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常見濫用藥物分類、結構與藥理特性

2.1.6 常見濫用藥物的藥理特性

2.1.5 常見濫用藥物結構

常見濫用藥物其結構如附錄 2。

2.1.6 常見濫用藥物的藥理特性

將行政院衛生署藥檢局藥物食品叢書出版社出版之「濫用藥物彙編─毒性、

代謝及檢驗」、管制藥品管理局出版之「物質濫用(物質濫用之防制.危害.戒治)」

和其他相關書籍蒐集到的毒品的藥理特性整理分述如下:

(一)中樞神經抑制劑(Central Nervous System Depressants): 1.麻醉藥品類(Narcotics)

鴉片類麻醉藥品為臨床使用上作用最強之中樞神經抑制劑,主要作為止痛 劑,但亦具有其他用途,如止咳、止痢、輔助麻醉等,由於鴉片類麻醉藥品會產 生呼吸抑制、耐受性及生理依賴性等副作用,故多屬管制藥品及毒品,臨床使用 需要有嚴密的管制措施。現我國將之列入第一級管制藥品,若為鴉片複方製劑含 量每 100 毫升 0.5 克以上,則列入第四級管制藥品管理。

鴉片:為罌粟植物未成熟蒴果,以刀劃開即有白色汁液流出,很快凝固變成 棕色膠狀,採集所得即為鴉片,抽取後為嗎啡或可待因。

(1)嗎啡:【Morphine;又稱 Duramorph、Morphia、Morphium、Junk、White Sniff】,分子量:285,分子式:C17H19NO3

嗎啡(結構式如圖 2.1.6.1)是 1806 年由德國化學家澤爾蒂納(Serturner) 首先自鴉片中抽提出來,有鎮痛及催眠作用,其鎮痛作用是自然存在的化合物中 無可匹敵者。1820 年由德國 Merck 藥廠正式生產製造,起名於 Morpheus,意為

「夢之神」。嗎啡是鴉片中最重要的生物鹼,為天然物中最早被提煉出來的生物 鹼。外觀為白色粉末或白色針狀結晶的中樞神經抑制劑,目前普遍使用者為鹽酸 鹽及硫酸鹽。熔點:197℃。嗎啡為兩性化合物,本身具酸或鹼特性,嗎啡是海 洛因及可待因的代謝物。嗎啡為癌症末期患者最常用的止痛劑之ㄧ,一般用注射 方式進入人體,被迅速吸收並代謝出來。用注射方式進入人體,約 90%嗎啡在 24 小時內自尿液排出。若以口服方式進入人體,僅 60%會在 24 小時自尿液排出。

半衰期約為二小時,嗎啡於尿液中的濃度與代謝物種類與尿液酸鹼度有很大關 係。嗎啡在血漿中會與蛋白質結合,故能在後 48 小時後仍能檢測到嗎啡之故,

同時嗎啡在人體主要分布在體組織之中,其中又以肝臟、腎臟、肺臟及大腦為主 要分布所在,使停藥後數天仍可自糞便或尿液中檢測出嗎啡,但其代謝速度仍然 很快。

嗎啡 海洛因 圖 2.1.6.1 嗎啡、海洛因的結構式

(2)海洛因:【Heroin:又稱 Diacetylmorphine、Diamorphine、Smack、Horse、

White Lady、Skag】,分子量:369,分子式:C21H23NO5 O

NCH3

HO OH

H H

CH3COO O

NCH3

OCOCH3 H

H

海洛因(結構式如圖 2.1.6.1)學名為二乙醯嗎啡(Diacetylmorphine),由 無水醋酸酐與嗎啡加熱反應而得。1874 年由德國化學家首先合成的藥物。1898 年由德國拜耳藥廠生產製造,並正式將其命名為 Heroin,由德語 Heronisch 而 來,有「少量而有強藥效之奇妙藥品」。海洛因鹽酸鹽為白色結晶之中樞神經抑 制劑,熔點:173℃,海洛因的作用係在體內受酯水解酶-(esterase)水解成 3-O-、6-O-monoacetylmorphine 與嗎啡等成分,而產生藥效,與嗎啡一樣,都 具有鎮痛效果,其止痛效力為嗎啡的 2~3 倍,但極易產生成癮性,成癮性為嗎啡 的 8 倍,一旦成癮不易治療。海洛因靜脈注射 10~20 分鐘,肌肉注射效果約可持 續 3-4 小時。

(3)可待因:【Codeine;又稱 Methylmorphine、Empirine、Robitussin AC】

分子量:299,分子式:C18H21NO3

可待因(結構式如圖 2.1.6.2)亦為鴉片生物鹼,或由嗎啡甲基化而得,亦名 為 3-Methylmorphine,是具風化性的白色結晶粉末的中樞神經抑制劑,熔點:

154~158℃,屬於鴉片中的生物鹼,通常以硫酸鹽及磷酸鹽的型態存在。是鎮咳 糖漿中常見的主要成分(效果為嗎啡的 1/3)。口服吸收良好,半衰期約為 3~6 小時,之後會經尿液代謝出嗎啡,因此在尿液可同時檢測出可待因、嗎啡,一般 在判定檢測結果係吸食可待因或嗎啡時,常以檢測結果中可待因或嗎啡兩者含量 比例做為判定標準。攝取單一劑量的可待因後,尿液中嗎啡濃度與可待因的濃度 成正比,且在可待因攝取 20~40 小時後,嗎啡的濃度會超過可待因。

可待因 西可巴比妥(紅中) 圖 2.1.6.2 可待因、西可巴比妥的結構式

CH3O

HO OH

NCH3 H

H

N N H

H CH2

CH2 CH H3C

H3C CH H2C

O

O O

2.鎮靜安眠劑:

(1)巴比妥酸鹽類(Barbiturates):

巴比妥酸鹽類是早期開發用於治療焦慮、失眠安眠鎮靜劑,該類藥品臨床上 用於催眠、鎮靜、誘導麻醉及癲癇之治療,依其作用時間長短情形可分為超短效、

短效、中效及長效四類型,這類濫用者主要為 Secobarbital,因其藥品膠囊外 觀為紅色,故俗稱紅中(結構式如圖 2.1.6.2)。Amobarbital,其因藥品膠囊外 觀為青色,所以稱為青發。行政院八十八年公告將 Amobarbital 及 Secobarbital 列為第三級管制藥品,其他巴比妥酸鹽類則列為第四級管制藥品。巴比妥酸鹽類

昏迷致死。由於 Benzodiazepine 類之新型鎮靜劑出現,這類藥品在臨床上之使 用已日益少見。

巴比妥酸鹽類藥物口服經腸胃吸收或由皮下肌肉注射均有良好吸收性;長期 濫用會激發肝臟對這類藥物的代謝活性,導致其對抑制中樞神經效果會逐漸產生 較高的耐受度。這類藥物大部分在肝臟中代謝,再由尿液排泄。

(2)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及非苯二氮平類:

因副作用較巴比妥酸鹽為低,安全性較高,故已取代巴比妥酸鹽類,成為目 前最廣泛使用之安眠鎮靜劑,臨床上常使用於安眠、鎮靜、抗焦慮及治療癲癇等 用途。由於苯二氮平類藥品具成癮性,且被濫用的情形日益嚴重,國內管制藥品 依其習慣性、依賴性、濫用性及社會危害性。而 Benzodiazepines 類經行政院公 告分屬於第三級管制藥品(Triazolam(結構式如圖 2.1.6.3)及 Flunitrazepam)

與第四級(如 Diazepam、Flurazepam 及 Oxazepam)管制藥品。若 Triazolam、

Flunitrazepam(俗稱 FM2,結構式如圖 2.1.6.3)等第三類管制藥品非用於合法的 醫學或科學使用。

Benzodiazepines 之作用機轉係經由與中樞神經系統中特定的接受器結合,

進而加強 gamma-amino-butyrate(GABA)引起氯通道打開,造成細胞膜過極化 現象,使神經興奮性降低,因此產生中樞系統意志或鎮靜之藥理作用。其作用部 位可能包括脊髓(肌肉鬆弛)、腦幹(抗痙攣)、小腦(運動失調)、邊緣及皮質 佈(情緒行為)。

(二)中樞神經興奮劑(Central Nervous System Stimulants): 1.古柯鹼(Cocaine):

古柯葉(Coca leaves)、古柯鹼(Cocaine,結構式如圖 2.1.6.4)屬於管 制藥品管理條例列管之高根類麻醉藥品,作為局部麻醉劑及血管收縮劑,並具有 強烈的中樞神經興奮劑作用。古柯葉經加工後,其萃取液可提煉成白色粉末狀之 古柯鹼。

1855 年 Caedicke 由巴西古柯葉提煉出結晶物質,為不純的生物鹼,1860 年 Niemann 分離出 Cocaine 並發現其可使舌頭麻木。1879 年 Von Anrep 發現皮下 注射古柯鹼可產生麻醉作用,應用於外科手術。1923 年 Tropanone 完成 Cocaine

之化學合成。古柯鹼的濫用,1880 年被引進美國,1980 年代初期在美國盛行,

隨後蔓延至歐洲、印度等地,成為嚴重的藥物濫用問題。濫用者通常使用以鼻吸 入的方式,亦有將藥物加熱後吸入其煙霧或皮膚、肌肉或靜脈注射方式使用。由 於古柯鹼經吸煙後幾乎迅速的通過血腦障壁,造成其藥理作用增加,危害性相對 的加重。現我國將之列入第一級管制藥品(毒品)。鹽酸古柯鹼,常溶於水使用,

其水溶液毒性極強,0.5 克口服即能致死。為無色或白色結晶粉末,味苦、舌頭 麻痺感,溶於水、酒精、甘油,能使敏感的末梢神經暫時麻痺,阻斷傳導性,誘 發局部缺血,吸收後刺激中樞神經,接著發生快感,5~10%水溶液可做為局部麻 醉劑,供眼部、鼻、口、咽等黏膜麻醉作用。

古柯鹼為一種局部麻醉劑,屬間接作用之擬交感神經藥物,不會直接作用於 Adregenic 接受器,但藉著阻斷神經興奮之起始與傳導以達到麻醉之目的;古柯 鹼作用在鼻黏膜及口腔粘膜時,會引起強烈之血管收縮,而影響嗅覺及味覺,此 乃因古柯鹼亦為 Dopamine 接受器之致受劑,其機制很明顯係因施用古柯鹼會促 使腎上腺神經吸進 Norepinephrine,引起類似 Catecholamines 之影響而造成間 接腎上腺素作用,產生血管及瞳孔收縮等之中樞神經興奮現象。古柯鹼因具血管 收縮作用,故吸收速率較慢,但其吸收速率超過解毒速率及排泄速率,因此常發 生中毒現象。古柯鹼可經由任何使用部位吸收,包括黏膜及胃腸黏膜,中毒時甚 至膀胱亦可吸收。古柯鹼吸入後迅速地由血液及肝臟代謝,只有少部分未經分解 的古柯鹼由尿液排除。古柯鹼的主要代謝物為 Benzoylecgonine 及 Ecgonine methyl ester 具有藥理活性。大部分古柯鹼以 Benzoylecgonine 型態由尿液排 除,吸入後四小時內可由尿液中檢測之。

古柯鹼 安非他命

圖 2.1.6.4 古柯鹼、安非他命的結構式

CH2 CH NH2

CH3 C O CH

O

H2C CH N CH

CH CH2

CH2 H3COOC

CH3

2.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

安非他命(結構式如圖 2.1.6.4),於 1887 年首先由 Edeleano 合成,甲基 安非他命於 1919 年被合成。1927 年人們發現安非他命具有解除鼻黏膜充血之藥 理作用,因此在 1932 年一種含有消旋安非他命,品名為 Benzedrine 之解除鼻黏 膜充血、治療鼻塞之吸入劑問市,同時期其具有神經刺激性之作用被發現,屬中 樞神經興奮劑,接著安非他命濫用的報告亦首次發表。1937 年安非他命錠在美 國以新藥核准上市,過去數十年來安非他命被用為支氣管擴張劑、食慾抑制劑及 抗憂鬱劑。甲基安非他命 1919 年被合成後,於 1944 年問市,用以治療因酒精、

巴比妥、麻醉劑及麻醉藥品等引起之麻痺、昏睡與精神恍惚,同時亦用以維持麻 醉外科手術下之血壓,但很快引起了濫用。1971 年美國將安非他命及甲基安非 他命列為二級管制藥品,我國亦於民國六十年將之列於禁藥,七十九年十月九日 列為麻醉藥品管理,八十七年五月二十日公佈之「毒品危害防治條例」,安非他 命與甲基安非他命均屬第二級毒品。

二者均為 β-苯乙胺化合物,甲基安非他命之胺基上多一個甲基。純的安非 他命及甲基安非他命的游離基(Free base)均為無色或淡黃色之油狀物,具輕 微腥味、氨臭,然而實際上二者大多以鹽酸鹽或硫酸鹽形成白色、微帶苦味之結

二者均為 β-苯乙胺化合物,甲基安非他命之胺基上多一個甲基。純的安非 他命及甲基安非他命的游離基(Free base)均為無色或淡黃色之油狀物,具輕 微腥味、氨臭,然而實際上二者大多以鹽酸鹽或硫酸鹽形成白色、微帶苦味之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