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體會組織與個人休戚與共的關係,進一步將組織與員工的關係昇華為「夥伴」的 關係。

二、不要給予公司員工過大的壓力與挑戰,或是過多的負荷,而壓抑他們的創新 行為或意圖。若能再搭配集權化程度的降低、專業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組織文化 上彈性化的增強,不僅提升組織創新氣候,也間接地增加了組織創新的績效。例 如:在各種教育訓練的課程中,可以同時將企業所提供的各種創新資訊與管道提 供給員工,鼓勵他們在課程中進行各種互動和討論,也教導他們在創新的過程 中,如何減少批評與負面的意見,這樣能夠對組織創新有正面的效果。

三、增強升遷管道、組織結構、獎金制度及完善訓練,可以讓員工薪資、職位,

以及公司形象提升,對公司的價值認同也會相對提升。而公司制度完善,可以使 員工貢獻所學,發揮所長,年資越久,工作越得心應手,越有成就感,其留職意 願無形中也會提升。

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本研究在研究時點上為橫斷面分析,是顯現特定時點內部行銷、組織承諾 與組織創新的現象,未來若能以縱斷面的方式進行長時間的研究,取得多次資 料,並加入質性分析,將可對研究結果做更深入的探討與了解。

(二)本研究僅探討內部行銷、組織承諾與組織創新的其中某些構面,未來建議 可尋找其他更多的研究構面,探究內部行銷、組織承諾與組織創新之關係,以提 升研究所能涵蓋的面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1. 王世璋(200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學校組織創新關係之 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

2. 朱素玥((2002)。內部行銷之研究--以百貨業為例。國立台中技術學院學報,

3,287-299。

3. 巫喜瑞(2001),「服務業內部行銷導向、組織支持、工作滿足與顧客導向間 關係之研究--銀行業之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4. 林俊傑(2007)。組織承諾的理論與相關研究之探討。學校行政,51,35-53。

5. 林煥民(2008)。知識管理在學校創新經營之應用。學校行政雙月刊,54,

73-93。

6. 林俊瑩、侯雅婷、謝亞恆、徐蕙瑩(2010)。工作特質與學前教師工作投入 的因果關聯:組織承諾的中介角色研究。教育與社會研究,20,105-143。

7. 吳秉恩(2002)。分享式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程序與實務(修訂二版)。台北:

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8. 吳容輝(2002),「高階領導者更迭下員工認知及領導型態與組織承諾、士氣 關聯性之研究--以某地方政府為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9. 吳清山、林天祐(2006)。教育e辭書。台北:高等教育。

10. 邱淑芬、張莉慧、陳雲隆(2003)。組織文化、組織知識創造情境與組織創 新之間關連性研究-以台灣資訊硬體產業為例。管理與系統,10(4),

389-4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學碩士論文。

12. 黃志中(2004),「高雄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團隊學習、組織承諾與學校行政 效能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陳海鳴、余靜文(2000)。企業文化發展與組織承諾的關聯性研究--被購併 企業續留員工的觀點,管理與系統,7(2),249~270。

14. 陳光榮(2003),「精省後中部辦公室就地安置之公務人員的心理知覺、工作 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陳文宗(2004),「內部行銷與領導風格對工作滿意度及顧客導向行為影響之 研究--以桃園縣消防局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陳岳男(2006),「內部行銷策略對組織承諾的影響歷程之研究--以台南縣、

市國小為例」,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張嘉娟(2004),「員工內部行銷知覺、企業文化差異知覺與組織承諾之關聯 性研究--以集團企業子公司員工為研究對象」,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 論文。

18. 張文真(2009),「內部行銷對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與顧客導向之影響--以 某銀行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9. 鄧顯華(2003),「內部行銷、組織承諾與服務品質關係之探討--以海軍某修 護工廠為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0. 蔡啟通(1997),「組織因素、組織成員整體創造性與組織創新之關係」,台 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1. 蔡進雄(2005)。超越轉型領導:國民中小學校長新轉型領導影響教師組織 承諾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3,37-63。

22. 賴姿蓉(2000)。二十一世紀變革的新趨勢--組織創新。人事月刊,30(1),

26-3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二、 英文文獻

1. Ahmed, P. K., Rafiq, M. & Saad, N. M. (2003). Internal marketing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sational competencies,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37(9), 1221-1241.

2. Bartlett, K. R. (200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ining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 study in the health care fiel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12(4), 335-352.

3. Casey, E. G., & Philip, M. W. (200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perceived relatedness, and intentions to continue in Canadian track and field officials. 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 31(1), 44-63.

4. Chang, S.C. & Lee, M.S. (2008). The linkage between knowledge accumulation capability and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12(1), 3-20.

5. Cohen, A. D. (2003). The learner's side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Where do styles, strategies, and tasks meet? IRAL Journal, 41(4), 279-292.

6. Greene, W. E.; Walls, G. D. & Schrest, L. J. (1994). Internal Marketing: The Key to External Marketing Success, The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8(4), 5-13.

7. Grönroos, C. (2000). Service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A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approach (2nd ed.). New York: Wiley.340-344.

8. Guinet, J. & Pilat, D. (1999). Promoting innovation – does it matter, OECD Observer, 218, 63-5.

9. Hamel, G. & Skarzynski, P. (2001). Innovation: the new route to new wealth,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0. Higgins, J. M. (1995). Innovation: The Core Competence, Planning Review, 23, 32-36.

11. Hoye, G., & Lievens, F. (2007). Social influences on organizational attractiveness:

Investigating if and when word of mouth matters.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7(9), 2024-2047.

12. Jaramillo, F., Mulki, J. P., & Marshall, G. W. (2005). A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salesperson job performance: 25 years of research.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58, 705-714.

13. Kotler, P. (1972). A Generic Concept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36(2), 46-54..

14. Marchington, M. & Wilkinson, A.(1996). Core Personnel and Development.

London: IPD.

15. McAdam, Rodney, Peter S., & Gren A. (2000). Innovative Change Management in SMEs: Beyo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13(3), 138-149.

16. O’Reilly, Chatman, & Caldwell (1991). People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 profile comparison approach to assessing person-enviorment fi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4(3), 487-516.

17.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pper Saddle River, NJ: Ablex Publishing.Sasser

18. Sasser W. & F. Arbeil. S.E. (1976). Selling Jobs in the Service Sector, Business Horizons, 19(6), 61-65.

19. Schumpeter, J. A. (2002). The Economy as a Whole: Seventh Chapter of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9, 93-145.

20. Steers, R. M. .(1977).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2, 46-56.

21. Tansuhaj, Patriya; Randall, Donna; McCullough, Jim (1991). Applying the Internal Marketing Concept within Large Organizations: As Applied to a Credit Union,The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Services Marketing, 6(2), 193-202.

22. Walton, R. E. (1985). From control to commitment in the workpla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3(2), 77-8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