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關聯詞語顯示了語句之間的邏輯事理關係,是重要的語法概念知識,其相關 的發展更是兒童語言能力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指標。因此,利用關聯詞語來表 達出不同關係的複句,成為國小國語文課程中主要的句型教學內容。

國小三年級學童應已能瞭解大部分的複句關係,因此,本研究將探討此年段 學童的關聯詞語知識結構圖,以提供九年一貫第一階段關聯詞語教材安排和教學 方法的建議。

為達此目的,本章首先將說明研究動機,並進一步形成研究目的、待答問題,

最後提出與研究相關的名詞釋義和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語法(syntax)是國語文教學活動中重要的一環。透過語法教學,能支援語文教 學時的思考訓練,使學童能正確的接收訊息,辨識訊息的正誤,進而影響其表達 的合理完整性。

其中,語句雖是文章最基礎的單位,卻也是文章最重要的成分。一般說來,

小學生在閱讀上能夠理解句子的意義,但對於句子的語法和修辭結構的分析,就 感到非常的困難。學生從單純理解句子的意義,到既能理解句子的意義又能理解 句子的結構,是書面言語發展的一次質的飛躍(王耘、葉忠根、林崇德,1995)。

而「關聯詞語」是語法教學中重要的知識,有利於學童的語句理解,也有益於語 法邏輯觀念的教學。

一篇文章中,常利用「關聯詞語」接續起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關 聯。尤其透過「關聯詞語」可以讓複句的分句之間有不同的語法關係,使其具有 不同的語意內涵。例如:

哥哥是摺紙高手,我也是摺紙高手。

不但哥哥是摺紙高手,而且我也是摺紙高手。

如果哥哥是摺紙高手,我也會是摺紙高手。

哥哥是摺紙高手,因此我也是摺紙高手。

這四個例句說的都是「哥哥是摺紙高手」和「我是摺紙高手」的關係。然而,

卻因為使用了不同的關聯詞語,分別形成了並列複句、遞進複句、假設複句和因 果複句,而使其句子的邏輯事理關係大異其趣。

由前述四例也可以發現,「關聯詞語」這種重要的語法知識,往往標明了複 句的關係,對於複句的關係有顯現、突出、轉化的作用。只要能正確使用關聯詞 語,複句中的分句就能互相關聯起來(程祥徵、田小琳,1995;杜淑貞,1999;

林曉茹,2006;胡倩華,2006)。

如果在閱讀文章時,能夠確實理解關聯詞語,就能透過對句子涵意的理解,

更深入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賴慶雄,2000;楊如雪,2004;詹益綾,2004;

李苑薇,2004)。寫作時,如能恰當的使用關聯詞語,將使文章擁有準確、生動 並有條理的語言表達,並可嚴密組織段落,增強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和思辨性。(賴 慶雄,2000;劉蘭英、孫全洲,2002;孫青,2002;楊如雪,2004;林綠芬,2004;

胡梅霖,2005;胡倩華,2006)。因此,掌握了「關聯詞語」,不但可以提升學童 的閱讀理解能力,也可以豐富學童作文時的句型表達。

此外,依據蔡米凌(1997)、孫碧霞(2005)和高維貞(2006)對國語文領 域教學的研究,學童寫作上許多句子的語法錯誤,常來自於「關聯詞語」的應用。

劉蘭英、孫全洲(主編)(2002)曾提出複句中常見的語病,除了分句間意義聯 繫不緊密,分句次序混亂,結構層次不清外,主要是關聯詞語運用不當。而且,

白麗娜(2000)、胡承佼(2003)和詹益綾(2004)皆提出透過理解「關聯詞語」,

可以更清楚句子間的邏輯關係。所以,在評量學童的句子理解與造句表現的同 時,應該留意學童的「關聯詞語」能力。

「關聯詞語」對學童語言發展而言,也是重要的概念知識,以致於許多研究 常將關聯詞語中的連接詞作為分析作為語法發展的指標或鑑別一般學童與語言 障礙或學習障礙學童之用(林寶貴、黃瑞珍、彭千紅,1997;錡寶香 2002;李宛

靜,2002;李苑薇,2004;McClure & Geva,1983;Geva & Ryan,1985; Klecan-Aker

& Hedrick,1985; McClure & Steffensen,1985;Ripich & Griffith,1988;Nippold, Schwarz, & Undlin, 1992)。

綜上所述,即知能呈現出不同複句關係的「關聯詞語」,是國語文語法教學 重要的內容,也是學童必須具有的關鍵語法概念知識。那麼,如何將不同「關聯 詞語」所呈現的相關句型安排在適當的學習年段,以利於教學呢?

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語文學習領域」實施要點的教材編選原則中提到:

有關語文基礎常識和語文基本能力培養的材料,如詞彙、語詞結構和句型、標點符號 應用、各類文體、各種文類、篇章結構、修辭方法、以及簡易文法等,事先宜作通盤 設計規劃,由淺入深,系統安排,分派各冊各單元中,並提供反覆及統整練習(教育 部,2003:55)。

鄧守信(1997)也認為在語法教學上,可以實施「累進式語法」。白麗娜(2000)

和林曉茹(2006)更建議為了吻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培養學童具有正確理解和靈 活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國語教科書在語法上的建構,便應該具有由淺入 深、循序漸進的特性。經深入探究國小國語文現行教材四種版本各册各課出現句 型練習後,發現雖然可將各册各課句型練習做大致歸類:第一、二冊出現的關聯 詞語常屬並列、承接關係,第三、四冊增加的關聯詞語,常屬遞進、條件、轉折 關係,第五、六冊增加的關聯詞語,常屬因果、假設關係。但是,就個別版本整 體教材而言,各版本在關聯詞語的教材安排上,與馮永敏(2003a)所提的九年 一貫國語文課程語文知能培養上缺失,有同樣「訓練不足」或「序列不明」的問 題。此外,進一步探究各學者在相關研究上發展出的教材(白麗娜,2000;林綠 芬,2004;胡梅霖,2005),發覺「關聯詞語」此部分的教學安排,也有「序列 不明」的問題。因此,瞭解學童在關聯詞語上的知識結構,再依學童在知識結構 上呈現的發展順序,將關係複雜、種類繁多的關聯詞語「由淺入深」、「循序漸 進」地安排至小學現行教材中,即成一個值得探究的方向。

九年一貫的課程中,小學三年級是語文領域(本國語)第一階段的最後一年,

關之英(1997)研究發現香港的小學三年級學童已能大量掌握複句,馮永敏

(2003b)更建議在做四年級學童寫作能力檢核時,必須要求學童用學過的關聯 詞語造出能讓前後分句聯繫得當的句子,並且。所以,了解三年級學童的關聯詞 語的知識結構,並探討如何在第一階段語文學習教材中做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 安排,讓學童進入四年級時就已擁有良好的關聯詞語知識,因而深具意義。

以往的研究常以晤談、調查或觀察法蒐集學童自發性表現出的口語或書面語 料來蒐集兒童關聯詞語表現(關之英,1997;胡承佼,2003;楊如雪,2003;胡 承佼,2004;樂守紅,2006),但是學童內在的關聯詞語概念知識卻不易在自然 情境中完全顯現表露。因此,也有些研究者透過設計好的測驗來瞭解兒童相關關 聯詞語的概念知識(陳玫秀,1989;繆小春、桑標,1994;季恒銓,1994;錡寶 香,1998),但是,其相關研究結果只能得知兒童是否擁有相關概念知識,或者 各種關聯詞語概念知識的習得難度對兒童而言有何差異,卻無法得知兒童在相關 發展上的知識結構。

所以,本研究將透過紙筆測驗方式,以適切的試題評量出學童內在對於關聯 詞語概念知識的了解狀況。而紙筆測驗的結果,將利用美國學者 Airasian & Bart 提出的「順序理論」進行探究,分析學童答題時所表現的外顯結果,闡述學童答 題反應所呈現的訊息,以表徵出學童的內在關聯詞語知識結構。最後,將分析三 年級學童在關聯詞語概念知識的知識結構,以及探討高、中、低分組學童的關聯 詞語知識結構圖上的差異。

最後,期望能以「順序理論」觀點,表徵出小學三年級學童關聯詞語相關知 識結構,藉此探討所學習的關聯詞語間之上下位概念知識,進而提供關聯詞語測 驗編製、教材編排與語文教學方式上的具體建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