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一、對 CPS 教學活動設計

(一) 不一定要有可操做才可以是 CPS 融入自然的教學活動,如果以基本訓練 眼光則所有單元都可以設計成CPS 教學。

因為「基本訓練」如找資料、探究、發表、擴散思考等應是一切課程 都需要的能力。又由於CPS 及 CPS 教學都不必所有的步驟都使用到,或 要照一定的順序,端賴任務的需求,規畫實行計畫,所以結合以上二個觀 點,設計CPS 融入自然教學,則範圍會比較大一點,不局限在動手做或 一定要有個較難任務的活動(使用 CPS 較多的步驟),如擴散思考練習,設 計腳踏車、月亮想像畫,培養學生動腦創意考的習慣與態度,有助於後續 CPS 學習成效。或是閱讀心得發表,可以與國內如火如茶推行的閱讀活動 結合,又可以增進學生的相關科學知識,提升解決科學問題發揮創意的能 力,一舉兩得,跨領域的結合,可以更有效的學習。

(二)CPS 的「接受」、「計畫」兩個步驟,在規畫「計畫型任務」,如觀月活動 計畫、創意競賽規畫活動流程等,建議不要跳過。

它們可以幫助老師或學生在事前正反面思考(「接受」步驟)活動真的 要辦嗎?有沒有其它方法?何時辦?不那個時間就不行嗎?一定要這些 學生嗎?加入其它學生一起不行嗎?…….等,想的更周到縝密,另方面也 對活動規畫的計畫凝具眾人的共識及信心。雖活動無法十全十美,樣樣兼 顧到,百密總有一失,但經過詳細的計畫,如首先要做什麼?什麼時候要 做什麼事?一步一步地,盡可能詳細列出,使活動成員能清楚下一步驟要 做什麼,可以提升活動品質,減少埋怨或爭吵,重點是整個科學活動學生 可以獲得較好的觀測或比賽結果和科學的理性嚴謹態度。

二、給老師們的建議

培育科學創造力,不是一夕可蹴,融入平常自然教學中,最簡便的方 法就是鼓勵學生比平常「想」多一點,不要立刻批評,延遲判斷,營造民 主輕鬆氣氛,尊重每個人想法,利用機會「玩」各種創意思考的策略。

把創意思考儘可能融到每天的課堂上或解決在學校問題上,教學相 長,一方面教學生創意思考的策略,一方面也使自己有創意教學的經驗,

在對人對事對物有多面向觀點的人生態度,延遲判斷不只在提升點子的 量,也使人類腦子內原始本能聚歛思考非對即錯、是非分明的思考模式得 到緩衝,如對教室內學生的問題可以不武斷處理,不窄化思考,也考慮到 相對思考的正確性。如王秀園(2006)所說的,進一步以「見樹也見林」的 宏觀角度來處理事物,才是更層次的思考。如果你要讓腦內思考模式早早 升級的話,就訓練自己常常多角度擴散思考吧!

三、對未來究的建議

(一)擴散思考策略很多種,究竟什麼時候該用什麼?用在自然領域的,有沒有 什麼特性?具體明確的創意思考策略,用在解決自然科學問題上的文獻如 邱榮泰(2002)用反轉、合併等六項技巧;陳薏文(2003)用矩陣評估法與解決 問題檢核法,連啟瑞、盧玉玲(2005)用心念構圖等,本研究當初設計此部分 的教學活動,即模仿科學家解決類似問題的思考策略如達文西的腳踏車、

愛因斯坦的光速(相對論)等,其餘則採用相類情境的創意思考策略及腦力激 盪,但還有沒有更好的策略可用?或是不同問題情境如電磁鐵、熱的傳遞,

可以使用那些創意思考策略?成效又如何?值得嘗試。

(二)CPS 不同於其它創意策略就是同時兼顧擴散和聚歛思考,學生不可能漫無 目標、天馬行空、亂做一通,究竟CPS 教學後學生「對科學的態度」、「科 學的態度」有無增進?

(三)如何使用 CPS 發展融入教學的科學競賽展覽(小學校)?

(四)如何把科學史─科學家發明發現的經過與精神,與科學創造力結合融入小 學自然教學中?

(五)由自然領域的創意訓練延伸到其它的領域,如社會課的暑假生活計畫、校 外參訪古蹟行程安排、創意作文(如創意發明生活中的小用具、重組句子編 一個故事 )─合乎邏輯及創意思考?其成效如何?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千倖(1999):合作學習和問題導向學習─培養教師及學生的科學創造 力。教育研究,28,31-39。

王文科(2003):教育研究法(七版)。台北市:五南。

王秀園(2006.5.10):腦內的隱形框架。國語日報,第 12 版。

王道方譯(1992):牛頓(初版)。台北市:牛頓。

出版家(1984):自己做科學玩具。台北市:出版家。

何偉雲(2000):從「修正-重組」觀點研究國小學童科學創造力。八十九 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第一輯。509-526。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9):質的評鑑與研究(初版)。台北市:桂冠。

吳思華(2003):新時代的創意經營。教育研究月刊,106,11-19。

吳福元(未知):創造力。2005 年 4 月 17 日,取自「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 藏」光碟資料庫:http://datas.ncl.edu.tw/ theabs/00/

吳靜吉(2001):教育部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子計劃(六)國際創造力 教育發展趨勢專案。教育部創造力教育入口網。2005 年 5 月 20 日,

取自:http://www.ustudy.org.tw/creativity/index.htm

呂軍燕譯(2002):池塘的驚奇(初版)。台北市:閣林、新雅。

呂素雯(2003):自然科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問題解決 能力、態度及學習成就之影響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乙明、李淑貞譯(2005):創造力 II‧應用。台北市﹕五南。

李弘善譯(2003):思考教學(初版)。台北市:遠流。

李光烈(2000):國小自然科教師應用創造性問題解決的教學策略之行動

李茂興譯(1998):教學心理學(初版)。臺北市:弘智文化。

李賢哲(2001):以動手做(DIY)工藝的興趣培養中小學童具科學創造 力之人格特質。科學教育月刊,243,2-7。

李賢哲和李彥斌(2002):以科學過程技能融入動手做工藝教材培養國小 學童科學創造力。科學教育學刊,10(4),341-372

汪榮才(1998):國小資優學生與普通學生後設認知與自然科創造性問題 解決之比較。國民教育研究集刊,4,1-53。

官美君(2003):啟動國小學生創造性問題解決機制之研究-以「彩色光 影魔術師」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

林秀玫(2004):創意教學策略之研究─以國小生活課程為例。國立台北師 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摘要(未出版)。

林佳蓉譯(1999):365 個簡單有趣的科學遊戲(二版)。台北市:方智。

林美嬌(2005):國小生活科技課程實施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之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摘要(未出版)。

邱明楨(1994):車.船.飛機。台北市:全品文化

邱明楨等人(主編)(1994):全功能學習百科(初版,第 32 冊):船.車 子.飛機。台北市:金品。

邱美虹(2000):概念改變研究的省思與啟示。科學教育學刊,8(1),1-34。

邱美虹、林世洲、湯偉君、周金城、張榮耀、王靖璇(2005):科學創意 實驗書(初版)。台北市:洪葉。

邱泰榮(2002):基礎施工創造力應用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土木與 防災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摘要(未出版)。

封中興、洪振方(2004,12月):在探究式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創造力之 行動研究。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第二十屆科學教育術學術研討會。高

洪川富(2006):應用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於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 學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

洪文東(1997):創造性思考與科學創造力的培養。國教天地,123,10-14。

洪文東(1998):創造型資優兒童的特徵及學生科學創造力培育之探討。

科學教育研究及發展季刊,10,6-13。

洪文東(2000):國小學童科學創造教學模式之探討。八十九學年度師範 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1,29-51。

洪文東(2000):從問題解決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創造力。屏師科學教 育,11,52-62。

洪文東(2001):國小自然科學創造思考教學模組設計與評估。九十學年 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2,961-991。

洪文東(2002):創造型兒童之思考特性與科學創造力的關聯性。屏東師 院學報,16,355-394。

洪文東(2003a):創造性問題解決化學單元教學活動設計與評估。科學教 育學刊,11(4),407-430。

洪文東(2003b,12 月 ):藉由創造思考教學培養青少年的科學創造力。論文發 表於九十二年度教育論壇中區座談會(八)。台中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洪文東(2003c)。國小「酸鹼」與「氧化還原」教學模組設計及學童科學 創造力之實作評量。屏東師院學報,18,495-532。

洪文東(2005):以「熱的傳遞」主題教學活動設計提升國小學童思考智 能之探索性研究。屏東師院學報,22,331-364。

洪文東(2006):國小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模組設計:以「土地」主題為 例。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4,471-494。

師大學報,15,641-662。

洪振方(2003b,12 月):青少年科學創造力培育之趨勢、現況與問題。論文發 表於九十二年度教育論壇中區座談會(八)。台中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洪蘭(2005):閱讀,讓你的腦更有創造力。科學人,45,42-45。

洪蘭譯(1999):不同凡想(初版)。台北市:遠流。

唐偉成、江新合(1999):開發科學創造力之教學策略研究─應用於國小自 然科。科學與教育學報,3,53-77。

夏林清、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 做研究。台北:遠流出版社。

殷慰箴譯(1993):有趣的物理實驗。高雄市:百麗。

馬玉鳳、王磊(2004):牛頓的故事(初版)。台北縣:達觀。

張文華(2000):創造性思考 Creative thinking。載於賈馥茗等編:教育大 辭典(第7 冊,pp. 775)。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張春興、林清山(1992):教育心理學(二十二版)。台北市:東華。

張振松、黃萬居(2003):自然科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國小學童創造力 及問題解決能力之研究較。屏東科學教育,18,47-58。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學習領域(編 號:0920028081)。臺北市:教育部。

連啟瑞、盧玉玲(2005):科學創造思考能力的提昇─「探究性問題」的形 成。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8(1)﹐29~58。

郭騰元(2000):創意的科學玩具(初版)。台北市:牛頓。

陳可崗譯(2002):牛頓(上)─最後的巫師(初版)。台北市:天下遠見。

陳可崗譯(2002):牛頓(上)─最後的巫師(初版)。台北市:天下遠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