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之結論,擬對教學、教材與未來研究三方面,提出以 下建議:

一、在教學上的建議

(一)加強學生對等號概念的認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積極加強學生對多項式的運算型等號與方 程式的關係型等號的認識,且在學生尚未建立完整等量意義之前,盡 量避免進行方程式的解題運算,但如何才能夠有效地加強學生對方程 式結構的認識,則是一個值得研究代數教學者再深入探討的問題。

(二)檢視學生的先備知識

從教學現場中發現多數學生不喜歡這個單元,仔細觀察在九年一 貫教材編排下,第三冊幾乎都是代數的運算,而解一元二次方程式是 編排在最後一個單元,且又必須具備之前學過的基礎如:十字交乘 法、乘法公式、等量公理、平方根的意義等等,因此容易造成學生的 倦怠感。因此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將這些概念分類歸納,

以加強學生基本概念的使用。

(三)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針對同一種錯誤類型背後的錯誤原因可能不同,學生可能是平方

根的觀念錯誤,也可能是誤認為方程式的解都必須是正數。因此應多 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於整個解題過程的想法,才能糾正所有錯誤。建 議教學時,不僅要多請學生上台解題,更要能引導學生說明自己的想 法。

(四)適時完整地講解題目

發現不少學生在解配方法的題型過程中,錯誤類型未必是出現在 配方法的過程。如:(x+1)2 =3,有的學生會配方法、開根號及等量 公理的觀念,卻錯在開根號與等量公理的順序。大部份的老師常會將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式的重點放在題目前面的配成完全平方式,而 忽略題目後面的計算,而學生認真聽完老師的講解,最後自己做還是 錯,將產生很大挫折感及影響日後學習。為了減少這種現象發生,建 議在教學時應適時地完整地講解題目。

二、教材及評量方面

(一)教材的內容宜多方面的呈現,才能避免學生對相同類型題目的 重複練習時,產生沒有理解或錯誤的學習。由研究結果可以發現許多 學生對於多項式與方程式的混淆導致錯誤,表示學生雖有等號概念的 名稱的概念,但僅是死記,而未能真正理解其意義;由多項式與解一

(二)將研究中發現學生常出錯的錯誤類型,適時地提醒學生並納入 教材內容加以標記,對老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都有幫助。若能將這 些學生可能有的錯誤概念及錯誤原因歸納整理後納入教師手冊,對於 教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必能有所助益。

三、未來的研究方面

(一)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國中生在不同等號概念下在一元二次方程式 單元學習後所呈現之解題表現,並未進一步探討其他變項,如:地區、

性別、學習成就及學習態度的不同等,是否影響此單元錯誤類型或錯 誤原因之研究探討。此外,本研究之研究樣本是使用康軒版的學校,

並未加以比較使用各種版本的學生學習本單元之錯誤類型的差異,亦 未比較不同縣市,使用同一版本之學習成效的不同,建議未來也可以 針對此部分作比較研究。

(二)本研究受限於教師個人命題及分析試題,在編擬預試、選題、

審題至最後完成正式試題上的一系列考慮篩選上,難免有顧此失彼之 憾,且本研究僅大略性地探討一元二次方程式單元,並未對此單元之 進行深入的細節探討,故謹期待未來相關方面的研究能夠在此處更加 的完善。未來的研究亦可針對本單元提出的錯誤類型及原因設計有效

學做更一進一步的探討。

值得一提的是,繳交空白卷或無效卷之無效樣本人數在比例上並 不算少,這不單單只先備知識不足的問題,可能與現行我國整個教育 制度都有關聯。從此處思考,不難想像未來全面實施十二年國教時,

會出現連國中數學基本的內容都有問題的學生被迫出現在高中的數 學教室裡上課的大問題,此有待研究教育之專業人士進行探討。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文科、王智弘(2005)。教育研究法(九版)。台北:五南。

李登貴(2008)。國二學生解一元二次方程式錯誤類型之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清山、張景媛(1994)。國中生代數應用題教學策略效果之評估。

教育心理學報,27,35-62。

倪斯杰(2006)。一次方程與一次不等式。台北:九章。

郭汾派、林光賢(1988)。國中生文字符號概念的發展。中華民國第 五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論文彙編,177-206。

郭生玉(2001)。教育測驗與評量(修訂版)。台北:精華。

梁宗巨(1995)。數學歷史典故。台北:九章。

梁淑坤(1996)。研究與教學合一:以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式」的錯 誤為一個例子。嘉義師院學報,10,455-472。

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領域。台北:教育部。

康軒文教事業(2009)。國民中學第三冊數學2上教師手冊(第五版)。

台北:康軒文教。

陳澤民譯(1995)。數學學習心理學。台北:九章。

陳維民(1998)。兒童的未知數概念研究一個國小六年級兒童的個案

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嘉皇(2008)。國小學童等號概念解釋與解題策略初探。台灣數學 教師電子期刊,13,34-46。

楊喻惟(2009)。等號概念對國中生一元一次方程式解題策略與解題 表現的影響。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中。

廖瓊菁(2001)。國小六年級代數教學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廖學專(2002)。初探國中生等號概念之心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戴文賓、邱守榕(1999)。國一學生由算術領域轉入代數領域呈現的 學習現象與特徵。科學教育,10,148-174。

戴政吉、侯美玲、詹勳國(2002)。算術到代數的數學學習研究。國教 天地,150,8-15。

簡珮華(2000)。ax+b=代數?。載於列志佳、簡珮華、黃家鳴(主 編),數學的故事,(頁 48-61)。台北:九章。

二、英文部份

Alibali, Martha W., Knuth, Eric J., Hattikudur, Shanta, McNeil, Nicole M., & Stephens, Ana C.. (2007). A Longitudinal Examination of

Equivalent Equations. Mathematical Thinking And Learning, 9(3), 221–247.

Asquith, Pamela, Stephens, Ana C., Knuth, Eric J., & Alibali, Martha W.

(2007).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Knowledge of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Core Algebraic Concepts: Equal Sign and Variable. Mathematical Thinking And Learning, 9(3), 249–272.

Baroody, Arthur J. & Ginsburg, Herbert P.(1983). The Effects of

Instruction on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the "Equals" Sig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4(2), 198-212.

Behr, Merlin, Erlwanger, Stanley, & Nichols, Eugene. (1980). How Children View the Equals Sign. Mathematics Teaching, 92, 13-16.

Booth, L.R.(1984). Child-method in secondary mathematics.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12, 29-41。

Clement, J.,Lochhead, J., & Monk, G.(1981).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 88, 286-290。

Collis, Kevin F. (1975). The development of formal reasoning. Newcastle, Australia: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Kieran, C. (1992).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school algebra. In D. A.

Grouws(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pp. 390-419). New York: Macmillan.

Knuth, Eric J., Stephens, Ana C., McNeil, Nicole M., & Alibali, Martha W. (2006). Does Understanding the Equal Sign Matter? Evidence from Solving Equations.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37(4), 297-312.

Kuchemann, D.(1981) Algebra. In K. M. Hart, M. L. Brown, D.E.

Kuchemann,D.Kerslake,G.Ruddock&M. McCaryney(Eds.),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s:11-16,102-119.London : John

Murrary.

McNeil, Nicole M., & Alibali, Martha W. (2005a). Why Won’t You Change Your Mind? Knowledge of Operational Patterns Hinders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on Equations. Child Development, 76(4), 883-899.

McNeil, Nicole M., & Alibali, Martha W. (2005b). Knowledge Change as a Function of Mathematics Experience: All Contexts are Not

Created Equal. 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 6(2), 285–306.

McNeil, Nicole M., Grandau, Laura, Knuth, Eric J., Alibali, Martha W., Stephens, Ana C., Hattikudur, Shanta, & Krill, Daniel E..(2006).

Middle-School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Equal Sign: The Books They Read Can’t Help.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24(3), 367–385.

Polya, G. (1985). How to Solve It.-A New Aspect of Mathematical Method.

(Second Edition). Princeton and Oxfor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Resnick, p.(1981). Sum misconceptions concerning the concept of variable The Mathematics Teacher, 74, 418-420。

Schliemann, Analucia D., Carraher, David W., & Brizuela Barbara M.

(2007). Interpreting Research About Learning Algebra. In Bringing Out the Algebraic Character of Arithmetic From Children’s Ideas to Classroom Practice(pp. 1-13). Mahwah, NJ:Lawrence Erlbaum

Wanger, S(1981). Conservation of equation and function under

transformation of variable.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2, 107-118。

Wollman, W.(1981). Determining the sources of error in a translation from to sentence.

附錄一 「等號概念與一元二次方程式試題」預試卷

〈範圍〉一元二次方程式 年 班 姓名: □男□女 給同學的話: 這份填寫卷主要是協助老師了解大家的學習情形。不 管會寫或不會寫,都請在空白處寫上你的想法及演算過程。請同學 儘量不空白,好讓老師了解大家是如何解題。填寫資料不算為考試 成績,也不公開,以自然的想法填寫即可,謝謝合作。

一、請回答下列問題:

3+5=8

1.上述式子中,箭頭所指之符號的名稱為何?ˍˍˍ。

2. 請寫下“=”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請你用自己的話寫下來)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二、請你化簡或解出 x 值。(以下題目不限用方法作答)

(1) x(x+7)=0 (2) (x-5)(x+6)=0

(3) x2-121=0 (4) 3x2-4x-1=-9x-3

附錄一 「等號概念與一元二次方程式試題」預試卷 (5) (4x-5)(

3

x-2)=0 (6) (3x-1)(2x+3)=(x+4)(3x-1)

(7) x2+6x+4+2x2+3x+1= (8) (12x-5)2=(11x-4)2

(9) 23=x2 (10) 10x=5x2

(11) (2x-3)(x-4)=0 (12) (x+4)2=7(x+4)-12

(13) (2x-5)(x+4)=-6 (14) 17=(2x+1)2

附錄一 「等號概念與一元二次方程式試題」預試卷 (15) x2+2x-3=0 (16) x2+3=6x

(17) (x2-9)+2x2-2x+1= (18) 9=4(x-2)2

(19) 891=x(x-6) (20) x2+6x-9=0

(21) -39x2+15=24x (22) -5+4x+x2-(5x2+4x+1)=

(23) 3x2+5=2x (24) x2+7x-18=0

(25) 399-4x=x2 試題結束,記得檢查一喔!

附錄二 「等號概念與一元二次方程式試題」正式卷

〈範圍〉一元二次方程式 年 班 姓名: □男□女 給同學的話: 這份填寫卷主要是協助老師了解大家的學習情形。不 管會寫或不會寫,都請在空白處寫上你的想法及演算過程。請同學 儘量不空白,好讓老師了解大家是如何解題。填寫資料不算為考試 成績,也不公開,以自然的想法填寫即可,謝謝合作。

一、請回答下列問題:

3+5=8

1.上述式子中,箭頭所指之符號的名稱為何?ˍˍˍ。

2. 請寫下“=”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請你用自己的話寫下來)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二、請你化簡或解出 x 值。(以下題目不限用方法作答)

(1) 9x2-64=0 (2) 3x2-4x-1=-9x-3

(3) (4x-5)(

3

x-2)=0 (4) (3x-1)(2x+3)=(x+4)(3x-1)

附錄二 「等號概念與一元二次方程式試題」正式卷

(5) (-2x2-8)-(2x2+3x-8x)= (6) (12x-5)2=(11x-4)2

(7) 23=x2 (8) 10x=5x2

(9) (x+4)2=7(x+4)-12 (10) (2x-5)(x+4)=-6

(11) 17=(2x+1)2 (12) x2+3=6x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