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後續研究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89-106)

第 5 章、 結論與建議

5.4 後續研究

本研究是從IC設計業之角度切入研究,雖然同樣可以給予下游代工產業 參考,但建議後續研究者可從上下游雙方專家之意見進行調查,較能使上下游之 意見取得公正一致性的看法。

另外本研究可取最終之權重,進行個案訪談之實證分析,探究該權重是 否在不同 IC 設計產品上,該影響生產績效項目指標仍佔相同的重要性比例。

附錄

A. 德菲法第一次問卷表 [實務界/學術界]

B.德菲法第二、三次問卷表 [實務界]

C. 德菲法第二、三次問卷表 [學術界]

D. 層級分析表(AHP)問卷 問卷填寫

請依上述有關本計畫問卷填表說明之方式,圈選下列各表適當之數字。

一、 準則層(即 Level 2)比較

在【供應鏈夥伴合作關係影響生產績效之因素研究】的總目標下,比較各準則層

(即 Level 2)之兩兩重要性:

完成度: 0%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模

糊 夥 伴 關 係

資 訊 回 饋 整 合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模

糊 夥 伴 關 係

管 理 及 服 務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模

糊 夥 伴 關 係

快 速 回 應 能 力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模

糊 夥 伴 關 係

技 術 能 力

完成度: 15%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資

訊 回 饋 整 合

管 理 及 服 務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資

訊 回 饋 整 合

快 速 回 應 能 力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資

訊 回 饋 整 合

技 術 能 力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管

理 及 服 務

快 速 回 應 能 力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管

理 及 服 務

技 術 能 力

完成度: 30%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快

速 回 應 能 力

技 術 能 力

二、因素則層(即 Level3)比較 以 Level 3【各因素】為評估基準

在【各因素】的評估基準下,比較 Level 3 各次準則層之兩兩重要性:

☉不確定及模糊夥伴關係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信

依 賴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信

承 諾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信

高 層 權 力

完成度: 45 %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信

交 付 的 產 能 量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依

承 諾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依

高 層 權 力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依

交 付 的 產 能 量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承

高 層 權 力

完成度: 60 %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承

交 付 的 產 能 量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高

層 權 力

交 付 的 產 能 量

☉資訊回饋整合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資

訊 流 通 方 式

資 訊 回 饋 速 度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資

訊 流 通 方 式

IT 成 熟 度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資

訊 流 通 方 式

資 訊 整 合 能 力

完成度: 75 %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資

訊 回 饋 速 度

IT 成 熟 度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資

訊 回 饋 速 度

資 訊 整 合 能 力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IT

成 熟 度

資 訊 整 合 能 力

☉管理及支援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環

境 管 理

管 理 素 質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環

境 管 理

夥 伴 支 援 能 力

完成度: 90 %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環

境 管 理

夥 伴 企 業 體 質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管

理 素 質

夥 伴 支 援 能 力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管

理 素 質

夥 伴 企 業 體 質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夥

伴 支 援 能 力

夥 伴 企 業 體 質

☉快速回應能力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異

常 回 覆 速 度

交 期 達 成 率

☉技術能力 完成度: 100 %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研

發 能 力

製 程 能 力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研

發 能 力

品 質 控 管 能 力

絕 對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頗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同 等 重 要

~ 稍 微 重 要

~ 頗 重 要 ~

非 常 重 要

~ 絕 對 重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製

程 能 力

品 質 控 管 能 力 專家個人基本資料

受訪者/機構名 稱

現職 □總經理 □副總經理 □經理 □教授 □副教授 □助 理教授

年齡 □20以下 □21~30 □31~40 □41~50 □50以上 職務年資 □1年以下 □1-3年 □3~5年 □5~10年 □10年以上

其他意見

麻煩您將願卷結果放入回郵信封袋內寄回,

本次實驗問卷至此完全結束,感謝您的協助!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1. 王立志, 系統化運籌與供應鏈管理, 滄海書局, 民國88年.

2. 李淑鳳, 供應鏈資訊科技使用程度對夥伴品質之影響結構, 銘傳大學資訊管 理研究所, 民國91年.

3. 林董祥, 影響供應鏈夥伴關係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半導體供應鏈為例,國立中 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民國 89 年.

4. 林玉珠, IC設計公司對委外測試廠管理之研究-應用層級分析法, 中華大學科 技管理研究所, 民國91年.

5. 林孟鴻, 從供應鏈管理談資訊的應用, EAN Taiwan.EPC, 民國93年.

6. 蔡柔美,展望1999年IC產業,ITIS,民國88年。

7 果芸,「供應鏈管理的現在與未來」,資訊與電腦,第229 期,1999年8月號.

8. 許世洲, IC設計公司產能外包規劃, 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管理所,民國92年.

9. 張榮圳, 供應鏈管理資訊分享模式之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民 國89年.

10. 陳輝龍, 供應鏈成員資訊回饋能力對快速回應影響之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 究所, 民國89年.

11. 陳建南,電子商務、夥伴關係、供應鏈管理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以台灣高 科技產業為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民國92年.

12. 蔡敦浩, 組織創新能耐、知識管理與組織學習-台灣三家中小企業的個案研 究, 國立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 民國89年.

13. 吳彥輝,運用模糊層級分析法與管理才能評鑑模式之研究,國立中 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民國89年.

14. 曾明堂, 企業夥伴之資訊分享與資訊不對稱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 研究所, 民國91年.

15. 郭怡妏, 產業之不確定因素對供應鏈管理策略與其績效影響之研究, 淡江大 學資訊管理學系, 民國89年.

貳、 英文部分

1. Anderson, J., Jain, D., Chintagunta, P (1993), “Customer value assessment in business markets: a state-of-practice study”. Journal of Business-to-Business Marketing 1, 3-29.

2. Beamon, B. M (1996), "Measuring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275-292.

3. Buckley P., Casson M (1988),“A theory of co-operation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 Contractor FJ, Lorange P, editors”. Co-operative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exington: D. C. Heath and Co.,. 31– 53.

4. Cannon, J (1994),”Managing ongoing buyer supplier relationships in industrial markets: the role of monitoring, contract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In: Sheth, J. and Partratiyer, A. (eds.) Relationship Marketing:

Theory,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Emory University, Center for Relationship Marketing, Atlanta, GA.

5. Christopher, M (1992),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itman Publishing, London.

6. Cooper, M.C., Lambert, D.M., Pagh, J.D(1997),”Supply chain management , more than a new name for logistic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8 (1), 113.

7. Gardner, John T., Martha C. Cooper & Tom Noordewier (1994),

“Understanding Shipper-Carrier and Shipper-Warehouser Relationships:

Partnerships Revisited,”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Vol. 15, No. 2,

121-143.

8. Gretchen B. Rossman and Sharon F. Rallis. Sage (1998), “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3, 115-116

9. GroK nroos, C (1997),”Interaction, dialogue and value processes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Working Paper, Swedish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elsinki, 197-199.

10. Kim, Keysuk & Gary L. Frazier (1997), “Measurement of Distributor Commitment in Industrial Channels of Distribu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39-154.

11. Krapfel, R., Salmond, D., Spekman, R (1991),”A strategic approach tomanaging buyer seller relationships”.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5, 22-37.

12. Maloni, M.J., Benton, W.C (1997), “Supply chain partnership: opportunities for operations research”.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01, 419-429.

13. Martin Christopher, Uta Juttner (1999),“Developing strategic partnerships in the supply chain: a practitioner perspective”.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 6 (2000) 117-127.

14. Mayer, Roger C., James H. Davis & F. David Schoorman (1995),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us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20, No.3, 709-734.

15. Monczka, Robert M., Kenneth J. Petersen, Robert B. Handfield & Gary L.

Ragatz (1998), “Success Factors in Strategic Supplier Alliance: The Buying Company Perspective,” Decision Sciences, Vol. 29, No. 3, Summer, 553-577.

16. Neely, A., Gregory, M. and Platts, K (1995),"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 desig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80-116.

17. Parkhe, Arvind (1998), “Understanding Trust in International Alliances,”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3-13.

18. R Michael Donovan (2002),”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racking the bullwhip effect”, Material Handling Management. Cleveland:. Vol. 57, Iss.

10,A44

19. Ring PS, van de Ven AH (1994),”Developmental processes of co-operative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Acad Manage, 90 – 118.

20. Saaty, T. L. (1980), “The Anaytic Hierarchy Process” , New Tork : McGraw – Hill.

21. Saaty, T. L. (1990),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RWS Publications, Pittsburgh,

22. Sako M. Prices (1992),”quality and trust: inter-firm relations in Britain and Japa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 Press.

23. Stevens, G.C (1989), “Integrating the supply cha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19 (8),3}8.

24. Schonsleben, P. (2000), “With agility and adequate partnership strategies towards effective logistics networks,” Computers in Industry, 42, 33-42.

25. Stafford, R.E.(1994), “Using co-operative strategies to make alliances work,”

Long Range Planning, Vol.27, No.3, 64-74

26. Tracy L. Tuten & David J. Urban (2001),“An expanded model of business-to-business partnership formation and success”. North-Holland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30,149-164.

27. Thomas, J., Griffin (1996), “Power in partnerships”. Distribution 95 (7), 34.

28. Teigen, R.(1997),"Information Flow in a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 226-271.

29. U.W. Thonemann (2002), “Improving supply-chain performance by sharing

advance demand inform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42, 81–107

30. Victoria Salin (1998),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d-food supply chains, 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 1(3): 329-334

31. Yin, R.(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 Sage

publication,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89-10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