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TDB-S 模型建立

第五節 建立 TDB-S 定價模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將 (3-10) 式期望報酬率與無風險利率的關係式推導出來後,以下便可將 期望報酬率 𝜇 以無風險利率 r 的關係式替代,替代後再建構模型使模型能夠 以無風險利率的參數來定價選擇權價格。第五節將以前四小節所做的前置推 導,開始建構 TDB-S 定價模型。

第五節 建立 TDB-S 定價模型

如同 B-S 模型的建構過程,此節必須先將 TDB-S 模型的偏微分方程導出,

在給定邊際條件後,根據 Feynman-Kac 引理將定價模型的公式解求出。由第三 節推導的 (3-7)

式可得知,投資組合

𝜋 =−f(𝑆O

,t) +

«•«”𝑆O

為一無風險投資組合。

則投資組合 𝜋 的報酬率為無風險利率 r 。

𝑑π = − ( x&xy?;x/x66yσ;S&; ^•^•B; ) 𝑑t = π.r.𝑑t

⇒ − ( xyx&?;x/x66yσ;S&; ^•^•B;)𝑑t = (−f(S&,t) + x/xyS&).r.𝑑t

⇒ r.f(S&,t) = x/xy𝑟S& + xyx&?;x/x66yσ;S&; ^•

^•B;

……...……..

(3-11)

(3-11) 式為 TDB-S 模型的定價偏微分方程,若再給定邊際條件:

f(S=,T) = (S=− K)K

其中 K 為選擇權交割價,則可根據 Feynman-Kac 定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根據 (3-12)

式:

𝐶O = E(eBC(=B&)(S − K)K)

= ∫ e· BC(=B&)(S − K) ·f/0(S) 𝑑S

= ∫ e· BC(=B&)(S − K) · °(¨©±²6 )

Y^•³°(¨©6)(1 + (DE (/)B¢^•.¡6)6)B ¨©±²6 ¡./ ? 𝑑S

………

(3-14)

推導出 (3-14)

式結果,即可使用 R 語言寫出 S 定價模型。建構完 TDB-S 模型後,我們想觀測以學生 t 分配配適隨機誤差項的 TDB-TDB-S 模型,是否相較於 B-S 模型更能掌握台股指數市場資產報酬率的分配。由 (3-13) 式可以看出,

TDB-S 模型假設下,股票報酬率是服從 location-scale t 分配,接著利用 2019/04/01 至 2020/04/01 的台股指數資料,將 TDB-S 模型的 MLE 與 B-S 模型的 MLE 估計 出來後分別代入分配中,比較兩者對於台股指數市場報酬率的配適狀況差異。

<圖 3-4> 中的紅線為 TDB-S 模型所配適的資產報酬率分配、藍線為 B-S 模 型所配適的資產報酬率分配,而黑線為實際台股指數的單日報酬率分配,可以明 顯地從圖中看出,更改隨機誤差項為 t 分配後,對資產報酬率的配適更能掌握到 尖峰以及厚尾的現象,以利模型降低定價時的模型誤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3-4 資產報酬率配適分佈比較圖

雖然相較於 B-S 模型,TDB-S 模型在資產報酬率掌握上更為精確,然而,

TDB-S 模型還是在波動率假設為恆定值下所建構的定價模型,如此無法完全解 決在緒論所提及的 B-S 模型的假設在台股指數市場上的缺陷。

因此,第四章我們將考慮波動率的變動狀況,希望在 TDB-S 模型中融入波 動率的變動狀況,讓模型更能掌握波動率的群聚性以及波動率的跳動,進而使定 價能更貼近市場實價。第四章我們將假設波動率為具有兩種隱藏狀態的連續型馬 可夫鏈,可以看作是波動率高峰狀態與低谷狀態,利用台股指數的歷史數據來尋 找轉移速率矩陣、起始狀態機率矩陣等等,使新模型更能精準掌握市場的波動率 狀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ODMMTD 模型建立

在第三章第一節中,我們驗證了兩項在台股指數歷史資料上 B-S 模型假設的 缺失,而在第三章後段利用學生 t 分配取代隨機誤差項的常態分配,並推導出 TDB-S 模型解決了常態分配假設無法掌握資產報酬率厚尾的缺失,第四章我們將 來解決第二項「波動率恆定值」假設的問題。

B-S 模型的 「波動率恆定值」 假設一直以來都受到學者與業界投資人的質 疑,普遍認為此項假設將金融市場假設得太過理想,此過度理想的假設也明顯增 加了 B-S 模型在定價時的模型誤差,為了解決這項棘手的問題,本文假設波動率 為具有兩種隱藏狀態的連續型馬可夫鏈,再利用 Pedler (1971) 所推導的兩狀態馬 可夫鏈佔據時間的聯合機率分配將 ODMMTD 模型建構出來。

第四章將分為四個小節討論,第一小節中我們將簡介兩狀態的隱藏馬可夫鏈 性質,並簡單介紹如何解決 HMM 的學習問題,即已知觀測值下,該如何利用 E-M 法迭代出未知參數,此方法稱為 Baum-Welch 演算法;第二小節將假設波動率 為兩隱藏狀態的 HMM 下,資產的報酬該如何以數學式表示,接著同樣利用 t-Ito-lemma 推導出 ODMMTD 模型;第三小節會簡單的介紹轉移速率矩陣 (Transition rate matrix) 與轉移機率矩陣 (Transition probability matrix)的,並推導轉移速率 矩陣與轉移機率矩陣之間的轉換關係,以利後方估計模型參數時使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節 隱藏馬可夫模型

此小節將簡單介紹隱藏馬可夫鏈,包含隱藏馬可夫鏈的發展、何謂隱藏狀 態與一些隱藏馬可夫鏈的性質,並定義馬可夫鏈的各項參數,以利後續做 ODMMTD 模型建構時能更清楚地闡述。

一、 隱藏馬可夫模型簡介

Baum and Petrie (1986) 兩位學者最早提出隱藏馬可夫鏈 (Hidden Markov Model , 後簡稱 HMM) 的概念,HMM 是一種由馬可夫鏈 (Markov Chain) 衍生而 來的統計模型,其傳達觀念類似於馬可夫鏈,即把一段隨機過程看作是多種不同 狀態間的轉移,且當前狀態只與上一刻的狀態轉移有關,和其他的狀態無關,而 此特性即為馬可夫鏈的「無記憶性質」。HMM 問世早期,通常運用於語音辨識 系統上的研究,如 Rabiner (1989) 等。在 20 世紀後,衍生性產品市場蓬勃發長,

HMM 模型開始被運用於描述波動率抑或是利率上的轉變情形,尤其波動率具有 持續性,若是能知道當前波動率處於何種隱藏狀態,將能有效減少定價模型的模 型誤差。

HMM 狀態間的轉換主要由三種矩陣表示,分別為:初始狀態矩陣 (Initial Matrix)、轉移機率矩陣 (Transition Matrix) 以及輸出矩陣 (Emission Matrix)。相 較於馬可夫鏈中每個狀態都可以由資料中實際觀察到,隱藏馬可夫鏈顧名思義就 是其狀態為隱藏狀態,無法直接由資料本身觀察到,必須利用觀察到的已知資訊 來估計隱藏狀態之間的轉變,且同樣具有「無記憶性」即第 i 個隱藏狀態只與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i-1 個隱藏狀態有關,與先前的隱藏狀態皆無關,而當前的觀測值僅與當前的隱 藏狀態有關。

二、 HMM 架構

在做推演定價公式前,我們首先定義隱藏馬可夫鏈的各項變量。假設有一個 HMM 模型,具有 N 種可能的隱藏狀態與 M 種可能的觀察值,且共有 T 個觀測 值,我們可以做以下的定義:

1. 可能的隱藏狀態集 S = {𝑆?, 𝑆;, ⋯ ⋯ , 𝑆¸B?, 𝑆¸} 2. 可能的觀察值集合 V = {𝑉?, 𝑉;, ⋯ ⋯ , 𝑉ºB?, 𝑉º} 3. 觀察值序列 O = {𝑂?, 𝑂;, ⋯ ⋯ , 𝑂NB?, 𝑂N} 4. 隱藏狀態序列 Q = {𝑞?, 𝑞;, ⋯ ⋯ , 𝑞NB?, 𝑞N}

5. 轉移機率矩陣 A = [𝑎] , 其中 𝑎 = P( 𝑞OK?=𝑆¾|𝑞O=𝑆] ) ; 1 ≤ i , j ≤ N 6. 輸出矩陣 B = [𝑏¾(𝑉À)] , 其中 𝑏¾(𝑉À) = P( 𝑂O =𝑉À|𝑞O=𝑆¾ ) ;

1 ≤ j ≤ N , 1 ≤ k ≤ M , ∀ t ∊ {1,2,⋯⋯,T}

7. 初始矩陣 𝛑 = [π]] , 其中 π] = P( 𝑞?=𝑆] ) ; 1 ≤ i ≤ N

定義完 HMM 相關的矩陣與觀察值的代號後,以下將介紹 Baum-Welch 演算 法,包括演算法的觀念以及其迭代過程。本文後段即利用此演算法搭配波動率的 估計序列來將 HMM 的各項參數迭代出來,並將迭代出的參數代入模型內以進行 選擇權的定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 Baum-Welch 演算法

Baum-Welch 演算法是一種用來尋找 HMM 未知參數的 E-M (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 ) 演算法,利用給定的觀測值特徵向量,求出 HMM 參數的最大概 似估計值;即當只有觀測值的序列 O 時,該如何利用 E-M 的方式找出其他的未 知參數如轉移機率矩陣 A 、輸出矩陣 B 與初始狀態機率矩陣 𝛑。

首先定義:

1. 未知參數 𝜃 = 𝜃(A,B, 𝛑)

2. 𝛼](𝑡) = P(𝑂? = 𝑜?, 𝑂; = 𝑜;, ⋯ ⋯ , 𝑂OB? = 𝑜OB?, 𝑂O= 𝑜O , 𝑞O = 𝑆] | θ ) 𝛼](𝑡) 表示給定參數 θ 下觀測值序列為 𝑜?, 𝑜;,……,𝑜O 且時刻 t 狀態為 𝑆] 機率。

3. 𝛽](𝑡) = P(𝑂OK? = 𝑜OK?, 𝑂OK; = 𝑜OK;, ⋯ ⋯ , 𝑂N = 𝑜N | θ, 𝑞O = 𝑆])

𝛽](𝑡) 表示給定參數 θ 與時刻 t 狀態為 𝑆] 下,後續的觀測值序列為 𝑜OK?, 𝑜OK;,……,𝑜N 的機率

4. γ](𝑡) = P(𝑞O= 𝑆] |O, θ )

γ](𝑡) 表示在給定觀測值序列 O 與 θ 下,t 時刻的狀態為 𝑆] 的機率

5. ξ(𝑡) = P(𝑞O= 𝑆] , 𝑞OK? = 𝑆¾ | O, θ )

ξ(𝑡) 表示在給定觀測值序列 O 與 θ 下,t 時刻的狀態為 𝑆] 、t+1 時刻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狀態為 𝑆¾ 的機率

接著,利用向前-向後過程迭代出 𝛼](𝑡) 與 𝛽](𝑡)。

向前過程 -

Step1:𝛼](1) = π]・𝑏](𝑜?)

Step2:𝛼](𝑡 + 1) = 𝑏](𝑜OK?)・∑¸¾Ì?𝛼¾(𝑡)・𝑎¾]

向後過程 - Step1:𝛽](𝑇) = 1

Step2:𝛽](𝑡) = ∑¸¾Ì?𝛽¾(𝑡 + 1)

𝑎

𝑏¾(𝑜OK?)

根據貝氏定理,可以得到下列式子:

γ](𝑡) = P( 𝑞O= 𝑆] |O, θ ) = Í( `Í(Ï |Ð )H̔Π,Ï |Ð ) = ÑÎ(O)・ÒÎ(O)

ÔÓÕ²ÑÓ(O)・ÒÓ(O) ξ(𝑡) = P( 𝑞O= 𝑆] , 𝑞OK? = 𝑆¾ |O, θ ) = Í( `H̔ΠÍ(Ï |Ð ),`H±²Ì”Ó ,Ï| Ð )

= ÑÎ(O)・ÖÎÓ・×ÓH±²)・ÒÓ(OK?)

ÔÎÕ²ÔÓÕ²ÑÎ(O)・ÖÎÓ・×ÓH±²)・ÒÓ(OK?)

其中,γ](𝑡) = ∑¸¾Ì?ξ(𝑡) 且 ∑¸]Ì?γ](𝑡) = 1

最後執行更新過程:

隱藏狀態的 HMM,接著利用歷史資料與 Baum-Welch 演算法迭代出歷史波動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HMM 模型的各項參數,再結合 Pedler (1971) 的兩種狀態佔據時間的聯合機率分 配與 TDB-S 模型,推導出 ODMMTD 模型。

首先定義符號:

𝐺ê : 波動率的隱藏狀態 ; 𝐺ê = 1,2。

Jì :第 i 狀態的佔據時間 ; i = 1,2。

R = í𝜆?? 𝜆?;

𝜆;? 𝜆;;ï 為轉移速率矩陣。

在假設波動率有兩種隱藏狀態下,標的股價變動可以由下式表示:

𝑑S& = 𝜇S&𝑑t + σS&ε√𝑑t , 𝜀~t (𝑑𝑓)

且 𝑑S& = (𝑑S&|Gñ=1) + (𝑑S&|Gñ=2)

⇒ 𝑑S&|J?=j? = µ?S& j? + σ?S& εY j? + µ;S& (T − j?) + σ;S& εYT − j?

根據 (3-8)

式 : 𝑑ln(S&) = (𝜇 – ;(^•B;)^•·56 ) 𝑑t + σε√𝑑t

𝑑ln(S&)|J?=j? = (µ?;(^•B;)^•·5²6) j? + σ?ε Y j? + (µ;;(^•B;)^•·566)(T − j?)

+ σ;ε YT − j?

令 aì = (µì;(^•B;)^•·5ó6 ) jì , bì = σìY jì ; i = 1,2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 {∫ e= · BC(=B&)(S=− k) ·f(S=|J? )dS= } · f(J? )dJ?

………..…

(4-2)

由 Pedler (1972) 推導的兩階段佔據時間聯合機率分配可知:

f(J? ) = 𝑒Bôõ² Bö(NBõ² ).{𝜋?𝛿(T-J?)+ 𝜋;𝛿(J?)}

+ [ 𝜋?( NBõôöõ²

² )²6 + 𝜋;( ôö(NBõõ ²)

² )²6 ] · I?[2(𝜆𝑣J?(𝑇 − J?))²6]

+ ( 𝜋?𝜆 + 𝜋;𝑣 ) · I[2(𝜆𝑣J?(𝑇 − J?))²6]

………..……….…....…

(4-3)

其中,

𝜆 = 𝜆?? , 𝑣 = 𝜆;; ;

𝜋ì 是初始狀態為 i 的機率 , i = 1,2 ;

Iñ[𝑧] = ∑ ?

ü!(üKê)!

ÀÌ‹ ( þ

; );üKê ; 𝛿 是狄拉克 𝛿 函數

結合 (4-2) 式與 (4-3)

式後,即可利用 R 語言寫出 ODMMTD 定價模型,

並可利用 R 語言內建的“ HMMCont“ 套件中的 Baum-Welch 演算法迭代出歷 史波動率的隱藏馬可夫鏈各項參數。然而,Baum-Welch 演算法迭代出的參數為 初始狀態機率 𝜋ì 及離散變數的轉移機率矩陣 P,但歷史波動率在市場上應為連 續型變數,且 Pedler (1971) 推導的兩狀態佔據時間聯合機率分配也是將變數視為

在離散型馬可夫鏈中,轉移機率矩陣 P(t) (Transition probability matrix) 代 表馬可夫鏈在不同狀態間的轉移機率,即若給定 X(t) 為一馬可夫鏈,則 P(t) 的 移速率矩陣 (Transition rate matrix) 又稱為生成矩陣 (Generator matrix)。而轉移 速率矩陣 Q 的各項矩陣元素 𝑞(𝑡) 定義如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 轉移機率矩陣轉換

假設 X(t) 為一連續型的隱藏馬可夫鏈,且具有 2 種不同的隱藏狀態,則 其轉移速率矩陣可以下式表示:

Q = F−α α

𝛽 −𝛽J 為轉移速率矩陣

且已知離散過程下,轉移機率矩陣定義如下:

P(t) = {𝑝(𝑡)} i , j = 1,……,n 為轉移機率矩陣 其中,𝑝(𝑡) = P( X(t) = j | X(0) = i )

根據 Kolmogorov’s forward equation 與 Kolmogorov’s backward equation 可得:

Pœ(t) = QP(t) 且 Pœ(t) = P(t)Q

…..………..……….…...…

(4-4)

若再給定起始條件: P(0) = I = F1 00 1J 則可推得:

P(t) = exp(Q.t) = í 1 − 𝑎(𝑡) 𝑎(𝑡) 𝑏(𝑡) 1 − 𝑏(𝑡)ï

根據 (4-4)

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Pœ(t) = QP(t)

⇒ í −𝑎œ(t) 𝑎œ(t))

𝑏œ(t) −𝑏œ(t)ï = í −α + α𝑎(𝑡) + 𝛽𝑎(𝑡) α − α𝑎(𝑡) − 𝛽𝑎(𝑡)

−α𝑏(𝑡) + 𝛽 − 𝛽𝑏(𝑡) α𝑏(𝑡) − 𝛽 + 𝛽𝑏(𝑡)ï

⇒ 𝑎œ(t) = α − α𝑎(𝑡) − 𝛽𝑎(𝑡) = α,1 − 𝑎(𝑡)- − 𝛽𝑎(𝑡)

𝑏œ(t) = −α𝑏(𝑡) + 𝛽 − 𝛽𝑏(𝑡) = 𝛽(1 − 𝑏(𝑡)) − α𝑏(𝑡)

又給定 P(0) = I = F 1 00 1J

⇒ 𝑎(0) = 0 , 𝑏(0) = 0

⇒ 𝑎(𝑡) = .KÒ. (1-𝑒B(.KÒ)O) , 𝑏(𝑡) = .KÒÒ (1-𝑒B(.KÒ)O)

⇒ P(t) = .KÒ? / 𝛽 + α𝑒B(.KÒ)O α(1 − 𝑒B(.KÒ)O) 𝛽(1 − 𝑒B(.KÒ)O) α + 𝛽𝑒B(.KÒ)O 0

令 A = α𝑡 , B = 𝛽𝑡

P(t) = 1K2? / 𝐵 + A𝑒B1B2 A(1 − 𝑒B1B2) 𝐵(1 − 𝑒B1B2) A + 𝐵𝑒B1B2 0

若已知 P(t) = F 1 − 𝑈 U

𝑉 1 − VJ :

P(t) = 1K2? / 𝐵 + A𝑒B1B2 A(1 − 𝑒B1B2)

𝐵(1 − 𝑒B1B2) A + 𝐵𝑒B1B2 0 = F 1 − 𝑈 U 𝑉 1 − VJ

⇒ A = -ln(1-U-V).6K76 , B = -ln(1-U-V) .6K77

……….…….…...…

(4-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有了 (4-5)

式後,即可利用此式子將轉移機率矩陣轉換成轉移速率矩陣,

因此可以利用 Baum-Welch 法先迭代出轉移機率矩陣的各項參數後,再利用轉換 過後的轉移速率矩陣參數代入 ODMMTD 模型中進行買權的定價。建構出 ODMMTD 模型後,同樣想觀察利用兩狀態隱藏馬可夫鏈配適波動率,與用常數 估計波動率的模型差異之處,因此我們將波動率的馬可夫鏈圖畫出。

圖 3-5 馬可夫鏈配適圖

<圖 3-5> 為台股指數資料 2020/04/01 前 60 天的波動率走勢圖,可以清楚 地發現,圖型中接近 20 與 50 處波動率皆有明顯跳動,若是在此種狀況下以常數 做波動率的配適,則會造成定價模型的巨大偏誤,若是以下圖的馬可夫鏈來配適 此過程,則可以清楚地掌握到波動率的跳動以及群聚性,進而增進模型定價的績 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透過第三章與第四章的推導,我們建立了 TDB-S 模型與 ODMMTD 兩選擇 權定價模型,第五章將利用台股指數選擇權市場 2019/04/01 至 2020/04/01 的日 收盤資料,比較此兩模型跟 B-S 模型與 ODMM 模型在台指數市場的定價績效,

觀察修正過後的定價模型相較於原始的 B-S 模型與 ODMM 模型,新建構的模型 定價是否更貼近於市場實價。比較方式不僅比較權證在不同價位下的績效,也觀 察了權證交割長短對模型績效的影響,詳細的比較方式在第五章進行說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章 定價模型績效評估

第五章將比較 B-S 模型、ODMM 模型、TDB-S 模型與 ODMMTD 模型,四 者在不同的參數估計下,對於台股指數選擇權市場的定價績效。其中,B-S 模型 與 TDB-S 模型的參數可以由歷史波動率、動差估計法以及最大概似估計法來估

第五章將比較 B-S 模型、ODMM 模型、TDB-S 模型與 ODMMTD 模型,四 者在不同的參數估計下,對於台股指數選擇權市場的定價績效。其中,B-S 模型 與 TDB-S 模型的參數可以由歷史波動率、動差估計法以及最大概似估計法來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