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上述的研究結論,提出下列建議,以供相關測驗的編製、教材的安排、

教學者的教法以及未來相關研究的參考。

壹、就測驗編製上的建議:

一、編製與「關聯詞語」相關測驗時,要留意「關聯詞語」有複雜義和多義的問 題。因此命題時,需提供較完整的語境或適當的選項,以避免受試者對於答 案有多種合理的選擇。

二、要分別以「靜態」和「動態」的角度,探討關聯詞語的作用,這樣才能使測 驗收到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例如:當「哥哥是摺紙高手」和「我是摺紙高手

」要連接成複句時,會因不同「關聯詞語」動態運用過程,而呈現不同的邏 輯語義關係。

三、編製測驗時,如果只提供一個句子,有時會造成有多個關聯詞語可以與之搭 配的現象發生,這時如果提供適合而完整的語言情境,學童就不僅要考慮通 順,也要考慮合理。

貳、就教材安排上的建議:

一、「並列關係」的關聯詞語可以先安排於課程中出現,再安排「承接關係」的 關聯詞語,但是,必須留意的是,即使是同一類的關聯詞語,也有難易程度 上的差異。

二、在有適當的「並列關係」關聯詞語基本知識之後,可再安排「遞進關係」中 邏輯事理關係單純的關聯詞語,和「選擇關係」中表達明確而唯一選擇的關 聯詞語。此處要留意的是,「選擇關係」的難度比較高,所以要比「遞進關 係」慢一點學習。至於較少出現在口語交談中的顯示「任選關係」的「或者

…或者」,以及表達「取捨關係」的關聯詞語,可以考慮先有意的提高在口 語上之使用率,以有助於未來相關書面語言的理解。

三、在「因為…所以」之後,可以依序安排其上位概念知識的「假設關係」、「目 的關係」、「條件關係」、「轉折關係」的關聯詞語,最後再安排「讓步關係」

的關聯詞語。含有「轉折關係」或「讓步關係」的關聯詞語是較難掌握的,

因此,除了可先確定學童是否已能掌握表「承接關係」的「先…再」這個共 同下位概念知識之外,做教材安排設計時還需要特別留意,必須提供更多的 教學活動,讓學童有討論與練習的機會。

四、低年級關聯詞語上的教學還要特意的強化學童的「因為…所以」因果關係和

「如果…就」假設關係之知識概念。此二種關係的掌握將有助於其他關聯詞 語的學習。尤其是在學習「讓步關係」的關聯詞語之前,要能先掌握「如果

…就」所表達的「假設關係」。此外,學習運用「因為…所以」時,可以安 排適當的「先…再」和「只有…才」例句,以作為對照之用。

五、越複雜事理邏輯的關聯詞語,低分組受試者越覺得困難,所以,安排「為了

」、「否則」、「不但不…反而」、「何況」、「即使…也」和「儘管…還」之類關 聯詞語的教學時,更要留意其下位的關聯詞語的學習理解情況。例如:進行

「不但不…反而」教學前,必須已安排過「不但…而且」和「因為…所以」

的學習教材。

六、所有關聯詞語的學習並非一蹴可幾,需要多次的不斷學習。因此,教材及習 作的設計上,除了作為寫作活動中的句型練習之外,也可以配合閱讀活動的 進行,指導學童了解「關聯詞語」的邏輯語義關係。

參、對教學者的建議:

一、單就一個句子,往往有多個關聯詞語可以搭配,所以要結合語言情境,進行 關聯詞語的教學。

二、含有比較複雜事理邏輯的關聯詞語,如:「即使…也」,低分組受試者較會覺 得困難。此時,可以配合課文進行閱讀指導活動,在實際的完整語境中,做 適當的邏輯語義關係上的分析。

三、因為低分組學童對於學習「遞進關係」和「轉折關係」的關聯詞語學習上較 為困難,所以在句型練習活動中,可以善用同儕學習,多造幾個句子,再利 用討論的過程,澄清學習能力較弱者混淆不清的概念。

四、對於「不管」與「儘管」,「只要…就」與「只有…才」,「儘管」與「即使」

,這些容易產生字形或語意上混淆的關聯詞語,要舉更多實例,花些時間協 助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童辨析之間的差異。

肆、對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

一、就研究對象而言,因為關聯詞語是隨著年齡的成長而發展,所以未來可以試 著分析不同年段學童的關聯詞語知識結構圖。

二、就研究內容而言:

1.「只要…就」和「只有…才」二者之間,以及「因為…所以」、「先…再」

和「只有…才」三者之間,在知識結構圖上所呈現的順序關係跟以往學 者的研究並不吻合,可以進一步設計更多的試題,探究這些關聯詞語之 間的順序關係。

2. 因為「轉折結構」所包含的關聯詞語甚多,其所呈現的邏輯語義關係也 甚為複雜,所以,未來可以依「轉折結構」所包含的關聯詞語,編製更 多各種層次試題,以更深入探究「轉折結構」關聯詞語之間順序關係。

三、就研究方法而言:

1. 有些關聯詞語對於國小三年級學童而言,具有較高的難度,如:「儘管…

還」、「或者…或者」,極有可能是因常以書面語言出現,口語上較少使用 有關。建議可以調查較難的關聯詞語的通過率高低,和學童的口語使用 頻率或閱讀習慣之間的關係。

2. 因為「關聯詞語」的學習,對於增進學童國語文閱讀寫作能力而言,是 重要的一環。所以,對於低分組學童較難掌握的關聯詞語,可進一步設 計教學活動,以實驗研究法進行探討,以提供更明確具體的教學建議。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丁邦新(譯)(1994)。趙元任著。中國話的文法(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台北:台灣學生書店。

王力(1987)。中國現代語法。台中:藍燈文化事業公司。

王耘、葉忠根、林崇德(1995)。小學生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王維賢、張學成、盧曼云、程懷友(1994)。現代漢語複句新解。上海:華東師 範大學出版社。

王小郴(2004)。複句的預設和複句的研究。福建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系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福州市。

王可非等(2004)。國民小學國語教師手冊第一冊。台北: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 份有限公司。

王可非等(2004)。國民小學國語教師手冊第三冊。台北: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 份有限公司。

王可非等(2005)。國民小學國語教師手冊第二冊。台北: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 份有限公司。

王可非等(2005)。國民小學國語教師手冊第四冊。台北: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 份有限公司。

王可非等(2006)。國民小學國語教師手冊第五冊。台北: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 份有限公司。

王可非等(2006)。國民小學國語教師手冊第七冊。台北: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 份有限公司。

王可非等(2006)。國民小學國語教師手冊第八冊。台北: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 份有限公司。

王可非等(2006)。國民小學國語教師手冊第九冊。台北: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

份有限公司。

王可非等(2006)。國民小學國語教師手冊第十冊。台北: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 份有限公司。

王可非等(2006)。國民小學國語教師手冊第十一冊。台北:仁林文化出版企業 股份有限公司。

白麗娜(2000)。國小低年級國語教材句型教學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 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江本智(2005)。「只要 p,就 q」句式和複句邏輯-語義歧義。韶關學院學報(社 會科學),26(10),61-64。

朱曼殊編(1990)。心理語言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李宛靜(2002)。語言學習障礙兒童口語述說能力:故事結構分析。台北市立師 範學院身心障礙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苑薇(2004)。經驗教學法與講述教學法對促進國小聽障生句型理解能力之比 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為章、田小琳(2002)。漢語句群。北京:商務印書館。

吳敏而(1990)。兒童語意與語法的發展。華文世界,56,15-22。

吳敏而(1994)。摘取文章大意的教材教法。載於國民小學國語科教材教法研究 第三輯(頁 93-107)。台北縣: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吳淑娟(2001)。國小閱讀理解困難學童詞彙能力研究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明隆(2006)。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 數位科技。

杜淑貞(1999)。論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聯手段。北縣國教輔導,8,15-18。

沈添鉦、黃秀文、吳春田、蔡蕙珊(2001)。低年級學童在故事教學中的讀者回 應 及 寫 作 發 展 。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 NSC 89-2411-H-415-004)。嘉義市:嘉義大學外國語言學系。

邢福義(1985)。現代漢語「即使」實言句。載於世界漢語教學學會舉辦之「第 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頁 109-117),北京。

邢福義(2001)。漢語複句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祁致賢(1981)。句式訓練。載於中國語文研究中心(主編),國語基本句式(頁 1-16)。台北市:中國語文月刊社。

呂叔湘(1992)。中國文法要略(再版)。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何容(1978)。中國文法論(臺六版)。台北:台灣開明書局。

何永清(2005)。現代漢語語法新探。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何翠華等(2006)。國民小學國語教師手冊第一冊。台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

何翠華等(2006)。國民小學國語教學指引第二冊。台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

何翠華等(2006)。國民小學國語教師手冊第三冊。台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

何翠華等(2006)。國民小學國語教學指引第四冊。台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

何翠華等(2006)。國民小學國語教師手冊第五冊。台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

何翠華等(2006)。國民小學國語教學指引第六冊。台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

房玉清(1992)。實用漢語語法。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周剛(2002)。連詞與相關問題。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邵敬敏(編)(2001)。現代漢語通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林巧婷(2001)。漢語連字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市。

林香寶(1994)。兒童因果關係連接詞的語言發展探討。研習資訊,11(4),20-22

林原宏(2005)。次序理論。教育研究月刊,134,142-143。

林原宏(2005)。次序理論。教育研究月刊,134,142-14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