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的回饋中有意外的收穫,還常常會有不同的學生展現出令人驚訝的潛能。因此,

適當的加入這類作業,也有助於學生展現不同的能力。例如作圖、測量或剪紙等 實作類型的作業,常能使在數學課堂中較為安靜的學生有表現的機會。

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研究對象方面

(一)

研究者因為任教班級的限制,所以只針對擔任導師的班級學生,以行動研究 的方式進行檔案評量。然而在研究過程中,因為導師與學生的特殊關係,所以有 許多做法並不適合直接應用在非擔任導師的任教班級。因此在未來可探討在一般 的任教班級中實施檔案評量的研究。

評量目的方面

(二)

研究者實施檔案評量的目標,主要是希望學生能透過檔案的回顧與反思,察 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進而肯定自己在數學的學習。因此在較學與活動的 設計上,偏重於學生的寫作活動,弱化了解題方面的表現。將來的研究者可依據 不同的評量目的,如提昇學習成效、學生的自我效能、補救教學的成效……等,

進行規畫與研究。

研究領域方面

(三)

本研究主要探討檔案評量應用於國中數學教學的歷程與做法,將來可探討將 檔案評量應用於數學與其他領域的連結,如國文、英文、自然……等。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方仁敏(2003)。歷程檔案評量在數學領域教學中的實踐與省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臺北市:心理。

李坤崇(2006)。教學評量。臺北市:心理。

李坤崇(2010)。檔案評量理念與實施。研習資訊,27(2),3-16。

李心瑩譯(2000)。再建多元智慧。臺北市:遠流。

余民寧(2011)。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修訂版)。臺北市:心 理。

吳慧珉(2010)。檔案評量之理論與實務。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雙月刊,27(2),

17-22。

吳毓瑩(1995)。開放教室中開放的評量:從學習單與檢核表的省思談卷宗評量。

開放社會中的教學,93-100。

吳毓瑩(2004)。檔案評量。教育測驗與評量,235-299。

呂秀卿(2012)。免試入學方案與國中生升學壓力之相關研究-以基北區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辛慶偉(1998)。國小自然科卷宗評量建構效度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 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林碧珍(2001)。協助教師實踐學生數學學習歷程檔案之行動研究。新竹師院學 報,14,163-213。

林清山、林素微、鄒慧瑛(2001)。國小高年級數學溝通檔案評量發展初探。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第五屆華人社會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宣讀之 論文(台北)。

邱麗綺(2003)。高年級國語科卷宗評量中的師生互動及學生自評與互評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柯政毅(2001)。數學歷程檔案評量實施下學生數學溝通的能力―以六個個案探 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施婉菁(1999)。卷宗評量中師生觀點的展露―國小自然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徐美加(2015)。檔案評量應用於國中國文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生玉(2010)。教育測驗與評量(修訂版)。臺北市:精華。

郭俊賢、陳淑惠(譯)(2000)。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原作者:David Lazear)。 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99)。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陳啟明(1998)。另類的教學評量-卷宗評量。教育實習輔導季刊,5(1),78-84。

張振成(1997)。教學評量的新趨勢:實作評量與檔案評量。中等教育,48(6), 90-94。

張芳全(2009)。家長教育程度與科學成就之關係:文化資本、補習時間與學習 興趣為中介的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4),39-77。

張添洲(2004)。X 檔案—教學檔案。學習檔案。臺北市:五南。

許慧玉(2001)。卷宗評量與紙筆測驗對國小四年級學生數學概念、數學溝通的 能力及數學學習態度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 義市。

游政潘(2009)。檔案評量對於九年級學生數學自我效能與學習成就影響之行動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鄒慧瑛(2000)。多元化的檔案評量。國教之友,52(1),16-23。

葉順宜(2012)。檔案評量應用於國中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詹寶菁(1998)。國小教師在社會科實施案卷評量之詮釋性研究:評量革新與教 師改變(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歐用生(1994)。提昇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研習資訊,10(4),1-6。

潘世尊(2005)。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心理。

簡茂發(1999)。多元評量之理念與方法。教師天地,99,11-17。

英文部分

Arter, J.A.,& Spandel, V.(1992). Using portfolios of student work in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Issues and Practice, 11(1), 36-44.

Corey, S. M. (1949). Action research, fundament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s.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50(8), 509-514.

Fischer, C. F., & King, R. M. (1995). Authentic Assessment: A Guide to Implementation. The Practicing Administrator's Leadership Series.

Corwin Press, Inc., 2455 Teller Road, Thousand Oaks, CA 91320-2218.

Fraenkel, J. R. & Wallen, N. E. (2008). How to design and evaluate research in education. New York, NY:McGraw-Hall.

Gardner, R. C. (1985).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Arnold.

Johnson, N. J., & Rose, L. M. (1997). Portfolios: Clarifying,

Constructing, and Enhancing. Technomic Publishing Company, Inc., 851 New Holland Avenue, Box 3535, Lancaster, PA 17604.

Kemmis, S. (1988). Action research. In J. P. Keeves (Ed.), Educational research,methodology, and measurement. An international handbook (pp.

42-49).Oxford, UK: Pergamon.

Kimeldorf, M., & Espeland, P. (1994). A teacher's guide to creating portfolios for success in school, work, and life. Minneapolis: Free Spirit Publishing inc.

Knight, P. (1992). How I Use Portfolio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9(8), 71-72.

Lewin, K. (1946). Action research and minority problems.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2(4), 34-46.

Linn, R. L.,& Miller, M. D.(2005).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in teaching(9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Maxwell, V. L., & Lassak, M. B. (2008). Using an Experiment in Portfolios in the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13(7), 404-409.

Nitko, A. J. (1996). Educational assessment of students. Prentice-Hall Order Processing Center, PO Box 11071, Des Moines, IA 50336-1071.

Popham, W. J. (1997). What's wrong-and what's right-with rubric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5, 72-75.

Popham, W. J. (2002). Right task, wrong tool. American School Board Journal,189(2), 18-22.

Ryan, C. D. (1994). Authentic Assessment, Professional's Guide. Teacher Created Materials, Inc., 6421 Industry Way, Westminster, CA 92683.

Seely, A. E. (1994). Portfolio Assessment. Professional's Guide. Teacher Created Materials, Inc., 6421 Industry Way, Westminster, CA 92683.

Tierney, R. J. (1991). Portfolio assessment in the reading-writing classroom. Christopher-Gordon Publishers, Inc., 480 Washington St., Norwood, MA 02062.

Winograd, P., & Schuster, K. S. (1994). Impact o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reform. High stake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19-36.

附錄

附錄一:數學學習態度問卷

數學學習態度問卷

親愛的同學,您好:

首先,感謝您的協助,這是一份探討「國中生數學學習態度」的研究,在此誠摯 地向您徵求寶貴的意見,您的參與和填寫,將是完成本研究最重要的一環。

請依據您自己真正的感受作答,您所回答的資料不會外流,僅供學術研究之用。

再次感謝您的協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指導教授:楊凱琳博士 研究生:許智億 二○一六年六月

第一部分:個人基本資料(請在合適的□內打“✓ ")

一、性別: □男 □女

二、班級與座號: 年 班,座號

三、平均一天在家溫習數學課業之時間(包含習題、複習):

□0~0.5 小時 □0.5~1 小時 □1~1.5 小時 □1.5~2 小時 □2 小時以上

四、每週校外(指補習班)補習數學之時數:

□0 小時 □1~3 小時 □4~6 小時 □7~10 小時

第二部分:問卷內容

附錄二:數學課堂日記-七年級試行版

班級: 座號: 姓名:

日期 主題 內 容

( )

( )

( )

( )

( )

附錄三:數學課堂日記-七年級試行版二

班級: 座號: 姓名:

日期: 月 日( ),第 節 日期: 月 日( ),第 節

黏貼處 黏貼處

日期: 月 日( ),第 節 日期: 月 日( ),第 節

黏貼處 黏貼處

項目 本週自評分數 家長簽名

上課態度 □總是專心且認真 □偶爾會分心 □經常會分心 □幾乎都在狀況外 作業態度 □每日會確實完成 □偶爾會偷懶 □回家幾乎不寫作業

想說的話

附錄四:數學檔案夾封面設計評分表

評分者:

一、評分標準與說明:

對稱性 40%

1.整體版面是否對稱 2.找到對稱軸的難易度

3.對稱圖形是否有瑕疵(該對稱而未對稱)

作品完成度 40%

1.整體版面的完成度 2.色彩的運用是否合宜 創意、美感

20% 個人主觀感受 二、評分表

分數 作者 評語、建議、讚美

附錄五:名詞解釋學習單

一、寫出下列四邊形的定義並利用方格紙畫出來

名稱 定義 圖示 名稱 定義 圖示

平行四 邊形

正方 形

長方形

(矩 形)

梯形

菱形

鳶形

(箏 形)

二、利用適當工具畫出下列圖形

圓形 弓形 扇形

三、名詞解釋(文字、畫圖或圖文)

互補 互餘 對頂角

對角線 凸多邊形 正多邊形

弧 弦 圓心角

附錄六:考前大猜題學習單

班級: 座號: 姓名:

項 次

題目出處

與難度 題目類型 題目 解題想法或過程

1

☆☆☆☆☆

2

☆☆☆☆☆

3

☆☆☆☆☆

4

☆☆☆☆☆

5

☆☆☆☆☆

猜題結果(猜對最多者有獎勵;1 題都沒中者會處罰)

第 1 題 第 2 題 第 3 題 第 4 題 第 5 題 命中

附錄七:考前大猜題範例

AOB=90 度,則(1)黃色弓形的面積為多 少平方公分? (2)黃色弓形的周長為多

附錄八:數學學習檔案評分表-第一次段考

PartⅢ回顧與回饋

附錄九:課堂日記主題與檔案夾評分方式

附錄十:數學課堂日記-家長簽閱版

附錄十一:數學課堂日記-指定主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附錄十二:畫出指定圖案學習單

4/8 回家作業

班級: 座號: 姓名:

一、利用直尺、圓規、鉛筆畫出下列圖形,並說明理由或依據。(所有作圖痕跡需保留)

名稱 正三角形 銳角三角形 鈍角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

圖形

說明 三邊等長

名稱 菱形 箏形 平行四邊形 正方形

圖形

說明

二、將下列圖形重劃於空格中(所有作圖痕跡需保留)

附錄十三:尺規作圖自編教材

※尺規作圖Ⅱ

座號: 姓名:

※尺規作圖Ⅲ

座號: 姓名:

一、【作中垂線-三角形的高】

已知:△ABC

求作:BC 邊上的高。

一、【作中垂線-三角形的高】

已知:△ABC

求作:AB 邊上的高。

二、【作角平分線】

已知: A

求作:畫出 A

的角平分線 作法:

1.以 點為圓心, 為半徑畫弧,交 的兩邊於 B、C 兩點。

2.分別以 、 兩點為圓心, 長 為半徑畫弧,兩弧交於 D 點。

3.連接 ,則 即為所求。

二、【作角平分線】

已知:△ABC

求作:畫出 A

、 B

C

的角平分線 不需作法。

三、利用尺規作圖,作一個 135°的角。 三、利用尺規作圖,作一個 30°的角。

※尺規作圖Ⅳ

座號: 姓名:

1.【SSS 作圖】

已知:

a

b

c

三線段

求作:△ABC,使𝐴𝐵̅̅̅̅ = 𝑐、𝐴C̅̅̅̅ = 𝑏、𝐵𝐶̅̅̅̅ = 𝑎

*4.【AAS 作圖】

已知:

1

2及長度

a

求作:△ABC,使

CAB  

1

CBA  

2、𝐵𝐶̅̅̅̅ = 𝑎

2.【SAS 作圖】

已知:線段

a

b

1

求作:△ABC,使𝐴𝐵̅̅̅̅ = 𝑎、𝐴C̅̅̅̅ = 𝑏、∠CAB = ∠1

5.【RHS 作圖】

已知:一線段長

a

求作:一直角三角形,使一股長為

a

,斜邊長為2

a

作法:

3.【ASA 作圖】

已知:

1

2及長度

a

求作:△ABC,使𝐴𝐵̅̅̅̅ = 𝑎、∠CBA = ∠2、∠CAB = ∠1

6.已知:

AOB

90

求作:將

AOB

三等分

附錄十四:數學學習檔案評分表-第二次段考

PartⅢ回顧與回饋

附錄十五:數學第三段平時成績評分說明

數學第三段平時成績評分說明:

一、分數比例

評分表

(15%) 課堂日記

(25%) 作業(20%) 評量測驗

(20%) 最滿意的作

業(2%) 課堂表現

(10%) 作業繳 交情況(8%)

二、評分表(15%)的評分標準:

□檢核表與檔案內容一致(1%) □檢核表的成績填寫正確(1%)

□檢核者簽名(1%) □字體大小適中,易閱讀(1%)

□字體工整(1%)

□回饋未說明理由或過於敷衍(每次扣 1 分,上限 10 分)

三、課堂日記評分標準

1.每週日記 5 分,未批改或不合格每次扣 1 分。

2.家長簽名 1 分。

3.確實回應老師的提問,每次加 0.5 分,不設上限。

4.GOOD 每次加 1 分,不設上限。

四、作業評分標準:A 等第+0.5 分;B 等第 0 分;C 等第-0.5 分;D 等第-1 分。

1.A 等第+0.5 分;B 等第 0 分;C 等第-0.5 分;D 等第-1 分。

2.以 20 分為加減分基準。

附錄十六:考前大猜題學習單-第三次段考版

附錄十七:數學學習檔案評分表-第三次段考

PartⅢ回顧與回饋:完整的瀏覽一次自己的數學檔案後再回答下列問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