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一、繪本教學設計之建議

在繪本教學的設計上,不一定要用標榜數學的繪本才能進行數學

84

教學,不含數學特殊情境的繪本依然可以成功連結語文及數學,且語 文可以提供有意義的情境來幫助數學學習(Shatzer, 2008),並且讓害怕 數學的學童降低學習焦慮,使之更容易在繪本融入數學教學設計中學 習。

二、繪本研發之建議

因國內原住民繪本數量不多,因此建議熟悉原住民文化之相關人 士能與在職教師,或是研究者共同編寫屬於該族群之繪本。以利原住 民文化之推行,並應用於現場教學。

三、繪本教學單元之建議

在教學單元的選擇上,本研究屬於「數與量」中國小中年級整數 乘法的部份,未來可嘗試在其他的主題如「幾何」、「代數」、「統計與 機率」及「數與量」其他單元作教學設計。

四、未來研究之建議

在研究對象上,本研究以原住民人數最多的阿美族為研究對象。

日後可以不同的族群作為研究對象,或是以兩種以上的不同族群作為 研究對象,探討在多元文化下,繪本教學對於文化交流的影響。

本研究受限於研究時間的關係,僅以課程實施的 2 個月,總計共

85

12 次教學為研究範圍,對於研究個案,其後續的數學學習並沒有持 續追蹤,對於隨時間的變化,可能會有不同的學習態度及行為產生,

因此,對於參與過的個案,其未來的轉變,是值得在後續研究上深入 探討的部分。且本研究為深入瞭解都市原住民在繪本融入數學教學上 的學習歷程,因此選擇了個案研究為研究方法,日後若在樣本數許可 的情況下,可使用實驗研究法,更進一步證實繪本融入數學教學對學 童在數學學習上的影響。

86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方淑貞(2003)。FUN 的教學圖畫書與語文教學。台北:心理出版。

王雅玄(2008)。進入情境與歷史—台灣原住民教師觀點的多元文化 素養及其實踐。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9 (1),33-68。

伊彬、劉瑋婷(2007)。台灣兒童圖畫書出版產業困境與願景-從插 畫創作者之角度檢視。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季刊,44(33),

327-356。

李玉貴(2001)。以「圖畫」「故事」「書」培養閱讀與寫作能力。研 習資訊,18(5),5-21。

李坤崇(2004)。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概論。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俊仁。(1992)。一位數乘法答題策略發展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心 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台灣。

李鴻章(2006)。臺東縣不同族群學童數學學業成就影響模式之探討。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6(2),1-41。

卓石能(2004)。都市原住民學童族群認同與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

以高雄市原住民國小學生為例

原住民族教育季刊,35,77-107。

周惠民(2007)。An interpretive study of Han teachers’ beliefs on teaching urban indigenous students in Taiwan. 台灣國際研究季刊,3(2),

87

47-84。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心理。

林逸文(2001)。原住民數學低成就學生數學問題解題分析之研究。

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逸文、盧婉貞(2002)。提昇原住民數學低成就學生學業成就之探 討。障礙者理解,2(1),17-28。

林碧珍(1991)。小兒童對乘除法應用問題之認知結構,新竹師院學 報,5,221-288。

洪文瓊(2004)。台灣圖畫書發展史。台北:傳文文化。

紀惠英(2001)。山地國小數學教室裡的民族誌研究。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天慈(2006)。繪本對幼兒算術與幾何概念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 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梁淑坤、鍾怡靜、楊雅竹 (2008)。繪本對小一兒童擬題活動之初探 研究-以基數運算為例。「數學教學與課程發展之探討」數學教育 學術研討會,國立嘉義大學。

陳向明(2007)。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伯璋、牟中原(1996)。原住民教育。教改通訊,21,13-16。

陳枝烈(1996)。都市原住民兒童適應問題之探討--二個兒童的晤

88

談。原住民教育季刊,1,33-57。

陳枝烈(1997)。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陳建州(2001)。原住民教育的省思。師友,408,25-29。

陳海泓(2001)。如何利用圖畫故事書發展兒童的創造力。語文教育 通訊,23,64-78。

陳淑琳(2002)。國小二年級學童乘法文字題解題歷程之研究-以屏 東市一所國小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屏東市。

陳逸君(2004)。多元文化教育觀點下的原住民族教育:南投縣某國 中學校布農族籍學生教育民族誌之初步分析。研究與動態,11,

233-248。

陳錫湖(2000)。社會文化脈絡在數學教室裡的意涵--東部一所原住 民小學的觀察。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東。

陳瓊瑜(2002)。國小三年級數學學習困難學生乘法應用問題解題歷 程之研究。彰化市:國立彰師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特 殊教育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麗華(1997)。族群意象與族群距離:都市小學班級裡的原漢族群 關係探討

初等教育學刊,6,81-110。

89

陳麗華、王鳳敏、鍾才元、賴秀智(1997)。國小教師對原住民的認 知印象及對都市原住民學童的接納態度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 院學報,28,159-186。

黃志偉(2002)。多元文化對數學課程的衝擊--民族數學的剝奪與回 歸。師友,415,38-41。

黃志賢(2002)。漢原學生推理思考差異之研究。原住民教育季刊,25,

19-41。

黃承諄(2006)。數學繪本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數學學習成效之研 究。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偉鵑(1994)。小學生數學運算錯誤類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森泉(1999)。臺灣中部地區原住民國小學生族群之文化學習與族 群認同。原住民教育研究,2,235-275。

甯範恬(2004)。閱讀.悅讀--以圖畫書搭起師生共讀的橋樑。國教 世紀,211,65-72。

楊旭銘(2003)。從學童的文話差異認知及家長教育價值觀看其生活 適應—以四位都市學校原住民學童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 與心理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楊惠如(2000)。擬題活動融入國小三年級數學科教學之行動研究。

90

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廖本全、李承嘉(2000)都市原住民遷移因素與居住現象之探討---以居住於台北市的排灣族群為例,都市原住民族群與住宅問題研 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劉春榮、吳清山與陳明終(1995)。都會原住民學童生活適應與學習 適應及其關聯研究。初等教育學刊,4,147-180。

劉祐彰(2001)。傾聽被忽視的聲音─鄉鎮原住民學生的學習。師友,

408,30-33。

歐用生、李亦園(1992)。我國山胞教育之方向定位與課程內容設計 研究。台北,教育部教研會。

潘宏明(1996)。花蓮縣原住民國小學童數學解題後設認知行為及各 族原住民母文化所具有的幾何概念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 會專題研究計劃報告(NSC-84-2511-S-026-006)。台北:行政院 國家科學委員會。

蔡文山(2004)。從教育機會均等的觀點省思台灣原住民學生的教育 現況與展望。教育與社會研究,6(1),109-144。

蔡文山(2006)。現階段臺灣原住民學生之教育問題與因應策略探討 之研究。國立編譯館館刊,34(3),21-34

黎懿瑩(2006)。一個發展小二學童乘法概念的行動研究。國立臺灣

91

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蕭敏華(2005)。繪本教學四部曲。南縣國教,7,30-32。

謝高橋(1991)。台灣山胞遷移都市後適應問題之研究。台北:行政 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謝高橋(1995)。臺灣社會變遷的回顧檢討與展望。臺灣經濟,226,

113-130。

鍾靜、何積恩(2008)。數學繪本教學活動設計。台北:教育部。

簡茂發、劉湘川、許天維、林原宏(1995):試題關聯結構分析法在 國小高年級學生乘除文字題列式之分析研究。中國測驗學會測驗 年刊,42,113-156。

簡淑眞(1998)。文化與數學學習關係初探:以蘭嶼雅美族為例。台 東師院學報,9,283-306。

譚光鼎(1996)。探討少數民族教育成就的理論模式。國立花蓮師院 學報,6,25-72。

譚光鼎(1998)。原住民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譚光鼎、林明芳(2002)。原住民學童學習式態的特質。教育研究集 刊,48(2),233-261。

蘇振明(2001)。圖畫書的定義與要素。載於徐素霞(主編),臺灣學 童圖畫書導賞(13-15 頁)。台北:藝教館。

92

英文文獻

Anderson, C. W. (2003). How can schools support teaching for under- standing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In Gamoran, A., Anderson, C.

W. Quiroz, P. A., Secada, W. G., Williams, T., & Ashmann, S. (Eds.),

Transforming teaching in math and science: How schools and

districts can support change (pp. 3–21).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Anghileri, J. (1989). An investigation of young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multiplication.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20, 367-385.

Banks, J. A. & Banks, J. (1989).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Boston: Allyn & Bacon.

Bishop, A. J. (1988). Mathematical Enculturation: A Cultural perspective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Dordrecht, Holland: Kluwer.

Bishop, A. J. (1991). Mathematics education: A culture perspective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Bell, A., Greer, B., Grimison, L. & Mangan, C. (1989). Children's

performance on multiplicative word problems: Elements of a

descriptive theory.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0, 434-449.

Castles, S., & M.J. Miller (1998). The age of migration: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Movements in the Modern World. 2nd ed.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Cox, L. (1974). Analysis, classification, and frequency of systematic error computational patterns in the addition, subtraction, multiplication, and division vertical algorithms for grades 2–6 and special education classes. Technical report ED 092 407, Kansas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Kansas City, KA.

93

Delpit, L. (1995). Other people’s children: Cultural conflict in the

classroom. New York: The New Press.

Gailey, S. (1993). The mathematics-children's literature connection.

Arithmetic Teacher, 40, 258-261.

Goodlad, S. & Hirst, B. (1989). Peer tutoring: A guide to learning by

teaching. London: Kogan Page.

Graeber, A.O. & Wallace, L. (1977) Identification of systematic errors.

Final report. Philadelphia, PA: Research for Better Schools (ERIC –

ED139 662).

Greer, B. (1992). Multiplication and division as models of situations. In D.

Grouws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learning (pp.276-295). Reston, VA: NCTM; N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Kanter, R. M. (1977). Men and women of the corporation. New York:

Basics Books.

Kouba, V. (1989). Children's Solution Strategies for Equivalent Set Multiplication and Division Word Problems.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0(2), 147-158.

Krech, B. (2002). Meeting the Math Standards with Favorite Picture

Books: Lessons, Activities, and Hands-on Reproducible That Help You Teach Essential Math Skills and Concepts. NY:

Scholastic ,Inc.

Lewis, B. L., Long, R., & Mackay, M. (1993). Fostering communicating in mathematics us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Arithmetic Teacher , 40 (8), 470-474.

Livo, N. J. , & Rietz, S. A. (1986) Storytelling: Process and Practice.

Littleton, Colo: Libraries Unlimited ,Inc.

94

Lowe, J. L.,& Matthew, K. I. (2000). Exploring math with literature.

Book Links. 9 (5), 58-59.

Martinez, N. C., & Martinez G. R. (2000).

Reading and Writing to Learn Mathematics: A Guide and a Resource Book.

Boston:Allyn and Bacon Inc.

Merriam, S.B. (Ed.). (2002).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Practice.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Miller, M. B., & Richardson, M. V. (1977). Using Picture Books

Kindergarten through High School. South Dakota, SD: University of

South Dakota.

Moyer, P. S. (2000). Communicating mathematically: Children’s literature as a natural connection. The Reading Teacher. 54 (3) 246-55.

Mulligan, J. T. (1992). Children’s Solutions to multiplication and division word problems: A longitudinal study.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4, 24-41.

Mulligan, J. T. & Mitchelmore, M. C. (1997). Young children’s intuitive models of multiplication and division.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8(3), 309-330.

Ogbu, J. U. (1991). Low school performance as an adaptation: The case of blacks in Stockon, California. In Gibson, M. A. & Ogbu, J. (eds.),

Minority status and school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mmigrant and Involuntary Minorities, 249-285. New York: Garland

Publishing.

Restivo, S. (1994). The Social Life of Mathematics, in P. Ernest (ed.),

95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Philosophy: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Rodriguez, A.J. (2005). Teachers' resistance to ideological and

pedagogical change: In Rodriguez, A. J. & Kitchen, R. S. (2005).

Preparing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Teachers for Diverse Classrooms.

NJ: Lawrence Erlbaum.

Shatzer, J. (2008). Picture Book Power: Connect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Mathematics. The Reading Teacher, 61(8), 649–653.

Silverman, D. (2000).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2nd).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

Stewig, J. W. (1995) Looking at picture books. Highsmith Press .

Sutherland, Z. B., & Hearne, B. G. (1977). In search of the perfect picture book definition. Wilson Library Bulletin, 52(2), 158-160.

Thatcher, D. H. (2001) Reading in the math class: Selecting and using picture books for math investigations. Young Children, 56, 20-26 Vergnaud, G. (1983). Multiplicative structures. In R. Lesh & M. Landau

(Eds.), Acquisition of mathematics concepts and processes (pp.

127-174). Orlando, FL: Academic Press.

Whitin, D. J., & Whitin, P. (2000). Math Is Language Too: Talking And Writing In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Urbana, IL. ;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Inc., Reston, VA.

Zaslavsky, C. (1988). Integrating Mathematics with the Study of Cultural guideline for evaluating underachievement. 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 18, 43-46.

Zevenbergena, A. A., Whitehurst, G. J., & Zevenbergenc, J. A. (2003).

96

Effects of a shared-reading intervention on the inclusion of evaluative devices in narratives of children from low-income families.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4, 1-15.

97

98

家長同意書 親愛的家長,您好:

我是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的研究生雅竹,目前正在進行「都市原住民學生數 學能力提升」的碩士論文計畫,我將會用說故事的方法來幫助原住民學生發展數 學能力,希望用原住民學生喜歡的學習方法來教他們學數學,讓原住民學生愛上 數學。

我將會在下學期用課後輔導的時間來幫原住民學生上課,希望家長可以同意 讓您的孩子參與本研究,讓我可以幫助孩子學好數學。

在這裡也謝謝您給我這個機會讓我與學生共同成長,我很期待未來的研究時 光,希望大家合作愉快!

楊雅竹 敬上

雅竹的學經歷

大學畢業於屏東教育大學應用數學系,以「提升原住民學生數學學習之行動 研究―以屏東縣一所國小為例」獲得國家科學委員會大專學生研究創作獎。

目前就讀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由梁淑坤老師指導,進行提升都市原住民數 學學習碩士論文研究。

若家長同意讓您的孩子參與本研究,請於下方空白處簽名,很謝謝您的協助。

簽名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