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廢棄法院在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法制改革上所扮演的角色

(三)獨立性原則的例外

78. 廢棄法院在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法制改革上所扮演的角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法制演變發展過程中,不論 是扮演所謂的「正面」或「負面」角色,由廢棄法院主導的實務見解,一直都在 扮演著關鍵性角色,卻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從以下幾個例子,即可以看出廢棄法 院在改革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

一,在勞動災害事故損害賠償問題上,從廢棄法院在其 1896 年 6 月 16 日 判決中172,經由民法典第一三八四條第一項規定所宣示的物的管領人責任一般原 則後,直到國會正式立法通過 1898 年 4 月 9 日關於勞動災害事故損害補償的法 律,只需要短短「二年」的時間。相較之下,在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問題上,從廢 棄法院在其 1930 年 2 月 13 日判決中173,首次明確表示民法典第一三八四條第一 項規定關於物的管領人責任一般原則,可以適用於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問題後,直 到國會正式立法通過 1985 年 7 月 5 日法律,卻需要長達「五十五年」的時間。

在這段漫長的「立法空窗期」內,交通事故的損害賠償問題,一直是由廢棄法院 擔當最重要的「規範創造者」角色。

二,在 1985 年 7 月 5 日法律制訂通過之前,廢棄法院經由民法典第一三八 四條第一項規定的解釋適用,「發現」物的管領人責任一般性原則,並明確表示,

此項原則可以適用於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問題,使得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更加嚴 格化,被害人更進一步受到保護,其無須舉證證明車輛管領人的過錯,即可依第 一三八四條第一項規定請求賠償。

172 Cass. civ. 16 juin 1896, arrêt Teffaine, S. 1897, 1, 17, note A. Esmein ; D. 1897, 1, 433, conclu.

Sarrut, note Salleilles.

173 Cass. ch. réunies, 13 fév. 1930, arrêt Jand’heur, D. P. 1930, 1, 57, rapport Le Marc’hadour, conclusions Matter, note G. Ripert ; S. 1930, 1, 121, note P. Esmein, cassant l’arrêt de Lyon, 7 juill.

1927, D. H. 1927, 423.

三,物的管領人責任一般性原則適用於交通事故,固然足以加強保護被害 concl. L. Charbonnier, note Ch. Larroumet ; Gaz. Pal. 1982, 2, 391, concl. L. Charbonnier ; Defrénois 1982, 1689, note J.-L. Aubert ; RTDCiv. 1982, 606, obs. G. Durry. Adde. G. Viney, L’indemnisation des victimes de dommages causés par <le fait d’une chose> après l’arrêt de la Cour de cassation du 21 juillet 1982, D. 1982, chron., 201 ; Y. Lambert-Faivre, Aspects juridiques, moraux et économiques de l’indemnisation des victimes fautives, D. 1982, chron., 207 ; du même auteur, Pour un nouveau regard sur la responsabilité civile, D. 1983, chron., 102 ; J. Bigot, L’arrêt Desmares : retour au néolithique, JCP 1982 I 3090 ; E. Bloch, Est-ce le glas du partage de responsabilité ?, JCP 1982 I 3091 ; H. Margeat, La relève de la garde par le risque objectif, Gaz. Pal. 1982, 2, 521 ; J.-L. Aubert, L’arrêt Desmares : une provocation à quelles réformes ?, D. 1983, chron., 1.

175 關於廢棄法院在此方面的角色,參閱 B. Oppetit, Le rôle créateur de la Cour de cassation, in Bicentenaire de la Cour de cassation, Documentation française, 1991, p. 161。

有法國學者質疑,1985 年 7 月 5 日法律許多複雜的規定、細膩的區別、創 新的用語以及拙劣的立法文字等,將使得該法律日後實際解釋適用時,因諸多概 念內涵及外延的微妙界定問題,容易引發爭議,進而影響該法律「避免或減少法 院訴訟,簡化或加速損害賠償程序」此一改革目標的實現176

事實上,1985 年 7 月 5 日法律形式上規範結構的不對稱或不協調,以及該 法律實質內容上濃厚的折衷協調、妥協讓步色彩,確實使得該法律一經公布開始 施行,即引來許多批評與爭議。例如,欲貫徹該法律的「獨立性」,即必須明確 界定該法律與民事責任普通法各別的適用領域。為此,則必須澄清何謂「陸上動 力 車 輛 」( véhicule terrestre à moteur)?何 謂「交通事故」(accident de la circulation)?再如,為了加強保護交通事故被害人,使其損害賠償權利容易成 立,該法律創造許多民事責任普通法上相當陌生的概念,如何謂「牽連其中」

(implication)?何謂「不可原諒的過錯」(faute inexcusable)?何謂「事故唯一 原因」(cause exclusive de l’accident)等?

類此問題,今後均有賴於廢棄法院適當的澄清,才能避免許多解釋適用上 的疑義,減少法律預測上的困難,促進該法律適用的安定性。從許多跡象顯示,

廢棄法院應該有能力完成此項艱鉅任務。理由是,在該法律開始生效施行後,法 國法學期刊上到處充斥有關討論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問題的文章。仔細閱讀這些文 章內容可以發現,大多數都是關於該法律相關規定的批評以及因該法律適用上所 生問題的爭議。當時部分律師業界、保險業界,甚至是事實審法官,均曾揚言大 力抵制此一甫經通過的法律。此一現象著實令人擔憂該法律是否仍有「未來」。 此一擔憂並非毫無根據,蓋該法律立法政策上的折衷妥協色彩以及立法技術上的 諸多缺漏瑕疵,確實提供第一線實務運作者許多可以癱瘓、干擾或扭曲該法律所 標榜改革目標的可能性。

然而,在該法律施行至今十多年後,相關法學期刊上的文章仍然汗牛充棟,

許多期刊甚至固定開闢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問題專欄,定期追蹤觀察法制的演變發 展狀況。仔細閱讀這些文章內容後可以發現,有關該法律本身規定的批評或爭議 逐漸減少,集中在評論廢棄法院最近判決的文章,反而居大多數。

一項醞釀多年、爭議不斷的法律,施行至今,修正甚至廢止該法律的呼聲,

幾乎少有聽聞,協助該法律繼續往前發展的聲音,今日似乎成為主流。這其間的 轉變,廢棄法院善於掌握社會變遷趨勢,有智慧的解釋適用該法律,適時明確的 表示其法律見解,使得相關爭議緩和下來,是主要的原因。

如今,1985 年 7 月 5 日法律,儼然已在法國成為另一套意外事故損害賠償 的法制模式。雖然仍有人建議在 1985 年 7 月 5 日法律的基礎上,繼續的從事一 些零星的立法改革,但全面性的再改革,幾乎已經沒人作此提議。

176 參閱 P. Conte, Le législateur, le juge, la faute et l’implication (la fable édifiante de l’autonomie de la loi du 5 juillet 1985), JCP 1990 I 3471 ; F. Terré, Ph. Simler et Y. Lequette, Droit civil, Les obligations, 5e éd., 1993, Dalloz, n° 895。

附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