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建議 建議 建議 建議

本節乃針對文獻之分析與研究之結果與結論,提出未來在國中生活 科技融入自然科教學模組之設計、推廣與發展以及後續研究上的建議。

壹壹

壹壹、、、、 融入式融入式融入式融入式課程設計上的建議課程設計上的建議課程設計上的建議 課程設計上的建議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員委會(1996)指出,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 目的在減輕傳統教學偏重知識記誦之弊病,強調回歸以學習者為中 心之教學,教師發揮專業自主,並運用協同教學,相互支援分享,

以發揮各自專長,達成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的理想為課 程目標,而教育部自 2003 年規畫將自然科與生活科技科合併為自 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因此在課程的統整設計上,將是現在與未來之 趨勢,至於要如何統整與統整什麼,本研究透過國中生活科技融入 自然科教學設計之教學模組實施過程中,對於課程設計上歸納出以 下建議。

一、 自然科教師應重視科技素養與融入式課程設計能力之專業成 長

在本研究歷程中顯示,自然科教師本身對於生活科技內涵 的認知,是生活科技融入自然科教學課程能否有效達成教學目 標的一大關鍵。師資培育則應培養自然科教師對於生活科技方 面的知識性,提昇自然科教師之科技素養,避免自然科教師只 專精於自己的專業知識,對於其他專長一無所知。教師本身則 必須養成反省教學與課程設計的習慣,採開放性的心態進行融 入式課程教學,依照教師本身之教學經驗與理念,挑選認為適 合的概念或單元做融入,與同儕一同審視教學內容之優缺點,

不斷的交流與分享,以增加設計之深度與廣度。

二、 融入式課程設計應以學生活動為中心,避免造成教學時間不 足與教學內容過多之困難

徐佑璋(2003)的研中指出,生活科技科教師認為九年一貫 課程中,每週只有一節課,對於課程之進行是不足的,而本研 究實施歷程中顯示,自然科教師對於實施本融入式課程亦有授 課時間不足的困難。但在設計層面,採用開放架構和專題本位 的方法,透過以學習者的活動為主體,內容設計之重點為學習 者對於生活與時事的體認與真實生活中所面臨到的問題,如 此,只需加上讓學生有充分的討論時間,學生從討論中產生主 動學習,反而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內容,學生也將較容易 組織舊有的知識與經驗,應用到新的問題情境中,藉以學習到 有關之概念,達到課程整合化、意義化與活用化。

三、 融入式課程設計應慎選單元、概念與主題,適切規畫,避免 為了融入而融入

自然科與生活科技科在國中階段雖然被歸畫於同一領域,

但其內涵與教學方向並非完全相同,陳得人(2000)也指出,

科技教育雖然為一科際整合性的學門,其與多種課程間關係密 切,但本身亦有獨特的知識體系,並非任何課程、單元均適宜,

其設計之重點並非在涵蓋所有的科技知識與相關活動,而是要 納入有價值的知識及活動。至於價值的取決,則應依據科技與 知識的發展、社會的演進、學生的需要、以及教育哲學等,加 以妥適的判斷(黃政傑,1991b),本研究在設計融入式課程 的過程中亦發現,不論是在兩科教科書的內容上,或是兩科在 教學的方式上,並非完全的相同,也非完全的不同,因此若自

然與生活科技兩科之教師能彼此合作,將可以融入的概念做融 入,不合的概念則分科教授,如此,既能解決授課時數問題,

對於學生也將能學習得更有效率。

四、 融入式課程設計內容應配合多元方式之評量,以協助教學 目前雖然考試引導教學之風氣尚未消彌,然而,對於未來 之趨勢並不可視而不見,因此融入式課程設計之評量方式,應 包含了預備性、形成性以及總結性評量,並兼用觀察學生作業 計畫、實作活動或實際參與討論、報告之情形等方式,瞭解學 生真實的學習表現,協助師生共同掌握學習進度,加重情意與 態度上之評量,而非只著重在認知方面,如此,學生、家長及 社會上之觀點,將會慢慢改變以符合潮流驅勢,學生在學校所 習得的才會是能力而非僅僅只是知識。

貳 貳 貳

貳、、、、 推廣與發展推廣與發展推廣與發展推廣與發展融入式課程融入式課程融入式課程方面的建議融入式課程方面的建議方面的建議 方面的建議

在本研究結果中顯示,無論是自然科教師本身或是學生,對於 本研究所設計出之融入式課程皆有所期許。對教師而言,融入式課 程能讓教師有跨領域專業上的成長,且經由觀察到學生在學習上的 成長,亦是教師成就感的來源;對於學生而言,融入式課程設計能 有效達成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學習目標,且融入式課程 設計亦能使學生產生學習上的興趣、改變學習上的態度、解決學習 上的問題以及增進課本外的知識。因此針對本研究結果,在推廣與 發展融入式課程方面,歸納出以下建議:

一、 辦理現職自然科與生活科技科教師融入式課程設計研習活 動

短期的在職進修研習活動,應是提升現職之兩科教師其對 於科學、科技素養與相關教學能力的直接、有效方式。研習活

動中除了以提升教師們的科學、科技素養為目標外,更應著重 融入式課程之使用與設計能力的培養,使學習者將來不僅成為 融入式課程的教學者,更是課程的發展者。而且透過此類的研 習活動,能使自然科教師能在固有的專業領域中,掌握科技教 育融入之時機,適切融入合宜的科技素養內涵,並兼顧原有自 然科之課程目標的達成,反之生活科技科教師亦然。

二、 系統化發展融入式課程教學設計

課程是發展出來的,而課程發展為一循序漸進的持續性工 作,欲發展出一完整且多樣的教學活動設計與教材教法,是需 要投注相當多的時間、經費與心力。因此建構一融入式課程教 學研究組織網絡,帶領成員共同吸收新知,合作學習成長,有 系統地將眾人之力集合起來,從事諸如教師手冊、教學活動設 計、以及相關教材教法的研發,以促進融入式課程教學設計的 進步與發展。

參 參 參

參、、、、 後續後續後續後續研究方面的建議研究方面的建議研究方面的建議 研究方面的建議

一、 擴大研究的對象與時間

本研究所針對之研究對象為國中八年級學生,為期六週,

約一次段考之時間,由於研究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上,對於研究 對象與時間,本研究並未能全面性的實施,因此建議未來能以 全體國中生或高中生做全面性的研究與全時性做更進一步的 研究。

二、 進一步增加融入的內容與章節

本研究所針對之內容與章節為國中自然科力學範圍中力 與壓力之部分,所融入生活科技之內容則為國中三個年級有關 力學範圍之部分,所實施之內容與章節皆為自然科與生活科技

科中之小部分,因此建議未來能針對兩科不同之內容與章節,

做更進一步之研究與探討

三、 以量化之研究評量學習的成效與態度

本研究之方法採用行動研究,是屬於較質性探討之研究,

因此對於學生學習成效方面,並未做真正量化之探討,因此建 議未來能更進一步探討本研究所設計之教學模組對於學生學 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上之改變,用量化的方式以達公信。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壹 壹 壹

壹、 、 、 、 中文部份 中文部份 中文部份 中文部份

王文科(1994)。課程與教學論課程與教學論課程與教學論課程與教學論。台北,五南。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教育研究法教育研究法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雅珍(2001)。高雄市國民中學生活科技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高雄市國民中學生活科技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高雄市國民中學生活科技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高雄市國民中學生活科技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高雄 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王真麗、李宗文(2000)。多元評量方式統整課程和合科課程之運用。

國教天地國教天地

國教天地國教天地,,,137,137137,11-17。 137

方德隆(2000)。課程統整的模式與實務。高雄師大學報高雄師大學報高雄師大學報,高雄師大學報,,11,111111,182-121。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

行政院。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8)。中華民國科學技術年鑑中華民國科學技術年鑑中華民國科學技術年鑑(中華民國科學技術年鑑(((八十五年版八十五年版八十五年版)八十五年版)))。

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李大偉、葉俊偉(1994)。四十年來我國工藝教育發展之沿革。教育資教育資教育資教育資 料集刊

料集刊 料集刊

料集刊,,,06,0606,49-53。 06

李大偉、楊錦心(1997)。國民小學技學素養課程融入之研究國民小學技學素養課程融入之研究國民小學技學素養課程融入之研究國民小學技學素養課程融入之研究。台北: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李子建、黃顯華(1996)。課程課程課程課程::::範式範式範式範式、、、、取向與設計取向與設計取向與設計取向與設計。台北:五南。

李坤崇、歐慧敏(2000)。統整課程的理念與實務統整課程的理念與實務統整課程的理念與實務統整課程的理念與實務。台北:心理。

李隆盛(1996)。科技與職業教育的課題科技與職業教育的課題科技與職業教育的課題科技與職業教育的課題。台北:師大書苑。

李隆盛(1996)。科技與職業教育的課題科技與職業教育的課題科技與職業教育的課題科技與職業教育的課題。台北:師大書苑。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