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部份分為「科學積木遊戲教學設計原則」、「學生科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及「研究方向的建議」作說明。

壹、 科學積木遊戲教學設計原則

經過本研究的反省及修正歷程後,就科學積木遊戲教學設計的部份,研究者 提供以下四點建議提供關於國中生在科學積木遊戲教學的科學問題解決能力之相 關研究參考。

一、 課程設計需由簡入深,與學生舊經驗連結,持續學習興趣。

學生對科學積木陌生,融入科學原理後難度會增加,為使學習興趣持續,課 程設計由簡單開始,並與學生的舊經驗相關,例如:彈珠和玩具車是學生童年的 玩伴,學生對彈珠軌道及積木車的接受度會較高。

二、 搭配相關輔助教材,因應學生差異。

常態班級的學生落差大,有些學生理解力較好,有些學生則是需要邊看邊學,

所以建議提供輔助教材供學生多元學習。

三、 由小組團隊榮譽約束上課秩序,作品分享回饋,營造良好學習氣氛。

進行實作課程時,秩序不易掌控,尤其有時要協助學生處理科學積木的問題,

可透過小組競賽方式,將秩序列入評分,建議團隊榮譽,並安排時間作品分享及 回饋,營造良好的科學積木遊戲教學的學習氣氛。

四、 搭配實物投影機進行實作教學,提升教學效能。

科學積木很多細節組裝部份有必要讓學生了解,但受限部份積木零件較小,

教師操作時學生不易看清楚,建議可以透過實物投影機將教師講解畫面投射到白 幕上,以提升學習成效。

貳、 培養學生科學問題解決能力

本研究對國中生在科學積木遊戲教學的科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仍有需改進 的地方,以本研究使用的檢核表分析結果為例,學生在一開始的釐清問題能力較 弱,再多的資源或再有趣的遊戲課程對學生都比較沒有幫助,建議日後研究可以 針對科學積木遊戲教學的釐清問題方面加以探討及培養學生在釐清問題上的能力,

對學生的科學問題解決能力應該會有很大的幫助。

參、 研究方向的建議

一、 探討性別在科學積木遊戲學習的影響

本研究中發現男生在科學積木遊戲教學的問題解決能力表現較好,但在研究 結果中並無針對性別上的差異進行探討,建議往後相關研究者可以探討性別在科 學積木相關教學的差異。

二、 探討科學積木所附贈的教材對國內學生的適用性

由於國內研發科學積木的公司一開始是跟法國 Celda 公司合作,把科學積木作 為自然科學上的教材,而且由學校教師編寫教案,兩者相輔相成。但法國的教育 制度與國內畢竟不同,建議可以依照課綱或基本能力,來探討科學積木所附贈教 材教案對國內學生的適用性。

三、 探討科學積木遊戲教學與創造力的關係

很多學者證實問題解決能力與創造力有很大的關係,例如本研究中學生在觀 察力與變通力的不足導致無法解決所遭遇的問題,而觀察力與變通力皆屬創造五 力,但本研究著重於探究問題解決能力的部份,未針對學生的創造力進行探討,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大前研一(2007)。即戰力:如何成為世界通用的人才。天下雜誌。

五十嵐 加奈子(2010)。樂高積木的創意奇想世界。慕客館日文書。

王心筠(2009)。LASY 積木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

王映人(2010)。創意積木激發大學生之創造力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

王美芬、熊召弟(1997)。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王美芬、熊召弟(2005)。國小階段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王朝杰(2009)。班級學習角操弄科學遊戲學童之操弄喜好、問題解決特徵及自 然科學業成就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王鴻儒(2005)。在設計製作歷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並持續學習動機之行 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張虹麗(譯)(2008)。勇闖宇宙首部曲:卡斯摩的祕密(原作者:Stephen Hawking.

Lucy Hawking)。台北市:時報。(原著出版年:2007)

朱耀明(2011)。「動手做」的學習意涵分析—杜威的經驗學習觀點。生活科技 教育月刊,2。

江新合(1992)。建構主義式教學策略在國小自然科教學的應用模式。國小自然 科學教育學會研討會,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吳木崑(2009)。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1,

35–54。

吳幸玲(2011)。兒童遊戲與發展(第二版)。台灣:楊智。

李芳樂(2011)。教育遊戲與學習。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報,1 and 2。

李哲迪(2009)。臺灣國中學生在 TIMSS 及 PISA 的科學學習成果表現及其啟示。

研習資訊,6。

李曉菁(2003)。「問題探討式」班會模式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周甘逢,周新富、吳明隆(2001)。教育導論。台北:華騰。

周崇儒(2000)。談建構主義的教學。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雙月刊,3。

周傳宏(2006)。結合“做中學”和 LEGO 教學探討教育的改革。取自:

http://hanbo.ci123.com/article_8327.html。

宗欣儀(2007)。問題導向學習應用於班會活動以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之行動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林文彬(2011)。遊戲 100 年。觀 ‧ 臺灣,10。

林生傳(1998)。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季刊,3,1–14。

林育沖、黃能堂(2007)。透過樂高機器人教學提昇國小學生科技創造力之研究。

科技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林智皓(2008)。樂高(LEGO)動手做教學對國小學童科學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

林嘉玲(2000)。數學遊戲融入建構教學之協同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邱志忠(2002)。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榮入學科教學之教學策略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邱信仁(2010)。NXT 樂高機器人:創意樂趣,隨心所欲!(初版。)。新北市:

藍海文化。

邱錦昌(1996)。實施問題中心取向教學法—創造終身的學習者。北縣教育,13,

75–83。

邵瑞珍、皮連生(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施能木(2008)。應用樂高教學方案在國小生活科技課程對學童創造力影響之研 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洪秋萍(2005)。電腦樂高(LEGO Dacta)對學習創造力的研究:以功能性角色 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洪振方、謝甫宜(2010)。科學學習成效理論模式的驗證與分析。教育與心理研 究,3,47–76。

洪榮昭、劉明洲(1992)。電腦輔助教學之設計原理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教育部(2003)。科學教育白皮書。取自

http://192.192.169.230/edu_paper/data_image/e0001054/0n0/20030900/p0000001.pdf 夏林清(1998)。行動研究方法導論。台北市:遠流。

徐長安(1996)。人間有情—開放教育「寓教於戲」的成功策略。開放教育情意 教學(上),387–402。

徐慶雲(2008)。實施探究式科學闖關遊戲提升國小學童科學學習成就之行動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馬祖琳,戴文青,臧瑩卓,林意紅、愛彌兒幼兒園教學團隊(2009)。幼兒創造 性思考的表徵經驗-台中市愛彌兒幼兒園積木活動紀實。台北市:心理。

商業周刊(2009)。百大特色小學,1109。

張玉燕(1996)。建構導向的教學經營-以自然科為例。國教月刊,2,7–17。

張志豪(2000)。高中生活科技課程創造思考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春興(2000)。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美玉(2003)。從問題解決過程探究國小兒童的學習策略與概念學習:生物/化 學相關概念(Ⅰ)。國科會科教處計畫。

張淑媛(2001)。色彩遊戲先生幼稚園教學上的應用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台北市。

張清濱(1995)。問題中心的學習策略。研習資訊,5,1–5。

教育維基百科(2010)。實驗主義的課程理念。取自

http://content.edu.tw/wiki/index.php/實驗主義的課程理念。

許弘雨(2008)。論福祿貝爾「遊戲恩物」之教育意義—以球、球體與立方體,

及積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許順欽(2003)。科學玩具融入國小自然科教學以促進學童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 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郭金美(2003)。提昇學童批判思考能力教學之探討-以啟發式科學寫作融入自 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國科會科教處計畫。

郭春在(2006)。從幼兒身心發展觀點探討幼兒玩具設計要素之研究。應用藝術 與設計學報,1,53–62。

郭靜晃譯、吳幸玲譯(2003)。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台灣:楊智。

陳杭生(1993)。視聽媒體與教學正常化。視聽教育雙月刊,3,1–10。

彭震球(2000)。創造性教學之實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曾瑞蓮(2008)。博物館的兒童科技教育。生活科技教育,2,17–31。

程臻寧(2009)。國小學童操作電腦樂高機器人問題解決學習歷程之個案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黃世隆(2005)。應用電腦樂高輔助高中生程式設計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信穎(2011)。應用 LEGO NXT 於國小六年級數學「速度」單元之學習成效

與學習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黃茂在、陳文典(2004)。“問題解決”的能力。科學教育,273,21 –41。

黃家勳(2009)。科學數位遊戲改編之繪本電子書閱讀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問 題解決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黃萬居(2003)。國小中年級九年一貫生活化之自然與生活科技在解決問題能力 方面課程發展與評鑑研究(Ⅰ)。國科會科教處計畫。

黃嬿樺、賴慶三(2009)。科學玩具遊戲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空氣」單元學 習的影響。科學教育,318,2–16。

葉玉珠(編製)(2005)。科技創造力測驗指導手冊。台北:心理。

葉玉珠(編製)(2005)。科技創造力測驗指導手冊。台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