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研究者透過「類比推理教學法」之實驗教學後,提出以下建議,以作為未來在教學 及相關研究之參考。

一、教學上之建議:

(一)數學領域各單元間有其連貫性,因此「類比推理教學法」可融入數學領域教 學中,教師經由不斷的教學試練,可精進掌握教材中推理教學的成份。

(二)教師在進行「類比推理教學法」之前,須分析活動單元中可進行類比推理教 學的素材,注意搭配單元內容的類比對應素材及其概念脈絡,以達成在類比推理的訓練 中,培養學生推理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類比推理教學法」是異於「傳統式教學法」的一種教學方式,在經過「類 比-對應-學習」的過程後,讓學生加深印象而獲得具體概念,然其發展過程耗時頗多,

國中階段常有趕課壓力,故在實施「類比推理教學法」之前,建議教師利用彈性課程時 間,進行學生類比推理能力之訓練,讓學生熟悉類比推理模式後,實施教學可能會比較 有顯著的效果。

(四)本實驗似乎較適合先備知識充足的學生,因為在類比對應階段,學生具有的 先備知識將影響檢索、學習的時間。在進行「類比推理教學法」時,適當且有效的實例 與善用教具,能引起學生注意,更能讓學生瞭解類比推理的應用與解題方法。在舉例上,

建議使用學生所熟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等。

(五)設計資訊融入輔助培養類比推理能力。本研究中研究者乃自行設計類比推理 教學學習單進行教學,而除了由教師於課堂上進行類比推理教學之外,透過類比推理教 學網站或電腦輔助軟體的建置,來由學生自行學習類比推理,亦是一種培養類比推理能 力的方式。

(六)學生在類比對應學習過程中,所反映出的個人迷思概念,將可作為教師課程 安排或補救教學的依據。因此,設計類比推理題型時,教師可先蒐集學生的迷思概念與 錯誤解題類型作為命題參考。

二、對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

(一)本研究採取小樣本的實驗教學,並非隨機取樣,且實驗過程尚短,實驗教學 是否具有學習保留及學習遷移效果,必須進行追蹤的研究。希望將來能進行更長時間、

更大規模教學實驗,以及擴大實驗樣本,而得到更為一般性的結論與成果。

(二)採用不同的主題進行研究

本研究僅針對線型函數單元進行實驗,但不同的學習單元甚至不同的科目上,皆有

不同的特性。期待將來可以設計完整的國中數學類比推理教學教材,也可以進行比較不 同單元學習的影響,以期能建立一套符合多種課程進行的類比推理教學法。

(三)進行質的分析

本研究僅針對學習者進行學習成就評量,未來可以針對個別學習者進行更深入的研 究,瞭解其概念如何形成,以及跟教材相互的關係,並可進一步針對多個群體來進行分 析。

(四)由於任何一種教學活動並非皆可讓每位學生獲得相同益處,未來的研究者在 做進一步的研究時,不妨更深一層考量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思考風格、學習策 略、焦慮感,或觀察學生對於類比推理活動的行為,針對個別差異,探討不同類型的學 生之可能於類似活動中的獲益程度,相信這也是對未來之研究中一項頗具探討的議題。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劉嘉茹、邱鴻麟(譯)(2007)。Anton E. Lawson 著。學習、發展和發現的神經學基礎:科 學和數學教學的啟示。台北市:高等。

劉福增(譯) (1997)。B. Russell 著。哲學問題及精采附集。台北市:心理。

李心燦、王日爽、李志堯(譯) (1996)。G. Polya 著。數學與猜想。台北市:九章。

林清山(譯)(1997)。R. E. Mayer 著。教育心理-認知取向。台北市:遠流。

柴蘭芬、林志哲、林淑敏(譯) (2006)。A. Woolfolk 著。教育心理學。台北市:培生。

謝如山、謝名起、謝名娟(譯) (2005)。James E. Schwartz 著。數學科教材教法。台北市:

五南。

洪蘭(譯) (1999)。R. J. Sternberg 著。活用智慧:超越 IQ 的心智訓練。台北市:遠流。

陳澤民(譯) (1995)。R. R. Skemp 著。數學學習心理學。台北市:九章。

丁斌悅(2002)。國二學生學習線型函數時的概念表徵發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文科(1991)。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江佳惠(2001)。以幾何面積為類比物教授國一代數乘法公式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科學教育研究所數理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江淑卿(2001)。兒童類比推理能力的學習潛能評估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3(1),47-64。

呂益昇(2005)。國三學生三角形外心與內心概念學習之困難因素及類比教學實驗的探 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杜嘉玲(1999)。概念發展-古典論與聯結論。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嘉義縣。

李靜、宋立軍、張大松(1994)。科學思維的推理藝術。台北市:淑馨。

吳正己(1995)。類比與電腦教學。資訊與教育,46,34-38。

吳幸宜(1994)。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台北市:心理。

吳依芳(2003)。建模教學活動對國二學生學習線型函數概念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佳起(2003)。函數單元學習前後的概念成長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玫瑤(2001)。教學對高中生學習函數概念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明隆(2000)。SPSS 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

邱美虹(1993)。類比與科學概念的學習。教育研究資訊,1,79-90。

林文俊(2002)。線型函數概念在國中數學課程中發展的脈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星秀(2001)。高雄市國二函數課程 GSP 輔助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建隆(2001)。合作學習的類比學習環對國中學生壓力概念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吳庭瑜、黃麗分、洪瑞雲、黃永昌(2007)。類比與證偽思考技能之學習。教育心理學報,

38(3),271- 290。

吳淑琳(2001)。國中生線型函數概念發展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福來(1987)。數學教育的問題與研究。科學教育月刊,18(7),494- 496。

涂金堂(2001)。類比推理之探究。初等教育學報,14,293-316。

徐星豪(2004)。應用類比學習環探討國中學生大氣壓力概念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數理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康軒編輯小組(2009)。國中數學教師手冊第二冊。

高淑芬、邱美虹(1998)。類比的檢索與對應。科學教育月刊,6,63-80。

徐順益(1999)。以類比思考成分探討國二學生在有類比物教學後有關速度與加速度之解 題思考現象。科學教育學刊,7(4),315-341。

郭人仲(1994)。國中學生生物概念類比學習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數理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郭人仲、徐順益、王國華(1995)。國中生物概念的類比學習之研究。科學教育月刊,6,

51-68。

郭生玉(1997)。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市:精華。

陳正明(2003)。透過 Excel 輔助進行線型函數補救教學之研究-以一個國二學生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加衛(2006)。試論數學類比推理方法的“源”與“流”。2008 年 11 月 19 日取自 http://c.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xsxzz-gzb/2006-2.aspx

黃幸美(1994)。兒童的類比推理思考與發展。教育與心理研究,17,477-506。

黃幸美(2001)。類比推理教學方法之探討。教育研究雙月刊,41,61-69。

曹亮吉(2000)。函數觀念的演變史。科學教育月刊,15,12-15。

陳恆迪(1993)。國中學生物理概念類比學習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數理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08 年 11 月 20 日取自 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4420

陳恆迪、徐順益(1994)。國中學生物理概念類比學習之研究。科學教育月刊,5,141-166。

陳美珍(1990)。智力與測驗。台北市:大洋。

陳盈言(2001)。國二學生變數概念的成熟度對函數概念發展的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雅君(2007)。職前化學教師自發性類比之探討。科學教育學刊,15,265-294。

陳創義(2003)。青少年的變數與線型函數概念發展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 究計畫期中報告(報告編號:NSC 91-2521-S-003-004),未出版。

許瑀庭(2006)。以類比學習環融入教學克服國中生電學迷思概念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數理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麗蓉(2002)。發展數學科教學模組之個案研究-以畢氏定理、函數為例。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國恩(2001)。合作探究學習系統。第五屆全球華人學習科技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麗芬(1992)。幼兒類比推理能力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市。

楊弢亮(1992)。中學數學教學法通論。台北市:九章。

趙微(2006)。類比推理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2008 年 11 月 20 日取自 http://big5.rz.gov.cn/edu/yxxshu04.htm。

劉曼麗(2004)。推理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劉嘉茹、王淑慧(2003)。初探國中學生自行發展類比物之來源與判準。中華民國第十九 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鄭維誠(2002)。線型函數的學習對國二學生變數概念發展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賴明裕(2008)。從設計國一函數線上學習課程來探討自學成效。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 路學習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謝哲仁、何政謀(2005)。融入 Sfard 學理的動態電腦設計活動以進行解二元一次聯立方

謝哲仁、何政謀(2005)。融入 Sfard 學理的動態電腦設計活動以進行解二元一次聯立方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