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議

在文檔中 碩 士 論 文 (頁 67-1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一、 本研究過程中,由於時間、人力和相關資料的不足,只針對地震的災害做 為民眾對於避難據點的考量,如果能以全災害角度加以考量避難據點的選 擇,將更能提供竹北市地區防災計畫的完整性。

二、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避難圈域劃設方式是由相關文獻所彙整出的四種方式,

在資料和文獻蒐集上可能有不足的部分,且目前台灣對於避難圈域劃設並 無一套嚴謹的訂定標準,故未來可針對此部分進行研究和探討。

三、 本研究過程中之避難據點選定乃以學校和公園為主要避難據點,對於其他 公共設施空間,例如:廣場、停車場、綠地等並未繼續探討,因此建議未 來相關防災之研究可針對不同的公共設施進行避難據點圈域之相關研究,

分析出各避難據點和避難圈域之最適宜劃設方式。

四、 本研究對於避難據點的的因子考量,主要是針對避難行為的出入性為主,

包括出入口位置、大小和週邊道路情況等,未來相關之研究建議可考慮其 他因素,例如:避難據點的面積大小、建物情況、和避難據點的防救災資 源分配等,以進行更有效率的防救災規劃。

五、 本研究對於避難據點的服務人口數以服務範圍內之街廓進行推估,對於各 避難據點的實際可收容人數目前僅有竹北(含斗崙)都市計畫範圍內之中 小學有明確數據,高速鐵路新竹車站特定區計畫目前仍有許多公共設施尚 未開發,未來可依照開發完成之避難據點可實際收容人數,進行適當修正 後,以提供更有效率的都市防災安全管理。

六、 本研究囿於時間的關係,對於避難圈域的劃設方式主要以避難時間和距離 為考量,如果能在劃設過程中,加入其他可能影響避難因子,例如:避難 據點內防災設備位置、都市內之弱勢人口數等,增加更多方面的思考,以 劃設出更合適的防災避難圈域。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 三船康道(1995),「地域、地區防災計畫」,東京:鹿島出版株式會社。

2. 王聖銘、陳富美(2005),「台東市都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示範計畫」,台北: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3. 包昇帄(2004),都市防災避難據點適宜性評估之研究-以嘉義市為例,國立 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4. 何友鋒、王小璘、陸建浩(2002),台中市永續發展系統動態模擬模式之研 究,「建築學報」,第 41 期,第 107-128 頁。

5. 何明錦、李泳龍(2006),「新化鎮都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示範計畫」,台北: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6. 何明錦、李泳龍、陳建忠、吳彩珠、張尚文(2005),「永康市都市防災空間 系統規劃示範計畫」,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7. 何明錦、李威儀(2002),「台中市都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示範計畫」,台北: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8. 何明錦、張益三(2003),「地方層級都市防災規劃與改善管理計畫之研擬-以台北縣中和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示範計畫」,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9. 何明錦、張益三(2004),「台南市都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示範計畫」,台北: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10. 何明錦、張益三、陳建忠、張尚文、杒建宏(2005),「岡山鎮都市防災空間 系統規劃示範計畫」,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11. 何明錦、黃定國(1997),「都市計劃防災規劃作業之研究」,台北:內政部 建築研究所。

12. 何明錦、黃建二、謝慶達(2006),「頭份鎮竹南鎮都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示 範計畫」,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13. 吳信儀(2002),防災生活圈劃設之研究-以台中市震災為例,逢甲大學建築 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李玉生、解鴻年(2008),「新竹縣竹北市都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示範計畫」, 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15. 李佑帄(1999),都市地區防災避難場所功能比較評估-以台北萬華區及信義 區為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

16. 李泳龍、周士雄、戴政安(2009),都市震災臨時避難據點區位與服務圈域 關係分析-永康市為例,「建築學報」,第 67 期,第 149-168 頁。

17. 李威儀(2003),「都市防災及災後應變研究」,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18. 李威儀、丁育群(2003),「都市防災及災後應變研究計畫子計畫一:都市防 災規劃手冊研修及辦理中日交流研討」,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19. 李威儀、陳志勇、潘國雄、丁育群(2007),應用 GIS 系統於台中市都市防 災空間系統規劃,「地理資訊系統季刊」,第 1 卷,第 4 期,第 26-30 頁。

20. 李威儀、錢學陶(1997),「台北市都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示範計畫」,台北: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1. 東京都都市計畫局(1985),「防災生活圈示範、事業暨調查報告書」,東京:

東京都都市計畫局。

22. 林書存(2005),都市防災公園設施細部設計準則之研究,中華大學建築與 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

23. 林峰田、陳亮全(1998),「都市災害危險度評估網格資訊系統之建立-避難 空地配置評估方法」,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4. 高家富、葉耀先、劉志剛、陳壽梁、吳英健、鍾益村、梁發雲、韓精忠(1995),

「城鎮抗震防災規劃」,台北:台灣復文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25. 徐世憲(2002),都市實質空間防救災避難系統規劃之研究-以竹北都市計畫 地區為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

26. 張益三(1999),「都市防災規劃研究」,台北: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

處市鄉規劃局。

27. 莊濰銓(2004),都市防救災空間系統檢討與地域危險度評估之研究-以苗栗 市地震災害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28. 莊世奇(2001),震災疏散行為之研究-以九二一集集大地震為例,淡江大學 運輸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9. 許志帆(2006),應用蒙地卡羅模擬法評估都會區防災避難風險之研究,中 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30. 郭香吟(2001),都市防災公園空間更新計畫模擬研究-以台北市文山區景華 公園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31. 黃聖凱(2009),應用空間資訊系統技術探討社區防災安全度及自動化評估 程序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32. 陳亮全、邱昌帄(1988),「有關台灣都市地震災害及其成因之初步探討」,

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33. 陳建忠、黃定國、黃志弘(1999),「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有關防災規劃作業程 序及設計準則之研究」,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34. 陳建忠、文一智(2002),「斗六市都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示範計畫」,台北: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35. 陳建忠、文一智、古淑惠(2006),「民雄鄉都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示範計畫」, 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36. 陳建忠、宋立垚、黃志弘(2005),「新莊市都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示範計畫」, 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37. 陳建忠、洪鴻智(2005),「桃園縣龍潭石門地區都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示範 計畫」,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38. 陳建忠、洪鴻智(2007),「台北縣三重市都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示範計畫」, 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39. 陳建忠、張益三(1999),「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有關防災規劃作業程序之設計

準則之研究」,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40. 陳建忠、張隆盛、丁致成、范植祥(2004),「嘉義縣太保市及朴子市都市防 災空間系統規劃示範計畫」,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41. 陳建忠、張隆盛(2003),「宜蘭縣礁溪鄉都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示範計畫」, 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42. 陳建忠、彭光輝(2002),「大里市都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示範計畫」,台北: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43. 陳建忠、黃健二(2004),「鳳山市都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示範計畫」,台北: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44. 曾一嵐(2007),防災生活圈規劃之研究-以竹東鎮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工學 院產業安全與防災學程碩士論文。

45. 辜智彥(2007),都市防災避難據點適宜性評估之研究-以嘉義縣民雄鄉為例,

逢甲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46. 蔡柏全(2002),都市災害管理體系及避難圈域適宜規模之探討-以嘉義市為 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47. 蔡綽芳(2003),從 921 震災探討都市防災避難據點之規劃建置,「都市防災 及山坡地災害防治研討論文集」,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第 5-1-5-35 頁。

48. 潘國雄(2001),大規模地震災害時防災公園評估基準之研究,中央警察大 學消防科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49. 戴志穎(2003),校園開放空間做為震災避難研究─以淡江大學淡水校園為 例,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50. 蕭江碧、李泳龍(2002),「南投市都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示範計畫」,台北: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51. 蕭江碧、張益三(2000),「都市計畫防災規劃標準及管理理系之建構-以嘉義 市為例研究」,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52. 蕭江碧、黃健二(2003),「苗栗市都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示範計畫」,台北: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53. 蕭江碧、黃定國(1995),「建築與都市防災整體研究架構之規劃」,台北: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54. 賴美蓉、蔡柏全、戴大雄(1999),「921 地震社會經濟調查工作-南投市」,

台中:921 家園重建聯盟。

55. 簡賢文、潘國雄、蔡育丞、賴莉文、林孟蓉(2002),「台北市防災據點必要 機能及其評估之研究」,台北:國家科學委員會。

56. 羅孝賢、莊世奇(2001),震災疏散行為之研究-以九二一集集大地震為例,「都 市地區地震防災交通系統之研究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科會工程處,第 1-19 頁。

二、英文部分

1. Adger, W. N. (2006), “Vulnerability,”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16: 268-281 2. Burby, R. J., French, S. P. and Nelson, A., (1998), “Plans, code enforcement, and damage reduction: Evidence from Northridge earthquake,” Earthquake Spectra, 14: 59-74.

3. Comerio, M. C. (2004), “Public policy for reducing earthquake risks: A US perspective,” Building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32: 403-413.

4. Cutter, S., Mitchell, J. T. and Scott, M. S. (2000), “Revealing the vulnerability of people and places: A case study of Georgetown County, South Carolina,” Annu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90: 713-737.

三、相關網頁部分

1. 內政部營建署 http://www.cpami.gov.tw/ ,(2009)。

2. 新竹縣政府都市計畫網 http://www.hsinchu.gov.tw/urbanplan/,(2009)。

3. 新竹縣竹北市公所 http://www.chupei.gov.tw/,(2009)。

4. 新竹縣竹北市戶政事務所

http://w3.hsinchu.gov.tw/HouseWeb/Jhubei/WebPage/Main/index.aspx,

(2010)。

5. 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 http://naphm.ncdr.nat.gov.tw/,(2010)。

6.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http://www.moeacgs.gov.tw/main.jsp,(2009)。

在文檔中 碩 士 論 文 (頁 67-11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