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以下根據本研究之結果與心得,提出對課程與教學以及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課程與教學方面

(一)老師教學上:

由本研究的結果得知,五年級學童在分數乘法尚未學習的情況下,以之前所 學的相關分數知識為基礎,搭配運用圖形表徵配合單位量轉換的分數除法教材,

學生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並不會遇到太大的阻力。此結果也和文獻探討中王志銘

(2008)以及胡蕙芬、李源順(2005)所提的論點相呼應。雖然傳統課程的編排 順序都是先教分數乘法再教分數除法,但是從相關的文獻發現,分數除法的錯誤

類型有一部份是受到分數乘法的干擾,若能在分數除法之前先教分數除法,不僅 可以避免學生受到分數乘法的影響,也可以在圖形的幫助下,建構分數除法的概 念性知識。教師在教分數除法之前,必須留意學童的分數先備知識是否完整,尤 其是等值分數的概念,是學習這個單元相當重要的先備知識。除此之外,也要在 進行教學時適時提醒學童注意常出現的錯誤類型。

(二)學生學習上:

由於小學生在抽象思考上尚未成熟,教師在講授分數除法由「除數的倒數相 乘」的理由時,學童也常聽得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尤其,多數學童在數學解題 上的態度一向是求快,不求理解,以至於在分數除法的學習上,常在不理解的情 況下,直接以「除數的倒數相乘」來迅速解題,卻又不知其所以然。如此一來,

學童學習到的只是解題技巧的程序性知識,而以這樣死背的知識基礎,在解文字 題時,將會面臨極大的挑戰。

二、未來研究方面

(一)研究問題:

本研究是探討國小五年級學童分數除法的概念,並分成四個子概念,分別加 以探討,。後續研究者可以針對「分數除以整數」、「分數除以分數(同分母)」、

「分數除以分數(異分母)」、「整數除以分數」某一個子概念,深入的探討,

以便了解學童完整的分數除法的發展情形。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以國小五年級學童為對象,未來研究者可以嘗試以實驗研究法的方 式,實驗組為五年級學童,控制組為六年級學童,實驗組的教學,採圖形表徵配 合單位量轉換的方式,在學習分數乘法之前進行教學;而控制組採傳統「除數的 倒數相乘」,在學習分數乘法之後進行教學。並探究兩組學童在學習分數除法的 表現上是否有差異。

(三)研究編製:

本研究測驗題型採計算題式的選擇題,為避免學童猜測答案之影響,未來可

變化題型,以純計算題的方式,得知學童的解題歷程,是否建構正確的分數除法 概念。

在教材編製上,建議後續研究者在發展分數除法教材時,題型可以更多元,

更有變化性,以引起學童的學習興趣。

(四)研究對象:

本研究限於人力物力,以彰化縣鄉下某學校五年級一個班的學生 32 人為樣 本,未來研究可以在人數上加以擴充,或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族群學生設計研究,

以了解他們分數除法的概念結構。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呂玉琴(1991)。分數概念:文獻探討。台北師院學報,4,573-606。

楊雅芬(2008)。以後設認知教學為導向之國小六年級學童分數除法學習歷程及 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教學碩士論文。

李浩然(2003)。高雄市國一學生分數乘除法運算錯誤類型之分析研究。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罕驕蘭(2005)。一位六年級教師實踐分數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人資處數學教育碩士論文。

林碧珍(1990)。從圖形表徵與符號表徵之間的轉換探討國小學生的分數概念。

新竹師院學報,4,295-347

周筱亭、黃敏晃(2001)。國小數學教材分析-分數概念與運算。教育部台灣省國 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林榮煌(2006)。國小六年級學童分數乘除法概念與運算錯誤類型之研究。國立 台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

王志銘(2008)。從資優兒童自發性解法鷹架學生分數除法學習表現之探究---以當量除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麗玲(2006)。台灣、美國與新加坡國小五、六年級分數教材內容之分析比較。

嘉義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立

胡志偉、方文熙(1994)。中文文章的易讀性指標。第四屆世界華文教學研討會 發表。台北市。

胡蕙芬、李源順(2005)。分數的整數倍教學實驗。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2005 專刊,129-153。

洪素敏、楊德清(2008)。分數補救教學之歷程的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4

(2),85-118。

陸雅林(2007)。國小六年級學童分數運算之概念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

郭伯臣,田聖才(1995)。IOSP:試題順序結構分析程式。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測 驗中心技術報告(未出版)。

許天維(1995)。數學試題分析法-以「八十一學年度國民教育階段國小數學科 學生基本學習成就評量」主分析為例。高雄市:大漢唐有限公司。

蔡小玲(2008)。整合式即時回饋系統融入國小六年級數學教學成效實驗研究。

國立台中教育數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學位論文。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數學學習領域。臺北市:教 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陳茂松(1985)。數學史與數學家。復文圖書出版社。

陳和貴(2002)。國小五年級學童分數概念學習表現及易犯錯誤類型之比較研究~

以屏東縣多元文化族群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 班碩士論文。

陳晚蓁(2003)。國一新生數學銜接方案之研究-以分數單元為例。國立嘉義大 學教育研究所

學數 碩士論文。

陳雅芬(2003)。國小學童等值分數概念的試題編製與分析之研究。國立台中師 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數學教育系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學位論文。

陳姿靜(2004)。一位五年級教師實踐分數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進修部數理教育碩士班數學組論文。

陳建宏(2008)。國小六年級學童分數乘除法的模糊詮釋結構概念分析。國立台 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教學碩士學位暑期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 文。

甯自強(1993)。分數的啟蒙—量的子分割活動的引入。教師之友,34(1),27-34。

甯自強(1997a)。量的子分割(二)-真分數的引入。教師之友,38(4),33-39。

甯自強(1997b)。量的子分割(三)-等值分數的引入。教師之友,38(5),36-40。

湯錦雲(2002)。國小五年級學童分數概念與運算錯誤類型之研究。國立屏東師 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煥泉(2003)。九年一貫數學學習領域在教學現場所遭遇到的問題探討。國教 世紀,208,19-34。

黃月平(2004)。國小學童分數乘除文字題表徵轉換能力與後設認知之研究。國

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

黃怡琄(2005)。國小六年級分數數線補救教學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 所

研究 碩士論文。

黃靜慧(2007)。國小學童分數之倍數運算的結構分析。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 教育學系在職進修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楊壬孝(1988)。國中小學分數概念的發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 劃成果報告(編號:NSC-77-0111-S-003-09A)。執行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數學系。

楊壬孝(1989)。國中小學生分數概念的發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 計劃成果報告(編號:NSC-76-0111-S-003-10)。執行單位: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數學系。

楊瑞智(2000)。探究師院生之分數基本概念及分數概念的課室教學。臺北市立 師範學院學報,31 ,357-382 頁。

劉天民(1993)。高雄地區國一學生整數與分數四則運算錯誤類型之分析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正利(2008)。分數減法概念診斷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在 職進修教學碩士論文。

顏宗斌(2006)。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基準化問題的解題活動類型與理解層次之個 案探究--以分數除法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聖峰(2005)。屏東地區國一學生分數四則運算錯誤類型之分析研究。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份

Aksu, M. (1997). Student performance in dealing with fractions.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0(6), 375-380 .

Behr,M.J.,Harel,G.,Post,T.R.,& Lesh,R.(1992).Rational number, ratio, and proportion.

In D.A.Grouws(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pp.296-332). New York:Macmillan.

Chen,C. C. (1996). Using similarity ratings and pathfinder algorithm for evaluating

student’s cognitive structures in Newtonian mechanics. Doctoral Dissertation

Abstract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Dickson, L., Brown, M. & Gibson. O. (1984). Children Learning Mathematis : A

Teachers’ Guide to Recent Research. HOLT. 274-284.

Edwards (1983). Minimum competencies-mathematics. Suggestions for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Richmond, VA: Virginia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Division of Science and Elementary Administr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51 322).

Gagne’,R.M.(1970).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N.Y.: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Hardiman, P. T. & Mestre, J. P. (1989). Understanding multiplicative contexts involving fraction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1, 547-557.

Haladyna, T. M. (1999).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multiple-choice test items 2nd

ed.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Kieren, T.E. (1976). On the Mathematical, Cognitive and Instructional Foundation of Rational Number. In R. Lesh (Ed.), Number and Measurement: Paper From a Research (pp.99-142). Athens, GA: The Georgia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Mathematics.

Marriott,P.(1978).Fractions: Now You See Them, Now You Don’t.In Williams,D.

(Ed.).Learning and Applying Mathematics,A.A.M.T.Melboune 196-203.

Ning, T. C. (1992). Children’s meanings of fractional number word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Athens, GA.

Neidorf, T. S., Binkley, M., Gattis, K., & Nohara, D. (2004). A content comparison of the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 Progress (NAEP),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Report (TIMSS), and 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Center of Education Statistics.

Osterlind, S. J. (1998). Constructing test items multiple-choice,

Constructed-response, performance, and other formats 2nd ed. Boston,

MA: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Painter,R.R.(1989).A comparsion of the procedural error patterns,scores,and other

variables,of select ed groups of university and eight-grade studentd in Mississippi on a test involving arithmetic operation on fractions.

( Doctoral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ppi,1988)

Piaget, J., Inhelder, B., & Szeminska, A. (1960).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geometry.

New York: Basic book.Reys, R. E., & Nobuhiko, N. (Eds.) (1994). Computational

alternatives for twenty-first century: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from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Reston, VA: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Steen, L. A. (1990).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New approaches to numeracy.

Washington,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Tatsuoka, K. K. (1995). Architecture of knowledge structures and cognitive diagnosis:

A statistical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In P. D. Nichols, S. F.

Chipman, & R. L. Brennan (Eds.), Cognitively diagnostics assessment (pp.

327-359).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附錄一

國小學童分數除法計算預試試題

中 華 民 國 九十八 年 二 月 研究生: 鄭光明 敬上 指導教授: 胡豐榮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碩士班 再次感謝你的合作。

這份試卷的目的是要了解你的數學能力,並不是考試,測驗結果不會影響 你在校的數學成績,所以請你不用緊張,只要認真作答就可以了。

本試卷有3 面,共24 題選擇題,每題都有 4 個答案,請選出你認為對的答 案,並填在題號前的空格內。測驗時間為40 分鐘,測驗過程中若有任何問題,

本試卷有3 面,共24 題選擇題,每題都有 4 個答案,請選出你認為對的答 案,並填在題號前的空格內。測驗時間為40 分鐘,測驗過程中若有任何問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