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建議

以下針對研究結論與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以供衛生單位作為結核病 防治工作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一)由研究結果可了解,民眾對於結核病知識裡的在「傳播途徑」中 的「和結核病人一起用餐,會透過食物而感染結核病」的答對率 最差、次差為「保健預防」中的「結核病人碰觸過的東西,一定 具有傳染性」、接著為「疾病概念」中的「結核病會遺傳給後代 子孫」,可能是因為結核病主要由飛沫傳染給教親密接觸的人,

且常有親密接觸的家人、親友受感染發病,民眾因觀念不正確,

而誤以為會透過食物傳染或由遺傳給子孫,建議衛生單位在進行 結核病相關衛生教育宣導時可再加強。

(二)民眾獲得結核病資訊最多來源仍以衛生單位、電視媒體及醫療院 所為多,建議可多結合此管道進行衛教宣導工作。

(三)本研究中假設原住民族與非原住民族對於結核病知識、態度、防 治行為及自我效能等皆有差異性存在,研究結果顯示原住民族在 結核病知識、結核病態度中的自覺結核病罹患性、結核病防治行 為具有顯著差異,然而宜蘭縣政府衛生局近幾年針對原民鄉結核 病的高發生率情形,進行多項策略施行,並且在結核病防治工作 投注相當大的精力,包含:

1、每年針對鄉內校園辦理小班制結核病衛生教育宣導工作;

2、社區高頻次之結核病衛生教育宣導工作;

3、社區每人每年一次免費胸部 X 光大規模篩檢;

4、利用大型集會,如:鄉內運動會、各部落運動會、聯歡晚會 等,辦理結核病創意衛生教育活動,吸引民眾踴躍參與;

5、集結專家學者與地方領袖,定期與不定期辦理研討會。

仍未能有效提升該族群對於結核病的知能,造成種族之間的差 異,此結果對公共衛生單位一直以來的努力,無異是一項沉重 的打擊,但也因此提醒了我們,應更積極規劃設計創新的作法,

來有效降低原住民族結核病的高發生率。

(四)本研究發現研究對象對於「衛生所服務次數」中,高利用率的結 核病防治行為優於低利用率,表示公共衛生單位可提供更豐富之 衛生服務,能增進民眾接受及進行健康行為。

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本研究的受試者僅限於宜蘭縣兩原民鄉(大同鄉、南澳鄉)及三 星鄉的民眾,無法推論至其他地區。將來在有更充足的經費與人 力等資源下,可再擴大研究範圍,以增加推論性。

(二)本研究以研究者自編之問卷進行,請研究對象就題目進行回想與 作答,恐無法深入探討,建議未來應可進行質性研究;另外,可 利用本研究之重要變項進行結核病衛生教育介入,更利於結核病 防治工作之推動並能提升效益。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 朱正一、徐嘉芸、黃妍淳、陳奕芝(2007)。山地鄉中學生飲酒認 知、態度及行為之初探-以宜蘭縣某山地鄉中學為例。美和技術 學院學報,26(2)。

2、 江振源(2000)。DOTS:結核防治之最佳策略。胸腔醫學, 15(4)。

3、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10)。結核病防治工作手冊第二版。 4、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11)。結核病診治指引第四版。 5、 吳紹筠、陳淑怡、江宜珊、陳淑賢(2007)。某區域醫院肺結核病

患護理指導之改善。長庚護理,18(2)

6、 李茹萍、邱豔芬(1998)。結核病人之服藥遵從性。護理雜誌,45

(1),63-68。

7、 李燕鳴、張慈桂(1999)。原住民與漢族青少年之身心症狀和不利 健康生活型態之差異。慈濟醫學。

8、 李茂興、余伯泉(譯)(2003)。社會心理學。台北市:弘智。

9、 李曉雲(2006)。護理人員對肺結核知識、態度、行為及其影響因 素探討-以某市立聯合醫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醫學 大學護理學研究所,臺北市。

10、 李尹暘、林曉佩、林君怡(2007)。自我效能理論之分析與應用。

澄清醫護管理雜誌,3(2)

11、 李倩淑、陳政友(2009)。基隆市國中學生急救知識、態度、自我 效能及行為意向之探討。學校衛生,54,69-89。

12、 林名男、范國聖、賴俊良(2006)。白色瘟疫-結核病流行病學。

慈濟醫學,18(6),1-4。

13、 洪文馨(2012)。探討台灣之新移民在返鄉期間採取蟲媒傳染病預 防行為的影響因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 究所,臺南市。

14、 姜義新、羅秀雲、楊祥麟、吳怡君、索任(2003)。93 年度會員大 會暨學術研討會。胸腔醫學,19(6),19。

15、 郭素娥、藍忠孚、陳惠珠(1998)。高雄市肺結核患者與非患者對 肺結核知識、態度與預防行為之比較。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7

(4)。

16、 索任(2008)。台灣防癆工作的今昔。疫情報導,24(3)。

17、 郭煌宗、樂俊仁(1992)。由結核病看花蓮縣秀林鄉原住民健康及 社會概況。慈濟醫學。

18、 陳宜民、張麗雅、任一安、傅瓊瑤、周碧瑟(1997)。台灣北部地 區色情三溫暖之女性性工作者對愛滋病的知識、態度及相關行 為之研究。中華衛誌,16(1),37-51。

19、 陳希悌、李怡娟、李汝禮,健康信念模式之理論源起與應用(2003)。 台灣醫學,7(4),632-639。

20、 陳品儒、晏涵文(2005)。民眾對愛滋病及保險套態度、使用保險 套行為意向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台灣性學學刊,11(1),19-36。

21、 陳素月、許淑蓮、王東衡、黃明賢(2008)。成人氣喘病患自我效 能及自我照顧行為之探討。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5(1)。

22、 陳彩惠(2008)。醫護人員對肺結核知識、態度、行為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桃園。

23、 陳昭伶、陳政友、羅惠丹(2009)。基隆地區高中職學生健康促進 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探討。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31。

24、 張春興(1986)。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25、 張緯良(2002)。管理學。台北市:雙葉書廊。

26、 張玉婷、羅淑芬、施仁興(2005)。結核病患同住青少年對結核病 知識、態度與健康促進行為。慈濟護理雜誌,4(4)。

27、 張秀娟、章淑娟(2006)。個案管理模式於肺結核病患照護之成效。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護理學研究所,花蓮。

28、 張麗春、洪麗玲、周郁文(2007)。運用健康信念模式分析原住民 護理學生參與肺結核防治胸部 X 光檢查之意向研究。護理研究,

15(1),78-87。

29、 張朝琴(2008)。貧窮與健康-社經地位與原住民族健康問題探析。

國立嘉義大學通識學報,6。

30、 張章裕、黃禎貞、曾治乾、葉國樑(2012)。社區村里、鄰長登革 熱防治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苗栗縣竹南鎮為例。健康促 進暨衛生教育雜誌,33,99-113。

31、 曾淑娟、姜逸群、葉國樑、黃雅文(2011)。屏東市某國中學生愛 滋病預防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PRECEDE-PROCEED 模式之應用。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

32,01-18。

32、 趙善如、樊台聖、李一靜、范慧華(2007)。原住民的人口特徵、

健康相關行為與健康情形。醫護科技學刊,9(3)

33、 樓美玲(2003)。登革熱流行期間民眾相關的知識態度及預防行為。

台灣醫學,7,689-700。

34、 謝錦琳(2007)。民眾對口腔癌知識、防治態度及預防行為的研究。

秀傳醫學雜誌7(1-2),21-32。

35、 羅淑芬、楊美玲、江明珠、徐銘玉、林秀英(2008)。原住民對肺 結核之知識、態度與行為。台灣醫學,12,275-83。

36、 蘇益仁、杜鴻運、齊佳鈺、張雅雯(2007)。臺灣結核病防治的幾 個關鍵議題-國家衛生研究院第一屆結核病研討會後記。感染

控制雜誌,17(3)

外文文獻

1、 AIDS Weekly Plus (1998). Tuberculosis (Transmission); "Risk Factors for and Knowledge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 Among Drug Users in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 17.

2、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3、 Becker MH(1974).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and sick role behavior.

Health Educ Monogr , 2, 409-419.

4、 Dolin, P. J. ,Raviglione, M. C. ,&Kochi, A.(1994).Global tuberculosis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during 1990-2000.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72(2), 213-220.

5、 Erwin P. (2001). Attitudes and persuasion. Hove: Psychology Press.

6、 Nai-Ying Ko, Ming-Chu Feng, Dan-Ying Chiu, Mei-Hsin Wu, Jui-Ying Feng, Shung-Mei Pan(2004). Applying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o Predict Nurses’ Intention and Volunteering to Care for SARS Patients in Southern Taiwa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8), 389-398.

7、 Rosenstock IM.(1974). Historical origins of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Health Educ Monogr, 2, 328-335.

8、 Rossman, M. D., & Mayock, R. L. (1999).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D. Schlossberg (Ed.), Tuberculosis and 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l infections. Philadelphia:W. B. Saunders, 4, 104 -115.

9、 Orrett, F. A., & Shurland, S. M.(2001).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tuberculosis among pre-university students in Trinidad. Journal of Community Health, 26(6), 479-485.

10、 Tanimowo, M. O. (1999).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regarding tuberculosis among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East African Medical Journal, 76(1), 47-50.

1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6). Tuberculosis Fact Sheet. Geneva, Switzerland:WHO,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104/en/index.html Accessed August 2006.

附錄

附錄一 專家效度名單

葉國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暨健康促進學系教授 索任 中華民國防癆協會第一胸腔病防治所醫師

陳怡青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第一分局防疫醫師 林秋華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第一分局技士 蘇瑜晴 宜蘭縣公館國小護理師

附錄二 預試問卷

7.獲得結核病相關資訊的主要來源(可複選)

20.結核病是一種法定的傳染病,需受到法律規範………□ □ □

說明三:下列題目是想了解您對防治結核病行為,對自己利益性和障礙

7.有咳嗽症狀時,我會配戴口罩 ………□ □ □ □ □

附錄三 正式問卷

7.獲得結核病相關資訊的主要來源(可複選)

19.結核病是一種法定的傳染病,需受到法律規範………□ □ □

說明三:下列題目是想了解您對防治結核病行為,對自己利益性和障礙

7.有咳嗽症狀時,我會配戴口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