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巴爾托克的創作風格與重要鋼琴作品

第一節 巴爾托克的創作風格分期

巴爾托克生逢二十世紀實驗音樂及西方古典調性語言逐步瓦解的時期,許 多作曲家探索如何成功擺脫功能和聲的束縛並創造新的音樂風格,而巴爾托克 把西方傳統的作曲手法與東歐的民間音樂結合,創作獨樹一幟的音樂語言,寫 出極富民族特色的作品,跳脫昔日的偶像崇拜,在傳統的洗滌、民謠的研究及 時代的衝擊下,進而成就自己的音樂語彙,與其說時代領導巴爾托克,不如說 巴爾托克引領時代的潮流。他一生收集將近 8000 首民謠曲調,並寫下多部有關 民謠研究方面的論文及著作,且設立新匈牙利音樂協會(New Hungarian Music

Society),更積極出席國際音樂會議,促進民族音樂的提昇,他將採集的民間音 樂加以思考、融入、拓展,實驗出他想要的旋律、節奏與和聲,成為音樂史上 重要的民族音樂學家,為二十世紀的現代音樂開拓一條嶄新的道路。

巴爾托克身兼作曲家、鋼琴家、音樂教育家及民族音樂學家等多重身份,

在近代音樂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種類豐富且廣泛,包含歌曲、歌劇、

鋼琴曲、合唱曲、協奏曲、管弦樂曲及舞台劇等,由於巴爾托克為傑出的鋼琴 演奏家,故鋼琴作品尤為豐富,以下根據新葛洛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將巴爾托克的創作時期分為五個時期,

並列舉其重要的鋼琴作品(巴爾托克生平事蹟年表)。

14

15

(Pentatonic Scale)、教會調式(church mode)及希臘調式(Tonoi),粗獷尖銳 的音色、狂暴不羈的氛圍充分展現在節奏上,大膽的和聲色彩、極端不協和的音 程及豐富的音響效果,影響巴爾托克於 1909、1910 年的《兩首羅馬尼亞舞曲》

(Two Romanian Dances Op.8a),樂曲嘗試使用複調性、四度音程及不協和和弦 創作,並融入悅耳、裝飾性、富有節奏感的民謠特色,作品已具有現代主義的風

貌(表 3-1-3)。

20 張美惠。《巴爾托克作品研究》。台北:大陸書局,2004,頁 21。

16

巴爾托克也如許多二十世紀作曲家一般,經常視鋼琴為鋼片琴或木琴一樣的 打擊樂器,並將鋼琴的音色及觸鍵發揮到極致(表 3-1-4),1911 年融合「機械 性節奏」與「野性音調」之特殊創作手法完成《粗獷的快板》(Allegro Barbaro Sz.

49),也是巴爾托克鋼琴音樂的里程碑,讓此時期的作品富有熱情、活力與朝氣,

並逐漸脫離古典樂派與浪漫樂派的調性音樂,轉而走向現代音樂藝術。

【表 3-1-3】巴爾托克第二時期的重要作品

年代 作品名稱

1908 年 《第一號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1, Op.7)

1911 年 獨幕歌劇《藍鬍子公爵的城堡》(Duke Bluebeard`s Castle, Sz. 48)

【表 3-1-4】巴爾托克第二時期的重要鋼琴作品

年代 作品名稱

1908 年

《十四首鋼琴小品,作品六》

(Fourteen Bagatelles, Sz. 38 Op.6)

1908 年 《十首簡易小曲》(Ten Easy Pieces, Sz. 39)

1909-1910 年

《兩首羅馬尼亞舞曲,作品 8a》

(Two Romanian Dances Op. 8a)

1909-1910 年 《四首輓歌》(Four Dirges, Op. 9a Sz. 45)

1911 年 《粗獷的快板》(Allegro Barbaro, Sz. 49)

17

Peasant Songs , Sz. 71, BB 79)

、《羅馬尼亞聖誕頌歌》(Romanian Christmas Carols,

Sz. 57, BB 67)

、《羅馬尼亞舞曲》(Roumanian Folk Dances from Hungray),學者 班傑明・蘇霍夫(Benjamin Suchoff, 1918-2011)指出以樂曲的創作素材加以改編 或模仿的手法,稱為「民族風格的融合」。22

22 Malcolm Gillies, Fusion of National Styles, the Bartok Companion ( New York: Amadeus Press, 1993), 124.

23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匈牙利宣布獨立,於 1920 年制定一項匈牙利邊界的條約。

18

作品二十》(Improvisations on Hungarian Peasant Songs, Op. 20),創作時運用許 多和聲語言,為古老的民謠注入新的生命力(表 3-1-6)。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 19 Sz. 73)

1921 年 《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Violin Sonata No. 1, Sz. 75)

1922 年 《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Violin Sonata No. 2, Sz. 76)

1923 年 管弦樂曲《舞蹈組曲》(Dance Suite for Orchestra, Sz.77)

【表 3-1-6】巴爾托克第三時期的重要鋼琴作品

年代 作品名稱

1913 年

《鋼琴初步十八首》

(The First Term at the Piano, 18 Pieces Sz. 53)

1914-1917 年

《十五首匈牙利農民歌曲》

(Fifteen Hungarian Peasant Songs Sz. 71)

1915 年 鋼琴作品《小奏鳴曲》(Sonatina Sz. 55)

1915 年 《六首羅馬尼亞民族舞曲》(Six Romanin Folk Dances, Sz.56)

1915 年 《羅馬尼亞的聖誕頌歌》(Romanian Christmas Songs, Sz. 57)

1916 年 《組曲,作品 14》(Suite Op.14 Sz. 62)

1920 年

《八首匈牙利農歌即興曲,作品二十》

(Improvisations on Hungarian Peasant Songs, Op. 20 Sz. 74)

19

(Piano Sonata, Sz. 80)、《第一號鋼琴協奏曲》(First Piano Concerto No. 1, Sz.83)

運用咄咄逼人的節奏、爆發性的力度和不規則的變換節拍,展現尖銳不和諧的音 響(表 3-1-8);1937 年《為雙鋼琴和打擊樂器而作的奏鳴曲》(Sonata for Two Pianos

and Percussion, Sz. 110, BB 115)更是提高打擊樂器的地位,將鋼琴的共鳴與打

擊樂的音色結合,運用頻繁的顫音及震音,呈現生動且華麗的配器色彩。

1936 年,巴爾托克嘗試新的樂器組合創作《為雙鋼琴和打擊樂器而作的奏 鳴曲》(Sonata for Two Pianos and Percussion, Sz. 110, BB 115)及《為弦樂、打擊 樂和鐘琴而作的音樂》(Music for Strings, Percussion and Celesta),亦是巴爾托克 的代表作品。《為弦樂、打擊樂和鐘琴而作的音樂》融合巴哈的對位法、貝多芬 的樂曲架構、德布西的和聲、荀貝格的十二音列,並結合匈牙利民間音樂的節奏

24 張美惠。《巴爾托克作品研究》。台北:大陸書局,2004,頁 26。

25 張美惠。《巴爾托克作品研究》。台北:大陸書局,2004,頁 27。

20

(Music for Strings, Percussion and Celesta, Sz.106)

1937 年

《為雙鋼琴和打擊樂器而作的奏鳴曲》

(Sonata for Two Pianos and Percussion, Sz. 110, BB 115)

1938 年 《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Violin Concerto No. 2, Sz. 112)

1926-1937 年 《小宇宙》(Mikrokosmos Sz. 107)

1927 年 《三首鋼琴迴旋曲》(3 Rondos on Folk Tunes, Sz.84)

1930-1931 年 《第二號鋼琴協奏曲》(First Piano Concerto No. 2, Sz. 95)

21 摯友瑟立(Tibor Serly, 1900-1978)完成該曲最後 17 個小節,不論在技巧或精神 上,都不像第一及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充滿陽剛意味,《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是一 首抒情的作品,音樂呈現安定的調性感,極少出現復調性與無調性,1946 年,

由喬吉‧桑多爾(György Sándor, 1912-2005)擔任鋼琴獨奏與費城管弦樂團進行 首演(表 3-1-10)。

22

年代 作品名稱

1939 年 《弦樂嬉遊曲》(Divertimento for Strings, Sz. 113)

1943 年 《管弦樂協奏曲》(Concerto for Orchestra, Sz.116)

1944 年 《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Sonata for Solo Violin, Sz. 117)

【表 3-1-10】巴爾托克第五時期的重要鋼琴作品

年代 作品名稱

1945 年

《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Piano Concerto No.3 in E major, Sz. 119, BB 127)

1945 年 《中提琴協奏曲》(Viola Concerto, Sz. 120)

綜觀巴爾托克的創作時期與音樂風格的演變,他的作品理念既不是完全承襲 傳統,但也非全盤推翻,而是以傳統技法為核心,以此為基礎加以發展,以浪漫 樂派的架構加入民謠並拓展新的和聲理論,最後回歸古典樂派的精神並保有二十 世紀的新音樂語言,巴爾托克深受匈牙利民族英雄柯素特(Lajos Kossuth, 1802- 1894)

27的影響,激發他的民族意識成為其音樂創作的中心思想,先後受到李斯特、理

23

30 David Burge, Twentieth-Century Piano Music. New York:Schirmer Books, 1990, 7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