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成地變遷因素描述分析

第四章 實證分析

第二節 建成地變遷因素描述分析

一、自然環境

桃園地區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降,全區地勢較為平坦且海拔高度多低於 400 公尺。依地形分為桃園台地、沿海平原與大溪丘陵三區 (圖 4-8)。村里平均坡度 僅 4%,且近 9 成村里平均坡度低於 10%,坡度較陡處分布於林口台地溪南麓、

店子湖台地以及龍潭、大溪南部丘陵地,當中坡度最大者為大溪鎮永福里,平均 坡度達 32.69% (圖 4-9)。

根據山坡地保育條例施行細則第十二條附件中對山坡地可利用限度之分類 標準,在坡度超過 40%至 55%的五級坡,宜維持自然植生覆蓋或造林,坡度超過 55%以上的六級坡,更需加強保育而不宜任何人為擾動。建築技術規則第 262 條 亦明定坵塊圖平均坡度超過 30%者,不得開發建築。是故就實際與法規層面二者 觀之,坡度愈大對建成地的發展勢必會有抑制效果。

然而本研究使用的基本單元為村里,定義之坡度變數為村里平均坡度,因此 無法度量村里內部的坡度變化趨勢,將造成平均化效應,故使用上有其限制。

圖 4-8 桃園地區坡度圖

二、社會經濟

(一) 人口分布與變遷

桃園地區為近 20 年來全台灣人口成長最迅速區域,1995 年底戶籍人口 1,512,283 人,至 2006 年底已提升至 1,900,326 人,11 年間各年人口皆為正成長,

共計增加 388,043 人,成長率達 25.66%,為同時期全台灣之冠,唯 2000 年後隨 著大環境上出生率下降,總體人口成長漸有趨緩之勢。

在空間分布上,1995 年底人口主要集中於桃園市、中壢市、八德市、平鎮市 等地,佔桃園地區總人口六成,與建成地相似呈現雙核心分布型態 (圖 4-10、表 4-4)。由於南崁都市計畫內藝文特區、大有路商圈及南崁地區的快速開發,1995 年至 2006 年間人口成長以蘆竹鄉、桃園市最高;其次為中壢市及平鎮市,主要 人口成長區位在中壢後站埔頂重劃區、平鎮宋屋地區與內壢地區等地;再次為楊 梅鎮與龜山鄉,人口成長集中於楊梅鎮的埔心地區、以及龜山鄉林口新市鎮範圍 內的公西地區。相對地沿海大園鄉、觀音鄉、新屋鄉則是人口較稀少且成長緩慢 的地區。(圖 4-11)

表 4-4 桃園地區各鄉鎮市人口統計表

鄉鎮市 戶籍人口數

成長數 成長率

1995 年 2006 年

桃園市 271,536 384,803 113,267 41.71%

中壢市 301,287 355,707 54,420 18.06%

平鎮市 170,038 200,331 30,293 17.82%

八德市 148,899 171,697 22,798 15.31%

龜山鄉 103,481 129,846 26,365 25.48%

蘆竹鄉 69,825 127,765 57,940 82.98%

楊梅鎮 108,249 140,641 32,392 29.92%

大溪鎮 80,993 89,365 8,372 10.34%

龍潭鄉 90,366 112,072 21,706 24.02%

大園鄉 70,210 79,354 9,144 13.02%

觀音鄉 49,085 58,901 9,816 20.00%

新屋鄉 48,314 49,844 1,530 3.17%

總計 1,512,283 1,900,326 388,043 25.66%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

圖 4-10 1995 年人口密度圖

圖 4-12 1995 年二級產業員工分布圖

圖 4-11 1995-2006 年人口密度變遷圖

圖 4-13 1996-2006 年二級產業員工變遷圖

(二) 二、三級產業從業員工分布與變遷

桃園縣亦為經濟發展迅速的工商大縣。依據行政院主計處工商及服務業普查 報告,桃園地區 1996 年二級產業從業員工數為 353,345 人,2006 年提升至 449,705 人,十年間成長了 27.3%;三級產業從業員工數則由 208,461 人成長至 296,483 人,成長率達 42.2%。顯示桃園地區勞動結構仍以二級產業為主體,但漸朝向三 級產業過渡。將二、三級從業員工的成長總數合計,在全台灣僅次於台北市 (增 加 194,307 人),成長率亦僅次於受新竹科學園區推動發展的新竹市 (72.5%) 與 新竹縣 (36.3%)。二、三級就業人口的快速增加,反映了工商產業的蓬勃發展,

也意含著大量工商發展用地開發之需求。

於空間分布上,1996 年二級產業從業員工主要分布於中壢市、蘆竹鄉、龜山 鄉及桃園市境內各工業區 (圖 4-12)。1996 年至 2006 年間的成長量以蘆竹鄉最 高,主要為南崁都市計畫區內的南崁工業區,沿海的海湖坑口工業用地之發展。

其次是龜山鄉,肇因於華亞科技園區之設立,以及工四工業區的擴展。再次為龍 潭鄉,與鄉內烏樹林工業用地、宏碁渴望園區、華映龍潭工業園區、友達龍潭科 技園區等眾多新興工業區的開發有關 (圖 4-13)。

1996 年三級產業從業員工分布明顯集中於桃園市、中壢市二地,幾佔全桃 園半數 (圖 4-14),展現出桃園市、中壢市作為桃園縣二大中地之特性。1996 年 至 2006 年間成長量最高處為桃園市,主要分布於市區北側中正藝文特區周邊、

經國路沿線、大有路商圈;西側國泰社區、龍安社區等新開發地區。其次為中壢 市,集中在內壢地區,以及市區環北路及元化路間 SOGO 商圈一帶。蘆竹鄉再次 之,主要位於近年發展迅速的南崁地區。(圖 4-15、表 4-5)

表 4-5 桃園地區二、三級產業從業員工數統計表

二級產業從業員數 三級產業從業員工數

1996 年 2006 年 變遷 1996 年 2006 年 變遷 桃園市 45,735 45,399 -336 58,664 84,601 25,937 中壢市 67,715 61,665 -6,050 44,500 58,118 13,618 平鎮市 25,790 36,213 10,423 14,755 21,178 6,423 八德市 31,551 25,998 -5,553 11,025 14,648 3,623 楊梅鎮 30,013 39,168 9,155 9,799 13,087 3,288 蘆竹鄉 42,083 69,589 27,506 13,859 25,206 11,347 龜山鄉 40,190 67,489 27,299 19,115 27,316 8,201 龍潭鄉 10,660 26,832 16,172 7,583 9,643 2,060 大溪鎮 12,590 14,071 1,481 5,056 6,992 1,936 大園鄉 27,041 25,749 -1,292 11,914 18,636 6,722 觀音鄉 15,697 26,264 10,567 2,186 3,395 1,209 新屋鄉 10,200 11,347 1,147 2,080 2,704 624 總計 359,265 449,784 90,519 200,536 285,524 84,988

資料來源:彙整自行政院主計處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報告 三、交通區位

(一) 與火車站距離

縱貫鐵路橫亙桃園市、中壢市、平鎮市、楊梅市,所行之處為桃園縣發展最 成熟之地區,沿線自北而南設有桃園、內壢、中壢、埔心、楊梅、富岡五站,提 供往來台北、新竹及縣內跨鄉鎮通勤之需 (圖 4-16)。

桃園地區位於台北都會區及新竹次都會區間,與二地在就業、消費、教育活 動上皆來往頻繁,加之縣內火車站皆設立在商業活動繁盛之處,因此擁有大量的 鐵路通勤人口。依據 2012 年台鐵統計年報,桃園站日旅客量達 63,406 人次,與 中壢站日旅客量 57,718 人次分居全台二、三位,僅次於台北火車站,此外內壢 站、楊梅站、埔心站亦皆為旅次量眾多的中大型車站 (表 4-6),是故距離火車站 的遠近,勢必將成為鐵路通勤族購置房產,以及各類服務業開業區位的考量因素。

表 4-6 桃園地區鐵路運輸概況表

站名 鄉鎮市 級別 列車種類、頻率 設站年代 日旅次

桃園 桃園市 一等 幾乎所有種類車次 1893 63,406

內壢 中壢市 三等 區間車、四班莒光 1902 15,621

中壢 一等 幾乎所有種類車次 1893 57,718

埔心

楊梅市 三等

區間車、二班莒光 1900 9,908

楊梅 區間車、多數莒光、一班自強 1893 10,127

富岡 區間車 1929 2,902

資料來源:彙整自 2012 年台鐵統計年報

研究區內 357 個村里中,平均村里中心與火車站距離為 4.91 公里,當中有 100 個村里位於火車站直線距離 1 公里內;北部沿海及南部山區為離火車站較遠 處,最遠者為大溪鎮復興里,離最近的中壢火車站達 15.9 公里。(圖 4-17)

(二) 與交流道距離

桃園地區境內高速高路連絡台北、新竹者北有國道 1 號 (中山高速公路)、南 有國道 3 號 (北二高、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國道 2 號 (機場支線加桃園內環線) 北起桃園國際機場,往南以機場系統交流道連結國道 1 號,最後自鶯歌系統交流 道匯入國道 3 號,共構出桃園地區的主要城際公路運輸系統。(圖 4-16)

三座高速公路在扣除系統交流道後,共有 11 座與平面道路連接的匝道9 (表 4-7)。當中位於國道 1 號者自北而南有林口、桃園、內壢、中壢、幼獅、楊梅六 座交流道。由於桃園地價相對台北、新竹為便宜,近年來吸引大量台北客及竹科 客落腳,利用高速公路往返工作地點,此外亦有為數眾多利用高速公路進行縣內 通勤的民眾,使國道 1 號林口─楊梅段成為全台國道平均車流量最高之處。位於 國道 2 號者有大園、南桃園及大湳交流道三者,提供北桃園快速的交通動線。國 道 3 號有大溪、龍潭 2 座交流道,提供龍潭鄉、大溪鎮城際運輸之需求,並疏通 國道 1 號趨近飽和的車流量。除此之外,便捷的對外交通也促進了交流道周邊物 流業的發展,故預期交流道周遭對建成地的開發應具有一定驅動力。

表 4-7 桃園地區國道交流道概況一覽表

編號 交流道 里程 通車時間 出口/銜接道路 聯絡地區

國 1 林口 41.5 1974.07.29 縣 105 (文化一、北路) 林口區、龜山公西 國 1 桃園 49.1 1974.07.29 台 4 (新南路一段) 桃園市、蘆竹鄉

國 1 內壢 57.0 1974.07.29 縣 110 甲 (中園路) 中壢、大園、中壢工業區 國 1 中壢 62.4 1974.07.29 縣 114 (民族路) 中壢市、平鎮市、新屋鄉 國 1 幼獅 67.3 1975.11.10 青年路、獅一路 幼獅工業區

國 1 楊梅 69.2 1975.11.10 台 1 (中山北路) 楊梅市區、楊梅埔心 國 2 大園 1.0 1980.11 縣 110 (中正東路) 大園鄉

國 2 南桃園 11.6 1997.08.24 大興西路 桃園市、蘆竹鄉 國 2 大湳 18.5 1997.08.25 縣 110 乙 八德市、鶯歌區

國 3 大溪 62.7 1993.08.28 縣 112 甲、台 3、台 66 八德市、平鎮市、大溪鎮 國 3 龍潭 68.3 1993.08.28 縣 113 乙 龍潭鄉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在全區 357 個村里中,村里中心點距最近交流道的平均距離為 4.19 公里,

當中 284 個村里位於交流道半徑 5 公里範圍內;西北部觀音鄉、新屋鄉為離交流 道較遠處,最遠的村里為新屋鄉蚵間村,距直線距離最近的楊梅交流道達 17.38 公里之遙。(圖 4-18)

圖 4-17 桃園地區村里中心與火車站距離圖

圖 4-18 桃園地區村里中心與交流道距離圖

(三)與主要道路距離

道路的規劃相當程度影響了都市發展紋理,特別是作為區域聯絡的主要幹道,

提供了鄉鎮間,及跨縣市的通勤運輸之需求。桃園地區省道包括東西向主要連絡 幹道台 1 線、台 3 線、台 15 線,南北向主要連絡幹道台 4 線,東連通宜蘭的台 7 線,以及台 1 甲、台 3 乙、台 15 甲三條支線。加上作為鄉鎮間的聯絡道路的 9 條主支線縣道,共同型構出以中壢、桃園及大溪市區為核心的發散狀路網 (圖 4-19)。10

省道扮演聯絡縣市、省際交通之要角。當中台 1 線橫貫龜山鄉、桃園市、中 壢市、楊梅市等桃園發展核心地區,是東西向最主要的連絡幹道;台 15 線跨蘆 竹、大園、觀音、新屋等沿海鄉,為北側東西向交通要線;台 3 線自新北市三峽 區進入大溪鎮,經龍潭鄉通往新竹縣關西鎮,是為南側東西向聯絡要道。台 4 線 全線位於桃園境內,北起大園竹圍、南抵龍潭石門,是聯絡北桃園南北交通動線 之要道。

縣道係聯絡縣市及縣市與重要鄉鎮間之道路。其中縣道 105 號自林口交流道 至龜山南崁溪二號橋接台 1 線,是桃園市與龜山公西、新北市林口區的聯絡道 路;縣道 110 號起於大園台 15 線,經蘆竹大竹往桃園市區後通往新北市鶯歌區,

聯絡了桃園國際機場、桃園市與鶯歌區;縣道 112 號起於觀音鄉西濱外環道,往 東南聯絡中壢市及大溪鎮;縣道 113 號由大園後厝朝南經桃園高鐵站,貫穿中壢 市、平鎮市後止於龍潭十一分,是大園、中壢、龍潭間相當重要的聯絡道路 (中

聯絡了桃園國際機場、桃園市與鶯歌區;縣道 112 號起於觀音鄉西濱外環道,往 東南聯絡中壢市及大溪鎮;縣道 113 號由大園後厝朝南經桃園高鐵站,貫穿中壢 市、平鎮市後止於龍潭十一分,是大園、中壢、龍潭間相當重要的聯絡道路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