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針對研究結果與發現,對學校、教育行政單位以及未來研究提供以下 建議:

一、 班級導師的建議

(一)尋求資源及充實專業知識

教師應常與輔導室或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取得聯繫,掌握了解學生在資源班 的各種情形,與資源班老師共同協助輔導身心障礙兒童,並適當安排補救教學及 針學生所需要的輔導諮商等措施,必要時再與資源班老師會同學校行政單位,召 集各處室、老師、家長舉行個案會議,提供更適合的教育機會。另外,教師應主 動充實特教專業素養,多參加各類別的特教研習活動課程級相關活動,培養各類 特教專業技能,才能適時為學生提供服務,以備不時所需。

(二)加強身心障礙學生的課業輔導及行為習性

一般國小學生認為身心障礙資源班同儕在學業生活態度方面的表現都較不理 想,需要加強指導,身心障礙學生學生可能因學業程度低落、生活習慣差,以致 影響其自信心,降低同儕對其接納態度,教師可利用時間加強障礙學生的課業及 生活輔導,以提高其學業成就及生活適應之能力,強化學習障礙學生的自信心。

(三)了解學生個別差異及個人潛力

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給予適才適性的教育,除了著重學業知識的灌輸 及生活行為教導外,更應主動發掘學生的優勢能力或潛能,增加同儕的認同感,

減少身心障礙學生在課業失敗而導致的挫折感,增加其自信心,肯定自我價值,

更為同儕所接納。

(四)建立小老師、小天使的認輔制度

身心障礙學生在課業或生活適應及人際互動方面的表現都不太好,且需 要加強指導,身心障礙學生可能因學業成績低落或生活習性差,而降低同儕 對其接納態度,教師利用小老師、小天使認輔身心障礙學生,提供生活與學 習的支援與協助,增進同學朋友彼此之間的認識與了解,培養同儕對身心障 礙學生的關懷、尊重的情操,增進社會人格的健全發展,促進雙方認識與接 納。在班級中運用「愛心小天使」的同儕輔導制度,有助於身心障礙學生生 活及學習能力的提升,一般學生也會更加用心學習,充實自我知識以指導學 習障礙同儕,同時對他更加認識,培養設身處地為別人設想的胸懷。

(五)給予服務的機會

班級導師應讓普通學生有較多擔任幹部、服務人群之機會,也應依身心障礙學 生的能力,在適時的時機給予其服務同學的機會,增進普通學生與身心障礙學生 的互動機會,促使學生自我成長,提升學生的認同及接納,獲得自我實現的機會。

二、 學校方面

(一)實施特教宣導

本研究發現女生對身心障礙資源班同儕的態度比男生更佳,無接觸經驗的國小學 生較有接觸經驗的學生對身心障礙資源班的同儕有較正向的態度,因此學校應每 學期並有計畫,實施全校全面性的特教宣導活動, 並安排有系統的活動,學校可 於週會或綜合領域課時, 藉由相關活動或安排參觀附近特殊教育機構等,讓全體 學生師生皆能儘早了解認識「身心障礙資源班」及「身心障礙學童」,有助於提 早讓普通學生對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童有正向的接納態度。

(二)配合教師需求及充實設備

一般學校所設立的資源班屬不分類資源班,教師專業能力有限,學校行政能

適時提供較多的教學支援及特教研習資訊,且能為教師處理課務問題,並安排參 加各類特教研習。又因資源班屬不分類,其各類教材及硬軟體教學設備必定會短 缺不足,學校方面應適時固定編列經費以補充教材。

(三)減少教師授課時數

學校可酌予減少級任教師之授課時數,使級任教師有額外的時間來為身心障 礙學生做個別輔導或之相關事務,對身心障礙學生能有更積極與實質的幫助,而 且不會影響正常學生之教學進度與上課秩序,促使身心障礙學生被同儕所接納。

三、教育行政方面

(一)融合教育實施措施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與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有接觸經驗的普通班學生對資源 班同儕的接納態度不如無接觸經驗之學生。由此可見,特殊教育在推行融合教育 之前並無相關的措施配合。

就教師而言,缺乏特殊教育的專業訓練,且在行政上、教學上受到的短缺,,

相對的影響到班上學生對身心障礙兒童的接納態度,因此教育行政單位應對融合 教育政策加以檢討,需建立一套完整而有彈性的教育體制、鼓勵特教教師進修、

加強普通班教師與學生融合教育的觀念、相關人員的行政配合、校內軟硬體設備 宜充足、等。而在身心障礙兒童方面,也需考慮其學習能力、適應行為能力、其 他障礙類別、家長的期望及教養態度,給予適當的安置,調整資源班的課程。

(二)增列特殊教育教材為正式課程

中小學課程增列尊重身心障礙者之教材內容,透過正規教育的實施,有效改 變一般人對身心障礙兒童錯誤的認知與排斥的態度。

參 考 文 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1986)研究法(4 版)。台北:五南。

王文科(2000)。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天苗(1983)。國中小資源教室實施狀況之調查研究。特殊教育季刊,10,14-24。,

王振德(1992a)。特殊班資源教室化。國教天地特殊教育文集,特殊教育叢書(十 六)。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王振德(1992b)。資源教育理論與實務。國教之聲,25(4),12-21。

王振德(1999)。資源教室方案。臺北:心理。

毛連塭(1994)。當前特殊教育的兩個重要理念。特教新知通訊,2(3),1-2。

朱敬先(1986)。學習心理學。台北:國立編譯館。

江煒堃(1998)。資源班經營方向的探討。中縣文教,29,13-14。

余益興﹙1996a﹚。茄冬國小學生接納智能障礙兒童態度之研究。教師之友,37 (1),

59-64 。

余益興﹙1996b﹚。如何幫助普通班智能障礙兒童-同儕輔導。教師之友,37 (2),

55-56 。

何東墀(2001)。融合教育理念的流變與困境。特教園丁,16(4),56-60。

何華國(1995)。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五南。

吳武典(1998) 。台灣特殊教育的最新發展-教育改革與特殊教育。教育資料集刊,

23,197-220

吳武典、簡明建、王欣宜、陳浚隆(2001)。對殘障者的態度調查及二十年前後的 比較。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1,77-88。

吳幸祝(2002)。國小級任教師對自閉症學生就讀普通班意見之調查研究。國立臺 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秋燕(1998)。國小學生對聽覺障礙兒童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昆壽(1998)。融合教育的省思。特教新知通訊,5(7),1-4。

吳清山、林天祐(1996)。融合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19。

吳勝儒(1999)。高級職業學校對智能障礙同儕的態度。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玉琴(2002)。東部地區國小學生對聽覺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與互動模式之調查 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美枝(1991)。社會心理學(七版)。台北:大洋。

李美枝(2002)。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台北:大洋。

李碧真(1992)。國民中學學生對聽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德高(1983)。資源教室。特殊教育季刊,10, 1-2。

沈寶玉(2001)。國內博碩士論文有關對身心障礙者接納態度之研究的研究分析。

特教園丁,16(3),1-8。

杞昭安、何東墀、張勝成(1995)。師範學院學生對視覺障礙兒童態度之實驗研究。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2,147-177。

周何(主編)(1997)。國語活用辭典。台北:五南

周業謙、周光淦譯(1999)。戴維․賈里(David Jary)、朱莉亞․賈里(Julia Jary)

(1999)原著。社會學辭典。城邦文化。台北:貓頭鷹。

林月盛(1998)。資源教室的現況與改進。特殊教育季刊,67,27-29。

林坤燦、洪麗遠(1992)。國小學生接納智能不足兒童態度與行動之實驗研究。特 殊教育季刊,44,11-16。

林東山(2005)。台中縣國小學生對接受融合教育之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

林美和(1996)。國民小學資源班課程與教學。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林真鍊(2004)。國小學童對於資源班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乾福(2003)。國中學生對智能障礙同儕的態度。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清江(民 1986)社會教育學。台北:國立編譯館。

林豐城、蘇再添(1990)國小學生對智能不足接納態度之研究。台灣省第一屆國 小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未出版。

邱鈺喬(2003)。台北市國中生對就讀資源班學生的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孟瑛如(民 2000)資源教室方案—班級經營與補救教學。台北:五南

孟瑛如(2002)。。學習障礙與補救教學---教師及家長實用手冊。台北:五南。

俞文釗(1993)。管理心理學。台北:五南。

洪榮照(1997)。資源班的經營方向。特教新知通訊,5(2),1-5。

洪雪萍(1998)。國小教師對智能障礙者態度與歸因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儷瑜(2000)。學習障礙者教育。台北:心理。

柯貴美(1998)。從教育改革聲中談特殊教育的轉型。國小特殊教育,25,52-59。

宣崇慧(2001)。資源教室方案理念在大專院校之實踐。特殊教育季刊,78,20-25。

涂添旺(2002)。台中市國民小學學生對視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享良(民 2000)緒論。載於王文科(主編),特殊教育導論(頁 1-46)。台北:

心理。

許天威(2000)。身心障礙者的轉銜計畫。載於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主編),

新特殊教育通論(頁 431-485)。台北:五南。

陳田(1998)。融合教育在台灣。人本教育札記,110,83-87。

陳金池(1998)。國小學生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勇祥(2002)。從融合教育的觀點談資源教室的定位和走向。特殊教育計刊,85,

24-26。

梁偉岳(1995)。國小學生對不同回歸方式智能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彰 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梁偉岳(1995)。國小學生對不同回歸方式智能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彰 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