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及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一、 未來研究方面

(一) 延伸至其他年級與單元

桌遊融入教學要具備延續性,能夠與多單元整合。研究者為改 良過去遊戲融入教學時,大多採用單一單元單一遊戲的方式,故本 實驗融入四個單元於一個桌遊中,加強學童統合整理的能力,故桌 遊設計上,應加入多單元於其中,教學效果與成效才會明顯提升,

對於學童的學習更有幫助,因此桌遊融入數學領域課程適合推廣至 其他單元、其他年級。本桌遊為多個格子事件組合而成,每個格子 事件融入二至三個單元之概念,因此若能將更多的單元融入其中,

必能增加學童之學業成績,故教學者應能持續將遊戲融入教學,推 廣至不同年級。

(二) 擴大多個學習主題

國小數學領域包含五個主題:「數與量」、「幾何」、「代 數」、「統計與機率」和「連結」。本研究融入之四個單元為主題

87

之一數與量,若能多個主題同時融入一個桌遊,對於教學效果必能 提升。因此哪一階段更加適合融入桌遊?或者哪個主題更適合進行 桌遊入數學教學?這些都值得未來研究者更加進一步的探討與研 究。

二、 未來執行桌遊教學方面

(一) 桌遊融入教學的時機選擇

桌遊融入數學領域課程時間應拿捏洽當,時間延長、桌遊種類 多樣化,才能夠有效提升學童的數學學習興趣。研究者在進行桌遊 融入教學後,有多位學生非常期待下一單元是否有其他桌遊融入教 學,因此若能將桌遊安排在多種不同單元課程進行,並且隨時融入,

使得融入頻率提高,而延續學生對於數學課程的期待與興趣。

(二) 桌遊設計的發想

桌遊融入教學之設計,大多數的研究者採用自行開發新遊戲,

但是遊戲的有趣程度時常無法引起學童之共鳴,因此若能採用現有 之遊戲或桌遊進行改編,不僅更能引起學童之興趣,且遊戲規則完 整,需要調整的遊戲玩法衝突便減少,因此未來若要將遊戲融入教 學,宜將現有之遊戲改編設計。

(三) 參與人數的增加

桌遊的設計,若進行分組競賽,除了遊戲進行時,要考量強弱 分組問題、學習成效低落之學童信心問題,還需要考量若參與學童 增加時,遊戲操作的模式。本研究為八位學童進行教學,因此桌上 型遊戲之大小規格,不在此受限範圍,但是若參與人數增加時,宜 使用多個遊戲盤進行分組,也就是分成兩場以上的桌遊同時進行,

或者搭配電子白板,將遊戲盤投射至大屏幕中,以方便多人參與。

8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慧勤(1995)。遊戲教學法妙用無窮。師友月刊。

江麗莉譯(1997)。兒童遊戲與遊戲環境。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江美娟(2013)。遊戲融入國小四年級分數與小數教學活動成效之研究。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李直容(2013)。遊戲融入國小五年級數與計算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 中山大學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幸玲、郭靜晃譯(2003)。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臺北:

揚智文化。

林嘉玲(2000)。數學遊戲融入建構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 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風南(1990)。幼兒體能與遊戲。台北市:五南。

林風南(1985)。兒童遊戲指導-理論與實際。台南:供學出版社 周士傑、梁淑坤(2007)。遊戲融入小學六年級數與計算教學的設計。

台灣數學教師(電子)期刊,11,12-32。

秦夢群(1992)。教育與心理研究。129-171。

郭靜晃(1992)。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臺北:揚智出版 社。

張麗芬譯(1990)。兒童簡單加減法計算能力的發展。國教輔導。

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新仁(2003)。學習與教學新趨勢。台北:心理出版社。

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數學領域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許扶堂(2008)。遊戲融入兒童課後數學學習之行動研究。國立台中教 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89

陳麗霜(2006)。合作學習應用於數學教學之研究-以台北市國小一年級

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陳嘉皇(2010)。國小四年級學童對乘法算則理解之研究。教育科學研 究期刊,55(2),207-231。

梁淑坤(2015) 。晚餐後,幸福的數學時光。高雄市:格子外面文化。

梁淑坤、張嘉玲、王全興(2009)。遊戲融入國小三年級乘除法教學之

研究。台北:五南。

黃毅英(1993)。遊戲與數學教學。數學傳播,17(2),52-68。

黃敏晃(2005)。讓我們來玩數學吧。臺北:天下出版社。

黃政傑、吳俊憲(2006)。合作學習:發展與實踐。台北:五南。

黃月純、楊德清(2011)。國小低年級弱勢學童數學學習興趣與信心之

研究。嘉大教育研究學刊,26,113-145。

葉啟村(1998)。教兒童懂得去玩:談數學與遊戲。國教之友,49(4),

9-12。

覃寧君(1992)。兒童數學態度與解題能力之分析探討。國立台北師範 學院學報。

楊德清(2002)。從教學活動中幫助國小六年級學童發展數字常識之研

究。科學教育學刊。

趙翊君、梁淑坤(2017)。團體遊戲之研發及融入五年級數學複習對學

生學習之改變。第九屆科技與數學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數學教學

工作坊,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鄭肇禎(1980)。數學遊戲。商務印書館。

鄭肇禎(1985)。遊戲與學習。香港:廣角鏡出版社。

鄭耀嬋、何華國(2004)。國小融合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探

討。國民教育研究所學報, 13, 215-260。

90

簡楚瑛(1993)。「遊戲」之定義、理論與發展的文獻探討。新竹師院 學報,6,105-133。

彭綉婷、何黎明(2013)。綜合高中商業服務學程與高職商業經營科學

生之學習態度及學業成就分析-以南部地區為例。海洋休閒管理學

刊,4,79-103。

饒見維(1996)。國小數學遊戲教學法。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蘇育任(1993)。課程與教學─漫談遊戲導向的教學設計。國教輔導。

藍麗敏(2013)。行動拼圖式合作學習法應用於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

程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二、外文部分

Bruner, J. S. (1960)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ewey, J. (1938).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New York: First Touchstone Edition.

Frost, L. (1991).The New Urban Frontier: Urbanisation and City-Building

in Australia and the American West. Sydney: New South Wales

University Press.

Garvey, C. (1977). Play. Ambridge,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Johnson, D. W., Johnson, R. T., & Holubec, E. J. (1994b).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Johnson, J. E. ; Christie, J. F. ; Yawkey, T. D. (1987). Play and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Glenview: Scott Foresman.

Kimble, G. A.(1967). Foundations of conditioning and learning. New York: Appleton.

Kagan, J. (2000). The seductive idea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Luntley, M. (2005). What teachers know: The knowledge base of

classroompractice.In M. Bosch(Ed.),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Congress of the EuropeanSociety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pp. 1410-1419).

Mayer, R. E. (1982).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approach.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91

Panitz, T. (1999). The motivational benefi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78, 59-67.

Piaget, J. (1952).T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Slavin, R. E.(1985).Cooperative learning:Applying contact theory in

desegregated Schools.Journal of Social Issues,43-62.

Slavin, R. E. (1995)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and research, and

practice (2th ed) N. J.: Prentice Hall.

Sutton-Smith, B. (1979). Play and learning.New York: Gardner Press.

Schultz, D. E. (2000). A response to theoretical concept or management

fashion.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40, 17-20.

Towle, M. (1982). Learning how to be a student when you have a learning

disability.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15(2), 7-13

92

附錄

附錄一

數學學習興趣量表

數學學習興趣量表-黃月純、楊德清(2011)編製

親愛的小朋友:

每一題答案無關對錯,請依照自身的狀況與感覺,在□中打勾。

1. 我喜歡算數學題目嗎?

□ 我喜歡算數學

□ 我不太喜歡算數學

□ 我討厭算數學 其他

2. 上數學課時,我快樂嗎?

□ 上數學課時,我常常很快樂

□ 上數學課時,我有時候很快樂

□ 上數學課時,我常常不快樂 其他

3. 上數學課好玩嗎?

□ 上數學課很好玩

□ 上數學課有時候很好玩

□ 上數學課不好玩 其他

4. 學數學會讓我變得更聰明嗎?

□ 學數學一定會讓我變得更聰明

□ 學數學可能會讓我變得更聰明

□ 學數學不會讓我變得更聰明 其他

5. 數學很重要嗎?

□ 數學很重要,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學會

□ 數學不太重要,所以我學會多少就算多少

□ 數學不重要,所以有沒有學會並沒有關係 其他

6. 如果將來當老師,我希望教數學嗎?

□ 如果將來當老師,我一定要教數學

□ 如果將來當老師,我可能會教數學

□ 如果將來當老師,我不要教數學 其他

93 7. 我希望數學課可以多一點嗎?

□ 我希望數學課可以多一點

□ 我希望數學課可以少一點

□ 我希望都不要有數學課 其他

8. 上數學課時,我的表現怎麼樣?

□ 上數學課時,我都很專心

□ 上數學課時,我有時候會想其他的事情

□ 上數學課時,我常常會想到其他的事情 其他

9. 上數學課時,老師如果問問題,我會自己舉手回答嗎?

□ 我常常會自己舉手回答

□ 我有時候會自己舉手回答

□ 我很少會自己舉手回答 其他

10. 寫數學習作或數學考卷時,我會很認真寫嗎?

□ 我都很認真寫

□ 我有時候會很認真寫

□ 我都隨便寫 其他

11. 考試的時候,如果看到沒有寫過的題目,我會怎麼做?

□ 仔細想一想再回答

□ 隨便寫一寫

□ 直接跳過去,不要寫這一題 其他

12. 老師沒有教過的題目,我會算嗎?

□ 老師沒有教過的題目,我只要認真想一想就會算

□ 老師沒有教過的題目,我可能不會算

□ 老師沒有教過的題目,我一定不會算 其他

13. 我會害怕數學考試嗎?

□ 我不怕數學考試

□ 我有時候會害怕數學考試

□ 我常常都很害怕數學考試 其他

14. 數學習作的題目,我會自己寫嗎?

□ 數學習作的題目,我都會自己寫

□ 數學習作的題目,有時候都要叫別人教我,我才會寫

□ 數學習作的題目,我都不會寫 其他

94

15. 上數學課時,看到同學上課時一直在講話,我會怎麼做?

□ 我會報告老師,請他們安靜

□ 我會不理他們

□ 我會和他們一起講話 其他

16. 如果我舉手問問題時,同學笑我,我會怎麼做?

□ 我不會理他們,有問題就舉手問老師

□ 我會很難過,但是下次有問題還是會問

□ 我以後再也不想問問題了 其他

17. 如果遇到不會算的題目,家人會教我嗎?

□ 家人會教我

□ 家人會叫我去問老師或者去問其他人

□ 家人不會理我或者是叫我自己想 其他

18. 如果我今天生病了,或者很想睡覺,我會想要算數學嗎?

□ 我還是會很認真地算數學

□ 我會不太想算,但是還是會把它算完

□ 我會告訴老師我不想算數學 其他

19. 當我很緊張的時候,我會忘記怎麼算數學嗎?

□ 我都不會忘記

□ 我一開始會忘記怎麼算,但是過一會兒就會想起來了

□ 我常常會忘記怎麼算 其他

20. 如果今天被老師罵或被同學欺負,我會想要算數學嗎?

□ 我還是會很認真地算數學

□ 我會不太想算,但是還是會把它算完

□ 我會告訴老師我不想算數學 其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