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睡眠品質和呼吸器脫離結果的重要變項探討 一、病室亮度和病室音量

(一)病室亮度

本研究目的之ㄧ旨在了解呼吸照護中心病室環境的現況,結果顯示在夜 間十一點至清晨六點「平均病室亮度」的平均分數是 28.8 lux(SD = 16.7, range = 7.6-73.1 lux)。另外在夜間十一點 (190 lux)、凌晨四點(164.6 lux)、清 晨六點(145.5 lux)的最大亮度都高於 100 lux,這和 Meyer, Eveloff, Bauer, Schwart, Hill, & Millman(1994)研究危害於居住在加護單位內病患的環境因素 中所測出的病室亮度大於100 lux 結果雷同。

清晨六點的病室亮度是睡眠總分,同時也是呼吸器脫離成功的預測因 子。本研究中清晨六點病室亮度為34.9 Lux (SD = 27.2, range = 145.5- 6.7)

,在執行過程中發現,輪值夜班的工作同仁常常因為工作方便的原因,會 忘記關燈,常見在交班、執行醫護治療的時候。其實這和許多的研究結果 相吻合,都有提及在加護單位中因為方便觀察病患與執行治療,幾乎整夜 燈火通明、日夜不分(Baker, 1984; Regestein, & Monk, 1995; Thomas, 2003)。

本研究結果亦顯示,呼吸器脫離成功者承受的清晨六點平均病室亮度 (26.5 lux ± 21.5)遠遠低於脫離失敗者(45.7 lux ± 30.1)。雖然無其他相關性研 究能直接證實清晨六點平均病室亮度與呼吸器脫離成功有關,但有研究間 接證明病室亮度日夜通明,或是燈光忽明忽暗,亮度差異性大,會影響人 體生理時鐘之運作,無法休息,使得呼吸器脫離訓練變的更困難(Meyer, Eveloff, ,Bauer,Schwart, Hill, & Millman, 1994; Topf, 1996)。所以夜間的光度 過高,會讓長時間居住在加護單位內病患睡眠時鐘混亂,精神狀況不佳,

拖延呼吸器脫離的時間及效益,衍生許多後遺症,建議醫護人員實不能小 視。另外,半夜三點病室亮度為有效睡眠的預測因子,本研究發現在呼吸 照護中心的半夜三點為夜半時段執行醫護治療的重要時刻,包括生理監測 紀錄、各式給藥、治療、翻身擺位等等,此時醫護人員通常會把病患的床 頭燈打開,病室燈光忽暗忽明,影響人體的 melatonin 的分泌和作用,打亂 生理時鐘(circadian rhythm),因此病患容易覺醒,這與探討加護單位影 響病患夜間休息的病室環境因素結果吻合(Meyer, Eveloff, Bauer, Schwart, Hill, & Millman, 1994; Regestein, & Monk, 1995; Thomas, 2003)。

(二)病室音量

研究結果顯示在夜間十一點至清晨六點的「平均病室音量」平均分數 是61.8 dB (SD = 1.6, range = 59-66.7),以每個整點觀察發現最大音量至少 都在65 dB 以上,最小音量為 52.8dB 以上,夜間十一點至十二點、半夜三 點至清晨六點的最大病室音量都在70 dB 以上,而且最大與最小音量的差 距僅在7.7 dB ~20.6 dB 之間,雖然本研究的音量結果低於 Topf & Bookman (1996)探討加護單位夜間音量部分,最大音量 86.8 dB,最小音量 50 dB 之 間,但也遠遠超過WHO(1996)建議病室的音量標準,白天 40dB,夜間 35dB。

另外,本研究中病室的平均音量結果低於 Meyer 等人(1994)研究加護單 位 內 的 平 均 音 量 80 dB , 以 及 Kahn, Cook, Carlisle, Nelson, Kramer, &

Millman, (1998)研究加護單位內的平均音量 74.8-84.6dB。但近於 Hilton(1985) 研究中加護單位的的音量介於 50-74 dB 之間,平均音量為 60 dB這可能因 第一呼吸照護中心是疾病嚴重度較輕的單位,儀器設備少於重症加護單位,

因此機械性的音量較少所致。研究過程中發覺音量的來源有人為因素,如工 作人員的對話、醫護人員執行治療時產生的聲音,和機械因素,如呼吸器、

監視器等等聲響。

二、疾病嚴重度、慢性病數目、意識程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疾病嚴重度為睡眠總分(含次量表三大層面)和呼 吸器脫離成功的重要預測因子。在睡眠總分方面,本研究顯示疾病的嚴重 度越高,睡眠總分得分就越低,即睡眠品質越差。這與多數研究顯示的結 果ㄧ致,疾病嚴重度越高者,身體出現的身心不適症狀越多,狀況越多,

睡眠品質就越差。(Edell-Gustafasson, Hetta, Aren, 1999; Leppävuori,

Pohjasvaara, Vataja, Kaste, & Erkinjuntti, 2002; Parker, Bliwise, Bailey, & Rye, 2005 )。次量表中,在睡眠受擾方面,疾病嚴重度越高者睡眠受擾得分較 低,即在睡眠過程容易醒來的情況較高,本研究中發現,導因與睡眠總分 一樣,因此容易醒來的原因是身體不適和醫護措施所導致,這與Richard, &

Bairnsfather (1988)研究影響加護單位病患夜眠型態中指出疾病越嚴重,夜 間治療次數越多,容易覺醒的結果雷同。在有效睡眠方面, 疾病嚴重度得 分越高者有效睡眠得分較低,即早晨醒來後,不覺得有睡飽的感覺。本研 究發現,病患深受疾病的不適感,夜間醫護措施頻繁,經常覺醒的次數 多,無法深睡,導致睡醒時仍昏昏欲睡,不覺得有飽足感,這與多篇研究 影響病患夜間睡眠品質的環境因素吻合(Edell-Gustafasson, Hetta,

Aren, 1999; Leppävuori, Pohjasvaara, Vataja, Kaste, & Erkinjuntti, 2002; Parker, Bliwise, Bailey, & Rye, 2005; Richard, 1988)。

另外,在呼吸器脫離結果方面,本研究顯示疾病嚴重度為呼吸器脫離 結果的重要預測因子。研究中呼吸器脫離成功的個案平均的疾病嚴重度為

7.9 分,比國內其他呼吸照護中心相關之研究的個案平均疾病嚴重度 16-18 分低(于、吳、葉、王;2000;宋、謝、柯、鄭,2003), 也比 Afessa, Hogan, & Murphy (1999)探討加護病房呼吸器脫離結果中脫離成功個案的 11.3 分低。疾病嚴重度不同可能的原因是 1.本研究必須是意識清楚、而且 病情穩定的個案方納入收案的條件。2.個案平均年齡為 69.5 歲,較其他的 研究個案年紀輕,使研究結果有所不同。3.研究主題不同,研究變項也有 所不同所致有關。從研究結果看出呼吸器脫離成功者其疾病嚴重度分數較 低,也就是說呼吸器脫離失敗者其疾病嚴重度分數越高,這與許多的研究 加護單位病患疾病嚴重度與呼吸器脫離結果的相關性都有著雷同的結果(陳 等,2004,Afessa, Hogan, & Murphy, 1999; Amoateng-Adjepong, Jacob, Ahmad, & Manthous, 1997; Meade, Guyatt, Sinuff, Kergl,

Mancebo, Esteban, & Epstein, 2001)。

本研究結果顯示,「3-4 種慢性病」為睡眠總分的預測因子。研究中發 現罹患的疾病越多,睡眠品質就越差(無>1-2 種>3-4 種),這與 Walliamson (2002)研究加護單位的病患睡眠剝奪中顯示疾病種類越多,睡眠品質就越差 的結果雷同。還有在本研究中罹患慢性病有80 人(85%),平均每位個案罹 有1.9 種慢性病,其中老年人就有 56 位(87%),平均每位個案罹有 1.8 種慢 性病。本研究結果介於洪(2005)研究機構老人的平均慢性病種類為 1.4 種,

與劉(1999)研究老年人的平均慢性病種類為 2.27 種之間,普遍顯示居住在 醫療機構的老年人80%罹患有慢性病,而且至少罹患 1-2 種的慢性病。

另外,在本研究中的意識程度為呼吸器脫離成功與否的重要預測因 子。研究結果顯示呼吸器脫離成功者意識程度得分高於脫離失敗者,即意 識狀況越清楚者,呼吸器越容易脫離,這與Dries (1997)指出呼吸器脫離成 功與意識程度呈現正相關的結果是吻合的。

三、安眠鎮靜劑的使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目前有使用安眠鎮靜劑為睡眠總分及次量表中的睡 眠受擾的重要預測因子。在睡眠總分方面,目前正在使用安眠鎮靜藥的病 患比目前沒有使用的病患,其得分較差,即睡眠品質越差。在研究過程 中,常見病患因為主訴晚上睡不著,就會拜託醫師給予開立安眠鎮靜藥,

但是病患在執行呼吸器脫離訓練,藥品與劑量有所斟酌,所以並非服用之 後立即見效,常會遇到以下數種情況:1.服用後很快睡著,但是 1-2 小時候 醒來,即無法再入睡。2.服用後ㄧ直到半夜才睡著。3.仍然無法入眠,必須 再評估數日,持續換藥,ㄧ直到有效為止。4.持續醒 2 天,再睡 2 天,如此 循環。因此即便病患已經服用了安眠鎮靜劑,仍無改善,這樣的結果與 Yagan, White, & Stabb, (2000)探討使用呼吸器患者其鎮靜劑的運用中結果雷 同,同樣對正在執行呼吸器脫離訓練的病患強調不宜使用重劑量的安眠鎮 靜劑。故醫護人員實應謹慎評估病患的生理變化,提供安全有效的非藥物 或藥物方法,以促進睡眠,才是改善睡眠品質之道(Yagan, White, & Stabb, 2000)。在睡眠受擾方面,本研究發現目前有使用安眠鎮靜藥患者比沒有使 用安眠鎮靜藥的病患,睡眠受擾得分較低,容易在睡眠過程中醒來,這與

呼吸器脫離訓練病患使用有限的安眠鎮靜劑結果是吻合的(Carroll, &

Magruder, 1993; Yagar, White, & Staab, 2000)。但是這樣的結果也可能與本 研究之研究對象年齡層偏高,其中65 歲以上者有 64 人(68.1%)有關,因為 老年人在NREM 第一期變長,SWS 波數變少導致熟睡期變淺、REM 的時 間降低,所以不易入睡、睡得淺、過早醒來,即使使用安眠鎮靜劑,睡眠 品質改善的程度亦有限,這與Babar, Enright, Boyle, Foley, Sharp, Petrovitch,

& Quan(2000)研究老年人睡眠特質的結果是雷同的。

本研究結果亦顯示住院前有使用安眠鎮靜藥是有效睡眠的重要預測因 子。研究結果呈現發現住院前有使用安眠鎮靜藥的患者比沒有使用安眠鎮 靜藥的病患,有效睡眠得分較低,即早上醒來後,不覺得有睡眠的飽足 感。Guilleminault, Clerk, Black, Labanowski, Pelayo, & Claman(1995)發現在 過去習慣服用安眠鎮靜劑的個案,常與精神性失眠有關,對經歷不同的居 住環境,疾病的折磨、對環境的陌生感、常常會主訴「昨晚睡不好,精神 很差」,並且會要求醫護人員給予安眠鎮靜劑服用,這與本研究的結果雷 同。建議醫護人員應該深入了解和評估問題核心,找出適切的治療方針,

方能解決睡眠的問題。

另外,由本研究結果顯示目前使用安眠鎮靜劑和住院前使用安眠鎮靜

劑對睡眠品質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二者之間的相關性高(r = 0.517, p = 0.000),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住院前使用安眠鎮靜劑者,幾乎在呼吸器脫離訓 練過程中仍持續用藥,這可能與研究對象長時間用藥習慣和不適應住院環

境有關,所以建議醫護人員應細心評估藥品、劑量以及給藥時間配合人體 生理時鐘,方能讓藥物發揮正常功效。

四、其他相關之變項

其他與睡眠品質相關的重要變項包括:年齡、宗教信仰、過去職業等 四項。其中年齡(≦64 歲)、有宗教信仰為次量表之補足睡眠的預測因子

其他與睡眠品質相關的重要變項包括:年齡、宗教信仰、過去職業等 四項。其中年齡(≦64 歲)、有宗教信仰為次量表之補足睡眠的預測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