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本研究中經營模式的調整或改變,可從企業組織的外部客戶與內部成本兩種觀 點探討。從外部客戶觀點來看經營模式,是企業組織選擇哪些加值活動來創造客戶所 需的價值,並依此選擇瞄準目標客層、投入適當的資源、建構事業網路、發展通路以 及賺取應得的利潤。就內部成本觀點而言,經營模式是指流程模式,即企業組織如何 施行所要從事的加值活動。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雙重夾擊下必會影響個案公司外來的 經營與獲利情況。故本研究透過經營模式的分析與探討後,由外部客戶觀點與內部成 本觀點研擬出商業模式中相關調整建議,以期個案公司之經營模式能在日益劇變的產 業環境裡與時俱進,並能保持一定的競爭力與獲利。本研究經訪談結果分析與文獻探 討後,研擬出適合個案公司新的經營模式,如表 5-1 所示,新的經營模式依循著原有 經營模式進行調整,圖中底線為建議調整的新經營模式。

55

56

基礎思考個案公司經營模式的調整,並提供具體方案如下:

一、 個案公司主要模式為以實體通路經銷商與企業客戶為利基市場,若能開拓虛 擬通路零售商為主的利基市場,並往上下游廠商垂直整合成策略聯盟,以資源共 享共創利潤的基礎出發,必能更貼近虛擬通路零售商,更瞭解客戶需求,更適宜 提供客戶所真正需求的產品,進而更確保訂單的持續性,進而增加收入來源的穩 定性。

二、 個案公司應積極參加國內外 LED 產品展覽,參加展覽可展示公司自身的產 品,又可以建立個案公司在客戶心目中印象,進而產生信賴效應,其目的就是增 加認識其他國家新的品牌商與企業客戶,讓既有的經營模式持續運轉,再經由個 案審視新的夥伴關係,再帶入新的經營模式繼續運行。

三、 個案公司若想要永續經營,需要調整現有模式並嘗試經營終端消費者市場,

其主要目的仍是在增加消費者客戶數量,並使個案公司自有通路的比例增加,進 而增加收入來源。此法可從挑選幾款個案公司較為熱銷的 LED 燈具商品,即該 產品無須再投入更多的人力與資源,作為投入終端消費者市場的試行產品,此法 可經由虛擬通路零售店開始建立與運行。同時,個案公司應建立完善售後服務流 程來滿足消費者,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客戶忠誠度。

四、 個案公司主要關鍵活動為製造生產與銷售活動,若要進入終端消費者市場必 然需增加網路平台的經營,來拓展產品的能見度。此法可藉由加入網路購物平台 或者個案公司鋪貨零售實體店面營銷。

個案公司若採行上述第一點策略聯盟方案,未來勢必造成對上游供應商與下游經 銷商或零售商產生市場性衝突問題,假如自創品牌,日後可能會擠壓到現有代工品牌 的客戶銷售量,如何透過商品價格及品質來區隔不同的消費能力客層,成為個案公司 須審慎面對的經營課題,另終端消費者從零售商端導入到個案公司直接銷售,亦會與 下游廠商產生市場銷售衝突,該以產品品項區分哪些給零售商銷售或是公司自行銷 售,或是個案公司另行成立子公司專營電子商務區塊,將終端消費者移轉給子公司獨 立經營,以降低與經銷通路間的銷售直接衝突,淡化個案公司直接經營終端消費者的

57

觀感,亦是未來可考慮之方向。

58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一、專書

1. 王雲東(2007)。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台北:威仕曼文化事業 股份有限公司。

2. 方至民(2003)。企業競爭優勢。台北:前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3. 石耀麟(2010)。以資源基礎理論探討國內 3C 通路賣場之競爭優勢及經營策略。

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經營管理組,未出版,新竹。

4. 江文頤(2013)。商業模式對社會企業經營效之影響。元智大學經營管理碩士班碩 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5. 李麗玲(2010)。全球 LED 照明技術趨勢。台北市:工業技術研究院。

6. 林季蓉(2005)。以資源基礎理論探討台灣 TFT-LCD 廠商合併競爭優勢之研究。

真善研發期刊,1(1),28-40。

7. 拓墣產業研究所(2012)。前瞻通路與市場趨勢布局 LED 照明市場(初版)。臺北:

拓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 拓墣產業研究所(2013)。從燈具特性及附加價值探討 LED 照明未來發展趨勢(初 版)。臺北:拓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 胡幼慧(1996)。質化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圖書有 限公司。

10. 黃俊英(2000)。行銷管理-策略性觀點。臺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59

二、網路資料

1. DIGITIMES(2015)。台灣光電產業 2015 市場概況與未來展望,2015 年 6 月 16 日,取自: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3&id=0000430854_UST7 N89Y6T69T53UNQDHY (最後瀏覽日:2015 年 7 月 24 日)。

2. LEDinside (2012)。LED 產業全球市場發展現狀解析,2012 年 7 月 25 日,取自 http://www.ledinside.com.tw/news/20120725-22192.html (最後瀏覽日:2015 年 7 月 24 日)。

3. LEDinside (2014)。2015 球泡燈市場大者恆大 LED 照明產品滲透率提高,2014 年 11 月 10 日,取自:http://www.ledinside.com.tw/research/20141110-30314.html (最後瀏覽日:2015 年 7 月 24 日)。

4. 360 度 DIGITIMES(2009)。億光與上海亞明照明合資,2009 年 3 月 31 日,取自: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0&Cat=15&id=127848(

最後瀏覽日:2015 年 7 月 24 日)。

5. 艾騰實業(2015)。LED 的節能效益,2015 年 6 月 11 日,取自:

http://www.aitled.com/ledtg.htm(最後瀏覽日:2015 年 7 月 24 日)。

6. 李芷氤(2012)。全球 LED 照明產業現況與走向,2012 年 1 月 2 日,取自:

http://www.cnfi.org.tw/kmportal/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magazine10101-502-8 (最後瀏覽日:2015 年 7 月 24 日)。

7. 黃孟嬌(2014)。全球 LED 元件市場發展趨勢,2014 年 5 月 8 日,取自:

http://www.semi.org/ch/sites/semi.org/files/docs/20140508_%E5%85%A8%E7%90

%83LED%E5%85%83%E4%BB%B6%E5%B8%82%E5%A0%B4%E7%99%BC%

E5%B1%95%E8%B6%A8%E5%8B%A2_for%20Semi%20V1.pdf(最後瀏覽日:

2015 年 7 月 24 日)。

60

8. 黃孟嬌(2014)。全球 LED 元件市場發展趨勢,2014 年 8 月 13 日,取自:

http://www.semi.org/ch/sites/semi.org/files/docs/1.%20%E5%85%A8%E7%90%83L ED%E5%85%83%E4%BB%B6%E5%B8%82%E5%A0%B4%E7%99%BC%E5%B 1%95%E8%B6%A8%E5%8B%A2_for%20Semi_(%E8%AC%9B%E7%BE%A9).pd f(最後瀏覽日:2015 年 7 月 24 日)。

9. 經濟日報(2010)。國際電子展:台灣 LED 向世界發光,2010 年 9 月 15 日,取自:

http://www.taiwangreenenergy.org.tw/News/news-more.aspx?id=6A2F5DBBC13D2 EF3(最後瀏覽日:2015 年 7 月 24 日)。

10. 蘋果日報(2013)。億光自有品牌登陸,攻照明市場,2013 年 3 月 19 日,取自: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30319/34895853/(最後 瀏覽日:2015 年 7 月 24 日)。

11. 蘋果日報(2014)。億光:2 年後拼 LED 世界第一,2014 年 7 月 26 日,取自: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40726/35981900/(最後 瀏覽日:2015 年 7 月 24 日)。

貳、 英文部分

1. Barney, J. B. (1991).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1),99-120.

2. Hamel, G. (2000), Leading the Revoluti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3. Johnson, M. W., Christensen, C. M., and Kagermann, H., (2008). 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 Decembe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0-59.

4. Magretta, J. (2002). 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0(2), 86-92.

5. Morries, Schindehutte, & Allen(2005), 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58(3), 726-735.

61

6. Minichiello, V., Aroni, R., Timewell, E., & Alexander, L. (1995), In-depth

Interviewing: Principles, Techniques, Analysis, 2nd ed., Melbourne: Longman, 62-75.

7. Osterwalder, A., Pigneur, Y., & Tucci, C.l. (2005), Clarifying Bussiness Models:

Origins,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Concept, Communic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16(1), 1-25.

8. Osterwalder, A., Pigneur, Y., & Tucci, C.l. (2012),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Hoboken: John Wiley & Sons Inc.

9. Penrose, Edith T. (1959), The Growth of the Firm, New York: M. E. Sharpe Inc.

10. Teece, D.J. and G. Pisano(1994),The dynamic capabilites of firms: an introduction,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3(3), 537-556.

11. Teece, D.J., G. Pisano and A. Schuen(1997),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8(7), 509-530.

12. Teece, D.J., R. Rumelt, G. Dosi and S.G. Winter (1994), Understanding Corporate Coherance: Theory and Evidence,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ur and Organization,

23, 1-30.

13. Voelpel, S., Leibold, M., Tekie, E., & Krogh, G. (2005). Escaping the Red Queen Effect in Competitive Strategy: Sense-testing Business Models.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3(1),37-49.

14. Wernerfelt, B.(1984),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62

Journal, 5(2), 171-18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