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創造力發展的家庭因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影響創造力發展的家庭因素

一、家庭社經與創造力的關係

英國曼徹斯特調查(Manchester survery)報告書中指出,關係教育成 就的主要因素,在於家庭環境之內,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幾乎是兩倍於 學校及社區兩項因素的總合(陳奎熹,1991);且Havery和Dodd(1995)認 為家庭環境關係學童酗酒、吸毒、抽菸等行為之有無。個人之家庭環境 條件可以預測資優兒童未來在特殊領域傑出的表現,其原因在於家庭的 社經地位決定資源,特別是個人可自由運用的資源,例如金錢和教養子 女的時間,這些都是在家庭環境中發展兒童天賦的有利因素,此外,在 體育、藝術等非傳統性的成就領域,低社經地位者與邊緣化家庭的兒童 通常會表現出較高的創意(Olszewski-Kubilius, 2000)。顏明仁(2001)發現 社經地位高的學童科技認知能力遠高於社經地位低的學童,雖然此研究 結果顯示社經地位對科技認知能力的確有顯著的影響,但社經地位是否 也會影響到學童科技創造力的表現,則值得進一步的探討。本節將先說 明家庭社經地位的意涵,探討家庭社經地位影響科技創造力的因素,最 後綜合相關的實證研究結果,以助於預測家庭社經地位對科技創造力的 影響程度。

(一)家庭社經地位的意涵

家庭社經地位不等所造成的社會階層連帶的也影響到子女的 受教機會和學業成就不相同,劃分社會階級所依據的職業、教育與 收入三者本身密切相關,具有社會與經濟的意義,因此許多研究者 逐漸以社會經濟地位(Social Economic Status;SES)一詞代替社會階 級或社會階層(林義男、王文科,1998)。林素雯(2005)就認為以職業 作為透視階級的指標窗口,除了資料方便取得外,職業在現代社會

51

的階層體制乃代表著個人的勞動力條件(如:技術水準、勝任條件、

薪資要求度);同時也是象徵著人們社會聲望的高低、影響力的大 小、生活風格差異等類型。

綜合學者的看法,所謂的社經地位可以指教育、職業、收入、性別、

種族等或者是以上類別的總合,通常以此作為個體客觀階級位置的代 表。雖然社經地位的差異並非完全代表階級的差異,但是彼此的相關性 卻很高(陳建州,2000)。換句話說,在階層體制中,位階的高低通常代 表財富的大小、階級的異同、身分地位的高低、權力的多寡與文化的差 別等;所以一般人大多還是會以家庭社經地位來表示階級的高低情形。

另外,鄒浮安(1994)認為在探討家庭社經地位的相關主題時,最好能將 職業與教育程度合併作為家庭社經地位之基準,如此對於研究結果方面 會較具客觀性及解釋力。因此本研究的「家庭社經地位」主要以「父親 的教育程度及職業」與「母親的教育程度與職業」為衡量的指標,並將 其合併探討對於本研究主要變項的作用情形。

(二)家庭社經地位影響創造力之相關因素

Wood 和 Schenfeldt(1990)指出家庭社經背景為創造力發展的 先決條件,個人創意行為中所需的認知能力(擴散思考、語言與思 考的流暢、問題解決風格等)、非認知特質、氣質(個人特質、價值、

興趣、態度等)均與它有關。因此,社經地位在創意行為中扮演關 鍵角色,不僅決定資源分配的多寡,還提供下列二項促進創造力發 展的重要條件:

1.父母教養方式

根據多年實務經驗的觀察,無論父母的社經地位如何,如何 能鼓勵孩子,並提供相關的學習資源,就能影響孩子在學校的學 習成就。一般而言,高社經地位的家庭,父母對於子女的教養方

52

式,較傾向獨立、自主、問題解決、休閒活動及各項嘗試的攝取,

反之,低社經地位的家庭,父母為了維持生計,較無暇了解孩子 的學習情形,在語言的表達上也較粗糙(黃國彥等,2003)。國外 相關研究則發現雙親擁有高學歷、薪資超過一般水準以及受到較 好的教養者,較會扮演導師或嚮導的角色,讓孩童開放心胸接觸 多元社會文化,父母教養的態度也傾向積極的民主的方式,而在 自由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比在權威環境下成長者較具有創造力 (Kagers-Bone, 1993;Pohlman, 1996;Snowden & Christian, 1999)。國內的研究也有相類似的結果,社經地位與創造力之間 有顯著相關,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父母教育程度越高、並從事專業 性職業或擔任重要職務者,對於子女管教方式及態度更趨向合 理、開明且更多關懷,且不論父或母採取開明管教方式皆與兒童 創造力皆有顯著相關,相反地,當父母採取專制教養態度則與創 造力有負相關(陳宗逸,1995;羅一萍,1996)。綜合上述的研究 結果,創造力與父母教養態度之間的相關取決於家庭的社經地 位。

2.語言運用方式

社經階層之所以會造成兒童之間的文化差異,主要原因在於 低社經地位的孩童較缺乏文化層面例如藝術、審美等的刺激,所 以在語言的使用上相對地較粗鄙,吳幼妃(1970)指出高社經地位 兒童其語言趨向精密性,低社經地位兒童語言的使用則傾向抑制 性。Haley(1984)研究語言與創意問題解決間的相關,指出文化 優勢兒童所受的學校教育和家庭經驗均有利於語言表達的方 式,而文化不利的兒童語言則受到抑制,尤其是家庭所使用的方 言較不為學校接受,兒童因此傾向發展肢體溝通的技巧,結果中

53

產階段兒童因挾語言表達的優勢,使其創意問題解決的表現優於 低社經地位的兒童。因此,中高社經地位者因具備語言優勢而增 加其創造力的產出機會。

(三)家庭社經地位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

國外學者Dewing 和 Taft (1973)以 394 名七年級兒童進行研究,

探討具有創造潛能的兒童其父母的特徵,卻發現父親的教育水準與 兒童創造力未達顯著的相關。Aldous(1973)以 620 名三年級且與父 母同住的男女兒童為研究樣本,探討獨創力與家庭社經背景間的關 係。研究結果發現,中層階級(middle class) (指父親職業是專業人 員、經理、政府或其他機關辦事員)兒童的獨創力高於中下層階級 (working class) (工人、消防隊員等)的兒童。Dewing 和 Taft 的研究 中指出,父親從事專業性的工作,或擁有執行權的職業,其子女有 較佳的創造行為。Haley(1984)也指出:高社經地位兒童在運動知覺 方面的創造力略遜於低社經地位的兒童,但因其家庭環境較佳,可 獲得良好的語文表達能力,因此語文創造力優於低社經地位的兒童 (引自柳秀蘭,1995)。Dewing 和 Taft 與呂勝瑛(1983)研究國內外資 優學生創造力與其父母的職業類別發現:父親的職業類別與男生的 創造力有著正相關;母親的職業類別對資優女生的助益較大。學生 從小耳濡目染,深受父母職業的影響。

Dudek、Strobel 和 Runco 等(1993)整理社經地位與和國小學童 創造力表現的相關研究,得到不同的結果:中社經者在3D 創造力 測驗表現優於低社經者,中社經地位和低社經地位的學生在托弄思 圖形和語文測驗均無顯著差異,低社經地位學生在圖形測驗表現優 於中社經地位者, 中社經地位學生在語文測驗優於低社經地位 者。Bruen、Schwarcz 和 Barinbaum(1984)研究不同社經地位所造成

54

的文化差異會影響兒童創造力的表現,結果發現文化不利區的國小 六年級學童在創造力的表現低於中產階級的學童,在圖形創造力的 表現,獨創力的差異最大,其次為精進力,此外,因文化不利區的 兒童在家庭環境缺乏多樣經驗的情形下,在語文創造力方面,流暢 力與變通力均顯著低於中產階級的學童。以上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社 經地位的學童,其在創造力測驗的表現的確有顯著差異,整體而 言,社經地位較高者會優於社經地位較低者。社經地位影響了學生 的創造力發展,來自中產階級的學童創造力顯著高於低社經階級 者,但是創造力同時受到領域學門的影響, 科技領域的創造力是 否會因社經地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 社經背景高者其科技創 造力是否會優於低社經者? 本研究將進一步探究兩者間的關係。

二、家庭教育關聯資本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家庭社經地位,被視為影響家庭環境及父母管教態度的主要因素 (Segal, 1985)。家庭社經地位水準越高,家庭環境越好,且父母親關懷子 女程度也和社經地位成正比(魏麗敏,1992)。石培欣(1999)家庭設備、現 代化設備、財產及家中圖書數,與子女的學業成就有顯著正相關。

DiMaggio和Mohr(1985)從文化資本的觀點來探討家庭環境對教育的影 響,其研究對象為1960 年十一年級的學生,研究時間歷時十一年;結 果發現文化資本對教育成就、大學教育、研究所教育以及婚姻的選擇都 有顯著的正相關,高階位置者擁有較高的教育文化興趣,這些子弟在學 校較受到教師的喜愛,因此教師會對這些學生提供較多的服務,加上自 己想成為文化人的動機,因此這些人在教育成就上有較突出的表現。陳 奎熹(1991)提出社會階級化理論,用以說明家庭社經地位並不直接影響 教育成就,而是透過物質條件、教育態度、教養方式、價值觀念、語言 型態、智力因素、成就動機、抱負水準和學習環境等中介因素發揮影響

55

作用。這些中介因素與社會階級關係密切,但並非絕對密不可分;研究 發現階級之內的學業成就差異可能就是些中介因素作用造成的。而國內 張善楠與黃毅志(1999)所做的路徑分析亦發現:家庭社經地位對學業成 績的影響,主要是透過屬於較於資源的中介變項,如家庭教育設施、父 母教育期望、父母對子女教育事務之投入等變項的間接影響。

我們欲探討家庭是透過何種中介變項來影響,是透過有形的物質條

我們欲探討家庭是透過何種中介變項來影響,是透過有形的物質條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