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夥伴關係之因素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2-43)

第 2 章、 文獻探討

2.3 影響夥伴關係之因素

在企業間的依賴程度及利害關係的程度沒有很高時,或是當這兩個企業 間合作的方式只為了短暫間利益共享而結合時,他們所能維持的關係是相當短暫 且無任何信任(Trust)及承諾(Commitment)可言,僅為短期的商業行為往來,並未 進行夥伴的規劃 (Planning)、分享 (Sharing)、持續 (Extendedness)、作業資訊交換 及相互間的作業控制等多角的組織間行為的評估如表 2.2 (Gardner et al. ,1994)。

表 2.2 夥伴關係行為因素 (Gardner et al. ,1994)

緯度 意義 短期關係 夥伴關係

規劃 整合雙方作業活動來控 制因為環境而造成的可 預期或不可預期之影響

自行規劃並按合約進 行

以 整 體 程 序 來 考 量,朝向持續合作 的 方 向 維 持 其 關 係

分享 雙方願意犧牲短期利益 而朝像長期合作的意願

開始時有明確的責任 描述,但可能傾向自 利的行為

犧牲短期利益,希 望 長 期 下 能 有 獲 益

持續 雙方的忠誠及長期合作 清楚的開始,但只維 持短暫的關係

沒 有 清 楚 的 定 義 開 始 及 結 束 的 合 作,但彼此確有意 願長期合作

作業資訊 交換

雙方的作業系能提供即 時及準確、有用的資料 供交換

合作前先行定義好明 確且可衡量的績效指 標

無 法 事 先 定 義 對 關係的需求,建立 在信賴及期望上 相互間的

作業控制

期望建立一個整體且有 效的系統

只對最後產出結果負 責,不介意整個生產 過程

整 合 其 作 業 程 序、檢查及原物料 來源等相關程序

委外(Outsourcing)的作業對於 IC 設計而言,有一些特殊性及潛在的特 質,這些因素深深的影響 IC 設計公司的生產績效、技術及利潤等,一般而言這 會關連到供應鏈夥伴的彈性及支援能力,或者是所能提供的資源服務,在日益競 爭激烈的環境中,供應夥伴也會逐漸加強其軟硬體的提升及快速回應的能力,以 爭取 IC 設計公司提供訂單的機會,不僅需要在產能方面著手加強,更有衍生出 轉包的服務 (Turn-key Services),以便能減少 IC 設計公司的管理成本及人力負 荷,因此對於評估供應鏈夥伴的因素,需謹慎的評估進行,如表 2.3 委外供應商 之重要評估因子(許世洲,2003)。

表 2.3 委外供應商之重要評估因子 (許世洲 , 2003)

因子 Monczka[2002] 盧彥旭[2000] 鄭義熙[2001] Ehie[2001] OI[2003]

經驗 Ⅴ Ⅴ

配合及彈性 Ⅴ Ⅴ

技術能力 Ⅴ Ⅴ Ⅴ Ⅴ Ⅴ

管理能力 Ⅴ Ⅴ Ⅴ

售後服務 Ⅴ Ⅴ

品質 Ⅴ Ⅴ Ⅴ Ⅴ Ⅴ

價格 Ⅴ Ⅴ Ⅴ Ⅴ

2.3.1 不確定及模糊夥伴的關係

供應鏈管理中,企業間的社會關係包含「組織信任」、「組織承諾」以及 合作夥伴間的「資產特用性」,組織間的信任關係可看成是種無形的管理機制,

能夠降低合作時的不確定性以及消弭交易的投機行為,因為信任對方而加強了合 夥的關係;組織間的承諾是雙方願意去維持一個穩定的合作關係,並持續地相互 支援 (林董祥, 2000)。

Parkhe(1998)提出企業間的信任往往因為三種原因而會有所改變:

☉不確定性 :當未來的環境不確定且無法預期時,企業間的信任就相形重要,

此時將面臨考驗。

☉脆弱的關係:企業間的信任可透過降低因投機行為所可能帶來的傷害,透過共 同的願景以及資訊的共享可以使得投機行為不再發生。

☉控制:當企業間的合作無法有百分之百的控制力時,此時會有「控制缺口」

(Control gap)產生,透過信任的機制能填平這個缺口。

☉信任

企業間合作的行為是否能被執行,當這個動機是發生在原始的利益或具 有可能性的約束力 (Buckley and Casson, 1988),故 A 相信 B 會保持承諾,因為 A 相信 B 能夠去除"私利"方面的行為,並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圖 2.7 發展

信任關係的處理模式上提供一個概念性的基礎架構 (Ring et al.,1994)。

圖 2.7 發展信任關係的處理模式 (Ring et al.,1994)

信任存在於某一團體對於流通夥伴間可靠度與操守有信心時,並相信成 員及諾言是誠實的,而且成員將會去完成他在此交換關係中的義務責任,並提出 三個影響信任的構面:(張榮圳,2000)

◆ 共享價值(shared value)

◆ 溝通(communication)

◆ 投機行為(opportunist behavior)

Sako(1992)定義了對企業間彼此信任的三個不同尺度:

◆ 契約為基礎下的信任

◆ 能力為基礎的信任

◆ 以信譽為基礎的信任

信任的關係在全球市場趨於快速變化的環境中,若要單打獨鬥的方式進 行會是非常困難的,企業應全心全力的建立在自主的核心能力上發展,另一方面

尋找可以信賴的合作夥伴,並建立長期合作間的管理制度、考量風險分散的原則。

☉關係承諾

在自由競爭市場中,企業間合作夥伴關係,似乎是一個公司競爭利益的 主要驅動來源(Kim & Frazier ,1997),以短期合作(Short-term-oriented)為方向的夥伴 關係,已經逐漸被"關係夥伴"為合作方式所取代,特別是在供應鏈的夥伴關係 上,包含策略聯盟、Just-in-time 的關係上。

承諾的架構,特別重視在公司間夥伴關係上,這意味著是一種通路上的 管理(Channel management),而且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商業層次區別,刺激這種夥伴 間的需求關係,建立在承諾的架構上,將會使夥伴間的關係更加的緊密,如合作 夥伴的信任能被發展出來,這將會是承諾重要的成功角色的因素之一。

組織間的承諾多半是希望能維持一個具有"價值"的關係存在,許多的 企業慢慢的降低其合作夥伴的數量,藉由資訊與企業的資源之相互交流,而達成 藉以降低管理的成本及風險性,在選擇其供應夥伴時,其企業間的相互承諾便是 為了發展更加親密而且信任的夥伴關係,這時夥伴間的承諾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組織間的承諾也代表了某種企業間雙方合作所需配合到的資源及程序上協助的 一種承諾及保證(Monczka et al. 1998)。

2.3.2 資訊的回饋整合

為了使企業在多變的商業環境中,能夠充分掌握企業供應鏈各個環節的 能力,進一步控制及取得上下游供應鏈上中的即時(Real-time)資訊,從資訊科技 對供應鏈影響的觀點,整合管理資訊系統的建置程序,提出一套大多數企業可適 用的「供應鏈管理資訊系統」的建置程序,以減少企業導入供應鏈管理系統時,

在時間、成本、人力上的重覆浪費與損失,是現代企業全球運籌管理(Global Logistics Management)上致勝的重要因素。

企業合作的夥伴交易活動行為中,除生產流程的互動外,亦須透過雙方 資訊科技的交流,藉以增加供應鏈上下游夥伴關係,藉此來提高供應鏈的運作績 效,供應鏈資訊化已成為一主要的企業管理潮流,企業在進行供應鏈整合時,不 僅只是加快資料交換與處理速度,而是企業本身、供應商與客戶必須打破各自的 資訊能見度底線,提升夥伴關係品質才能真正為整體供應鏈創造所謂的競爭優勢 (李淑鳳,2002)。

資訊科技的運用,在供應鏈體系的另一項優勢,便是可以藉資訊快速回 應取得,降低供應鏈中一個重大的問題"長鞭效應"(Bullwhip effect),隨著不確 定的需求而擺動的,藉由供應鏈夥伴,企業需求高品質的資訊流,供應鏈夥伴需 提供一個不中斷及準確的資訊給客戶(R Michael Donovan,2002)。

在供應鏈中藉由成員一致性的活動中,透過資訊的透明流通,可以降低 庫存水準 70%,改善服務水準由 96% 提升至 99%,以及降低管理人事成本;自 從資訊可以快速的取得及分享後,從傳統的資訊分享實施後,資訊交換的需求將 是為了克服高度的不確定性,這也意味著上下游間必須有流暢的資訊管道方能達 成 (U.W. Thonemann, 2002)。

連續性的資訊變動促使其夥伴的相關性更加的緊密,在一個親密夥伴關 係能開放其資訊分享,使企業能辨識其夥伴執行的功能需求,並在最小的成本 下,沿著全部的上下游藉由動線的活動,增強夥伴效能,夥伴產生的資訊能協助 其競爭利益,對於全部的供應鏈延伸其資訊的分享,資訊分享是沿著其供應鏈,

並幫助鎖定被選擇的夥伴擷取生產有利的資訊來運用(Victoria Salin, 1998)。

☉ 供應鏈中的資訊不對稱

在整個供應鏈的過程中,可能因為生產的訂購資訊之扭曲,或因為一些

異常的現象所導致上游廠商存貨與生產決策方面的錯誤,長鞭效應對於企業生產 是一大傷害,將導致如過多的存貨、低落的顧客服務水準、利潤損失、錯誤的生 產計劃、無效的訂購、以及未完成的生產排程等(曾明堂,2002)。

☉ 資訊分享意願

資訊分享的意願可分為內部與外部,內部因素主要為考量公司的機密,

擔心牽涉到公司營運資訊的機密性,若透過夥伴將公司機密訊息洩漏給競爭對 手,勢必將造成競爭對手的模仿,進一步威脅公司的營運及生存,台灣的專業 IC 設計公司如能將來自上、下游供應鏈成員的資訊,透過整合的方式與企業內部的 ERP 資訊系統整合,除了能讓資源作有效的運用達到快速回應的目的外,更能 達到降低系統整合建置成本、大幅降低人員維護成本及高資訊的正確性的功效 (陳輝龍,2000)。

☉ 資訊分享方式

供應夥伴在資訊分享提供方面,應該具備的資訊項目,包含

◆生產資訊:下送委工生產資訊、加工生產排程及加工生產資料。

◆異常資訊:加工異常反應、異常分佈狀況及異常分析。

◆統計資訊:產量分佈/分析報告、週期性分析報告及加工衍生相關資訊等。

◆提供資訊方式:分析目前產業提供資訊的方式涵蓋範圍如下:

․B2B → 夥伴資訊系統能力:高

․FTP → 夥伴資訊系統能力:中

․Mail → 夥伴資訊系統能力:低

在資訊快速發展的今日,許多管理企業生產的軟體因應產生,從早期的 EDI,到今日的 ERPII 如圖 2.8(王立志,1989),也從傳統的單純記錄資料,演進

至資訊傳回企業內部,建立另一套屬於企業專屬的生產資料,以供 DSS 或 ESS 的決策分析。

圖 2.8 企業資源系統演進過程 (王立志,1989)

由於 IC 設計產業的製程有別於傳統製造業之流程,其 ERP 系統也會不 盡相同,然而因為 IC 設計業近幾年來迅速竄起,其資訊軟體的需求也因應而生,

軟體公司開始注意到 IC 設計業 ERP 這塊市場大餅,許多軟體公司於 2001 年開 始陸續加入著手設計資訊系統供 IC 設計使用,包括益碩科技(ISTI)、網進科技 (Xaccel)、碩達資訊(E-IC)及敦揚科技(STI)等,也限於中小型 IC 設計公司人力之 限制,鮮少自行開發 ERP 系統,大多採外購或客製化(Customize)方式購買軟體。

․B2B ( Business to Business)

B2B 是企業與企業之間通過網際網路進行產品、服務及資訊的交換。目 前基於網際網路的 B2B 的發展速度十分迅速,傳統的企業間的交易往往要耗費 企業的大量資源和時間,無論是銷售和分銷還是採購都要占用產品成本。

若是供應鏈成員及企業本身有能力自行建置開發或外包方式達成企業 資源規劃系統(ERP)或物料資源系統(MRP)的運作,藉由兩端的系統可以達成資 訊即時分享的目的,這有助於企業快速取得供應商代工的過程資訊,以便控制及 監督供應鏈夥伴的生產狀況,包含生產排程、生產品質、生產數量及轉包(turn-key) 等作業。

․ FTP ( File Transformation Protocol )

FTP(檔案伺服器)的作用就是讓用戶連接上遠端電腦,現行軟體業者設 計使用方式,則是使用代工廠商所配發之帳號密碼,運用 IC 設計公司之 ERP/MRP 系統,連線至代工廠商的檔案伺服器,擷取代工廠商所提供之代工生產資料傳回 IC 設計公司,再將這些資料透過某種協定之資料格式,轉換(Parsing)成標準格 式,匯入 IC 設計公司之資料庫內。

․ Mail (E – Mail)

透過電子郵件來輸送其生產資料是最早期的作法,這種傳輸的模式有其 缺點,例如在任一方的郵件伺服器(Mail Server)忙碌,而接收方又急著要取得資 料時,常常會為此而延宕資料之接收,亦有可能因為不明之郵件遺失(Lose)造成 資料遺失,除非代工廠商規模不大,無法提供上述兩種傳輸模式,或是該代工廠 資訊系統無法支援,否則透過電子郵件來傳輸生產資訊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2.3.3 管理及服務

管理及服務表示企業間內部經營管理及所能供的服務,其影響到合作夥 伴生產績效方面的考量,此因素並非直接衝擊到生產面,而是可能隱含於代工廠 內部的管理所產生的隱憂,包含企業體質、財務結構面及作業管理面所帶來間接 影響的生產的績效。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2-4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