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後續研究

一、國立大學校園建築物新建工程綠建築獎勵標準之研究

由於國內現行綠建築評估指標只要達到九大評估指標中的其中四項指標即符合 政府所規定之標準,難以採用通過之指標數量來衡量綠建築的水準,或作為獎勵基 礎;因此綠建築作品達到何種程度可獲得獎勵?值得未來進行後續研究。

二、校園建築物比較

本研究範圍僅針對台東大學知本校區人文學院,單一建築物進行探討,若能嘗試 跟知本校區內其他棟建築物進行探討跟比較,瞭解其差異性,可得到更深入的助益與 改善方向。

三、候選綠建築證書到綠建築標章

目前政府推動的綠建築,僅強制規定需要獲得候選綠建築證書後才可以取得建 照,對於綠建築標章並無強制性的規定,後續研究可探討取得候選綠建築證書後,還 需要經由何種階段才能得到綠建築標章,而取得候選綠建築證書指標的多寡,是否會 影響取得綠建築標章的難易程度。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希智(2002)。「綠建築」中「綠化」及「基地保水」評估指標於國民中小校園之 應用-以新竹市為例。逢甲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智芳(2003)。綠色學校空間規劃原則。

江哲銘(2000)。綠色校園環境規畫與安全衛生管理。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18,

75-81。

江哲銘(2001)。開創綠色、健康及永續的建築環境。

李道增(2000)。21 世紀生態建築與可持續發展。

李路明(2002)。英、美、加綠色建築評價體系初探,載於林芳怡主編,永續綠建築,

台灣建報導雜誌社,台北,pp.106-111。

李華東(2002)。高技術生態建築。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

行政院(2003)。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

肖芳(2002)。中國「綠色學校」淺談。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吳國銑(2001)。經營一所永續發展之綠色學校。

吳明助(2008)。推動綠建築證書與標章提升策略之探討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 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達志(2001)。國民中小學生態環境基礎研究-綠化、基地保水、用水、用電之解 析。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憲德(2001)。綠建築設計技術彙編。臺北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林憲德a(2002)。國民中小學綠建築設計手冊。臺北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林憲德b(2002)。國土綜開計畫-綠色建築。

林憲德(2003)。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2003年更新版)。臺北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林憲德(2007)。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2007年更新版)。臺北市︰內政建築研究所。

洪育成(2002)。以順應自然,思考建築的對策-從美國各州的綠建築法令看永續生態的 觀念。載於林芳怡主編,永續綠建築(第74-81 頁)。臺北市︰臺灣建築報導雜誌 社。

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2003)。臺灣綠色學校︰理念與推動。

教育部(2003)。打造綠校園Taiwan Green School︰與世界接軌的學習環境-永續、生

態、環保、健康。臺北市。

國立台東大學籌備處(2003)。國立台東師範學院申請改名暨籌設國立台東大學計劃 書。

國立台東大學人文學新建工程,黃孟偉建築師事務所。

張子超(2001)。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與環境教育融入。

梁明煌(2002)。生態循環與環境保育︰從學校生態學談綠色學校空間與建築規劃設計 原則。

黃昊(2008)。應用綠建築生態指標群評估大學校園之生態品質。義守大學土木與生態 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湯志民(2003)。學校綠建築規劃之探析。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永續發展 的校園與建築(第11-80頁)。臺北市。

盧秀芳(2002)。校園即教室-淺談校園生態教材園。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會主編,優 質的學校環境(第168-180 頁)。臺北市。

西文部份:

Abramson(2002) . How green are your school? School Planning & Management,39(12), 68-69.

Alvey(2003).Green building. Public Utilities Fortnightly. 141(7), 38-40.

Bolin(2003).It’s in the green.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76(1), 42-46.

Cunningham(2002). Buildings that teach.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74(12),164-167.

Companion, Laurie, & Shaw(2002).Educational for sustainability:Anecological approach.

Green Teacher, 68, 6-11.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Study Institute (2001). High performance school building.energy-smart school that make a difference.

Fanning, R. H.(2003). Sustainable design : A new standard. School Planning

&Management, 42(5), 12-14.

Grant & Littlejohn(2002).Green schools on the horizon. Green teacher, 68,2.

JSBC(2003).The Institute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2003).CASBEE MANUAL 1, Japan Sustainable Building Consortium(JSBC).

Mill, D., Eley, C.,Ander, G., & Duhon, G.(2002). The Collaborative for high performance schools: Building a new generation of sustainable schools.

NSW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02).The sustainable schools project.

Suzuki Oka(1998).「Evaluation office building with MOLCA 」,Eindhoven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he Netherlands.

Steve Curwell(2001).「Building Consensus on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Eclipse Research Consultants,Cambridge,U.K.。

SMART Schools Clearinghouse(2000). Frugal Construction Standards.

U.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 (2003). Healthy School Environments.

Werner,C.(1999). Energy smart schools:Opportunities to save money, save Energy and improve student performance. Washington, D. C.: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Study Institute.

網路資源:

西拉雅的由來

http://siraya.riceball.net/frame-siraya.htm 時間:98.05.10

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

http://www.tabc.org.tw/index.php 時間:97.10.02

綠建築相關文章

http://formosa.heart.net.tw/green/document.htm 時間:97.10.15

綠建築設計資訊交流網

http://www.greenbuilding.idv.tw/default.asp?cateID=7 時間:97.10.2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