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宜蘭縣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結核病防治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宜蘭縣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結核病防治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Copied!
12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姜 逸 群. 博士. 指導教授:葉 國 樑. 博士. 宜蘭縣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結核病防治行為 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Aboriginal and non-Aboriginal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behavior and related factors of Yilan County. 研 究 生:林 宜 姿. 撰. 中 華 民 國 一○二 年 二 月.

(2)

(3) 謝誌 自從進入衛生單位服務後,才發現自己所學薄弱,不懂得何謂「公 衛」 、何謂「健康促進」,也因此,促使我一頭栽進了師大健康促進與衛 生教育學系,展開了幾年未接觸的「學生生涯」。 感謝姜老師一路以來的支持與建議,讓我有很大的空間將職場的需 求一同放進論文中,不僅能完成研究,更可發揮於工作上。 感謝聖潔以及惠智姐,要不是有您們三不五時的催促與協助,可能 無法與你們一同畢業。 感謝葉老師與黃老師在口試上的提醒,讓我發現了許多研究上的盲 點,使整個研究更加周延與完善。 感謝所有陪伴在我身旁最親愛的家人,無論何時何地,因為有你們 的包容及關心,讓我能無後顧之憂的完成我的論文。 其實從沒想過自己會花了這麼長的時間才完成學業,朋友們也覺得 不可思議,但是就在這段日子完成了終身大事,進入了人生的另一階段, 於是就有充分的理由讓自己偷懶,幸好,有重新拾回初衷,圓滿的完成 研究。我會好好回味這既美麗又辛苦的旅程。. I.

(4)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了解宜蘭縣原住民族與非原住民族對於結核病的 知識、態度、結核病防治自我效能與行為之間的差異。以三星鄉、大同 鄉與南澳鄉戶政事務所 99 年 12 月底統計之 18 歲以上識字之成人為研究 母群體,採分層抽樣取得有效樣本數為 494 份。資料經分析後結果發現, 研究對象結核病知識及結核病態度各與結核病防治行為呈正相關,結核 病自我效能各與結核病知識、結核病態度、結核病防治行為呈正相關; 原住民族與非原住民族對於結核病知識、結核病態度中之 「自覺罹患性」 、 結核病防治行為具有顯著差異性存在; 「結核病知識」及「結核病防治自 我效能」可以解釋結核病防治行為的總變異量為 46.5%,兩者又以結核 病防治自我效能最具影響力。. 關鍵字:結核病、原住民、知識、態度、自我效能、行為. II.

(5)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aboriginal and non-aboriginal in Yilan Count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uberculosis knowledge, attitude, prevention self-efficacy and behavior. The study population Sanshing Township, Datong Township and Nanao Township Household Registration Office, by the end of December 1999 statistical of the literacy of adults over the age of 18 for the study of stratified sampling to obtain the effective sample size of 494 copies. Found that after 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each study tuberculosis knowledge and tuberculosis attitud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behavior. Tuberculosis knowledge, tuberculosis attitude,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behavior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elf-efficacy. Aboriginal and non-aboriginal tuberculosis knowledge, attitude of "perceived susceptibility",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behavio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Tuberculosis knowledge and prevention self-efficacy can explain the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behavior of the total variance of the tuberculosis tuberculosis was 46.5%. The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self-efficacy has the most influential.. Key Words: Tuberculosis, aboriginal, knowledge, attitude, behavior, self-efficacy. III.

(6) 目次 謝誌----------------------------------------------------------------------------Ⅰ 中文摘要----------------------------------------------------------------------Ⅱ 英文摘要----------------------------------------------------------------------Ⅲ 目次----------------------------------------------------------------------------IV 圖表目次----------------------------------------------------------------------VIII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重要性--------------------------------------------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03 第三節 研究問題--------------------------------------------------------04 第四節 研究假設--------------------------------------------------------05 第五節 名詞界定--------------------------------------------------------06 第二章 文獻探討-----------------------------------------------------------09 第一節 認識結核病-----------------------------------------------------09 第二節 結核病的流行趨勢--------------------------------------------10 第三節 結核病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相關研究及影響因--------11 第四節 自我效能--------------------------------------------------------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25 第一節 研究架構--------------------------------------------------------25. IV.

(7)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26 第三節 研究工具--------------------------------------------------------28 第四節 研究步驟--------------------------------------------------------3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34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35 第一節 研究對象的基本變項分析-----------------------------------35 第二節 研究對象結核病知識、態度、自我效能與結核病 防治行為之現況-----------------------------------------------39 第三節 研究對象結核病知識、態度、自我效能與結核病 防治行為之關係-----------------------------------------------55 第四節 研究對象的結核病知識、態度、自我效能及結核病 防治行為與社會人口學變項之關係-----------------------58 第五節 研究對象的結核病知識、態度與自我效能對結核病 防治行為之預測力--------------------------------------------87 第五章 結果與討論--------------------------------------------------------93 第一節 結論--------------------------------------------------------------93 第二節 建議--------------------------------------------------------------96 參考文獻---------------------------------------------------------------------99 附錄一 專家名單----------------------------------------------------------105. V.

(8) 附錄二 預試問卷----------------------------------------------------------106 附錄三 正式問卷----------------------------------------------------------111. VI.

(9) 圖表目次 圖 3-1 研究架構-----------------------------------------------------------25 表 3-1 母群體、研究樣本的族群與人數分布情形-----------------27 表 3-2 本研究抽樣樣本數-----------------------------------------------27 表 4-1 研究對象基本變項之分佈--------------------------------------37 表 4-2 研究對象獲得結核病資訊的主要來源-----------------------38 表 4-3 研究對象結核病知識變項得分情形--------------------------40 表 4-4 結核病知識次量表各項的得分情形--------------------------41 表 4-5 結核病態度變項之分佈情形-----------------------------------45 表 4-6 結核病防治行為變項之分佈情形-----------------------------50 表 4-7 結核病防治自我效能變項之分佈情形-----------------------53 表 4-8 研究對象結核病知識、態度、防治行為與自我效能之相 關情形--------------------------------------------------------------58 表 4-9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結核病知識的關係-----------------------62 表 4-10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自覺結核病罹患性的關係-------------64 表 4-11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自覺結核病嚴重性的關係-------------69 表 4-12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自覺結核病利益性的關係-------------72 表 4-13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自覺結核病障礙性的關係-------------76 表 4-14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結核病防治行為自我效能的關係----81. VII.

(10) 表 4-15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結核病防治行為的關係----------------86 表 4-16 預測變項對結核病防治行為的複迴歸分析表-------------89 表 4-17 顯著預測變項對結核病防治行為的複迴歸分析表-------91. VIII.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在說明本研究的動機與重要性,並提出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及 研究假設,再界定本研究相關名詞,最後再提出研究的限制與範圍。.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重要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06 年 3 月份發布的結核病現況報告, 全球目前約有三分之一(約二十億)的人口感染結核菌,每秒鐘約有 1 位新的個案感染結核菌,而結核病仍是全球單一病原引起死亡的傳染病。 臺灣的結核病防治工作,從 1950 年代開始有計畫的運作(索任,2008) , 在 1947 年的粗死亡率高達每十萬人口 294.44 人,占所有死亡原因的 16.23 %,此後的調查顯示,結核病的死亡率一路下降,到 1998 年,每十萬人 口 6.93 人,占所有死亡原因的 1.24%(林民男,2006),在 2002 年降到 每十萬人口 5.7 人,2006、2007、2008、2009 年的分別為每十萬人口 3.7、 3.4、3.3、3.2 人;而結核病新案數(發生率)亦自 2002 年 16,758 人(每 十萬人口 74.6 人)、2005 到 2010 年分別為 16,472 人(每十萬人口 72.5 人) 、15,378 人(每十萬人口 67.4 人) 、14,480 人(每十萬人口 63.2 人)、 14,265 人(每十萬人口 62.0 人) 、13,336 人(每十萬人口 57.8 人) 、13,171 人(每十萬人口 55.7 人),整體而言,發生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反觀宜蘭縣結核病的新案數(發生率),2005 到 2010 年分別為 361 人(每十萬人口 78.1 人)、344 人(每十萬人口 74.6 人)、351 人(每十 1.

(12) 萬人口 76.2 人) 、360 人(每十萬人口 78.2 人) 、280 人(每十萬人口 60.7 人) 、274 人(每十萬人口 59.4 人) ,發生率在 2009 年大幅度下降,但仍 然較全國平均值高,似乎仍然有努力的空間。其中宜蘭縣的原民鄉情況 最為嚴重,2005 年到 2009 年的結核病新案數(發生率)分別為 46 人(每 十萬人口 393.5 人)、37 人(每十萬人口 315.6 人)、38 人(每十萬人口 324.9 人) 、48 人(每十萬人口 411.5 人) 、36 人(每十萬人口 303.4 人), 可發現宜蘭縣原民鄉結核病的發生率遠高於臺灣結核病發生率的五倍之 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10)。又依 2009 臺灣山地鄉結核病死 亡率為每十萬人口 14.5 人,為臺灣地區結核病死亡率每十萬人口 3.2 人 的 4.53 倍,可看出宜蘭縣原住民結核病的嚴重性。 由上述數據可看出,雖然自 1985 年起,結核病已退出臺灣的十大死 因(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10) ,可了解臺灣結核病防治的成效與 努力,但對於原住民卻沒有同時獲得一樣的成效,山地鄉原住民多因社 經地位、生活型態及健康知能之不足,而低估結核病對身體之危害,且 山地鄉原住民之社經地位與醫療照護關連,因其弱勢地位將連帶影響社 經地位及教育管道,進而使得「接受健康的管道」(Accessibility)受阻 (張朝琴,2008)。 知識是激發個人或群體採取行動的傾向因素,樓美玲(2003)在登 革熱流行期間民眾相關的知識、態度及預防行為的研究中發現,登革熱. 2.

(13) 的知識與防治態度間有顯著正相關,對登革熱的預防行為與防治態度呈 正相關。謝錦琳(2007)在民眾對口腔癌知識、防治態度及預防行為的 研究中分析發現,口腔癌的知識與防治態度有顯著的正相關,口腔癌的 知識與預防行為也有顯著的正相關;另外,口腔癌的防治態度與其預防 行為呈正相關。張玉婷、羅淑芬、施仁興(2005)在結核病患同住青少 年對結核病知識、態度與健康促進行為的研究中亦顯示,其結核病態度 與健康行為呈顯著正相關。由相關文獻發現,正確的知識將會誘發態度 的形成,而好的態度將會影響行為的改變。 過去針對結核病的相關研究,多偏重流行病學或是探討治療成效等, 但若能對於結核病有正確知識、正向良好的態度、提高結核病防治的自 我效能,才能有效降低傳播性,可避免讓更多民眾受此傳染病之危害, 對於結核病防治工作將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本研究試以了解原 住民與非原住民對結核病防治的知識、態度、自我效能與行為差異之現 況與差異,以作為相關衛生醫療單位未來針對此族群執行結核病防治需 求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目前宜蘭縣原住民族與非原住民族對於結核病的知 識、態度、自我效能與行為,與之間的差異,具體之條列目的如下: 一、探討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的結核病知識、態度、自我效能與結核病防 3.

(14) 治行為之現況。 二、探討原住民與非原住民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與結核病知識、態度、 自我效能與結核病防治行為之關係。 三、探討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的結核病知識、態度與自我效能對結核病防 治行為之影響。.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了解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的結核病知識程度之現況為何? 二、了解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的結核病態度之現況為何? 三、了解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的結核病行為之現況為何? 四、了解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的結核病防治自我效能現況為何? 五、了解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的結核病知識、態度、自我效能與結核病防 治行為之關係為何? 六、了解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的結核病知識之不同為何? 七、了解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的結核病態度之不同為何? 八、了解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的結核病行為之不同為何? 九、了解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的結核病防治自我效能之不同為何? 十、了解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的結核病知識、態度、自我效能與結核病防 治行為是否因社會人口學變項水準之不同而有所不同? 4.

(15) 十一、了解原住民族與非原住民族的結核病知識、態度、自我效能對結 核病防治行為是否具有顯著預測力?.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根據上述的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本研究的研究假設如下: 一、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的結核病知識會因社會人口學變項之不同而有顯 著差異。 二、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結核病態度會因社會人口學變項之不同而有顯著 差異。 三、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的結核病行為會因社會人口學變項之不同而有顯 著差異。 四、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的結核病防治自我效能會因社會人口學變項之不 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在結核病知識具有顯著差異。 六、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在結核病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七、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在結核病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八、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在結核病防治自我效能具有顯著差異。 九、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在結核病知識、態度與自我效能對結核病防治 行為具有顯著預測力。. 5.

(16) 第五節 名詞界定 茲將本研究主要的名詞加以界定如下: 一、結核病:依據結核病診治指引第四版(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2011) ,一個結核病例定義為細菌學確診之病人(痰或其他臨床檢體 結核菌群培養陽性)或非細菌學確診之病人,但醫師診斷為結核病 並決定施予一完整療程之抗結核治療之結核病人。 二、結核病知識:參考羅淑芬等(2008)、張玉婷等(2005)發展之問 卷,以及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之衛生教育宣導品等,指對結核 病了解的程度,可分為一般疾病概念、傳播途徑、高危險群、診斷 檢查、預防保健、藥物治療及相關法規之概念等。 三、結核病態度:指對結核病的看法、評價、感覺及未來採取行防治行 為的傾向等,包含認知、情感及意向等三個因素。本研究引用健康 信念模式(Becker, 1974)中以自覺罹患性、自覺嚴重性、自覺行動 利益及自覺行動障礙測量研究對象對結核病的看法與所持立場。 四、結核病防治行為:指對結核病防治的了解與感覺,進而在現在或未 來可能表現的行為,本研究參考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防 治工作手冊(2010)及結核病診治指引(2011)等,定義結核病防 治行為如定期接受胸部 X 光檢查、改善生活環境、注重咳嗽禮儀、 七分篩檢法使用、自我察覺及罹患結核病能規則服藥等。. 6.

(17) 五、自我效能:依據 Bandura(1997)提出的自我效能概念,為個人評估 自己成功完成某特地行為的把握程度,本研究指能達成結核病防治 行為的把握程度。. 7.

(18) 8.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文獻探討共分為五節,分別為認識結核病、結核病的流行趨勢、 結核病相關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相關研究及影響因素,以及最後說明自 我效能。. 第一節 認識結核病 人類的結核病由結核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感染所引起 的,結核菌屬於偏性好氣菌(strict aerobes),發育最宜溫度為37℃,對外 界抵抗力甚強,在陰暗處可生存2~3個月不死。結核病的傳染方式過去曾 有飛沫傳染(droplet)、塵埃(dust)、及飛沫核(droplet nuclei)傳染等學說, 而以飛沫核傳染論最為人所接受。結核菌感染者只有10~20%會發病,其 餘的人都平安無事渡過一生,因此「感染與發病不同」。當帶菌的結核 病患者常在吐痰或藉在公共場所講話、咳嗽、唱歌或大笑時產生的飛沫 排出結核菌,這些飛沫在塵埃中,乾燥後飛沫殘核飛揚飄浮在空中,直 徑小於5 μ的飛沫殘核便可經由呼吸道到達正常的肺胞,造成感染,近年 來常常使用空氣傳染(air-born infection)一詞,強調即使離開感染源甚遠, 也可能受到感染,因此不能掉以輕心(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11)。 人體在感染結核菌後4~8週,會引發遲緩性免疫,因此初次感染後, 結核菌不會自宿主完全根除,少數結核菌常常隱伏著,不會增殖或引起 活動性結核病,一旦結核菌與宿主之間的平衡被打破,潛伏性病灶會活 9.

(20) 化,稱為再活動性結核(reactive-tuberculosis)(蘇益仁等,2007)。經 過初感染而未發病的人,可能會經過外在的再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 而發病(姜義新等,2003)。人體之任何器官如腦、淋巴腺、骨頭、腸、 生殖器等都可能罹患結核病,但以侵襲肺部之比例最高,約佔90%(李茹 萍等,1998)。 每個活動性結核患者如果不進行治療,每年平均會傳染10至15人(世 界衛生組織,WHO,2010) 。在1944年Waksman發現了鏈黴素(Streptomycin) 後,才真正開啟了結核病化學藥物治療的新紀元。目前最常使用的組合 為6個月的短程治療方案,即加強期使用INH、RMP、EMB及PZA治療2 個月,持續期停用PZA,再治療2個月,治癒率可達95%(行政院衛生署 疾病管制局,2010)。雖然完成整個治療至少要有6個月的時間,但是只 要規則服藥至少兩週,原本具傳染性的個案傳染力便會下降。肺結核病 患若不治療,追蹤5年,約有50%死亡、30%靠自身免疫力轉陰,20%依 然維持陽性之傳染狀態(江振源,2000)。. 第二節 結核病的流行趨勢 雖然1944年開始,抗結核用藥陸續發展出來,但是自1980年代起, 由於許多國家對於結核病防治計畫的不夠完善,導致多重抗藥性結核的 產生、愛滋病的盛行與全球人口的快速流動,全球普遍面臨結核病回升 的威脅。有鑑於結核病疫情有日益惡化的趨勢,世界衛生組織(WHO) 10.

(21) 在1993年宣布結核病為「全球緊急危機」。在2006年該組織估計,全球 約已有二十億人口受到感染,並呼籲世界各國重視結核病防治工作,若 再不嚴加防範,預估從2002年到2020年全球將有十億人口再受到感染, 其中一億五千萬人口將會發病,並且將有三千六百萬人口死於結核病(行 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10、WHO,2006)。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07年資料顯示,據估計全球共有927 萬起結核發病病例。多數病例發生在亞洲(55%)和非洲(31%),小部 分病例發生在東地中海區域(6%)、歐洲區域(5%)和美洲區域(3%)。 2007年病例數排名前五位的國家是︰印度(200 萬)、中國(130 萬)、 印尼(53萬)、奈及利亞(46 萬)和南非(46 萬)。估計2007年的發 生率為每十萬人口139 人,且有50萬名多重抗藥性結核病人,85%集中在 27個國家,總數排名前五名的國家分別是印度(131,000人) 、中國(112,000 人)、俄羅斯(43,000 人)、南非(16,000人)、孟加拉(15,000 人)。 在臺灣地區,結核病是歷年來人數最多且死亡率最高的法定傳染病, 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09年報顯示,結核病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 57.8人,共有13,336人新通報,2005為每十萬人口72.5人,共有16,472人 新通報,發生率降幅達到20.3%。在縣市結核病發生率差異,推估東部較 西部高,南部較北部高,且山地鄉明顯較一般地區高。 與其他國家相較,我國結核病推估之發生率高於美國、英國、日本. 11.

(22) 及新加坡,與南韓及馬來西亞相近,低於其他東南亞國家,如越南、泰 國、菲律賓及印尼。死亡率則較美國、大部分歐洲國家為高,與日本、 新加坡相近,較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為低。. 第三節 結核病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相關研究及影響因素 知識、態度、行為(Knowledge-attitude-behavior,KAP)為最早提出 的一種健康行為模式,此模式是於 1935 年由 Allport 提出,其基礎為當 個人得到行為相關資訊後,會發展出預期的行為,最後產生與態度一致 的行為。1982 年 Bandura 曾提出人在從事各種的活動過程中,知識的應 用與行為的表現兩者間有重要的關係存在,而知識不能立即促使行為的 改變,但可經由知識的累積來催化。 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採用 KAP 模式,以調查研究對象對結核病知 識、態度及防治行為的現況與差異,並探討三者之間的關係,以及社會 人口學變項對結核病知識、態度與防治行為的影響。. 一、結核病知識 在羅淑芬、楊美玲、江明珠、徐銘玉、林秀英(2008)針對原住民 對肺結核知識、態度與行為的研究,及張玉婷、羅淑芬、施仁興(2005) 在結核病患同住青少年對結核病知識、態度與健康促進行為的研究中, 有關結核病知識量表均包含「診斷檢查」、「保健預防」、「傳播途徑」. 12.

(23) 與「高危險群」等四方面。研究結果顯示結核病知識答對率中以高危險 群次量表答對率最小,且二組間具顯著差異,顯示結核病組對結核病知 識高於非結核病組。另與開放性肺結核病患同住之青少年以「傳播途徑」 答對率(87.50%)最高,「高危險群」答對率亦最低(48.26%);另外 發現漢族青少年結核病知識答對率顯著高於原住民青少年,因原住民青 少年居住於結核病高發病地區(山地鄉盛行率為非山地鄉的1.45倍),又 與開放性肺結核病患共同居住,對於結核病知識卻遠低於漢族青少年, 突顯加強原住民青少年結核病之急迫性。 吳紹筠、陳淑怡、江宜珊、陳淑賢(2007)在區域醫院肺結核病患 護理指導之改善的研究中,針對結核病知識包含「疾病」、「用藥」、「治 療」及「自我照顧」等部分,肺結核病患答對率為26.4%,顯示在疾病認 知上顯著不足,尤其在用藥知識及防範的觀念,其中在「痰液檢驗為陰 性但胸部X光片呈現肺結核影像,是表示具有傳染性」 、 「最易產生抗藥性 的藥物為INH及RIF」、「肺結核是由飛沫傳染的,所以吸入結核桿菌一定 會發病」等三項的答對率最低,但在經過「肺結核防治」光碟及個別衛 教等改善方案後,肺結核病患答對率提升至82.8%。 郭素娥、藍忠孚、陳惠珠(1998)在高雄市肺結核患者與非患者對肺結 核知識、態度與預防行為之比較中發現,影響舊肺結核患者知識得分最 重要的因素是「是否由醫護人員處獲取肺結核知識」 ,而影響非肺結核患. 13.

(24) 者知識得分的重要影響因素為「是否聽過肺結核」及「希望獲知肺結核 知識」。 張淑媚(2009)在花蓮縣原住民分佈區域國中生結核病防治知識、 態度及其相關因子之研究中結核病知識的答對率為24.3%,答對率最高的 題目是有關結核病的檢查方法;最低的題目是有關DOTS計畫及結核病疫 苗。 Tanimowo(1999)針對奈及利亞791位高中生之調查發現有72.3%的 學生認為結核病可透過不潔的食物與水傳染,半數以上學生認為經過有 效的藥物治療結核病人仍繼續散布疾病,有四成以上的學生認為結核病 人應被驅逐。 Orrett與Shurland(2001)以自填式問卷調查西印度群島干貝達542位 16至19歲學生對結核病知識與體認,有24.9%的學生認為結核病可透過飲 食傳染,只有48.7%的學生認為藥物治療對結核病是有效的,有19.2%的 學生認為結核病人應被驅逐。 由上述相關研究發現,對於結核病仍具有不正確的知識,而認知層 面的不足將影響實務推動結核病防治工作的成效。就研究者由蒐集的相 關文獻、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之衛生教育宣導品,以及工作實務經 驗等,就結核病知識應包含「疾病概念」、「診斷檢查」、「保健預防」、 「傳播途徑」、「高危險群」、「藥物治療」等方面,另有鑑於民眾對. 14.

(25) 於自身權益的日漸重視,應再加上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訂定結核病 防治工作手冊所依據之傳染病防治法相關「法規概念」,方臻完善。. 二、結核病態度 國內外許多學者都曾為態度提出定義,Erwin(2001)定義態度為個 人對事件所抱持的一致性理念與信念,是個人行動的指引,相同的國內 學者張春興(1986)也指出態度是個體對人、對事、對周遭所持的一種 具有持久性與一致性的傾向,而這種傾向可由個體的外顯行為推測。學 者張緯良(2002)也將態度定義為:對人、事、物的主觀評價。因此, 態度是一種評鑑的意思,而且是不斷地評鑑他們所看見的,是對某些事 物或觀念,存有一種持久性的喜歡或不喜歡的認知評價、情緒感覺以及 行動傾向。 態度是指對人、事、物概念的持續性評鑑之組合,由認知(Affect)、 情感(Cognition)、行為(Behavior)三個因素所組成。所謂的認知因素 是指個人對情境及事物的理解與看法,包含知識(Knowledge)、信念 (Belief)、價值觀(Values)及意象(Imagery),並不涉入個人主觀的 情感且不管正確與否。情感因素則是,是個人對周遭事物的情緒感受, 包含對特定態度對象的情緒(emotion)與感覺(feeling),如:喜、怒、 哀、樂等。行為因素則是指對態度對象所採取的行為或行為傾向。 健康信念模(Health BelieF Modle, HBM)是由數位參與預防性健康 15.

(26) 計畫的心理社會學家Hochbaum、Leventhal、Kegeles與Rosenstock等人, 應用Lewin場域理論(field theory)的概念,整合彼此的研究結果,建構 適合用於解釋民眾預防性健康行為的理論模式(Rosenstock, 1974) ,健康 信念模式從最初被應用於解釋預防性健康行為,至今廣泛應用於專業醫 療、衛生教育人員、大眾傳播……等專業應用於解釋、預測信念及其與 健康行為之概念形成過程與評價(陳希悌等,2003) 。而健康信念模式裡 的重要變項包含自覺罹患性、自覺嚴重性、自覺行動利益及自覺行動障 礙。 陳宜民、張麗雅、任一安、傅瓊瑤、周碧瑟(1997)對台灣北部地 區色情三溫暖之女性性工作者對愛滋病的知識、態度及行為的相關研究 中,對愛滋病的態度是由認知、情感及意向等三個成分構成。認知成分 指態度對象所持有之信念、知覺及訊息,此成分常帶評價意味的事實陳 述,包括「是否認為客人戴保險套可以預防愛滋病」、「評估自己是否 得到愛滋病的危險性較高」;情感成份指個人對態度對象的情緒感覺, 包括「客人若不戴保險套是否害怕被感染」、「先生或男友若不戴保險 套性交,會害怕被感染」、「害怕與感染愛滋病的親朋、同事一起生活 或工作」;意向成份指個人對態度對象的反應傾向,是一種行動前的準 備狀態,包括「是否願意要求性伴侶使用保險套預防愛滋病」、「是否 認為自己應定期接受愛滋病毒檢驗」 、 「對感染愛滋病的親友接受程度」、. 16.

(27) 「對自己感染愛滋病的隱瞞程度」及「若感染愛滋病是否繼續目前的工 作」。 在羅淑芬、楊美玲、江明珠、徐銘玉、林秀英(2008)針對原住民 對肺結核知識、態度與行為的研究,及張玉婷、羅淑芬、施仁興(2005) 在結核病患同住青少年對結核病知識、態度與健康促進行為的研究中, 均以態度量表評估研究對象對結核病的看法及所持立場,區分為兩個因 素,「正向態度」與「負向態度」。其中結核病患同住青少年對結核病 知識、態度與健康促進行為的研究指出正向態度包括「接受結核病相關 檢查與治療」、「採取預防性行為」以及「關心結核病相關訊息」等; 負向態度則包括「結核病患同住青少年會產生擔心、害怕之情緒」以及 「視結核病為無法醫治之疾病」。 張麗春、洪麗玲、周郁文、林麗美(2007)在運用健康信念模式分 析原住民護理學生參與肺結核防治胸部X光檢查之意向研究中,以知覺罹 患肺結核可能性與嚴重性,以及對抗肺結核的障礙性與利益性,來探討 原住民護理學生參與肺結核防治胸部X光檢查的意向,研究結果顯示,原 住民護理學生肺結核知識屬於一般程度、對於傳染方式與途徑有錯誤觀 念、罹患肺結核知覺較低。知識與知覺障礙與利益有顯著相關。罹患肺 結核可能性與嚴重性之知覺較高、以及知覺對抗肺結核障礙較低者其每 年參與胸部X光檢查之可能性較高。. 17.

(28) 本研究主要探討研究對象對結核病防治的態度,也就是對結核病疾 病本身的看法或持有立場,強調研究對象對結核病的預防行為或提高警 覺性,因此試著以健康信念模式裡的自覺罹患性、自覺嚴重性、自覺行 動利益及自覺行動障礙作為本研究所要探討的態度內容。. 三、結核病防治行為 由結核病防治工作手冊(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10)第一章 「結核病的傳染機制-知己知彼,保護自己」可了解到:(一)結核病患 接受治療是最佳的防護:只要能夠規則服藥,原本具傳染性的個案可以 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傳染性降下來;(二)驗痰才能知道危不危險:只有 傳染性肺結核的病患才對周遭的親友具傳染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 究,痰塗片陽性個案的傳染性最高,因此應善用痰塗片檢查,可以及早 界定個案的傳染性,保護我們自己;(三)注意房間的通風:教導個案 及家屬注意房間通風,亦可降低被感染的機會;(四)個人防護工具: 善用個人防護工具,保護自身不被傳染,例如:提供個案外科口罩,或 由健康照護者配戴N95口罩。 另由結核病診治指引(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11)第三章「結 核病的診斷」指出,診斷結核病必須綜合臨床表現,加上放射線學之變 化,最後再以實驗室檢驗加以證實,才算完整。而幾乎所有肺結核,皆 有不正常之胸部X光影像,可說胸部X光檢查在肺結核的診斷上有極重要 18.

(29) 的角色。因此,進行胸部X光檢查可說是最容易且不具侵入性之檢查,而 民眾的可接受度較高。 結核病最容易感染的部位為肺部,大多數人較常聽見「肺結核」, 因此主要症狀為咳嗽、有痰、咳血、胸悶或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及 夜間盜汗等,其中最主要的症狀還是以咳嗽為主,目前行政院衛生署疾 病管制局亦以「咳兩週、快驗痰」作為民眾衛生教育宣導活動口號,便 是教導民眾應具有自我察覺的能力,提早就醫,及早治療。 七分篩檢法是由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結核病簡易篩檢的計分 工具,若出現咳嗽2週為2分、有痰為2分、胸痛為1分、體重減輕為1分、 食慾不振為1分等症狀,加總超過5分者,應有警覺性,儘速至醫療院所 做進一步檢查,亦是提供民眾進行自我察覺時方便使用的工具。 綜合以上資料,本研究之結核病防治行為包含: (一)定期接受胸部 X光檢查; (二)改善生活環境,保持環境通風等; (三)注重咳嗽禮儀, 適時配戴口罩等;(四)簡易七分篩檢法的使用;(五)提高自我察覺, 咳嗽超過兩週即能盡速就醫;(六)罹患結核病能接受規則服藥治療。. 四、結核病的知識、態度、行為關係 由於較缺乏有關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在結核病知識、態度、防治行為 之研究,因此針對其他對象在結核病等傳染病的KAP相關研究一併加以 整理。 19.

(30) 羅淑芬(2008)針對原住民肺結核患者與非肺結核群體所作的研究 發現,二組在結核病知識、態度及健康促進行為皆達統計顯著正相關; 而張玉婷(2005)在結核病患同住青少年對結核病知識、態度及健康促 進行為探討中亦發現,與結核病患同住之青少年其結核病態度與健康促 進行為呈顯著正相關。 陳彩惠(2008)針對護理人員對肺結核知識、態度、行為的研究中 發現,知識與態度、態度與行為在統計上有顯著關係,但知識與行為無 顯著相關;李曉雲(2006)以某市立聯合醫院護理人員對肺結核知識、 態度、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發現,護理人員肺結核知識與行為無關, 而態度與防治行為間為正相關。 樓美玲(2003)在登革熱流行期間民眾相關的知識態度及預防行為 研究中指出,民眾對於登革熱知識與防治態度間有顯著的正相關,對登 革熱的預防行為則與其防治態度成正相關;陳品儒(2006)在民眾對愛 滋病及保險套態度、使用保險套行為意向及其相關因素探討發現,有性 行為經驗者的愛滋病相關知識與「愛滋病與保險套的態度」間無顯著相 關,不同使用保險套經驗者在對愛滋病及保險套態度均有顯著差異;陳 宜民(1997)在台灣北部地區女性性工作者對愛滋病的知識、態度及相 關行為之研究指出,愛滋病知識與整體態度呈正向關係,但知識與其性 對象的保險套使用率則呈負相關。. 20.

(31) 綜合以上結果得知,結核病或其他傳染病知識與態度呈相關,而態 度亦與行為呈現相關性,知識越好者,其態度越正向,防治行為也越好。. 第四節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的概念是由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學者Bandura於1977年所提出,為個人評估自己成功完成某特地 行為的把握程度,此種自信心被視為行為的決定因子。Bandura稱個人對 自己表現特定行動或執行任務之能力的信心為「自我效能預期 (expectation of self-efficacy)」,包含個人對某一特定行為是否能達成特 定結果的評估的「結果預期」 (outcome expectancy)和個人對自己是否有 能力成功地執行該特定行為的評估的「效能預期」(efficacy expectancy) 兩項主要內涵。兩者是有所區別的,當個人相信某種行為會導致某種結 果,但是當個人質疑自己執行某種行為的能力時,則將不受到結果預期 的影響(Bandura,1977)。另於2001年提到,當個人對自我效能或成功 期望愈高,個人願意付出的努力也愈大,而且愈持久(Bandura,2001)。 個人. 行為. 效能預期. 結果. 結果期待. 近年來,自我效能理論被成功地應用在醫療、健康行為、教育、人 21.

(32) 力資源等領域上,而其中討論最多的,即是該理論於健康照護上的應用 (李尹暘等,2007),但是對於結核病防治尚未有相關研究,因此,僅 蒐集以其他傳染病或行為與自我效能之研究予以整理。 國內有關自我效能的研究,在柯乃熒等(2004)針對在南部某醫院 應用計畫行為理論預測護理人員照顧SARS病患之意願及行為研究中發 現,在照顧SARS病患意願方面,自我效能、態度、年資及資源獲得等變 項達顯著差異,解釋35%的變異量;洪文馨(2012)在探討台灣之新移 民在返鄉期間採取蟲媒傳染病預防行為的影響因子的研究中發現,中文 程度、旅遊前風險諮詢、較低的疾病易感受性和較高的預防行為之自我 效能可有效地預測新移民在返鄉期間的預防蚊蟲叮咬行為。張章裕(2012) 以苗栗縣竹南鎮村里、鄰長登革熱防治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中發現, 行動線索的「登革熱資訊媒體來源-報紙雜誌」、「登革熱資訊媒體來源 -電台」、「登革熱防治自我效能」對登革熱防治行為的總解釋變異量共 為40.1%;其中又以「登革熱防治自我效能」的影響力最大。 如國中學生的急救的自我效能為急救行為的重要預測變項,可解釋 34.7%的總變異量(李倩淑等,2009);成人氣喘病患自我效能及自我照 顧行為研究中,自我照顧行為與自我效能呈現正相關(r=.46),表示成 人自我效能越高者,其自我照顧行為越好,另發現自我效能為自我照顧 行為的重要預測因子(陳素月等,2009);基隆地區高中職學生健康促. 22.

(33) 進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探討中也指出,健康行為自我效能、健康概念、 家庭功能、家人對健康活動的支持、強勢他人外控、公私立學校別等六 變項可有效預測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其中以「健康行為自我效能」為最 佳預測變項(陳昭伶等,2009)。 綜合以上,自我效能理論是一個廣泛被接受的行為科學模式,其理 論模式中的自我效能、結果預期等構念,在國內外的許多研究中都證實 對慢性病的健康行為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李尹暘等,2007)。雖然過去 將自我效能運用在結核病議題的研究不多,但現今民眾對於自我照顧責 任相形重要以及被重視,本研究仍試著透過以自我效能來探討預防結核 病此種慢性傳染病的健康行為關係,期望能提升並增強民眾的結核病防 治行為。. 23.

(34) 24.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共分為五節,包括研究架構、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研究工具、 研究步驟及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相關內容說明依序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依據本研究目的及相關文獻探討,提出本研究架構(如圖 3-1),但 為簡化圖表,茲將原住民族與非原住民族合併呈現。 原住民族與非原住民族. 結核病知識 一、 疾病概念 二、 傳播途徑 三、 高危險群. 社會人口學變項 一、年齡 二、性別 三、種族. 四、 診斷檢查 五、 預防保健. 四、教育程度 五、經濟狀況 六、衛生所資源利用情形 七、獲結核病資訊來源 八、胸部 X 光巡迴檢查利用情形. 六、 藥物治療. 結核病行為. 七、 法規概念. 一、 定期接受胸部 X 光檢查 二、 改善生活環境 三、 注重咳嗽禮節. 結核病態度 一、 自覺罹患性. 四、 七分篩檢表使 用. 二、 自覺嚴重性. 五、 自我察覺. 三、 自覺行動利益. 六、 罹患結核病能. 四、 自覺行動障礙. 規則接受藥物 治療. 自我效能. 圖 3-1 研究架構 25.

(36)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一、母群體 本研究以設籍宜蘭縣大同鄉及南澳鄉(原住民族)及三星鄉(非原 住民族)之 18 歲以上識字之成人為研究母群體,以戶政事務所 99 年 12 底統計人口數分別為 7,943 人及 17,960 人,共計 25,903 人。. 二、樣本 本研究根據文獻參考 Krejcie 及 Morgan(1970)抽樣曲線標準,按抽 樣曲線,當母群體介於 20,000 至 30,000 之間時,其樣本數為 379 人即可 達到統計水準,考慮樣本代表性及問卷有效回收率,以回收率八成估計, 本研究採分層抽樣,至少需抽出樣本人數約為 500 人,其抽樣步驟如下: (一) 依研究規模及預計回收率計算出總樣本人數,需抽出 500 人。 (二) 由原住民族與非原住民族佔母群體數之比例,計算出原住民族需 抽出 154 人,非原住民族需抽出 346 人。 (三) 按戶政事務所提供之大同鄉、南澳鄉及三星鄉 18 歲以上成人之 家戶名冊 25,903 人為母群體,依年齡層共分為 6 層,再依性別比 例,採分層抽樣,共得 500 人為樣本數。抽得樣本數如表 3-2。. 26.

(37) 表 3-1 母群體、研究樣本的族群與人數分布情形. 種族. 鄉鎮. 母群體. 樣本數. 7,943. 154. 17,960. 346. 25,903. 500. 大同鄉 原住民族 南澳鄉 非原住民族. 三星鄉. 合計. 表 3-2 本研究抽樣樣本數. 種族. 原住民族. 鄉鎮. 非原住民族. 大同鄉. 性別. 男. 南澳鄉 女. 男. 三星鄉 女. 男. 女. 母群. 樣本. 母群. 樣本. 母群. 樣本. 母群. 樣本. 母群. 樣本. 18~29. 665. 13. 571. 11. 538. 10. 449. 9. 1888. 36. 1699. 33. 30~39. 466. 9. 345. 7. 459. 9. 309. 6. 1659. 32. 1353. 26. 40~49. 495. 10. 373. 7. 456. 9. 311. 6. 2107. 40. 1442. 28. 50~59. 408. 8. 357. 7. 308. 6. 265. 5. 1736. 34. 1370. 26. 60~69. 170. 3. 150. 3. 121. 2. 104. 2. 1038. 20. 910. 18. 70 以上. 173. 3. 210. 4. 82. 2. 158. 3. 1325. 26. 1433. 27. 合計. 2,377. 46. 2006. 39. 1964. 38. 1596. 31. 8753. 188. 8207. 158. 27. 母群 樣本.

(3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之研究工具為依據研究架構蒐集相關問卷形成預試問卷,經 預試後修訂編制完成自編之「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的結核病知識、態度、 自我效能與行為調查表」 ,內容包括「基本資料」 、 「結核病知識量表」 、 「結 核病態度量表」、「結核病行為量表」及「結核病防治之自我效能」等五 部分。以下將針對問卷內容、專家效度考驗、預試及信度考驗依序說明。. 一、問卷內容 (一)基本資料 包含年齡、性別、種族、教育程度、經濟狀況、衛生所資源 利用情形、獲結核病資訊來源及胸部 X 光巡迴檢查利用情形,共 計 8 項。 1、年齡:係指受訪時之實際年齡。 2、性別:指男性及女性。 3、種族:分為原住民族及非原住民族。 4、教育程度:分為國小以下、國中、高中(職) 、大學(專)及 碩士以上。 5、經濟狀況:以月收入分為 20,000 元以下、20,001~50,000 元、 50,001~100,000 元及 100,001 元以上。 6、衛生所資源利用情形:分為有、無利用過衛生所資源;有利 28.

(39) 用過者再分一星期一次或以上、一個月一次、一年一次及超 過一年以上等利用頻率。 7、獲結核病資訊來源:分為衛生單位(包含衛生局、所) 、醫療 院所、教會、報章雜誌及電視媒體。 8、胸部 X 光巡迴檢查利用情形:分為一年至少一次、三年內曾 用過一次、三年以上曾經利用過或從未利用過。 (二)結核病知識量表 結核病知識量表共 22 題,係參考相關文獻(羅淑芬等,2008; 羅玉婷等,2005) 、專家意見及工作經驗自擬而成,其中「疾病概 念」4 題、「診斷檢查」4 題、「保健預防」4 題、「傳播途徑」 3 題、「高危險群」3 題、「藥物治療」2 題及「相關法規」2 題。 答對者 1 分,選答錯誤或不知道者 0 分,分數越高表示研究對象 結核病知識程度越好;分數越低則表示程度越差。 (三)結核病態度量表 結核病態度量表共 15 題,包含: 1、自覺結核病之罹患性共 3 題,指研究對象對研究者自編之自覺 結核病罹患性的得分情形。量表採 Likert 五點量表型式,計分 方式由非常不可能到非常可能。分數越高表示研究對象認為罹 患結核病的可能性越高,反之則越低。. 29.

(40) 2、自覺結核病之嚴重性共 6 題,指研究對象對研究者自編之自覺 結核病嚴重性的得分情形。量表採 Likert 五點量表型式,計分 方式由非常不嚴重到非常嚴重。分數越高表示研究對象自覺結 核病的嚴重性越高,反之則越低。 3、自覺結核病防治行為的之行動利益共 3 題,指研究對象對研究 者自編之自覺結核病防治行為的行動利益的得分情形。量表採 Likert 五點量表型式,計分方式由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 數越高表示研究對象自覺結核病的行動利益越高,反之則越 低。 4、自覺結核病防治行為的之行動障礙共 3 題,指研究對象對研究 者自編之自覺結核病防治行為的行動障礙的得分情形。量表採 Likert 五點量表型式,計分方式由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 數越高表示研究對象自覺結核病的行動障礙越高,反之則越 低。 (四)結核病防治行為量表 結核病防治行為量表共 15 題,指研究對象對研究者自編之 結核病防治行為量表的得分情形,包含「定期接受胸部 X 光檢查」 2 題、「改善生活環境」3 題、「注重咳嗽禮儀」3 題、「使用七分 篩檢法」2 題、「自我察覺」3 題及「罹患結核病能規則服藥」2. 30.

(41) 題。量表採 Likert 五點量表型式,計分方式由從不如此到經常如 此。分數越高表示研究對象對結核病的防治行為越正向,分數越 低則反之。 (五)結核病防治自我效能量表 結核病防治自我效能量表共 10 題,指進行結核病防治行為的 把握程度。量表採 Likert 五點量表型式,計分方式由非常沒把握 到非常有把握。分數越高表示研究對象對結核病防治行為的把握 程度越高,分數越低則反之。. 二、專家效度考驗 為了解問卷初稿的適切性,邀請國內專家學者共 5 位(專家效度名 單見附錄一),針對問卷初稿內容的適切性、完整性及正確性提供建議, 並與指導教授討論過後,進行問卷之修改,以達良好之專家效度。 刪除預試問卷中「結核病知識」原題號第 9 及 18 題,並將題號重新 排序以避免暗示性作答;增加「結核病態度」的「自覺障礙性」2 題。最 後完成預試問卷之結核病知識共 20 題,結核病態度共 17 題,結核病防 治行為共 15 題,自我效能量表共 10 題。. 三、預試及信度考驗 經專家意見修改之問卷作為預試問卷(見附錄二) ,為了解研究對象 31.

(42) 作答時可能產生的問題與反應,並且評估施測可能花費的時間等,故以 立意取向分別選取本縣原住民族及非原住民族作為預試對象,施測時間 自民國 101 年 9 月 1 日至 9 月 30 日,作答時間為 20 分鐘,並模擬正式 施測情形,鼓勵預試對象提出題目不清楚或有疑問處,作為後續問卷修 正之依據。總共回收 65 份問卷,有效問卷為 64 份,並將預試結果輸入 電腦。 將所收集的預試問卷資料進行信度檢定,其中「結核病知識量表」 以庫李係數 KR20 評估其信度為 0.843;「結核病態度量表」Cronbach α 值為 0.727,其中「自覺罹患性次量表」Cronbach α 值為 0.612,「自覺嚴 重性次量表」Cronbach α 值為 0.771,「自覺利益性次量表」Cronbach α 值為 0.913,「自覺障礙性次量表」Cronbach α 值為 0.828;「結核病防治 行為量表」Cronbach α 值為 0.884; 「結核病防治自我效能量表」Cronbach α 值為 0.915。 本研究除了「自覺罹患性次量表」Cronbach α 值低於 0.7 外,其餘量 表 Cronbach α 值均高於 0.7,故本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佳。. 四、正式問卷定稿 問卷經由專家學者評鑑效度初擬後,再由預視及信度檢定等多次研 擬與修正,始形成正式問卷(見附錄三)。. 32.

(43) 第四節 研究步驟 問卷的施測過程分為三個階段:行政聯繫、進行施測及收回問卷, 分別敘述如下:. 一、行政聯繫 先行聯繫本縣三星鄉、大同鄉及南澳鄉都治(DOTS)關懷員以及衛 生所志工,確認可協助問卷施測及完成時間等相關問題。. 二、進行施測 施測時間為民國 101 年 10 月 20 日至 11 月 10 日,為掌握問卷施測 之一致性,由研究者親自與都治關懷員及志工進行問卷規則說明及應注 意事項。依樣本分配數以家戶訪視方式進行施測,並協助研究對象進行 問卷填答。為確定填答之正確性,於施測前由施測人員再三確定匿名, 並保證不公開調查內容,以取得研究對象的信任。最後由施測人員確認 問卷有無遺漏處,若有則請立即補上,最後完成施測過程。. 三、收回問卷 完成施測後由施測人員交回研究者。本研究共發出 500 份,扣除作 答不完整 6 份,回收率為 98.8%。將有效問卷進行編碼,並逐一輸入電 腦,以利統計作業進行。. 33.

(4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本研究回收問卷後,剔除作答遺漏者,進行資料輸入及校對,以 SPSS 17.0 版本的套裝統計軟體程式進行資料統計分析,依照本研究目的、假 設及研究架構等,採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敘述性統計 以百分率、平均值及標準差表示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結核 病知識、態度、自我效能及防治行為之得分與分布情形。. 二、推論性統計 (一)以 t 檢定(t test)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分析 研究對象不同的社會人口學變項在結核病知識、態度、自我效能 與防治行為是否有差異,以及原住民與非原住民之結核病知識、 態度、自我效能及防治行為是否有差異,並以薛費氏事後檢定考 驗,以 P < 0.05 之顯著水準進行事後比較。 (二)以皮爾遜積差相關(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探討研 究對象之結核病知識、態度、自我效能及防治行為的相關性。 (三)以複迴歸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獲得在結核病知識、 態度、自我效能對結核病防治行為的預測情形。. 34.

(45)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依據研究目的與假設,將所收集之資料加以整理分析並討論後,將 結果分為以下四節說明:第一節為社會人口學變項之敘述性分析;第二 節為研究對象結核病知識、態度、自我效能與結核病防治行為之現況; 第三節為研究對象結核病知識、態度、自我效能與結核病防治行為之關 係;第四節為研究對象結核病知識、態度、自我效能與結核病防治行為 與社會人口學變項之關係;第五節為研究對象的結核病知識、態度與自 我效能對結核病防治行為之預測力。. 第一節 研究對象的基本變項分析 本研究有效樣本數為 494 份,有效回收率為 98.8%,以此資料進行 統計分析。 一、年齡 在 494 位研究對象中,18~29 歲為 109 位(佔 22.1%);30~39 歲 92 位(佔 18.6%);40~49 歲 100 位(佔 20.2%);50~59 歲 83 位(佔 16.8 %) ;60~69 歲 50 位(佔 10.1%) ;70 歲以上 60 位(佔 12.1%) (見表 4-1)。. 二、性別 在 494 位研究對象中,男性為 274 位(佔 55.5%) ,女性為 220 位(佔 44.5%)。. 35.

(46) 三、種族 在 494 位研究對象中,原住民族 167 位(佔 33.8%) ,非原住民族 327 位(佔 66.2%)。. 四、教育程度 在 494 位研究對象中,教育程度以高中(職)最多,為 177 位(佔 35.8%) ,其次為國中為 96 位(佔 19.4%) ,大學、專科為 88 位(佔 17.8 %) ,國小畢業或識字為 85 位(佔 17.2%) ,不識字為 42 位(佔 8.5%), 研究所以上最少,為 6 位(佔 1.2%)。. 五、平均每月家戶所得 在 494 位研究對象中,平均每月家戶所得以 20,000 元以下最多,有 218 位(佔 44.1%),其次為 20,001~50,000 元,有 187 位(佔 37.9%), 50,001~100,000 元為 72 位(佔 14.6%),100,000 元以上為 17 位(佔 3.4 %)。. 六、平均近一年,每年使用衛生所服務次數 在 494 位研究對象中,平均近一年,每年使用衛生所服務的次數以 1~4 次最多,為 149 位(佔 30.2%),其次為少於 1 次為 107 位(佔 21.7 %) ,從未使用過為 104 位(佔 21.1%) ,5~9 次為 75 位(佔 15.2%) , 10 次以上最少,為 59 位(佔 11.9%)。 36.

(47) 七、胸部 X 光巡迴檢查利用情形 在 494 位研究對象中,一年內曾使用過胸部 X 光檢查的有 137 位(佔 27.7%) ;近三年曾使用過 1~2 次的有 115 位(佔 23.3%) ;三年以前曾使 用過有 68 位(佔 13.8%);從未使用過有 174 位(佔 35.2%)。. 表 4-1 研究對象基本變項之分佈(n=494). 變項名稱. 變項分類. 人數. 百分比(%). 年齡. 18-29 歲 30-39 歲 40-49 歲 50-59 歲 60-69 歲. 109 92. 平均數:45.54 標準差:17.48 最小值:18 最大值:92. 70 歲以上. 60. 性別. 男 女. 274 220. 55.5 44.5. 種族. 原住民族. 167. 33.8. 非原住民族. 327. 66.2. 不識字 國小畢業或識字 國中 高中(職) 大學、專科. 42 85 96 177 88. 8.5 17.2 19.4 35.8 17.8. 研究所以上. 6. 1.2. 20,000 元以下 20,001~50,000 元 50,001~100,000 元 100,001 元以上. 218 187 72 17. 44.1 37.9 14.6 3.4. 教育程度. 家戶所得. 100 83 50. 37.

(48) 表 4-1 研究對象基本變項之分佈(n=494)續. 變項名稱. 變項分類. 人數. 百分比(%). 衛生所服務次數. 無 少於 1 次. 104 107. 21.1 21.7. 1~4 次 5~9 次 10 次以上. 149 75 59. 30.2 15.2 11.9. 174 68. 35.2 13.8. 115 137. 23.3 27.7. 胸部 X 光巡迴檢查 無 利用情形 三年以前曾利用過 近三年來曾用 1~2 次 一年至少 1 次. 八、獲得結核病相關資訊的主要來源 本題為複選題,可選擇 1 項或多項,在 494 位研究對象中,共計選擇 了 995 項次,分析獲得結核病相關資訊的主要來源,由「衛生單位」最 多,有 344 位(佔 69.6%) ;其次為「電視媒體」有 231 位(佔 46.8%); 「醫療院所」有 220 位(佔 44.5%) ; 「報章雜誌」有 118 位(佔 23.9%); 「其他」有 75 位(佔 15.2%) ; 「教會」有 6 位(佔 1.2%) ;從未聽過結 核病的有 1 位(佔 0.2%)(見表 4-2)。. 表 4-2 研究對象獲得結核病資訊的主要來源(n=494). 變項分類. 人數. 百分比(%). 衛生單位(衛生局、所) 醫療院所 教會 報章雜誌. 344 220 6 118. 69.6 44.5 1.2 23.9 38.

(49) 電視媒體. 231. 46.8. 表 4-2 研究對象獲得結核病資訊的主要來源(n=494)續. 變項分類. 人數. 百分數(%). 其他 從未聽過. 75 1. 15.2 0.2. 註:此題為複選題,可選擇 1 項或多項。. 第二節 研究對象結核病知識、態度、自我效能與結核病防治行 為之現況 一、結核病知識得分分析 在結核病知識量表共有 20 題,答對即給 1 分,答錯或不知道則給 0 分,測量分數為 1~20 分,研究對象平均得分為 13.58 分,答對率為 67.9 %,標準差 4.14,最高分 20 分,最低分 1 分,各題答對的百分比介於 34 %~89%之間。 研究對象就結核病知識變項得分情形如表 4-3,共計有六題答對率為 80%以上,最高為第 13 題「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較不容易感染結核病」 的答對率為 89%;接著依序為第 5 題「肺結核最主要的診斷依據為胸部 X 光檢查及痰液檢驗」 ,及第 6 題「和結核病人密切接觸的人(家人、同 學)比較容易被傳染」答對率均為 88%;第 10 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提高身體免疫力,就不容易得到結核病」的 87%;第 1 題「密閉的空間 比通風的環境容易得到結核病」的答對率為 86%;第 12 題「結核病主要 的傳染途徑為飛沫傳染」的答對率為 83%。 39.

(50) 結核病知識的答對率低於 50%的共計有 3 題,依次為第 2 題「結核 病會遺傳給後代子孫」的答對率為 49%;第 9 題「結核病人碰觸過的東 西,一定具有傳染性」的答對率為 37%;第 14 題「和結核病人一起用餐, 會透過食物而感染結核病」的答對率為 34%。. 表 4-3 研究對象結核病知識變項得分情形(n=494) 序. 答對率 題目內容. 對. 錯. 號 1 2 3 4. (%) 密閉的空間比通風的環境容易得到結核病 結核病會遺傳給後代子孫 大部份的結核病是沒有辦法治療痊癒的 結核病最常見發生在肺部,就是肺結核,但是也有可. 426 243 331. 68 251 163. 86 49 67. 262. 232. 53. 437. 57. 88. 436. 58. 88. 371. 123. 75. 286 181. 208 313. 58 37. 429. 65. 87. 11 12. 得到結核病的人一定會吐血 結核病人碰觸過的東西,一定具有傳染性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身體免疫力,就不容易得 到結核病 結核病人的痰液應該用衛生紙包覆沖入馬桶中 結核病主要的傳染途徑為飛沫傳染. 344 408. 150 86. 70 83. 13 14 15 16 17 18.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較不容易感染結核病 和結核病人一起用餐,會透過食物而感染結核病 只要和結核病人接觸過就會被傳染 咳嗽超過兩週,就應該接受胸部 X 光檢查 結核病可以只靠中藥治療就痊癒 規律服用結核病的藥至少要半年以上才可以痊癒. 440 168 262 358 342 329. 54 326 232 136 152 165. 89 34 53 72 69 67. 19 20. 結核病是一種法定的傳染病,需受到法律規範 得到結核病不接受治療也沒關係. 283 373. 211 121. 57 76. 5 6 7 8 9 10. 能發生在身體的其他部位,如:淋巴、皮膚、眼睛等 肺結核最主要的診斷依據為胸部 X 光檢查及痰液檢驗 和結核病人密切接觸的人(家人、同學)比較容易被 傳染 免疫功能比較差的人(糖尿病人、老年人)人比較容 易得到結核病. 40.

(51) 表 4-4 則表示結核病知識次量表各項的得分情形,其中以「診斷檢查」 答對率最高,為 73%;以「疾病概念」答對率最低,為 64%。 在羅淑芬等(2008)針對原住民對肺結核知識、態度與行為的研究, 在其自擬的結核病知識量表中,TB 組答對率為 70.2%,非 TB 組答對率 為 71.27%,兩組「高危險群」答對率均低於 60%;而張玉婷等(2005) 在結核病患同住青少年對結核病知識、態度與健康促進行為的研究中, 自擬的結核病知識量表答對率為 76.8%,以「傳播途徑」答對率(87.50 %)最高,「高危險群」答對率最低(48.26%)。本研究之知識量表答 對率略低於上述兩篇研究,可能是因為本研究題數較少,但是涵蓋面向 較廣,不易作答;另外,本研究以「疾病概念」答對率最低,與上述兩 篇研究「高危險群」答對率低不同,可能是因為本研究「疾病概念」次 量表的題目與其他次量表題目有因果關係,若將「疾病概念」題目歸納 入其他次量表中,亦呈現「高危險群」答對率對低。. 表 4-4 結核病知識次量表各項的得分情形. 次量表. 序號. 答對率(%). 疾病概念 診斷檢查 保健預防 傳播途徑 高危險群 藥物治療 相關法規. 1、2、3、4 5、7、8、16 9、10、11 12、13、14 6、15 17、18 19、20. 64 73 65 69 71 68 67 41.

(52) 二、結核病態度得分分析 在結核病態度量表共有 17 題,主要在評量研究對象自覺結核病之罹 患性、自覺結核病之嚴重性、自覺對結核病防治行為之利益性及自覺結 核病防治行為之障礙性,採 Likert 五點量表型式。其分佈情形如表 4-5。 (一)自覺結核病之罹患性 自覺結核病之罹患性共 3 題,指研究對象對研究者自編之自 覺結核病罹患性的得分情形,計分方式由非常不可能到非常可能, 依序為-2 分~2 分,因此量表之總分自-6 分~6 分,分數越高表示自 覺罹患結核病之可能性越高。研究對象自覺結核病之罹患性平均 得分為 0.15 分,標準差為 2.35,顯示研究對象自覺結核病之罹患 性屬中立意見略偏可能。 由表 4-5 可知,其中第 3 題「終其一生,我認為自己會得到結 核病的可能性是」回答可能性者僅佔 11.4%,表示近九成的民眾 不認為會罹患結核病,因此,可預期當民眾得知罹患結核病時, 無法具有病識感,可能會有拒絕相信的情形產生。此與張麗春等 (2007)針對原住民護理學生參與肺結核防治胸部 X 光檢查之意 向研究提到對於罹患肺結核知覺較低的心態相似,普遍認為「不 可能發生在我身上」、「沒那麼倒楣」。. 42.

(53) (二)自覺結核病之嚴重性 自覺結核病之嚴重性共 6 題,指研究對象對研究者自編之自 覺結核病嚴重性的得分情形,計分方式由非常不嚴重到非常嚴重, 依序為-2 分~2 分,因此量表之總分自-12 分~12 分,分數越高表示 自覺罹患結核病之嚴重性越高。研究對象自覺結核病之嚴重性平 均得分為 5.61 分,標準差為 4.31,顯示研究對象自覺結核病之嚴 重性偏向高上程度。 此結果與陳品儒(2005)針對民眾對於愛滋病及保險套態度、 使用保險套行為意向研究中提到對於愛滋病的自覺嚴重性結果相 同,即表示民眾了解罹患結核病的嚴重性。由表 4-5 可知,其中第 2 題「罹患結核病,還可能傳染家人和朋友,對我來說是」,及第 5 題「罹患結核病,家庭生活或工作可能受到影響,對我來說是」 回答嚴重及非常嚴重者均超過 70%,表示當民眾罹患結核病時, 家人、朋友等家庭生活及工作才是他們最在意的部分。 (三)自覺結核病防治行為之利益性 自覺結核病防治行為之利益性共 3 題,指研究對象對研究者 自編之自覺結核病防治行為之利益性的得分情形,計分方式由非 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序為-2 分~2 分,因此量表之總分自-6 分 ~6 分,分數越高表示自覺結核病防治行為之利益性越高。研究對. 43.

(54) 象自覺結核病防治行為之利益性平均得分為 3.42 分,標準差為 2.58, 顯示研究對象自覺結核病防治行為之利益性偏向高上程度。 由表 4-5 可知,其中第 3 題「採取結核病防治行為,可以降低 我得到結核病的可能性」回答同意及非常同意者為 71%,表示民 眾採取結核病防治行為來降低本身罹患結核病認同度很高,於衛 生教育宣導活動時,可以此作為加強部分。 (四) 自覺結核病防治行為之障礙性 自覺結核病防治行為之障礙性共 5 題,指研究對象對研究者 自編之自覺結核病防治行為之障礙性的得分情形,計分方式由非 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序為-2 分~2 分,因此量表之總分自-10 分~10 分,分數越高表示自覺結核病防治行為之障礙性越高。研 究對象自覺結核病防治行為之障礙性平均得分為 0.62 分,標準差 為 3.97,顯示研究對象自覺結核病防治行為之障礙性屬中立意見 略偏同意。表示民眾對於採取結核病防治的自覺障礙性仍存在, 也就是說是面對障礙的態度是稍為負向。 由表 4-5 可知,研究對象在障礙性中採中立意見各題均佔 42~50%,可看出民眾對於防治行為的障礙性議題較為冷淡、不在 意,或者是仍不太了解如何採取防治行為,因此無法確定是否會 造成障礙性。. 44.

(55) 張玉婷等(2005)針對結核病患同住青少年對結核病知識、態度及 健康促進行為的研究中提到,以「正向態度」高於「負向態度」 ,且以「有 症狀時會馬上給醫師檢查」得分最高,反向計分之「肺結核的不舒服會 影響生活」得分最低,與本研究「自覺結核病罹患性」低、 「自覺結核病 嚴重性」高的結果相反,可能是因為此研究是針對「核病患同住青少年」, 已經較了解結核病相關症狀能提高警覺儘速就醫,也了解結核病患的生 活狀況,不認為會造成影響。. 表 4-5 結核病態度變項之分佈情形(n=494) 變項名稱.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平均數(標準差). 題目內容 自覺罹患性 1.發現身體出現疑似結核病的症 狀時,如咳嗽、體重減輕,我會 認為自己感染結核病的可能性是. .15(2.35) .19(1.01). 非常不可能 不可能 中立意見 可能. 40 29 287 73. 8.1 5.9 58.1 14.8. 非常可能. 65. 13.2. 2. 親友或是密切接觸的人(同 事、同學)感染結核病,我會認 為自己感染結核病的可能性是. 非常不可能 不可能 中立意見 可能 非常可能. 34 43 252 83 82. 6.9 8.7 51.0 16.8 16.6. .28(1.06). 3.終其一生,我認為自己會得到 結核病的可能性是. 非常不可能 不可能 中立意見 可能 非常可能. 73 89 276 34 22. 14.8 18.0 55.9 6.9 4.5. -.32(.96). 45.

(56) 表 4-5 結核病態度變項之分佈情形(n=494)續 1 變項名稱 題目內容 自覺嚴重性 1.發現身體出現疑似結核病的症狀 時,如咳嗽不斷,對我來說是. 2.罹患結核病,還可能傳染家人和 朋友,對我來說是. 3.罹患結核病,可能要住院或隔離 治療一段時間,對我來說是. 4.罹患結核病,必須服藥至少半年 以上,對我來說是. 5.罹患結核病,家庭生活或工作可 能受到影響,對我來說是. 6.罹患結核病,而使他人對我的看 法改變,對我來說是.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非常不嚴重 3 不嚴重 30 中立意見 210 嚴重 147 非常嚴重 104. 0.6. 非常不嚴重 3 不嚴重 23 中立意見 106 嚴重 119 非常嚴重 243. 0.6. 非常不嚴重 9 不嚴重 20 中立意見 148 嚴重 107 非常嚴重 210. 1.8. 非常不嚴重 11 不嚴重 37 中立意見 178 嚴重 90 非常嚴重 178. 2.2. 非常不嚴重 6 不嚴重 24 中立意見 118 嚴重 89 非常嚴重 257. 1.2 4.9. 非常不嚴重 5 不嚴重 27. 1.0 5.5. 中立意見. 36.8. 46. 182. 平均數(標準差) 5.61(4.31) .65(.90). 6.1 42.5 29.8 21.1 1.17(.96). 4.7 21.5 24.1 49.2 .99(1.03). 4.0 30.0 21.7 42.5 .78(1.08). 7.5 36.0 18.2 36.0 1.15(1.02). 23.9 18.0 52.0 .87(1.02).

(57) 表 4-5 結核病態度變項之分佈情形(n=494)續 2 變項名稱 題目內容.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嚴重 非常嚴重. 92 188. 自覺利益性 1.採取結核病防治行為,可以避免 非常不同意 3 我得到結核病 不同意 7 中立意見 162 同意 89 非常同意 233. 18.6 38.1. 0.6 1.4 32.8 18.0. 0.2 2.0 28.3 19.0. 3.採取結核病防治行為,可以降低 非常不同意 5 我得到結核病的可能性 不同意 15 中立意見 121 同意 115 非常同意 238. 1.0 3.0 24.5 23.3. 2.我不知道要如何採取結核病防 治行為. 1.17(.93). 50.4 1.15(.96). 48.2. 17.6 10.5 49.8 10.5. 非常同意. 57. 11.5.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中立意見 同意. 44 79 233 78. 8.9 16.0 47.2 15.8. 非常同意. 60. 12.1. 47. 3.42(2.58) 1.10(.95). 47.2. 2.採取結核病防治行為,可以避免 非常不同意 1 我的家人或親密接觸的人(同 不同意 10 事、同學)感染結核病 中立意見 140 同意 94 非常同意 249. 自覺障礙性 1.採取結核病防治行為,我會怕被 非常不同意 87 別人嘲笑 不同意 52 中立意見 246 同意 52. 平均數(標準差). .62(3.97) -.12(1.17). .06(1.08).

(58) 表 4-5 結核病態度變項之分佈情形(n=494)續 3 變項名稱 題目內容. 類別. 3.要花費在採取結核病防治行為的 金錢,對我來說非常困難. 非常不同意 47 不同意 44 中立意見 206 同意 104 非常同意 93. 9.5 8.9. 非常不同意 48 不同意 40 中立意見 217 同意 94 非常同意 95. 9.7 8.1. 非常不同意 51 不同意 60 中立意見 241 同意 89 非常同意 53. 10.3 12.1. 4.要花費在採取結核病防治行為的 時間,對我來說非常困難. 5.在採取結核病防治行為的便利 性,對我來說非常困難. 人數 百分比. 平均數(標準差) .31(1.16). 41.7 21.1 18.8 .30(1.16). 43.9 19.0 19.2 .07(1.07). 48.8 18.0 10.7. 註:每題計分方式為-2~2。. 三、結核病防治行為得分分析 結核病防治行為量表共 15 題,指研究對象對研究者自編之結核病防 治行為的得分情形,計分方式由從不如此到經常如此,依序為-2 分~2 分, 因此量表之總分自-30 分~30 分,分數越高表示研究對象對結核病的防治 行為越正向,分數越低則反之。研究對象結核病防治行為之平均得分為 11.5 分,標準差為 10.56。 由表 4-6 可知,研究對象對結核病防治行為偏向高上程度,以及各題 48.

(59) 的分佈情形。其中共有 4 題平均數為 1 分以上,依序為第 14 題「如果罹 患結核病,我會配合規律服藥」的平均數 1.37,接著為第 3 題「我會保 持家中空氣流通,避免室內密閉」的平均數 1.35,第 15 題「如果罹患結 核病,我會配合政策與法律規定」的平均數 1.34,以及第 4 題「我定期 清掃居家周遭環境」的平均數 1.30。由第 3 及第 4 題可知研究對象對於 居家環境清潔及通風性有極度重視,可以減少結核桿菌的孳生與生存, 有效降低得病機會,而從第 14 及 15 題可看出,民眾雖未罹患結核病, 但都對於此傳染病具有高度關心,了解規律服用藥物的重要性,並且會 配合衛生單位訂立的政策及規定。 另外,共有 4 題平均值低於 0.5,依序為第 9 題「我使用「七分篩檢 表」評估是否罹患結核病」的平均數 0.06,接著為第 1 題「我每年定期 接受胸部 X 光檢查」的平均數 0.3,第 10 題「我會依照「七分篩檢表」 評估結果立刻就醫」的平均數 0.33,及第 2 題「我會追蹤每次健康檢查 之後的結果」的平均數 0.45。由第 9 及 10 題可知,民眾對於「七分篩檢 表」的了解度仍不熟悉,因此即使評估後應該就醫,亦無法確實執行, 建議往後衛生教育宣導時應增加此議題,可增進認知進而妥適使用。由 第 1 及第 2 題可知,民眾對於「健康檢查」觀念普遍不夠重視,而導致 身體出現明顯異常才就醫,常已是非常嚴重或造成社區傳染等可能性發 生,因此,仍應多加強主動發現、及早治療之認知宣導。. 49.

(60) 羅淑芬等(2008)在針對原住民對肺結核知識、態度與行為的研究中, 有關結核病患健康促進行為的平均值為 2.95,非結核病者為 3.10,顯示 高度的結核病健康促進行為,與本研究結果相同,且該研究亦顯示「醫 療保健」的行為表現最差,因此,仍應廣為宣導,期能增進民眾擁有良 好的防治行為。. 表 4-6 結核病防治行為變項之分佈情形(n=494) 變項名稱 題目內容 結核病防治行為 1.我每年定期接受胸部 X 光檢查. 2.我會追蹤每次健康檢查之後的 結果.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11.5(10.56) 從不如此 極少如此. 89 81. 18.0 16.4. 偶爾如此 有時如此 經常如此. 148 76 100. 30.0 15.4 20.1. 從不如此 極少如此. 42 81. 8.5 16.4. 偶爾如此 有時如此 經常如此. 127 99 145. 25.7 20.0 29.4. 2 12 71. 0.4 2.4 14.4. 有時如此 經常如此. 133 276. 26.9 55.9. 從不如此 極少如此 偶爾如此. 2 14 76. 0.4 2.8 15.4. 有時如此 經常如此. 143 259. 28.9 52.4. 3.我會保持家中空氣流通,避免室 從不如此 內密閉 極少如此 偶爾如此. 4.我定期清掃居家周遭環境. 平均數(標準差). 50. .03 1.36. .45 1.30. 1.35 .84. 1.30 .86.

(61) 表 4-6 結核病防治行為變項之分佈情形(n=494)續 1 變項名稱 題目內容.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平均數(標準差). 5.生病時,我會將痰液用衛生紙包 覆後沖入馬桶. 從不如此 極少如此. 49 38. 9.9 7.7. .55(1.26). 偶爾如此 有時如此 經常如此. 145 115 147. 29.4 23.3 29.8. 從不如此 極少如此. 30 29. 6.1 5.9. 偶爾如此 有時如此 經常如此. 105 116 214. 21.3 23.5 43.3. 從不如此 極少如此. 16 37. 3.2 7.5. 偶爾如此 有時如此 經常如此. 116 119 2.6. 23.5 24.1 41.7. 從不如此 極少如此. 15 37. 3.0 7.5. 偶爾如此 有時如此. 111 116. 22.2 23.5. 經常如此. 215. 43.5. 從不如此 極少如此. 86 66. 17.4 13.4. 偶爾如此 有時如此 經常如此. 152 114 76. 30.8 23.1 15.4. 10.我會依照「七分篩檢表」評估結 從不如此 果立刻就醫 極少如此 偶爾如此 有時如此 經常如此. 54 65 152 110 113. 10.9 13.2 30.8 22.3 22.9. 6.咳嗽時,我會用手臂掩住口鼻. 7.有咳嗽症狀時,我會配戴口罩. 8.有咳嗽症狀時,我會盡量避免出 入公眾場所. 9.我使用「七分篩檢表」評估是否 罹患結核病. 51. .92(1.19). .94(1.11). .97(1.11). .06(1.30). .33(1.2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Developing a signal logic to protect pedestrian who is crossing an intersection is the first purpose of this study.. In addition,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reduce delay of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at discussi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affec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boriginal areas in term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use data mining method in semiconductor production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of engineering data and wafer accept test.. In this paper, we use two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od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quantity foodservi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Taiwa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work enthusiasm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attitude of the enthusiasm and the effect of the enthusiasm.. In thi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status of elementary excellent teachers, strategy used and promoting factors.. A questionnai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 concept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in the design of learning areas for young mixed-age-orien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