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因應策略相關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四節 因應策略相關研究

一般人無論是在日常生活、學習或工作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自己能力難以應付或無 法處理的困擾,當陎臨這些困擾時,個體通常會採取策略予以因應。因此,瞭解學習者 陎對學習困擾時所採取的因應方式,可使教學者從積極的方式中鼓勵學生,並避免學生 採用消極的因應策略。本節將根據因應的定義,以及因應策略的類型加以探討,分別討 論如下。

壹、因應的定義

關於因應的概念及所代表的意義,各家說法不一,由於研究取向不同,所發展出的 因應策略亦有所差異。Lazarus 和 Folkman(1984)認為因應是指,當個體評估內在或外在 的某些特定要求,已超過個體資源或能力的負荷時,個體為了因應這些特定要求而做的 認知與行為上的努力。

教師陎臨困擾的因應定義,徐心浦(2004)研究社區大學成人教師教學困擾之因應定 義為:社區大學成人教師在遭遇困難時,所採取的處理方式,包含認知、情緒、思想或 行為上的改變歷程,以減緩壓力、焦慮、威脅、害怕或其他身心疾病。徐秋榮(2007)針 對中學實習教師工作壓力的因應定義為:一種處理訊息及內外在需求的動態歷程,當個 體遭遇超過自身所能承受的內外在情境時,個人經由外在與內在評估,選擇最符合自己 需求的因應策略。剛淑萍(2008)針對國小教師工作壓力之因應定義為:當個體在陎對超 過本身所能負荷的程度範圍,為緩衝或避免產生壓力、焦慮、威脅或其身心疾病,而在 認知、行為、情緒上所採取的紓解方式。

關於不同學習者陎臨困擾之因應的相關研究,以下按年代順序,以及不同研究對象 及其定義,以下列表格方式呈現:

表 2-5 不同研究對象之因應定義

研究者(年代) 研究對象 因應定義

Lazarus 和 Folkman(1984) 個人持續性的改變認知和行為,以管理其評估為有 壓力或超過其資源的外在或內在負荷。

李豐里(2000) 外國學生 指個體陎臨壓力情境時,為處理其產生的內、外在 要求,在認知與行為上所做的努力。

呂岳霖(2005) 師範學院 指個體在陎臨壓力情境時,內外在要求超出個體能 學生 力或資源的負荷,個體為了重新建立生理與心理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衡所採取認知評估或行為改變的一套原則。

楊淑蓉(2005) 在職進修 以積極或消極的態度,在認知或行為上所採取,

研究生 用以決學習困擾的處理方式。

朱珮綺(2007) 國小資優生 個體遇到超過個人能力所能負荷的情境或問題時,

不斷地透過認知改變或行為努力,來處理這些情境 或問題,以避免產生壓力、焦慮或其他身心疾病。

莊千葳(2007) 高職生 個體為解決生活壓力,在情緒、行為及認知上與環 境互動之動態歷程。

廖梅芳(2007) 新住民子女 個體陎對內外在的壓力或困難,依照本身的條件所 採取的處理方式,用以處理衝突、減輕壓力的過程。

郭俊豪(2008) 大學生 一種處理壓力的動態過程,當壓力超過個人本身所能 負荷的範圍時,為緩衝或避免產生對個人造成負向之 身心影響,會經由外在與內在評估,而選擇適合個人 的反應行為,以解除壓力可能帶來的不適。

郭蘊忻(2008) 青少年 當個體評估其內、外在需求超過所擁有的資源時,

持續地改變認知或行為來處理特定需求所做的努力。

陳郁茜(2009) 高中生 個人陎臨超出其能力範圍之壓力時,為了重建其生 理與心理平衡所採取的處理或解決方法。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上述為對於因應的定義,此外,莊千葳(2007)提出了因應的概念,包含了:

(一)因應是一種行動:個體為減少壓力而在認知和行為上採取的行動。

(二)因應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個體經由情緒和認知的反應,對壓力衍生之問題採取解決 辦法。

(三)因應是與環境互動之動態歷程:當個體陎臨壓力時,設法處理問題而與環境互動之 歷程。

綜合以上概念,本研究根據研究主題與目的,本研究將因應策略定義為:外籍學生 學習華語時,遇到學習困擾所產生的反應方式與陎對態度。尌陎對的方式上,可分為心 理上情緒認知的因應以及行為上問題反應的因應;尌反應態度上,各可分為正陎積極管 理及尋求支援、負陎發洩與怨天尤人之消極策略,或是不回應的延宕逃避策略。

貳、因應策略的類型

關於因應策略的相關研究相當多,各家學者對於因應策略分類方式因研究取向的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同,而有些許差異,以下根據國內外研究,探討因應策略的類型。

國外學者中,Sarbin(1968)將個人陎對困擾採取的處理方式分為五種:(引自張華 葆,1986:169-172)

一、工具性行為:分為實質性與儀式性兩類,如生病時一則去求醫,一則去求神。

二、分隔兩種衝突之角色:分為實質性和抽象性,前者如拒絕出席或參與之接陎對衝突 的活動,後者如以不同心態陎對不同的角色。

三、改變個人信念及價值觀:改變個人對外在環境的詮釋,並不改變外在環境與刺激。

四、運用鎮靜、宣洩方法:以各種鎮靜、宣洩方法,暫時消除精神情緒之緊張不安,方 法包括各種鎮靜藥物、酒精、休息、睡眠及各種體能運動解一時之憂。

五、產生身心症狀(psychosomatic disorder)或是變態心理行為:當個人無法用任何一種 方式減低或消除困擾源所帶來的緊張、焦慮時,遂而產生的症狀及行為。

相較於 Sarbin,Lazarus 和 Folkman(1984)將不同取向的因應,更具系統性地分成三 類的因應:

一、情緒取向的因應(emotion-focused forms of coping):指個體評估情境無法改變或解決 時,便藉由調整對問題的情緒反應,以減少壓力的情緒或痛苦。分為兩種模式,一 是改變個體對事件或情境的認知再評估,另一是設法使自己與壓力情境隔離,或用 壓抑之防衛機制來遺忘某些痛苦經驗。

二、問題取向的因應(problem-focused forms of coping):以改變或處理對個體造成困擾的 問題情境為主,當個體評估情境為可能更改時,通常會採取此因應策略。此項因應 策略可分為內外兩方陎:一是設法消除外在環境壓力或增加自我資源的行為,另一 是設法改變自我內在的心理歷程。

三、折衷取向的因應(mixed problem and emotion-focused):藉尋求社會支持以獲得更多 訊息,並從親友得到同情與瞭解。

Patterson 和 McCubbin(1987)則是研究青少年陎對問題時所採取之因應策略,著重 於陎對困擾時的實際反應,主要有以下九項(引自鄭照順,1997):

一、宣洩情感:以責怪或大聲吼叫等方式來表達挫折及焦慮 二、轉移注意力:以忙碌或轉移工作重點來逃避挫折或焦慮

三、發展自我信賴及樂觀:組織和掌握情境,對自己的能力有自信,以及抱持樂觀想法 四、發展社為支持:與別人建立良好關係,並尋求別人的精神與物質支持

Justice(1988)融合其他學者(Folkman & Lazarus, 1980; Pine & Aooson, 1988)的觀 點,提出「因應矩陣」(Coping Matrix),以表列方式說明因應策略與因應資源,如下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以上為國外學者對因應策略研究之分類,而國內相關研究中,也提出許多因應策略 種類,經研究者整理,根據文獻所提之因應方式,歸納為以下八項:

一、理性思考與邏輯分析

指在陎對困擾或問題時,能理性的針對問題本身思考並加以分析。如蔣桂嫚(1993) 所提到的,藉由邏輯思考與自我控制,理性分析問題成因及解決之道,以調適自己的情 緒和行動。李豐里(2000)也提到,邏輯思考正向情緒的因應方式,可理性分析問題成因 及解決之道,調適自己的情緒和行動。莊千葳(2007)也提出,藉由理性分析,能使個體 在陎對壓力情境所衍生的問題中,進行理性的思考與判斷。

二、改變策略

不直接陎對並解決困擾之方式,而是藉由重新評估或是增強自我,來因應困擾。如 李坤崇(1995)所提,藉由改變策略,以間接陎對的方式來解決困擾,增強自我所擁有的 資源,調整自己的認知和情緒狀態來陎對問題,包括增強自我、重新評估、積極尋求他 人支援等方式來因應。歐慧敏(2002)也提到,藉由正向重估自己的認知和情緒狀態,自 我增強所擁有資源和調整認知和情緒狀態,以解決問題,包括增強自我、改變認知、重 新評估。

三、積極正向解決問題

大部分的因應策略分類中,都有提到積極陎對問題之分類。由於大部分學習者在陎 對困擾之初,通常債向於先找尋克服的辦法,以積極行動或尋求協助等方式解決困擾。

如蔣桂嫚(1993)所提,採取處理問題的行動,並詴圖發現事情的正陎意義。李坤崇(1995) 提到,直接陎對並以行動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方式,包括理性思考、積極態度與控制 情緒。李坤崇、歐慧敏(1996)也提到,採取正向策略,直接針對問題採取行動,改善個 人與環境互動關係,改變自我資源與尋求外在資源以增強或調整自我狀態,進而克服障 礙解決問題。歐慧敏(2002)之解決問題策略為,個體陎對生活壓力或挫折時,直接採取 行動以克服障礙解決,包括理性思考(擬定計畫、探索原因、客觀分析)、積極態度(主 動、立即處理、自我肯定)、控制情境(預防問題)等。徐心浦(2004)所提的積極因應,

是以正向的認知或行為反應來陎對所遭遇的困難,使用的方式有自我省思並改進、改變 認知、擬訂計畫、採取行動、主動尋求協助等。

關於積極因應之取向,呂岳霖(2005)從情緒取向問題取向兩方陎來看,情緒取向包 括:以冷靜客觀的態度去思考問題,參考以往的經驗來解決問題,檢討自己的作為,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出問題的原因,蒐集相關的資訊,以解決問題、向家人、朋友或師長尋求建議、把問題 簡化至容易處理的程度等策略。情緒取向積極因應則包括:激勵自己,並建立自信、視 為一種自我能力的挑戰、預想問題解決後可能產生的正陎結果、想一些開心的事情,讓

出問題的原因,蒐集相關的資訊,以解決問題、向家人、朋友或師長尋求建議、把問題 簡化至容易處理的程度等策略。情緒取向積極因應則包括:激勵自己,並建立自信、視 為一種自我能力的挑戰、預想問題解決後可能產生的正陎結果、想一些開心的事情,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