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本研究場域為研究者本身服務學校,研究對象為研究者所帶領的國一導師班 及參與研究夥伴,還有研究者本身。

壹、 研究場域

研究者服務的學校是一所有國高中的完全中學,位於屏東縣的屏南地區,地 處於台 17 線及屏鵝公路上的重要樞紐,也是進入南迴鐵路的轉運站,不論在公路 和鐵路都很便利,有海線的漁村景觀,也有山線的原住民部落,呈現多元文化特 色,臨海居民大多數為討海人或種植「蓮霧」、「芒果」的果農,居民社經地位不 高,社區民風純樸,受屏東縣腹地南北狹長影響,地區尚未過度發展,社區內結 構完整、藝術人文氣氛濃厚,鄉內設有 F3 藝文特區及藝術村,每個時節皆有固定 展覽,有多位藝術家長期進駐,每逢假日可看到遊客停駐於此,但文化刺激與城 鎮相較下略顯不足。雖鄰近鄉鎮政經機構一應俱全,如:原住民文化園區、海洋 生物博物館、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等多所高等教育機構,能夠 提供多元的教育及文化資源,不過受狹長地形影響,教育資源的普及化仍有其限 制。因城鄉落差之影響,學生們接受新資訊速度較慢,學業成就普遍低落,在近 幾年教育部攜手計畫及師生努力下,改善很多,期望透過教學創新及教材建置提 升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適逢學校申請 100 年教育部高中職均質化計畫,擬購買科 學積木發展創新特色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感,經研究者蒐集資料結果,可 利用科學積木來提升學生在科學問題解決能力,透過不斷解決問題的歷程,提升 學生對學習科學的信心;由於學校為第一次融入課程,師生對科學積木都很陌生,

學校又屬完全中學,行政人員常常比一般國中及高中學校需負擔約兩倍工作量,

因此在推廣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不少問題,例如目前學校並無空教室可作為積木教

貳、 研究對象

一、 研究學生

本研究為了就近教學及研究,以研究者的國一班級為研究對象,方便在研究 的過程中進行訪談及觀察,期望收集到較多的相關研究資料,研究過程中秉持公 正、公平原則進行,提升本研究的可靠,同時在行動研究中的是研究者也是觀察 者,藉由行動研究的歷程提升教師專業成長。研究者所帶的班級為剛升上國一的 小六學童,以 S 型常態編班而成,所以班上同學彼此間並不熟悉,班上男生有 15 位、女生有 12 位,包含原住民男生 5 位、女生 2 位,全班人數共 27 位,班級氣 氛融洽,男生普遍活潑好動,女生貼心有正義感。

二、 合作夥伴

合作夥伴李老師及兩位陳老師同時也是本次的研究對象,李老師擔任本校設 備組長已 3 年,屬自然領域老師,為人熱心、做事認真,是本次計畫的主要執行 老師,相關科學積木設備及活動均需跟李老師協調及配合,是本次活動中教學及 行政的合作窗口;兩位陳老師為平日常協助學校活動,擔任助教,協助活動順利 進行。

(一) 李老師

李老師在教學及行政皆有不錯的表現,具有地球科學及化學專長,在學校不 僅任教國中部,也時常支援高中部的課程,平時利用下課時間加強學生自然學科 的知識,更曾多次帶領學生參加科學展覽獲獎為學校增光,在本職學能部分對學 校有一定的貢獻;李老師目前擔任學校設備組長,研究者曾擔任資訊組長期間與 李老師在辦公室互動頻繁,深知李老師在行政業務上認真負責,也很願意協助及 配合其他組長行政業務,是一位充滿幹勁熱情的老師。

(二) 電腦科陳老師

陳老師在研究者服務學校實習,理工背景出身,資訊相關研究所畢業,在校 熱心助人、積極主動、觀察細微,過去陳老師跟課時,他也時常提出上課時的一 些疑惑,經過討論後對研究者教學上的幫助很大。請陳老師擔任本研究的合作夥 伴一定可以發現研究者在教學情境中所忽略的問題,有助於澄清教學情境、發展 出適合的行動策略,很適合擔任行動研究的合作教師。

(三) 數學科陳老師

陳老師為國中部數學老師,曾擔任行政工作,目前為擔任導師一職,有帶過 學生參加過科學展覽,平常學校在推動科學積木遊戲教學課活動時,陳老師都擔

任助教,來協助學生解決所遭遇的科學問題,帶陳老師的細心幫忙及豐富的教學 經驗,可以觀察到學生的學習型態,提供良好的建議。

三、 研究者背景

研究者自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畢業,服務於任教學校的國中 部 5 年,任職期間 5 年擔任學校資訊組長,但在教學現場時常感到無助,學生的 學業成績普遍不佳,在招生壓力下,學校希望透過適性課程,進而發展成學校特 色,適逢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100 學年度高中職適性學習社區教育資源均質化補助 計畫,本校未來計畫推動科學積木活動,學生可藉由活動瞭解相關科學原理。研 究者本身為推動科學積木活動團隊一員,由於研究者也是第一次接觸科學積木,

故以行動研究的方式去探討科學積木促進學生科學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及發展出 適合教師的教學策略。

第四節 研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