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建議

茲從研究結果提出幾點建議,供各方參考。

一、「健康E化」提供醫師衛教的另一選項:

醫師們都知道預防醫學是預防疾病、延長生命、促進身心健康及 提高工作效能的一門科學與藝術,也知道「醫師衛教」與「醫師開藥」

同樣重要;然而,在診間進行「醫師衛教」非常花時間,以致於醫師 在忙碌的門診時段幾乎無法進行醫師衛教。本研究發現,在網際網路 發達的世代,因為工作忙碌無法對病人充分衛教的醫師,在下診後,

可以透過網站、網頁與病人做雙向溝通,給予建議、支持、回饋;其 成效比一般的手冊衛教好。

110

二、運用網際網路進行衛教將是未來的趨勢:

本研究發現「健康E化」比一般發給手冊的衛教更具果效,特別 適用於工作忙碌,無法參與健康講座或健康促進活動的成年人。建議 專業衛教師們未來可以多根據成人學習理論、行為改變理論等發展健 康E化的課程;因為健康E化涵蓋了「適性教育」、「同儕支持」、「專 業的促進與支持」,最好能以專業團隊合作的方式(如:結合衛教師、

醫師、營養師等),讓衛教更可近性、合作性、整合性。

三、平常應多會花時間與好朋友相處、以建設性的方式表達自已的感受,

就會發覺每日都充滿樂趣:

本研究發現健康E化介入後,實驗組在「會花時間與好朋友相 處」、「會以建設性的方式表達自已的感受」、「發覺每日都是充滿樂趣 的」三個題目顯著高於對照組。可見,實驗組透過討論室的平台,發 佈主題、回應主題、追蹤主題,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表達了自己的感 受,雖然HPL量表以及次量表並未顯著高於對照組,但是,卻顯著的 比對照組更能發覺每日都充滿樂趣。建議平常即使沒有參與健康E化 的課程,也能「多會花時間與好朋友相處」、「以建設性的方式表達自 已的感受」,相信就會發覺「每日都是充滿樂趣」。

四、應重視護理人員的健康生活型態:

從本研究的前測得知:護理人員的「HPL量表」總分最低175分,

最高560分,平均為345分;其中的「運動行為」次量表並不及格(只有 46.61分)。在全球重視健康促進的潮流下,平日肩負民眾健康照護責 任的護理人員不只在健康促進策略中不能缺席,甚至具舉足輕重的地 位。建議衛生主管單位應重視護理人員的健康生活型態,因為唯有健 康的護理人員才能締造優良的醫療照護品質。

五、適切的衛教確實能推動健康飲食與提高身體活動量,呼籲更多專家投

111

入衛教領域:

衛生署公布最新「全國營養健康調查」的結果,顯示國人糖尿病、

過重與肥胖、代謝症候群的盛行率等均大幅攀升,這些驚人的數據,

已預見了健保醫療支出的攀升。世界衛生大會曾決議,推動健康飲食 與提高身體活動量,是當前世界各國重要的健康策略,中央研究院的 研究也發現改善飲食營養可有效降低健保支出。本研究發現適切的衛 教確實能推動健康飲食與提高身體活動量,建議呼籲更多專家(如:醫 師、營養師、衛教師)投入衛教領域;對於年輕族群,建議可以多運用 網際網路進行健康促進、預防疾病。

112

參考文獻

丁家羚(2010)。臨床護理人員健康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新北市某 地區教學醫院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 號099NTNU55710)

王昭儀(2006)。醫學中心護理人員之勞動條件對其工作壓力、工作負荷及疲 勞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4NTU05597021)

王靜琳、黃瓊玉、呂桂雲、何美瑤(2007)。護理人員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之 探討。榮總護理,24(1),59-68。

王蕙雯、張媚(2006)。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工作場所實施運動介入之成效。臺 灣醫學,10(3),292-301。

行政院(2008)。醫療院所生物性危害調查報告。行政院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 100MHIO5743001)  

吳珠枝、陳建和(2008)。不同運動環境中身體活動健康效益之研究-以台北

   

113

榮總護理人員爲例。醫護科技學刊,10(2),119-132。

吳淑君、黃明宣、宋素貞(2008)。南部某醫學中心護理人員逾時下班之分析。

榮總護理雜誌,25(1),31-37。

林木泉、吳鏘亮、陳俊賢、李仁傑、陳福士(2009)。醫院從業人員工作特質 與疲勞關係之探討。醫務管理期刊,10(2),93-110。 

林秀如、張育萍、石義方、林美淑(2005)。簡化成癮防制科病房護理記錄書 寫專案。慈濟護理雜誌,4(1),68-78。

林金蘭、章淑娟、黃森芳、李明憲(2009)。團體有氧運動對某醫院女性員工 健康體適能之成效。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5(1),3-10。

林建得、陳德宗、丁春枝(2002)。師院生健康概念、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情 緒穩定性與健康體適能之相關研究:以國立屏東師院學生為例。屏東 師院學報,16,435-474。

林建璋(2007)。醫院員工之健康促進活動認知及參與程度相關之探討-從健 康促進醫院的觀點(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5TMC05058009)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

林雅雯、張雅雯、蔡佳珍(2004)。醫院員工工作壓力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 探討 —以台中某醫學中心為例。台灣衛誌,23(2),108-120。

林雅雯、游琇茜、翁政玉、黃于晏、楊琇惠、劉智綱(2003)。醫院員工健康 促進生活型態及其決定因素之探討─以新竹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醫 務管理期刊,4(4),77-90。

林瑜雯、莊子萱、劉曦宸、陳韻柔、陳富莉(2011)。從醫療職場工作特質探 討醫院護理長與臨床護理人員之工作壓力源。台灣衛誌,30(3),

   

114

245-256。

沈黛君(2009)。國中學生之消費者健康教學介入的延宕效果與補強教學成效 探討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7NTNU5571008)

洪瑜嬬、林佩蓁、潘純媚、陳秋蓉、何啟功、吳明蒼(2007)。護理人員的輪 班工作與睡眠品質、身心健康及家庭功能之間的相關性。勞工安全衛 生研究季刊,15(1),17-30。

徐儆暉、李諭昇(2007)。工作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認知調查-2007年。台北:行 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硏究所。

曹德弘、吳惠瑩、許秀桃、蕭凱、陳昭彥、徐錦興(2010)。護理人員體適能 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體育學報,43(2),15-27。

張和美、陳昭惠、藍麗美(2005)。新生兒加護病房預期醫護人員流動與工作 壓力之研究。榮總護理,22(2),139-148。

張原道、陳冠宇(2010)。輪班建康與女性乳癌風險。勞工安全衛生簡訊,99,

5-9。 

張惠甄、陳佩英、郭素青(2004)。醫院設立分院時新進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源 及其影響因素。健康管理學刊,2,37-50。

梁淑媛、郭婷婷、梁挋、曾雯琦(2007)。護理人員面對困難家屬壓力之初探。

中華職業醫學雜誌,14,111-119。

胡藍文、何雅芳、林碧珠(2012)。臨床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 因素。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8(4),257-268。

邱偉嘉、蘇世斌、黃建元(2010)。台灣南部某醫學中心員工工作壓力及相關 危險因子。中華職業醫學雜誌,17(2),93-104。

   

115

邱雅鈴、張美玉、曾青河(2011)。改善輪班護理人員的憂鬱傾向。榮總護理,

29(3),295 -300。

曾冠華(2006)。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對自覺健康狀態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台 灣中部區域醫院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 號094CMCH5528003) 

曾詩瑤(2009)。運動行為介入方案對慢性腎臟病患者體適能及生活品質成效 (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7NCKU5563015) 曾蕓梃(2004)。護理人員工作壓力與心理健康效應之調查(碩士論文)。取自

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092NCKU5520002)

黃奕清、高毓秀、陳秋蓉、徐儆暉(2003)。運動計畫介入職場員工運動階段 與身體活動之成效。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11(1),1-10。

黃邦平(2012 年 10 月 22 日)。健康促進醫院學會年會吳敦義頒獎。自由時 報電子報。取

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22/today-taipei3.htm 黃瑞珍,黃珊,林麗滿,孫愛德(2001)。手術室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情形及

其相關因素之探討。長庚護理,12,1-11。

黃毓華、邱啟潤(1997)。高雄地區大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預測因子。

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6(1),24-35。

童淑琴、鄭博文、林雅雯(1995)。健康促進醫院之行動研究。行政院國家科 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新竹:元培科技大學醫務管理系。

楊全斌(2005)。日本「8020運動」、「健康日本21計劃」與「健康增進法」簡 介。牙醫界,24,34-43。

游光昭、李大偉(2003)。網路化教育訓練概論。臺北:師大書苑。

   

116

莊子萱(2009)。醫院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源及工作壓力反應之研究。(碩士論 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7FJU00058016)

詹慧珠、宋琇鈺、林麗英、朱淑媛、劉波兒(2008)。中部地區護理長工作壓 力與因應策略之探討。實證護理,4,200-11。

廖如文、李淑燕、欒靜莞、顧乃平(2011)。以電子郵件方式介入某醫學中心 護理人員運動行為。醫護科技期刊,13(1),16-26。

廖麗娟(2006)。骨質疏鬆症病患社會支持與生活品質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4MHIO5743004)

臺灣環台醫療策略聯盟協會(2008)。「你累了嗎?醫療從業人員工作疲勞狀 況」調查。取

自:http://uutw.com.tw/shownew.asp?id=666&model=E&page=411

臺灣護理人員權益促進協會(2008)。護理人員權益促進協會記者會新聞稿-假面天使,護理人員十大痛苦指數。取 自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9719。

郭重吉(1997)。迎接二十一世紀的科學教育。教學科技與媒體,33,3-11。

郭淑珍、陳怡君(2010)。失眠與工作壓力:深度訪談使用安眠藥物的女性護 理人員。台灣衛誌,29,131-144。

郭憲文、周思源、郭憲華、林麗美、林阿藝、廖龍仁(2007)。某縣內醫師 人員對吸菸認知、態度與行為之調查。中臺灣醫學科學雜誌,12(1),

37-43。

董貞吟、黃乾全、丁如真、張家儒(2004)。台北市立醫院護理人員下背痛現 況與教育需求之調查研究。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12(1),36-49。

董貞吟、張德明、陳正誠、李佶明、李嘉容、楊佳璇(2005)。護理人員對職

   

117

業健康危害的認知及現況探討。中華職業醫學雜誌,12(4),241-254。

劉文良、盧瑞芬、吳淑瓊(1998)。長期照護需求量表的建立— SF-36中文版。

行政院衛生署八十七年度科技發展計劃研究報告。

劉雅惠、劉偉文(2009)。護理人員情緒勞務、工作壓力與因應行爲之相關性 研究。醫護科技期刊,11(2),98-115。

劉碧玉、林佑樺、吳紫華、楊碧雲、吳麗珠、王素眞(2007)。護理人員照顧 潛藏傳染性疾病患者所感受的壓力及其相關因素。長庚護理,18(1),

1-10。

劉潔心、晏涵文、邱詩揚、廖梨伶(2009)。運用eHealth科技系統提升國民中 學健康教學者之健康專業能力與健康生活型態。台灣衛誌,28(6),

劉潔心、晏涵文、邱詩揚、廖梨伶(2009)。運用eHealth科技系統提升國民中 學健康教學者之健康專業能力與健康生活型態。台灣衛誌,28(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