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年代已實行電子道路收費系統,系統運作如下:

在文檔中 序言 (頁 48-54)

示例六:香港交通擠塞問題

新加坡早於 70 年代已實行電子道路收費系統,系統運作如下:

新加坡由 1975 年開始實施道路收費,系統初時以人手操作,其後於 1998 年由一 個覆蓋市內主要商業區-- 商業中心區 ( 下稱「禁區」) 以及高速公路的電子公路收 費系統取代。這個系統由陸上運輸局營運,使用的是一個短程偵測系統。車輛會裝 上儲值咭,每當駛過通往禁區並裝設了短程無線電偵測器的固定收費閘門時,偵測 器便會作出記錄。系統會視乎車輛駛經該閘門的時間和閘門的位置,從儲值咭扣除 0.25 至 3.00 新加坡元不等,非繁忙時間內則毋須繳費。

陸上運輸局發現,自從實施電子道路收費計劃後,在系統運作時間內,道路交通量有 所降低,禁區內的車輛數目也減少了。更多人共用車輛、加速了禁區內的交通流量,

並把繁忙時間的車輛交通分流至非繁忙時間,這通通顯示道路使用的效率得到改善。

在過去數年,交通流量雖見增加,高速公路和主要道路的平均時速卻維持不變。

資料來源: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網頁

資料六

以下是不同持分者對電子道路收費意見。

的士及小巴司機

旺角行人管制區的零售商

一經濟學者 位於交通擠塞區內的鎖商店

道路收費增加我的成本,使我 的生意百上加斤。

我們依賴快捷的商業貨運服務。如 交通擠塞,我們的貨品難於上落貨。

但如果徵收道路費,貨運司機會向 我們收取附加費。

交通受限制地區,人流較多,

商機也較大。

道路收費可增加庫房收入。

問題

1 根據資料一,繁忙時間時,你認為哪條隧道較具共用品的特質? (3 分 )

答:

西區海底隧道。

在繁忙時間時,西區海底隧道較紅磡海底隧道具非競爭性。當駕駛者使用西區海底隧道 時,其他駕駛者能同時使用隧道而不減其數量。

相反,紅磡海底隧道在繁忙時間已出現擠塞,當其他駕駛者使用該隧道時會增加其他駕 駛者的行車時間,因此紅磡海底隧道較具競爭性。

2 根據資料一、二和三,以成本的概念解釋為何大偉會選擇西區海底隧道而非紅磡海底隧

道過海? (4 分 )

答:

駕車的總成本包括金錢成本和非金錢成本 ( 時間成本 )。

大偉經西區海底隧道過海,雖然金錢成本 ($60) 較高,但由於道路暢通,其時間成本較 低 ( 例:放棄在該段時間工作所獲取的回報 )。

大偉經紅磡海底隧道過海,雖然金錢成本 ($20) 較低,但由於交通擠塞,時間成本較高 ( 例:放棄在該段時間工作所獲取的回報 )

由於大偉經西區海底隧道過海的總成本低於利用紅磡海底隧道過海,因此大偉會選擇利 用西區海底隧道。

3 試根據資料四,舉例說明駕車到交通擠塞地區造成的界外成本? (4 分 )

答 :

駕車人士進入交通擠塞地區,使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利益受損,但駕車人士沒有補償他們 的損失。造成的損失包括:

• 其他市民增加出行時間

• 其他營商者未能準時送達貨件或提供服務時,他們可能要承擔額外的存貨和物流開 支,甚至須作出賠償

• 其他駕車人士車輛的耗油量會增加,以致駕車的整體成本上升

• 令路邊空氣惡化,危及公眾健康

• 影響市民的生活質素及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形象 這會令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出現分歧,因此造成界外成本。

( 描述駕車人士進入交通擠塞地區引致的影響可選其中一項 )

4 根據資料五,電子道路收費計劃如何改善效率? (3 分 )

答:

由於駕車人士並沒有考慮其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影響,他只考量私人利益和私人成本。在 駕車數量下,邊際社會成本高於邊際社會利益,道路出現擠塞 ( 駕車數目過量 ) 引致淨 損失。

使用電子道路收費後,駕車進入繁忙路段會徵收費用,這會令駕駛者的邊際私人成本上 升。駕車數目會因此減少並接近效率水平。

5 根據資料六,電子道路收費如何影響小巴服務市埸的價格和數量。(5 分 )

答:

實施電子道路收費後,小巴駛入收費區須繳交費用。

小巴經營成本上升,供應下降。

小巴車資上升,數量下降。

6 綜合資料一至六,你有多大程度贊成運用電子道路收費解決交通擠塞問題? (7 分 )

建議答案

參考答案:

贊成 不贊成

從整體效率作討論:

- 交通擠塞產生界外成本。駕車人 士 只 考 量 私 人 利 益 和 私 人 成 本 時,車輛數目多於有效率車輪數 目造成淨損失。

- 若運用電子道路收費,駕駛者的 邊際私人成本上升,車輛數目下 降並接近效率水平,淨損失減少。

- 政府透過電子道路徵費,政府庫 房收入上升。政府收入可用作建 立繞道建設、補助受影響的交通 運輸工具:例如:必經繁忙路段 的貨車。

從效益作討論:

- 使用電子道路收費,汽車需裝上儲值 咭,禁區須裝設測器。若裝置成本高 於使用電子道路收費令汽車流量減少 所帶來的得益,效益存疑。

從經濟發展作討論:

- 若運用電子道路收費,駕車私人 成本上升,車輛數目下降,空氣 污染問題得到改善,可吸引外資 在港設立區域總部及分公司。

- 營商者較容易預計送達貨件或提 供服務時間,服務更具保證。

- 交通受限制地區,人流較多,對 於當地零售商機也較大。

從運輸業發展討論:

- 不論私家車或公共交通工具服務者 ( 的士、小巴司機 ) 均需繳交費用,使 生產者營運成本上升,數目可能減少,

不利運輸業發展。

- 依賴商業貨運服務的公司營運成本上 升,不利運輸業發展。

- 路面公共交通工具收費上升、數量下 降,不利對依賴路面交通工具的市民。

從公平作討論:

- 不論高收入人士或低收入人士,經徵 費道路均須繳交費用,費用對高收入 人士收入百分比低於低收入入士。

評分標準:

分數 程度描述

6-7 分 能運用相關的經濟學理論,並清晰地解釋使用電子道路收費對各持 分者的影響。

3-5 分 能用相關的經濟學理論恰當解釋使用電子道路收費對各持分者的影 響。

1-2 分 粗疏地或只舖陳使用電子道路收費對各持分者的影響。

議題 教育、收入不均

相關經濟課題 收入不均的緣由、收不不均的解決方法

資料種類 統計數字、政府報告、報章報導、圖表 題目設計 ( 總分:26 分 ) 初階提問 (10 分 )、進階提問 (16 分 )

在文檔中 序言 (頁 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