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和結論,針對大專普通體育教師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以 供參考。

88

一、對大專普通體育教師教學的建議

〈一〉建立自己的體育課程信念,在課程設計及進度安排上才會前後一貫、目標一致。

並以培養學生終身運動的習慣為目標,為此作準備。

〈二〉從不同班級之間的教學發現自己教學的問題,藉由不斷反省、改進、在嘗試的過 程,發展屬於自己的教學方式。

二、對大專體育課程的建議

延長體育課程,採學年制。因為半學期的時間要學會一項運動基本的技術有一定的 難度,如果改採整學年的時間,學生所學較為豐富。未來有機會當成一項運動興趣時,

有一定的技術水準比較容易享受其中樂趣。

三、對未來研究建議

〈一〉對大專不同體育課程進行質性研究

兩位大專教師教學反省內容有所差異,因為不同項目間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不同,

所遇到的問題也不相同。研究其他體育課程之教師教學反省狀況,可以提供其他初任大 專體育教師任教時作為發展自己教學之參考。

〈二〉對使用不同體育教學模式之教師進行教學反省研究

不同體育教學模式之教師教學反省所遇到的狀況不同,針對使用不同體育教學模式 之教師進行教學反省研究,以了解使用該教學模式時可能遇到的問題,有助於未來再推 廣體育教學模式時作為其他教師之參考。

〈三〉對初任大專體育教師進行教學反省研究

本研究兩位研究對象均是大專體育經驗教師,其中一位曾任較體育教材教法。所以 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反省研究,無法從資料中分析、討論出教師教學反省的整個發展與變 化的情形。建議對初任大專體育教師進行教學反省研究,以了解大專體育教師教學反省 發展的脈絡。

89

引用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0)。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心詠(1998)。一位國中生物教師教學轉變中的反省及行動。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王妙里(2002)。反思教學中教師內省智慧的探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 院,臺北市。

王義文(2009)。臺北市國中體育教師教學反省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縣。

朱致慧(2006)。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教師教學反思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德高(1993)。由教師認知歷程分析教育專業知識在實際教學的應用。花蓮師院,花 蓮市。(國科會專案: NSC82-0301-H-026-001)

吳和堂(1999)。國民中學實習教師教學反省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秋慧(2004)。國小教師體育教學反省、反省信念與有效體育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林玫君(2000)。實習教師之教學省思研究初探。臺南師院學報,33期,347-365頁。

洪福財(1997)。反省性教學策略在幼稚園教學應用之研究。臺北市:五南。

高敬文(1990)。批判的反省與師資培育計畫。初等教育研究,2期,35-71頁。

孫維屏(2003)。國民小學實習教師教學反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

臺中市。

陳玉枝(2003)。國小實習教師體育教學反省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台北市。

陳春蓮(2002)。以觀察工具促進體育教師教學行為之反省。大專體育,59期,21-37頁。

陳春蓮(2003)。國小教師教學歷程檔案對教學反省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南

90

師範學院,臺南市。

陳春蓮(2004)。體育教學的反省與實踐。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郁萍(2006)。高齡者教師反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陳聖謨(1999)。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反省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高雄市。

程瑞福(2010)。學校體育課程與教學-從標準化到彈性化。我國學校體育現況與展望。

臺北市:教育資料館。

郭玉霞(1995)。準教師思考知個案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國科會專案:NSC 84-2411-H-142-004)

黃泰源(2005)。國小體育專家教師與生手教師教學行為及教學反省之比較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縣。

楊志顯、陳太正、陳鴻雁、吳慧櫻、藍碧玉、王金蓮、劉麗雲、陳瓊茶(1994)。大專 體育課實施方式意見調查。大專體育,18,95-101。

楊惠琴(1999)。批判反省導向的教育實習課程之探討。教育實習的典範與實踐學術研 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湯維玲(1996)。反省取向的師資培育學程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臺北市。

詹惠雪(1999)。我國大學課程自主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 北市。

溫在成(2007)。屏東縣國小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教學反省與專業成長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歐用生(1995)。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市:師大書苑。

鄭勝吉(2005)。臺東縣國小教師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學反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劉錫麒(1991)。合作反省思考的數學解題教學模式及其實證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英姝(2002)。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 大學,臺南市。

91

Beyer, L. E.(1991). Teacher education, reflective inquiry and moral action. In B. R.

Tabachnick& K. M. Zerichner (Ed.), Issues and practices in inquiry-oriented teacher

education .113-129.London: Pal mer Press.

Dewey, J. (1933) . How we think: Are statement of the relation of reflective thinking to the

educative process. Chicago, IL:D.C. Heath.

Elliott, J.(Ed.)(1993). Reconstrucing teacher: Teacher development.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Goodman, J. (1991). Using a method course to promote reflection and inquiry among

preservice teachers. In B. R. Tabachnick& K. M. Zerichner (Ed.), Issues and practices

in inquiry-oriented teacher education .56-76.London: Pal mer Press.

Kemmis, S. (1985). Action research and the politics of reflection. In D. Boud, R. Keogh, & D.

Walker (Eds.), Reflection: Turning experience into learning (pp. 139-163). New York:

Nichols.

Tsangaridou, N.(1993). Teacher’ sreflctionand its role in shaping their educational values

and practices:A naturalistic study of experienced physical education researcher.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The Ohio State Unibversity.

Tsangaridou, N.(2005). Classroom Teachers’ Reflections on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24,24-50.

Tsangaridou, N . , &O’Sullivan, M. (1994). Using pedagogical reflectivestr at egies to enhance reflection among preservice education teachers.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Education,14,13-33.

Ross, D. D.(1989).First step in developing a reflective approach.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40(2),22-30.

Schon, D. A. (1983).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ur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92

Shulman, L.,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57(1),1-21.

Simmons, J. M., Sparks, G. M., Starko, A., Pasch, M., Colton, P.,&Grinberg, J. (1989).

Exploring the structure of reflective pedagogical thinking in novice and expert teachers:

The birth of a developmental taxonomy.Paper presented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Van Manen, M. (1977).Linking ways of knowing with ways of being practical.

Curriculum Inquiry,6(3),205-228.

93

日期 時間

教學單元 上課地點

時間 觀察內容記錄 省思

附錄一 參與觀察紀錄表

94

附錄二 研究前訪談大綱

95

1. 請簡單的介紹您的基本資料:生長背景、教育背景、教學經歷、教過的課程。

2. 請您簡單地敘述為什麼會選擇念體育系?

3. 過去對於體育課程經驗為何?

4. 請簡述您對於大專普通體育課程的理念?

5. 必修普通體育與選修普通體育的衝擊?

6. 選修普通體育課程的調整?

7. 您對於教學反省的看法?

96

附錄三 課前訪談大綱

1. 今天這節課上什麼內容?

2. 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什麼?

3. 上次課程跟這次課程之間有沒有什麼關係,連結?

4. 有沒有特別做什麼改變?

附錄四 課後訪談大綱

1. 上課完的感覺如何?

2. 教學過程當中有麼不滿意的地方?

3. 如果可以重教一次,您會做什麼樣的改變?

4. 學生的反應、參與程度、班級的氣氛、課程目標有沒有達到?

97

附錄五 體育教學反省札記

教師: 班級: 日期:

單元名稱: 上課時間:

1. 今天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原本的教學進度?

2. 今天教學進度是否達到原本的預期目標?

3. 教學過程當中遇到甚麼問題讓您印象深刻?

4. 承上題,您覺得問題可能的原因是?

5. 承上題,是否有做什麼樣的調整?

6. 對於今天的教學後的反省有什麼想法?可以做為下一堂課的參考?

98 1010320-5

1010320-6 學生

1010320-7 學生 自身 1010320-8

教學

1010320-9 教學

1010320-10 教學 素,1234567 這個樣子。就這樣排,所以他知道,

這整個大的架構,尤其年紀大的,他們的認知能

99

1010320-11 教學

1010320-12 學生

1010320-13 教學

1010320-14 自身

1010320-15 自身

100

1010320-16 自身、學生

1010320-17 學生

1010320-18 教學

101

1010320-19 學生

1010320-20 教學

1010320-21 學生

102

為有幾個缺席太厲害了,所以我要警告他們,我們 是不重複的,你沒有來,就少掉了,那個安娜,那 個外國人,其實前兩堂課非常重要,因為你不只是 學那些教材,你還學了如何學,不是教材而已,而 是說你怎麼樣來上這一堂課,你會體驗到甚麼樣的 活動,你會體驗到自己想像自己做,你會體會到要 精煉動作,你會體會到要運用,要應用這些元素,

這些的體會,這些的學習方法,其實前三堂課是非 常重要的,所以像那個安娜,如果是本國人,我早 就趕他走了,現在我就看嘛,在一次我就當他,他 沒有請好假,他在一次我就當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