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幼兒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社會地位知覺相關論述 幼兒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社會地位知覺相關論述 幼兒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社會地位知覺相關論述 幼兒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社會地位知覺相關論述

三、 、 、幼兒教師 、 幼兒教師 幼兒教師 幼兒教師專業角色知覺內涵 專業角色知覺內涵 專業角色知覺內涵 專業角色知覺內涵

第三節 幼兒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社會地位知覺相關論述 幼兒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社會地位知覺相關論述 幼兒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社會地位知覺相關論述 幼兒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社會地位知覺相關論述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幼兒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社會地位知覺相關論述 幼兒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社會地位知覺相關論述 幼兒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社會地位知覺相關論述 幼兒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社會地位知覺相關論述

德國哲學家康德認為「人的改變靠教育」,也就是說「教育是使人完成,所以為人 之使命」: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齊認為「個人非單為自己而生存,實為社會的關係而受 陶冶,且需藉外界的關係而陶冶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

也是國家長治久安、永續發展的人才培育工程(吳清山,1991)。教師的良窳,直接影響 教育品質和國家前景,所以人才培育應歸諸為專業工作,教師應以專業態度來從事教育 工作(郭齊家、雷銑,1995)。有鑒於世界各國對教師教學品質之重視,教育改革措施 日漸將焦點置於教師待遇、工作環境之保障及專業地位之提升。而教師的專業角色與社 會地位能提升,將意味著教學品質的保障,最直接的受惠者就是學生。因此,教師的角 色地位是否已獲致提升,要藉由研究使教師表達其感受與知覺,並促使社會認同其專業 角色與社會地位的存在感。基於此,本研究之目的即是探討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社會地 位知覺二者的關係。而本節以個人觀點、社會觀點以及制度觀點,陳述幼兒教師專業角 色知覺與社會地位知覺兩者之間的關係以及相關研究。

一 一 一

一、 、 、以個人觀點而論 、 以個人觀點而論 以個人觀點而論 以個人觀點而論

一項發表於美國神經元雜誌的科學實驗中指出,人類的大腦額葉無論處在哪一種等 級制度中,都會受到自身地位產生的影響。這一大腦區域和與情緒處理及社交憂慮有關 的大腦區域受到的影響尤為明顯。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流行病學家 Michael Marmot 認為,這一研究成果證實了我們的 大腦對於自己在等級中所處的位置極為敏感。Marmot 說:「如果等級是穩定的,我們似 乎會忽略那些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轉而關注那些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一旦等級是變化 的,我們便時刻面臨失去現有地位的危險,與情緒有關的大腦區域便會被喚醒。」(引 自旗幟晚報,2008)。依據這項實驗闡述,我們的腦額葉對社會階級早已產生選擇的意識,

甚至行為,我們時常被刻板印象囿限住判斷與思維,對於社會舊有存在的價值根植在潛 意識中。

在 Hoyle(1987)以及符碧真(1999)的調查研究中指出,影響國小教師地位的因素包括:1.

教師大多出自低社經背景家庭 2.教師女性化現象 3.教師的數量 4.教師的學術要求 5.教學 對象 6.教師與教學對象間的關係。研究者以幼兒教育現場工作十餘年的經驗,認為應再 加上幼兒教師工作的內容。在這七項因素中,以教師大多出自低社經背景家庭與教師女 性化現象係屬個人背景因素,也是個人角色行為的詮釋因素,若個人出身背景以不利的 社會取向的角色出現,在向上流動的機會中就相對壓縮,而個人性別角色同樣受社會傳 統架構所限制與歧視,以致在社會流動的運作中被貶抑,因此從 Hoyle(1987)以及符碧真 (1999)的研究中,可了解個人的社會地位與個人的角色有其相關,換言之,個人知覺到 其角色在社會所佔據的位置與其個人角色內涵有關聯性。

孟子滕文公篇中說:「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榖,五榖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

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

、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林奕民,2002)。如孟子所言「教」

與「育」可讓倫常歸屬其位,教育的重要性已不需多言,然教師個人角色所知覺到的教 育概念,會影響角色的外顯行為以及教學對象的學習模仿。

角色的專業,形塑幼兒教師外在的形象,內化知識與技能,在李孟蓁(2008)的研究 指出,幼稚園教師對幼教工作的使命感及教學熱忱受到肯定。專業角色獲得認同,表示 社會對於幼兒教師這門職業的認定已趨向專業化,專業角色獲得認同,也關係到社會地 位的建立,因為一個社會地位的產生,不外乎是財富、權利與聲望,而在聲望的內涵裏 所憑據的就是專業的角色被社會認可(陳東升等,1995)。

學者楊國賜(1997)也提出專業地位的建立,必須教學者在其角色的發揮中具有專業 的教育水準,專業的知識能力、專業運用的權能與組織教學團體,如此才不失為一個具 有專業的人師與經師。由此可知,教師個人角色中的專業部分與社會地位的建立有密切

的關係。

許芳懿(1996)研究指出,教師的自我角色知覺愈佳,則其教師自我效能愈高,自 我角色知覺對教師自我效能有顯著的預測功能。蔡怡真(2007)的研究中發現,幼稚園教 師愈年長者,對於幼教的工作環境與社會地位也愈滿意。而年資愈久的幼稚園教師,對 於其教師社會地位的滿意程度也愈高,以及幼稚園教師的子女數愈多者,對於其工作環 境、教學工作、社會地位,以及幼教工作整體也愈滿意。

二 二 二

二、 、 、以社會觀點而論 、 以社會觀點而論 以社會觀點而論 以社會觀點而論

人類對社會地位的競爭有天生的驅動力,它與我們的演化史息息相關。在農業發展 之前,我們的祖先生活在游牧打獵的生活形態中,需靠氣力獲取物質所需,透過氣力建 立勢力權位。

在歷史的紀錄中,地位高,個體獲取較建康的伴侶並取用最好的食物,這個透過地 位來表達自我的驅力會表現在多方面,大致上是由於生存貨物的缺乏所致,大部份方式 中,人類採行組織的方式來獲取稀有貨品及所需,每種方式都有其獲取社會地位的方 式,最簡單的是命令階層。在命令階層中,稀有品的分配是由中心權威來完成,並以武 力做為後盾,社會地位主要是透過取得高壓力量來達到,佔我們社會主導地位的是交換 經濟(the economy of exchange)。交換經濟對稀有品的採用形式,不像命令階層模式使用 權威力量的壓制手段,而是藉由分散的交易及志願合作,然而事實上,競爭野心是產生 合作行為的主要效應。在交換經濟中,社會地位主要是透過控制用以交易的物質或非物 質的東西來決定(賴俊雄,2005)。

地位的變化在資本主義社會形成後,金錢代表的意義加重了(但昭偉,2005)。有了 財富、權力與聲望能使角色的位置突顯出來,相同地,在角色已鞏固之後財富、權力與 聲望也會相對而生。如一名醫師,在未獲取財富、權力與聲望之前,他擁有的是醫師的 專業頭銜,因為專業的頭銜,為他帶來聲望,累積財富,擁有權力,這是一種雙向互惠 的關係,角色的專業,鞏固了社會地位。

一項理想的職業,應能使個人的才能有獲得發揮之機會,並能履行社會角色,促成 自我實現,若職業適應良好,則獲得職業成熟與滿足,否則會形成職業之不穩定、不滿 足及高異動率(張添洲,1993)。因此,個人需於履行社會角色,與滿足自我需求中取 得平衡,則此職業生涯才算適應良好。然根據社會系統論之角色觀,發現個人扮演社會 角色時,卻常與個人自身需求有衝突,一旦產生角色衝突或壓力,皆易使個人產生角色 失調的狀態。

不同社會階層的成員在社會之中,享有不同的社會聲望、權力以及待遇,希望向上 流動的心理促使彼此間相互競爭,使得社會成員的社會階層產生變動的情形。在「功能 論」主義中認為,只要教育機會均等,教育可以被用來設計一個更公正的社會,因為教 育資格,能決定個人在社會階層制度裡的收入、地位與聲望。而「馬克思主義」者卻持 反對意見,認為教育並不能做為一種促進社會公平的力量。馬克思主義者認為教育基本 上只是一個「再製」的過程,不但不能促進階級流動,反倒符應或強化了社會原有階層 (石淑惠,2001)。

以目前我國台灣地區而言,由農業社會走進工商業社會,到現在的資訊社會,變遷 速度相當快。大眾傳播及電腦網路的盛行,讓學生求取知識來源多樣化,造成教師不再 享有知識權威的獨佔地位。學校組織趨向科層化之後,強調依法行事,標準化的教學及 非人情化的行政運作,也影響師生關係,傳統「如師為父」的情感交流日漸疏淡。而在 少子化的社會現象中,讓父母視子如寶、寵溺過頭,把教師的工作範圍擴及到家庭職責 中,尤其在學前教育更顯而易見。

教育功能過度擴張,也影響了家庭及社會應有的教育責任,每當有社會問題或犯罪 案件發生,則全歸咎於學校教育不當,教師成了唯一擔負社會成敗之責任,也令教師感 到倦怠和無力感。但昭偉(2005)認為整個社會並沒有因為大環境的改變,而降低對教師 的期望,相反地,因為社會失序和經濟競爭情勢的激烈,大家對教師的期望還不斷攀升,

並強力的要求他們負起應負的責任。但在另一方面,社會大眾和家長卻又對教師的專業

能力和素養沒有太大的信心,這種不信任也時常轉為對教師的猜忌和責備。在劉妙真 (2004)的研究中指出幼稚園教師社會支持愈低,其職業倦怠感受越明顯。

三 三 三

三、 、 、以制度觀點而論 、 以制度觀點而論 以制度觀點而論 以制度觀點而論

( ( (

(一一一))))幼教師資養成及現況一幼教師資養成及現況幼教師資養成及現況幼教師資養成及現況

教師法(2006)規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之教師採檢定制,檢定制度分為初檢與複檢,

初檢合格者發給實習教師證書,複檢合格者發給教師證書,開始建立兩階段的檢定制 度,亦即修畢職前教育學分者,通過初檢合格後,需接受半年的教育實習,再參加檢定 考試,通過後經申請複覈方能取得合格證照。此檢定制度原在淘汰不適任教師,讓幼稚 園所得以聘用具品質的教師,立意頗深。原本希望藉由層層關卡的篩選,以提升幼兒教

初檢合格者發給實習教師證書,複檢合格者發給教師證書,開始建立兩階段的檢定制 度,亦即修畢職前教育學分者,通過初檢合格後,需接受半年的教育實習,再參加檢定 考試,通過後經申請複覈方能取得合格證照。此檢定制度原在淘汰不適任教師,讓幼稚 園所得以聘用具品質的教師,立意頗深。原本希望藉由層層關卡的篩選,以提升幼兒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