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根據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並綜合第四章的研究結果與分析,本研究獲得的 結論如下:

一、實施檔案評量的困難與因應策略

(一)高成就學生的質疑與反彈

部分高成就學生,因作業的過程或寫法不妥而被要求補正,所以對於研究者 關心求解的過程與說明,勝於正確答案的作法有所質疑。甚至更曾私下向研究者 表達希望採用以前的做法,直接改完分數後再講解檢討。

因應策略:利用課餘時間向學生解釋過程或寫法不妥之處,並與其討論可以如何 改善,慢慢改變學生的寫作習慣與想法。

(二)作業遲交情況增加

課堂日記與非解題類型的作業,經常需要學生以寫作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 法,部分學生因思考如何表達的更完整而遲交作業。一開始研究者認為,學生願 意花更多時間來提升作業品質是好的開始,因此對於這樣的學生多以鼓勵的方式 要求盡速完成,僅給予口頭的規勸而沒有實質的處分,造成的結果就是遲交甚至 缺交的情況並未改善。

因應策略:讓小老師確實登記作業遲交的狀況,未能於規定時限內繳交作業者,

降低其作業評等。

(三)訂正仍出現錯誤

在第一行動環中,研究者改變考卷檢討方式與訂正減量,雖然常發生學生訂 正後仍有錯誤,但可以藉此再針對個別學生的問題進行指導,因此當時並不以為 意。可是進行到第二行動環時,研究者發現不少學生的問題其實是對於題意不夠 清楚,導致無法正確解題,特別是幾何類型的題目,有些學生甚至連仿製題目的

圖形都有困難。

因應策略:製作統一格式的訂正紙,並要求學生完整抄錄題目。

(四)檔案的檢核與成績統計耗時

在進行第一次的檔案評分工作時,由於未事先規劃檔案資料的分數轉換方式,

因此除了將所有學生的檔案資料重閱並紀錄外,還將統計資料轉為電子檔結算,

前後花了八小時以上的時間。在接下來的兩個行動環中,研究者依據評分後反思 的結果,調整檔案檢核與成績統計的方式,最後將成績統計的時間縮短至四小時 之內。

因應策略:檔案檢核與成績統計的實施流程如下:

1.教師建立評分學習單與確認各項目配分。

2.學生進行資料歸檔整理與檢核確認。

3.教師完成資料統計與評分。

二、實施檔案評量對數學教師的改變

(一)備課與教學的調整

實施檔案評量對教師而言也是一種挑戰,除了在備課方面可能需要不斷地蒐 集資料與設計適合學生的作業外,更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批改作業及運用不 同的策略解決個別學生問題。但是教師所投入的時間與精力,也有助於自己在課 程安排、教材設計、解決學生問題等各方面的精進。

(二)與中、低成就學生的互動增加

中、低成就的學生,通常在課堂中的表現較為沉默,鮮少表達自己的想法。

而檔案評量提供了師生更多溝通的方式,如每天課堂日記中的互動、開放性問題 的討論、非解題類型作業的分享與觀摩等等。不僅讓學生有機會展現學習的成果,

也能讓教師更清楚的知道學生的個別問題與需求。藉由師生間建立良好的溝通管 道,也有助於使課堂氣氛更為輕鬆融洽,營造良好了學習氛圍。

(三)看見學生的優點

實施檔案評量後,研究者發現以往的評量方式,將許多不擅於考試的學生過 分低估。就算紙筆測驗成績不佳,也不代表在學習中是空白的。經過檔案評量的 實施,使得研究者更能注意到學生在學習時的優點,而不是只聚焦在最後的測驗 成績。

三、實施檔案評量後對學生學習態度與成就的影響

(一)高分組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更能察覺自己的優勢

實施檔案評量時,會賦予學生較多元的任務,而高分組學生的學習適應能力 較好,所以更能感受到在學習時,比多數同學來的輕鬆愉快。

(二)中分組學生更會為了得到父母的獎賞而認真準備考試

實施檔案評量後,中分組學生的平時成績普遍都有提高的現象,所以較有可 能因成績而獲得獎賞,使得學生會更在意成績表現。

(三)實施檔案評量前、後,低分組學生的學習態度沒有顯著差異

雖然研究者肯定低分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也確實發現部分低 分組學生在某些項目的優異表現,但是從態度問卷的結果來看,檔案評量對其態 度的影響有限。

(四)高分組學生有能力適應不同的評量方式

第一次檔案評分的結果,多數學生的平時成績均比上學期的平均進步,但是 少數原本成績優異的學生,卻因學習方式與習慣未能及時調整,導致成績反而有 不同幅度的退步。然而在第二、三次的檔案評分時,這些原本成績優異的學生,

幾乎都回到了原有的水準,顯示學生有能力適應不同的成績評量方式。

(五)檔案評量有助於提升中低成就學生的平時成績

以往偏重認知面向的評分方式,造成許多學生的成績因此被低估。而檔案評量的 項目包含認知、技能與情意,因此能較完整、真實的評量出學生在學習上的各項 表現,也使得中低成就學生的平時成績幾乎都有所提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