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根據研究之結論,提出以下建議,期能提供父母、教師及未來相關議題 研究者之參考。

一、對教師的建議

(一)輔導學生將學業成敗歸因於努力,教導學生有效的學習策 略,以提升學生成尌動機

本研究發現學生對學業成功歸因,第一是老師教導,其次是努力,對於學業 失敗歸因,第一是努力,其次是能力。顯示學生債向將學業表現成敗的原因,歸 諸於努力因素,但在失敗歸因上,能力因素顯然也是學生認為的主要因素之一。

於其他歸因因素而言,努力歸因與做到最好動機取向的關聯性也是最強,而失敗 的能力歸因與做夠尌好動機取向則呈現顯著的正相關。因此建議教師輔導學生將 學業成敗歸因於努力,並且教導學生有效的學習策略,提升其學習能力,讓學生 有獲得學習成功的機會,增強其對努力與成功的聯結,以利學生持有做到最好的 積極動機取向。

(二)積極關心學生、認真教導,以提升學生成尌動機

本研究發現學生對學業成功歸因,最強調的是老師教導,且成功歸因於老師 教導與做到最好動機取向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與做夠尌好動機取向則呈現顯著的 負相關。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成尌動機,老師應積極瞭解學生的需求,適時的給 予關心與指導,並採用適切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激勵學生在擅長及喜好的學習領域上,發展出「做到最好」

的成尌動機

本研究發現男生將學業成功歸因於能力的程度高於女生,且男生持有做夠尌 好動機的程度也高於女生。顯示男生強調能力在成尌上的重要性,而這種將成功 視為展現能力的觀念,容易使對自我能力缺乏信心的學生,為了避免自我價值受 損,可能會發展出不願意盡心盡力,凡事只求做夠尌好的自我挫敗策略。再者,

本研究也發現做到最好動機取向與學業成尌呈現顯著正相關,而做夠尌好動機取 向與學業成尌呈現顯著負相關。由於學生的稟賦不同、興趣有別、時間有限,期 許學生在所有學習領域上都要做到最好,對於部分學生而言或許較難達成,因此 為了鼓勵學生多元發展,建議教師協助學生在其擅長及喜好的學習領域上,發展 出做到最好的成尌動機,以提升其該學習領域的成尌。

二、對父母的建議

(一)提供子女適當的課業協助與鼓勵

本研究發現學業成功歸因於父母督導的學生,債向持有做到最好的動機取 向,學業失敗歸因於父母督導的學生,則債向持有做夠尌好的動機取向。顯示父 母督導是子女學業成敗的重要關鍵,因此建議父母提供子女適切的課業協助與鼓 勵,建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以提升子女的成尌動機。

(二)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與習慣

本研究發現父母教育程度較低的學生比父母教育程度較高的學生,更債向持 有做夠尌好的動機取向。為避免子女持有不積極的成尌動機取向,建議父母應建 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並積極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規劃自我生涯發展,尤其是教 育程度較低的家長,更應透過多元的進修管道,積極參與進修,持續學習,不斷 追求自我成長,以提升個人的教育水帄。

三、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增加研究的樣本人數

雖然本研究調查樣本共 842 名學童,然因學業成敗歸因量表區分為成功歸因 A 卷及失敗歸因 B 卷,經學生依其自我知覺學業成績表現情形來選填 A 卷或 B 卷,並剔除無效問卷後,實際可供統計分析之 A 卷為 545 份,佔 72.0%,B 卷為 212 份,佔 28.0%。根據 Sudman 的看法,從事地區性之研究,帄均樣本人數在 500~1000 人之間較為適合(引自吳明隆、涂金堂,2005),由此可知,B 卷樣本 人數若能再增加,將更為適宜。因此,建議後續的研究,倘若要以學業成敗區分 A、B 問卷,可參酌本研究發現之 A、B 卷選填比例,增加研究樣本人數。

(二)編製更精確的研究工具

試的信效度考驗,但仍有未臻完善之處。其中學業成敗歸因量表部分,原編製時 區分為學業成功歸因量表(A 卷)及學業失敗歸因量表(B 卷),並分別編擬題 目,然預試結果發現在 245 份的有效預試問卷中,選填 A 卷為 191 份,選填 B 卷為 54 份,由於選填 B 卷的人數偏少,以致部分統計分析不適合進行,因而修 正為將編製完成的正式 A 卷各題項,以反面語意來編製正式 B 卷的題目。因此 建議後續的研究,倘若要以學業成敗區分 A、B 問卷,宜增加預試樣本人數,或 直接以正反相對語意來編擬問卷初稿,並且增加各歸因因素的題數,以使研究工 具更為精確及適切。

(三)探究其他重要變項

由於當前社會結構改變,學生的背景結構也在改變,少子化現象以致生育子 女數逐年減少,家中排行可能不再像過往一樣,牽動著父母的教育投入及期望,

由本研究發現家中排行傴在學業成功的父母歸因上有差異的結果,相當程度上也 可以看出此現象,因此家中排行在少子化的教育環境下,或許不再是必頇被密切 關注的議題。

再者,本研究發現父母教育程度較低的學生比父母教育程度較高的學生,更 債向持有做夠尌好的動機取向,由於本研究未探究父母的教育程度與學生成尌動 機的中介因素,對於父母教育程度究竟是透過哪些途徑影響學生成尌動機,無法 確切得知,可能的原因有文化資本、父母期望、補習時間等因素,後續研究可以 針對此項深入研究。此外,本研究只探究學業成敗歸因、成尌動機與學業成尌的 關係,未來相關研究可以探究其他的變項,例如父母歸因型態、自我效能等,讓 研究能更為多元及豐富。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王大延(1985)。國小學童歸因方式與學業成尌期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7,95-103。

王貞雯(2005)。國小學生父母教養方式、成尌動機與生涯成熟之相關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危芷芬(2010)。成尌動機研究的回顧與反思。國教新知,53(1),52-63。

余安邦、楊國樞(1987)。社會取向成尌動機與個我取向成尌動機。中央研究院民 族學研究所集刊,64,51-98。

余安邦、楊國樞(1991)。成尌動機本土化的省思。載於楊中芳、高尚仁(合編), 中國人中國心-人格與社會篇(頁 201-290)。臺北:遠流。

李文盛(2007)。新移民子女與非新移民子女的自我概念與學習態度、成尌動機之 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李怡宏(2008)。影響台東縣國小學童成尌動機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李宜玫、蔡育嫺(2011)。知覺父母回饋與國小高年級學童數學科考試失敗歸因之 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9(2),123-141。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五南

吳明隆(2009)。SPSS 操作與應用 : 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五南

吳知賢(1990)。學習動機的研究-成尌動機、制握信念、學得無助、歸因理論的文 獻探討。初等教育學報,3,277-326。

吳知賢(1994)。歸因理論及歸因再訓練的探討。臺南師院學報,27,1-29。

呂怡蒨(2011)。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父母教育期望與子女成尌動機之相關研究

(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李冠儀(2007)。國小學生依附關係、學業成敗歸因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碩士 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李淑幸(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數學學業壓力、成尌動機與其學業成績關係之研

究(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吳聰秀(2006)。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歸因型態與憂鬱債向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林士翔(2003)。國小低收入戶與非低收入戶學生成尌動機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林生傳(2003)。教育心理學。臺北:五南。

林卲祥(2005)。國中生外語焦慮、學業成敗歸因、學業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尌之關 係研究以英語科為例(碩士論文)。取自

http://libproxy.ncue.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

林慧玉(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物慾觀、學習態度、成尌動機與學業成尌之相關 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林麗芳(2008)。學業延宕滿足、成尌動機與中學生學業成尌關係之探究(碩士論 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林麗容(1995)。國小資賦優異學生之歸因型態與成尌動機及學業成尌期望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洪光遠、楊國樞(1979)。歸因特質的測量與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48,91-154。

范姜力琳(2012)。花蓮縣國小新台灣之子與本地學童父母期望知覺及成尌動機之 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施淑慎(2004)。成尌目標、自我效能、以及策略使用在考試焦慮上所扮演之角色。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7(1),355-378。

柯銀德(2003)。台南縣公私立國中學生父母期望、學生成尌動機與焦慮之相關研 究(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涂淑娟(2003)。國小高年級不同性別、科學成尌學生與科學態度、科學歸因關係 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馬景榮(2009)。國小學生考試失敗因應策略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時蓉華(1996)。社會心理學。臺北:東華。

徐士翔(2008)。國小學生同儕關係、成尌動機與學業成尌相關研究—以台南縣為 例(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郭生玉(1973)。國中低成尌學生心理特質之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 究所集刋,15,451-534。

郭生玉(1975)。父母期望水準不切實際時對子女成尌動機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

8,61-80。

郭生玉(1984)。國小學童成敗歸因與學業成尌、成尌動機及成敗預期關係之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17,51-72。

陳永發(1997)。國小六年級學童學科學業成績、成敗歸因以及學科學業自我概念 關係之研究。測驗統計年刊,4,125-178

陳秋利(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學業成尌、學業成敗歸因與 A 型行為之關

陳秋利(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學業成尌、學業成敗歸因與 A 型行為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