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工業社會或階級社會(1830-1848):階級問題的形成

在文檔中 史坦恩社會國思想之研究 (頁 124-128)

第四章 自由的歷史過程:國家與社會的二元論的歷史觀

第二節 工業社會或階級社會(1830-1848):階級問題的形成

卻成為影響社會運作的最主要要素。因為在經濟社會中,雖然社會成員之間彼此 相互對立、運動及鬥爭,但對立之後仍要繼續發展,因此,支配階級就必須先出 現在這種社會秩序中,主導社會發展的走向。由於這種支配階級必須從工業社會 秩序中出現,因此經濟運作的要素,就必須透過支配階級才可能形成,以做為支 配階級高於其他社會階級的統治基礎。這個重要的要素就是財富,因此財富決 定工業社會的最終型態。237

在工業社會中經濟體系已經開始快速發展,貨物的生產已經超出有產者的 個人需求,因為原料與勞動力的使用特性已經大大改變。特別是,那些有能力從 事企業經營的人,身處在完全不同於傳統的勞動者及雇主階級所處的地位。由 於工業快速成長,貨物的價值就有了不同的特性。工業社會雖然為了滿足需求 而快速發展,但是它也刺激更多的消費者產生新的需求。因此,在工業產品被購 買之前,需求已經創造,而這種需求使不同類型的事物或技術,能夠在市場中 販賣,以能夠滿足不同的需求,因而構成這些事物或技術之價值的標準,其價值 通常由價格 (貨幣) 所反應。238在工業時代,每個人必須衡量他擁有財產的貨 幣價值,也因此,貨幣成為了整個工業經濟的決定因素。貨幣主要是操縱在工業 有產者的手中,並且貨幣的累積數量則稱之為貨幣資本 (das Geldkapital)。239由 於工業社會發展必須依賴增加貨幣來進行,隨著工業成長,這些企業就會變得更 加依賴資本。資本也就成為市場社會中,決定獲利與否的最基本要素。一旦企業 經營者獲得資本,就能提供安全的生存保障及更高的社會地位,也是決定資本 擁有者能否不勞而獲的重要因素。簡言之,資本是決定現世享樂及人格發展的首 要條件。240

由於資本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以至於它在每個社會中都有二種重要的影響 層面。241在第一種影響中,它貶低那些為了財富占有而努力的實際行為,亦即

237 Lorenz von Stein, The History of the Social Movement, 1964, p. 244.

238 Lorenz von Stein, GeschichteⅡ, S. 20.

239 Lorenz von Stein, GeschichteⅡ, S. 22.

240 Lorenz von Stein, The History of the Social Movement, 1964, p. 246.

241 Lorenz von Stein, GeschichteⅡ, S. 27.

勞動依賴於資本的行為,勞動者成為依賴性的職業的工作者,並且勞動地位變 成低於那些資本擁有者。另外,在經濟社會轉變成工業社會的過渡期間,當資 本角色逐漸重要,積極進取的企業 (他們還未獲得有效資本) 試圖獲利,為了 償還投資信貸的分期付款,因此他們尋找新市場,進行不同類型企業的結盟,

追求新的發明及儲蓄成本的設施。這種工業社會中的中產階級,經常藉由貿易活 動,成功獲得資本財富佔有,這種階級不同於農民中產階級及小資產階級,後二 者的財產及獲利力量相對有限。透過大型投資成長的重要性,中產階級的傳統 部門被壓制,並且最後也依賴企業主。這標示著工業社會第一時期的最後階段。

強大有力的工業企業成長,使他們不可能與其競爭。接著,破產接連發生是一 種社會發展重要的徵兆,沒有資本的企業容易在與大企業競爭中失敗。這種趨 勢指出企業不再能夠冒險犯難,就能獲得資本佔有。從這裡可以明顯看到工業 社會資本階級的出現及強大。242

第二種影響則是集中在個人生活領域中。243由於獲取資本的勞動很少激起 人的崇高與尊貴的特質,它不會喚起更高的道德與知識 (精神) 利益。誇張的 炫耀、使用的思考及物品品味的缺乏,開始盛行;根據價錢而來的享樂,是有其 價值的,並且藝術表演也透過金錢購買的能力,而有其價值標準。根據他們獲利 的能力,使其能力能夠被估計,並且職業的執行之所以獲得賞識,在於它能用 於購買金錢的利益上。所有人類活動、人類能力及人類的希望和夢想,變成集 中在賺取金錢的目的上;賺錢吸收了高尚的活力,最尊貴的人格及最豐富的熱 情。最有力量的人類利益,隸屬於金錢利益。不勞而獲的收入,成為金錢目標,

並且其他對人的生活更加豐富的挑戰 (知識、信仰),變成次要性的。這種資本 力量對準了影響、愛及社會生活;它結合了年輕人,並且消除老年人的友誼;

它變成精神與物質的普遍要素。金錢施展社會力量的文化狀態,在此它的享樂 是滿足的高峰,對他重要性的接受接近對金錢的尊敬,對其努力佔有使每種東

242 Lorenz von Stein, The History of the Social Movement, 1964, p. 247.

243 Lorenz von Stein, GeschichteⅡ, S. 31.

西都是可購買的。244

資本快速發展的結果,就是「無產階級 (Proletariat)」的出現。245由於資本 對於財產是否,擁有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形成有產者將無產者從資本佔有中 排除,不只如此,他們也從人格發展及公民自由的享有中,被排除在外,也就是 從經濟排除的狀態發展成社會排除的狀態,這使得工業社會藉由創造沒有資本 的階級及沒有機會獲得資本的階級,建構一種奴役的要素,使得無產階級成為 社會依賴階級。這種結果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貧困化 (Pauperismus)」。246貧 困化與貧窮不同,後者是指個人本質中無工作能力或無工作意願造成的財產缺 乏,這可能是短暫的。但是貧困化涉及大眾貧困的情況,主要是呈現勞動階級 的狀態:「勞工的工作能力是他僅有的資產,僅用來對抗貧困,這種工作能力支 撐了他的家庭生計;平均薪資只夠維持平均生活消費。」247但是,只要勞動力受 損或工作機會不再出現,貧困化立即出現。

工業社會中最後型態的發展,是階級之間的對立及彼此對抗的社會變動過程。

社會變動最主要的承載者,反而變成是無產階級,因為他們作為勞動階級逐漸意 識到自己的處境,使自己形成社會集體力量,朝向主導社會秩序的發展。共產主 義及社會主義運動,便是詮釋了無產階級的處境而發展其理念,致力於追求無產 階級的自由與平等。在 1848 年以後,君王制改變成共和制,各種社會階級得以 參與政治運作,因此,政治的體制的選擇與設計,成為階級角力及鬥爭的領域,

史坦恩也在這個時刻,提出自己認為最理想的社會秩序及國家體制,作為解決社 會問題的依據。

244 Lorenz von Stein, GeschichteⅡ, S. 32.

245 Lorenz von Stein, The History of the Social Movement, 1964, p. 256.

246 Lorenz von Stein, GeschichteⅡ, S. 72.

247 Lorenz von Stein, GeschichteⅡ, S. 75. “Die Arbeitskraft ernaehrt und erhaelt ihn und seine Familie;

der Durchschnittslohn ist die Durchschnittshoehe seines Konsums.”

在文檔中 史坦恩社會國思想之研究 (頁 124-12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