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建議

一、 重視光學元件的產業發展,預測影像光學產業的未來

由於光學元件的生產值與工業電腦、電話機等光學製品都具有高度的正向關 係性,此一現象也意謂著光學元件的發展是現今消費市場所亟需的產品之一,而 同樣會使用到光學元件的影像光學產業製品就更脫不了市場需求的關係。所以,

當光學製品在消費市場上,進入白熱化的競爭時代時,如何能預測產業的未來發 展是產業永續經營重要經營策略之一,故從影像光學產業的角度來觀察,光學元 件的產業成長發展與否,將關係著影像光學產業的未來發展,因而建議需重視光 學元件的產業發展趨勢的研究,進行達到影像光學產業的預測目標,據以提早做 出因應策略。

二、 研發創新影像光學產品,有助於企業增加新市場的份額

新的科技應用,如商用無人機、機器人、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

物聯網、醫療等,促使影像光學企業煥發新的生機。與此同時,創新的研發及製 程優化將有助於影像光學產品在新應用市場的切入,在廣泛應用領域的需求推升 下,將為影像光學企業帶來新一波的成長。

三、 創新影像光學產業的商業模式,打造不同以往的經營方式

商業模式會隨著市場的改變而改變,甚至還會因為產業或企業的不同而有著 不同的運作模式,以鴻海為例,在創立之初是以電子代工為主要的經營目標,雖 然如今還是有代工,但該企業也從事 3C 電子相關產品的生產與品牌的推廣,這 樣的商業模式無疑是在擴充市場的占有率及市場的多元化,而這樣的經營方式純 粹在為企業的永續經營而努力。從事影像光學產業的企業也是一樣,當該企業面 臨到市場需求的考驗時,產品銷售勢必會受影響,故為能維持企業的產品的銷售 成效時,建議適時的創新或改變影像光學企業的商業模式,打造與以往不同的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營方向,據以讓企業可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期能提高影像光學產業之企業的 競爭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1. 王郁宜,2012,應用六標準差之 MAIC 流程提升光學鏡頭產品製程品質,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研發科技與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 余興政,2010,微型線性對焦與光學影像穩定致動器之適應性模糊順滑模態 控制,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3. 吳立英,2007,三自由度影像光學式量測系統設計與實作,大華技術學院機 電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4. 吳成柯、戴善榮、程湘軍,雲立實譯,1996,數位影像處理,儒林出版。.

5. 呂安,2015,應用多層射出製程於厚件光學產品成型之研究,國立高雄應用 科技大學模具工程系碩士論文。

6. 汪忠諺,2014,射出成型及模壓光學鏡片之光學特性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動 力機械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7. 林君穎,2012,可應用於光學影像防手振系統之新型微機電雙軸平台設計、

整合與實現,國立交通大學電控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8. 林暐竣,2015,應用於兩軸致動機構之光學影像穩定器的動態建模與驅動系 統設計,國立交通大學影像與生醫光電研究所碩士論文。

9. 洪嘉隆,2012,利用光學鍍膜改善手機鏡頭之雜散光,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光 電與材料科技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0. 張光輝,2014,兩岸光學影像產業的競爭與合作,國立中央大學高階主管企 管碩士班碩士論文。

11. 張芳瑞,2012,電子零組件於消費性光學產品設計策略研究-以光菱電子股 份有限公司為例,嶺東科技大學高階主管企管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2. 張鳳珠,2012,台灣光學鏡頭產業之企業評價與經營績效分析,國立虎尾科 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莊雅婷,2002,光學影像之重建與分離光學影像之重建與分離國立成功大學 物理學系博士論文。

14. 陳永祥、許家偉、廖泰杉,2012,影像式光學透鏡模組偏心檢測系統,科儀 新知,第三十三卷第五期,頁 65-76。

15. 陳彥瑋,2015,電腦繪圖與光學量測並用於立體影像品質評估之研究,國立 成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16. 彭信舒,1999,光學產品射壓成型製程特性之研究,中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碩士論文。

17. 曾正德,2013,照相手機之光學式影像防振系統量測,國立中央大學光電科 學與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18. 黃薪元,2016,廣角行車紀錄器下的影像穩定及光學失真校正,國立清華大 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19. 葉宸廷,2015,未經相機校準下之立體影像校正及光學失真修正,國立清華 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20. 趙中源,2006,光學鏡頭最佳化設計-光學參數補正,逢甲大學資訊電機工 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1. 劉嘉彬,2016,臺灣光學鏡頭產業之轉型策略探討-以 C 公司為例,東海 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2. 蔡宗儒,2008,現代統計學,台北:華泰文化。

23. 鍾興樺,2015,台灣景氣循環與五大產業平均實質薪資之關聯性探討-以食 品製造業、紡織業、化學製品製造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機械設備製造業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 士論文。

二、英文文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Bogdan Georgescu, Peter Meer, 2004, Point Matching under Large Image Deformations and Illumination Changes,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6(6) 674 -688.

2. F. P. Chiang, 1979, Moiré Methods of Strain Analysis, Experimental Mechanics, 290-308.

3. G. E. Christensen , P. Yin , M. W.,Vannier, K. S. Chao , J. F. Dempsey , J. F.

Williamson, 2000, Large-Deformation Image Registration using Fluid Landmarks, Imag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269-273.

4. Gonzalez, R. C. and Woods, R. E., 2002,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2 ed.), Prentice Hall.

5. Haibin Ling, D. W. Jacobs, 2005, Deformation invariant image matching,

Computer Vision, 2, 1466 -1473.

6. J. N. Butters and J. A. Leendertz, 1971,Speckle pattern and holograpnic techniques in engineering metrology , 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 , 3(1), 26-30.

7. J. T. Holden, 1972, On the finite deflections of thin bea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8, 133-135.

8. Jonathan Richard Shewchuk,1996, Triangle: Engineering a 2D Quality Mesh Generator and Delaunay Triangulator, First Workshop on Applied

Computational Geometry, 124-133.

9. K. E. Bisshopp and D. C. Drucker,Large,1945, Deflections of Cantilever Beams ,Quarterly of Applied Mathematics, 3, 272-275.

10. McFarlane, M. D., 1972Digital pictures fifty years ago,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60(7),768-77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Mitsuo Takeda, Hideki Ina and Seiji Kobayashi, 1982, Fourier-transform method of fringe-pattern analysis for computer-based topography and interferometry,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72(1) January, 156 -160.

12. W. H. Peters and W. F. Ranson, 1982, Digital Imaging Techniques In Experimental Stress Analysis, Optical Engineering, 21(3),427-431.

13. Y. Morimoto, Y. Seguchi, T. Higashi,1989, Application of Moire Analysis of Strain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Optical Engineering , 27(8), 65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