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四節 建議

TPS 只是提供一個改善的方式,不一定要完成依其要求來照單全收,而要 遵守的是它的精神「徹底消除浪費」,不必去追求形式上的模仿,要依照各個產 業或公司的特性去調整,找出一個符合產業或公司的作業模式,這也是 TPS 可 適用於各個行業的關鍵所在。

本研究將原本認為 TPS 只適用在汽車相關行業的刻板印象打破,它也適用 於高科技產業中的網通業。而大部份的人都認為豐田生產方式適用於生產作業 流程的改善,未來若有人做 TPS 的相關研究時,可以試著往其他的作業流程做 改善如:行銷、研發、財務…等方向來研究,畢竟處處都有浪費的可能,「徹底 消除浪費」應可適用於每個地方。

參考文獻

大野耐一(2001)。豐田生產方式。(初版)(國瑞協力會 TPS 自主研究會編譯),台 北市: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原著出版年:1978 年)

山田日登志(2007)。豐田式生產管理精要:徹底理解豐田生產方式。(初版)(豐田 式生產管理研究小組譯),桃園縣:和昌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87 年) 中山清孝(2006)。直傳豐田方式;極致的Just In Time/Delivery。(初版)(國瑞協力

會 TPS 自主研究會編譯),台北市: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原著出版年:

2004 年)

日本能率協會(1992)。豐田式現場管理:告示牌方式的正確進行法。(二版)(李常 傳編譯),台北市:書泉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78 年)

水島愛一朗(2006)。豐田改善傳道士:OJTSolution / 如何喚起現場改善活 力!。(初版)(先鋒企管出版部編譯),桃園縣:和昌出版社。(原著出版年:

2004 年)

王伯祥(2006)。豐田及時生產系統應用於注塑機業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研究所,雲林縣。

田中正知(2007)。會思考的豐田現場。(初版)(李朝森、王國展、王志杰、盧璟玲、

李兆華譯),台北市: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原著出版年:2005 年)

江瑞坤、大野義男、侯東旭(2007)。豐田三位一體生產系統。台北市:財團法人 中衛發展中心。

何敘昀(2006)。建構精實流線化生產模式-以面板模組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私立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桃園縣。

吳文方(2008)。中小企業連續型工廠導入 TPS 原則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工業工程學研究所,台北市。

呂彥賓(1995)。JIT生產系統在傳統玩具業之實施策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技術研究所,台北市。

李健成(2003)。豐田及時生產系統應用於鋼結構業之研究-以中國鋼鐵結構公司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高雄市。

李隆盛(2001)。正視高科技的演變。生活科技教育,33(1),1-1。

李鴻生、楊錦洲(2009a)。細說豐田生產方式。品質月刊,45(3),13-18。

李鴻生、楊錦洲(2009b)。豐田生產方式之看板系統。品質月刊,45(4),42-49。

承立平(1997)。建構臺灣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環境。經濟前瞻,53,88-91。

林兆明(2004)。以 TQM 展開 TPS、TPM...等。品質月刊,40(6),34-36。

林松茂(2007)。高科技管理—談企業的核心能力與知識管理。品質月刊,43(5),

9-13。

林森圳(2006)。生產交期縮短研究-以半導體封裝廠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私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所,台中市。

邱皓政(2005)。量化研究法():研究設計與資料處理。台北市:雙葉書廊。

門田安弘(2004)。豐田的現場管理。(初版)(國瑞協力會 TPS 研究會譯)。台北市:

中衛發展中心。(原著出版年:1978)

若松義人、近藤哲夫(2007)。豐田式生產力,(初版)(TPS 研究小組編譯),桃園 縣:和昌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1)

馬永鵬(2006)。運用精實管理改善生產績效之探討--以伺服馬達組裝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馬道(2008)。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及政策。經濟前瞻,118,15-18。

高樹熊(2003)。JIT 生產系統導入之個案研究-GIT 為案例。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研究所,台北市。

張可盈、印永翔(2004)。高科技產業「策略聯盟」之探討-生物技術產業之實證 應用。經濟研究,40(1),33-60。

張清波(2008)。TPS、精實生產、精實六標準差。品質月刊,44(3),16-22。

張鳳宜(2007)。光學製造業導入豐田生產方式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 逢甲大學工業工程與系統管理學研究所,台中市。

莊正熙(1982)。看板制度運用之研究:以成衣廠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交通大學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莊烘銘(2006)。精實生產之績效研究以某冰箱製造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 立大同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陳英傑(2007)。高科技產業人員「工作生活品質」之相關探析。品質月刊,43(9),

30-35。

陳國慶(2009)。土木工程不等於高科技?中興工程季刊,102,3-4。

陳銘樹、王建智、王麗雁(2008)。應用決策樹演算法以探究高科技員工潛在的糖 尿病之危險因子。健康管理學刊,6(2),135-146。

陳錫晉(2007)。豐田生產系統於光電製造業之運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逢 甲大學工業工程與系統管理學研究所,台中市。

彭文力(2007)。導入豐田精實作業系統進行組織變革之相關因素研究-以新竹貨 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管理研究所,嘉義縣。

黃月玲(2005)。建構精實流線化生產之模式TFT-LCD 產業為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桃園縣。

黃永東(2007)。以競爭進步理論提升高科技製造品質。品質月刊,43(5),14-16。

黃永東(2008a)。剖析健康照顧產業之精實六標準差的 DMAIC 實務作法。品質 月刊,44(5),9-13。

黃永東(2008b)。生產系統之精實資訊流的策略作法。品質月刊,44(12),19-24。

黃楹進(2004)。精實製造。台北市:商訊文化。

楊大和、謝瓊嬉(2008)。電子業向汽車業取經—精實生產在 TFT-LCD 產業成功 的應用。品質月刊,44(9),8-15。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台北 市:台灣東華書局。

楊義明、盤天培、曹健齡(2005)。精實生產與其它生管系統之介紹。品質月刊, 41(11),51-58。

楊錦洲(2008a)。從精實生產到精實消費。品質月刊,44(3),23-26。

楊錦洲(2008b)。豐田生產系統的運作模式。品質月刊,44(9),16-20。

詹昭雄(2008)。TQM,TPS,LPS 與 TPM 之殊與同。品質月刊,44(5),23-24。

蔡明田、余明助(2000)。企業文化、組織生涯管理與組織績效之關係研究-以台 灣高科技產業為例。管理評論,19(3),51-75。

蔡惠安(2008)。台灣高科技產業之發展與相關實證課題探討。經濟論文叢刊, 36(2),183-233。

鄭嘉林(2004)。製鞋業導入豐田生產系統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 大葉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研究所,彰化縣。

鄭端耀(1996)。中華民國高科技管制制度的設立與運作。問題與研究,35(2),

1-14。

豐田生產方式研究會(2007)。圖解豐田生產方式。(初版)(周姚君譯),台北市:

經濟新潮社。(原著出版年:2007)

蘇朝墩(2003)。TPS 與 TQM--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現場見學紀要。品質月刊, 39(12),45-49。

Black, J. T. (2007). Design rules for implementing the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 45(16), 3639-3664.

Browning, T. R. & Heath, R. D. (2009). Reconceptualizing the effects of lean on production costs with evidence from the F-22 program.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7(1), 23-44.

Chang, T. S., Wan, Y. W., & OOI, W. T. (2009). A stochastic dynamic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with hard time window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8, 748–759.

Eisenhardt, K. (1989).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4), 532-550.

Fawaz, A. A., & Jayant, R. (2007). Analyzing the benefits of lean manufacturing and value stream mapping via simulation-A process sector case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107 , 223-236.

Holweg, M. (2007). The genealogy of lean production.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5, 420–437.

Johansson, J. & Abrahamsson, L. (2009). The good work - A Swedish trade union vision in the shadow of lean production. Applied Ergonomics, 40(4), 775-780.

Kara, Y., Paksoy, T. & Chang, C. T. (2009). Binary fuzzy goal programming approach to single model straight and U-shaped assembly line balancing.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 195, 335–347.

Klippel, A.F., Petter, C.O. & Antunes, J.A.V. (2008). Management Innovation: A way for mining companies to survive in a globalized world. Utilities Policy, 16, 332-333.

Lander, E. & Liker, J. K. (2007). The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and art: Making highly customized and creative products the Toyota wa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45(16), 3681-3698.

Liker, J. K. (2003). The Toyota Way14 Management Principles from the World’s Greatest . New York:McGraw-Hill.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69-7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