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然科與生活科技科課程內涵與架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自然科與生活科技科課程內涵與架構

自教育部自2003年規劃將自然科與生活科技科合併成為自然與生 活科技學習領域起,至九十八學年度現行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 要,其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及分段能力指標皆已達階段性的完成,加上 台北市、台北縣及基隆市於九十七學年度所推行的北北基一綱一本的政 策,無論教改的成敗與否,至少對於在現階段最前線的教學,我們得以 有一個依據來設計授課之內容。本節就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基本理 念、課程目標及課程實施架構作進一步之探討。

壹 壹 壹

壹、、、、 基本理念部分基本理念部分基本理念部分基本理念部分::: :

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2008b) 中指出,自然、科學、技術三者一脈相連,前後貫通,我們對其有以下 四點基本認識:

一、 自然與生活科技之學習應為國民教育必要的基本課程。

二、 自然與生活科技之學習應以探究和實作的方式來進行,強調 手腦並用、活動導向、設計與製作兼顧及知能與態度並重。

三、 自然與生活科技之學習應該重視培養國民的科學與技術的精 神及素養。

四、 自然與生活科技之學習應以學習者的活動為主體,重視開放 架構和專題本位的方法。

雖然綱要提出了這四點基本認識,並希望我們將依據此四點基本認 識來規劃課程,但其內涵並未詳細說明,而且其中有許多問題並未被解 決,例如對於第一點「自然與生活科技之學習應為國民教育必要的基本 課程」,在諸多的研究當中都指出生活科技課程並無法正常的實施,如 吳昇翰(2006)指出對於課程綱要中自然與科技領域由原先規劃「分立並 行」的伙伴關係,乃至目前竟演變成科技課程的邊緣化、科技師資的萎

縮之情況,若再不儘速針對問題,加以檢討改進,國內科技教育可能因 處於種種不利的發展環境,而面臨消失的情況。徐佑璋(2003)研究指出 部份受訪教師認為九年一貫課程中,生活科技的課程每週只有一節課,

對於課程的進行是不足的,部份受訪教師擔心學校若採用不含生活科技 內容的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學校可能就不予排課,害怕在學校中遭 到排擠或是安排其他不熟悉的課程。許多專家學者亦指出,以生活科技 來說,儘管其能力指標的敘寫在整體格式要求下以力求清晰,在教學上 與自然科有所區隔與聯繫,不過出版商在按照規定將教科書合併編寫成 一本的情形下,多偏重自然而輕忽科技(謝文斌、張永宗和李隆盛,

2005)。周祝瑛(2003)也認為把自然與生活科技放在一起是很難令人 理解與不尋常的。在面對國際間的教育改革,各個先進國家大多將「科 技」單獨列一領域,卻因為非科技教育人員的誤解,使得我國的科技教 育被窄化與矮化(李隆盛,2000)。

而對於第二點所提及的「實作」、「活動導向」及「設計與製作」

一直以來都是生活科技內涵所著重的部份,無奈現今學校教學還是受到 升學考試的強力影響,升學考試考什麼,教師就教什麼,因而常有「考 試引導教學」的說法出現;對於非升學科目,學校的作法理想中是正常 教學,但有時會被升學考科借課,因而黃政傑(2005)認為,此時教育 目標的規定早已置諸腦後,導致課程改革的理想完全扭曲。

在吳昇翰(2006)的研究中亦發現,生活科技教師對於課程綱要中科 技的基本理念與能力要項,其認為「應重視程度」與「學校實際教學之 符合程度」達顯著差異,顯示國中生活科技教師認為基本理念與能力要 項的「應重視程度」較高,但是在學校中「實際教學之符合程度」則較 低。因此,雖然大多數的學者、教師對於這四個基本理念大多認同,並 給予支持,但國中科技教育在施行上遭遇的主要困難以「學校認為非升

學科目而不重視」、「家長認為非升學科目而不重視」、「併入自然領 域所引發的合科教學困擾」為主,與目前基本學力測驗所造成之「考試 領導教學」現象,並引發非升學科目被忽略的情形相符。

因此,綜上所述,如何能將生活科技與自然相輔相成,如何能真正 將問題解決,在課程設計上便不能再各玩各的,必須著重在學習的目 標,共同或協同合作設計出符合理念的教學內容,而且若能於課程實施 中,著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與技術的精神及素養,秉除掉考試領導教學 的現象,透過以學習者的活動為主體,重視開放架構和專題本位的方 法,才能夠引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樂於探索知識,才是真正的達到知 能與態度並重。

貳 貳 貳

貳、、、、 課程目標課程目標課程目標課程目標

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則以教育鬆綁、帶好每位學生、暢通升學管道、

提升教育品質與建議學習社會等為主要方向(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 會,1996)。其目的在減輕傳統教學偏重知識記誦之弊病,強調回歸以 學習者為中心之教學,教師發揮專業自主,並運用協同教學,相互支援 分享,以發揮各自專長,達成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的理想。

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網中所提到的課程目標中指出:國 民教育之教育目的在透過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人性化、生 活化、適性化、統整化與現代化之學習領域教育活動,傳授基本知識,

養成終身學習能力,培養身心充分發展之活潑樂觀、合群互助、探究反 思、恢弘前瞻、創造進取與世界觀的健全國民。為實現國民教育目的,

須引導學生致力達成下列課程目標:

一、增進自我瞭解,發展個人潛能。

二、培養欣賞、表現、審美及創作能力。

三、提升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能力。

四、培養表達、溝通和分享的知能。

五、發展尊重他人、關懷社會、增進團隊合作。

六、促進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七、增進規劃、組織與實踐的知能。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

九、激發主動探索和研究的精神。

十、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在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中提到之課程目標為:

一、培養探索科學的興趣與熱忱,並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二、學習科學與技術的探究方法和基本知能,並能應用所學於 當前和未來的生活。

三、培養愛護環境、珍惜資源及尊重生命的態度。

四、培養與人溝通表達、團隊合作及和諧相處的能力。

五、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激發開展潛能。

六、察覺和試探人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其中「培養探索科學的興趣與熱忱,並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劉 于嘉(2005)提到,教師應設法安排有利於學生發現各種結構的教學情 境,鼓勵學生主動探索、思考、比較、對照,學生才有機會發現,認知 結構才能改變,學習焉能產生。而自然科主要強調當學生發現問題的答 案時,從錯誤調整到正確的認知歷程,即是學習的一種。當歸回作用產 生,比外在的獎勵更有價值,科學教育主要的論點在於科學教育引發學 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至於如何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以往的自然科教學採用設計出新穎的教學內容,學生在教室中聽老師講 述主要的內容,再由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但近來由於「動手 做」、「從做中學」的觀念再度被提倡與強調,因此有許多的自然教育

研究,則著重於此方法的探討,如:楊連智(2007) 之動手作探究教學 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對國小五年級力學學習成效比較研究、吳文宗 (2005)之專題導向探究式實驗教學之研究、林義修(2006)之趣味科學活 動對學童學習成就與科學態度之影響研究…等,均指出動手操做能提昇 學生對於學科之學習興趣,而此「動手做」、「從做中學」更是生活科 技科的主要內涵。

而「培養與人溝通表達、團隊合作及和諧相處的能力」、「培養獨立 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激發開展潛能」,如果只是按照傳統式授課 法,在課堂上學生們彼此並無太多的互動,要如何能培養與人溝通表 達、團隊合作及和諧相處的能力??自然科教學中主要是透過實驗活動來 完成,然在考試引導教學的情形下,實驗活動的時間、堂數一再被壓縮,

因此想透過現行教學方來達成此項目標實為一大困難。

因此,若能將生活科技的主要內涵融入自然科教學,具此設計出一 套以學生為本位,以自然科教授之原理原則為基礎,在科際整合的理想 架構下,設計出生活科技融入自然科教學的實務操作應用之課程,透過 相輔相成之效,希望能透過此課程讓學生來發掘問題以及解決問題,進 而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習成就,在認知、情意與技能方面皆能 達到綱要中強調之課程目標。

參 參 參

參、、、、 課程實施架構課程實施架構課程實施架構課程實施架構

根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中指出,自然與生活科技領 域中需包含物質與能、生命世界、地球環境、生態保育、資訊科技等的 學習、注重科學及科學研究知能,培養尊重生命、愛護環境的情操及善 用科技與運用資訊等能力,並能實踐於日常生活中,七八九年級之領域 學習堂數分別為二十八、二十八及二十九堂,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 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數學、綜合活動等六個學習領域,各佔領域

學習節數之10%-15%,而照目前學校現行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所分配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