析模型的數位化能力,可能的方法就是自行開發統整,

或者是透過併購以及買入資訊系統。下表是三家針對取得數位資源與建構工業雲 平台的比較:

表 4-3 工業雲平台比較表

西門子 自 2006 年開始收購工業軟體,從內部開始改變公司體質,將事業範疇 逐步從硬體轉向軟體。在具備許多軟體營運與開發基礎後,根據自身 在工業自動化的深厚經驗,建構特化於製造業用的工業雲平台

Mindsphere,屬於透過併購後再開發全新系統的過程。

艾波比 建立數位戰情室概念的Control Room,將自家原有的解決方案透過資 訊整合系統,統合而使不同單位能進行協同合作。本身軟體實力不足,

因此在整合自家系統後,再透過併購貝加萊拓展ABB AbilityTM的軟體 內容,屬於先整合系統再併購的過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施耐德 本身即擁有各種整體解決方案,與艾波比相似,均是將公司既有的解 決方案進行整併,整合成大一統的工業雲平台EcoStruxureTM為客戶服 務,軟體內容不足的部分待與其他廠商合作共同開發。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先佔優勢造成進入障礙

傳統製造業供應商由於各家機台接口規格不一,因此企業客戶的轉換成本很 高,並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在感測器的連接變得相對容易後,各家供應商如何 分出勝負,服務與內容就變得相對重要。

企業客戶將生產資料選擇性的上傳雲端空間以後,供應商如何提供客戶穩定 的雲端連結能力,以及如何維護客戶機密資料,雲端處理數據的效率、穩定度、

安全性都必須媲美內部網路的規格,客戶才願意轉換至相對成本便宜的雲端服務。

一旦專屬的數據分析服務成形,接著進一步與客戶共同開發 App,增加專屬陷入 成本,從而增加其他競爭者的進入障礙。

針對需求提供獨特價值

要能讓企業客戶滿意,供應商本身的數位分析能力要卓越,平台的建構並非 是困難的事,難的是能提供的軟體服務的質與量。工業雲應該具備根據客戶的需 求,在數位空間裡建構一套模擬系統的能力,能夠對應客戶在生產流程的實際狀 況,給予諮詢與改善建議,虛實整合度越高,越能針對問題提升生產效率,這是 屬於質的服務。不同的製造業客戶,需要的工業軟體也可能不盡相同,如果選擇 性較少,供應商也未必能夠提供最適切的服務,因此能提供的工業軟體的量也是 重要的關鍵之一,艾波比與施耐德電機在建構工業雲平台後,緊接著收購工業軟 體,即是為了提供更完整的服務給客戶。

三、產業層面 附加價值的提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製造業在導入工業雲平台的數位分析服務後,附加價值展現在產能與效率的 提升、以及溝通流程的加速。下表是三家實際輔助中小企業幾項案例的比較:

表 4-4 合作企業比較表

西門子  德國加工具製造機 Fooke Gmb 經由西門子軟體 VNCK 協助,達到 90%

虛實整合率,並減少了 70~80%的試機時間與增加 20%的生產效率。

 航空發動機製造商 MTU Aero Engines 經由軟體 Sinumerik 優化,

將所有數據集中由中央系統整合管理,使各機台能得到一致的生 產品質,也增加平均產出率。

 德國齒輪工具機製造商 Kapp Niles 則受益於 MCD 技術,將生產機 構整合並且數位化管理,開發效率增加了 65%(附錄編號 12)。

艾波比  義大利公共自來水公司Consorzio di Bonifica Veronese 透過ABB AbilityTM的協助改善配電系統,降低了 30%的工程營運成本,以及 減少 40%的維護時間,並且得以透過雲端的監控程式,更準確的提 供公共事業所需耗電(附錄編號 23)。

 土耳其 Socar 石油公司透過 SCADA 與輸油配套系統整合,提升產 能使用率,節省了 12.5%的原物料耗損(附錄編號 24)。

施耐德  新加坡港麗飯店透過EcoStruxureTM Building的協助,經由智慧控 管電力系統,針對顧客的使用習慣做大數據分析,將房內電器運 作做動態調配,減省電力成本(附錄編號 25)。

 日內瓦機場透過EcoStruxureTM Power,使控制中心能整合第三方 軟體,並遠端監控變電站的運作,使電力運作最佳化(附錄編號 26)。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從幾個參考範例進行觀察,在實務上均已成功地進行資訊系統整合。在西門 子的案例裡,強調透過數位雙胞胎概念,實行虛實整合,透過虛擬空間的模擬找 出製程問題,再回饋到現實的產線運作,且有實際的效能改進數據。艾波比與施 耐德則是解決方案的集成,從相異的系統裡找出關聯的資訊,對整條生產線進行 優化,打破資訊不透明的藩籬,避免無謂的成本浪費。

四、發展模式建構

從上面三個層面的解析,本研究從三家領導企業的在工業 4.0 的發展進程裡,

發現有一定的模式遵循,每個階段有其發展關鍵,以連結至下個階段。

圖 4-9 工業 4.0 發展模式架構圖

工業 3.0 的基本條件

Material、Machine、Methods、Measurement、Maintenance

連接器(Connection)

高數據傳輸穩定度、隨插即用、具相容性、能自我資訊回饋

建模(Modeling)

透過供應商提供、自行開發、建立數據分析模型的能力

雲端(Cloud)、虛擬網路(Cyber) 具備效率、穩定度、安全性的雲端平台建構

質與量兼顧的分析模擬空間建構能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從此發展模式觀察,目前多數製造業已處於工業 3.0 的自動化程度,次階段 則必須開發穩定度與相容度高且方便安裝的連接器,以創建數據安全傳輸的狀態。

數據必須有處理中心來分析,此時集成的工業雲平台就顯得重要,但空有平台發

數據必須有處理中心來分析,此時集成的工業雲平台就顯得重要,但空有平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