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綠建築評估指標應用於大學建築物之研究- 以台東大學人文學院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綠建築評估指標應用於大學建築物之研究- 以台東大學人文學院為例 "

Copied!
10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蔡西銘 先生

綠建築評估指標應用於大學建築物之研究- 以台東大學人文學院為例

研究生:蘇裕軒 撰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七月

(2)

國立台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 碩士論文

綠建築評估指標應用於大學建築物之研究- 以台東大學人文學院為例

研究生:蘇裕軒 撰 指導教授:蔡西銘 先生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七月

(3)
(4)
(5)
(6)

謝 誌

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恩師蔡西銘教授不厭其煩的指導,對於我提出 新議題的時候,老師會給予支持和鼓勵,並告訴我們應該注意的地方,在研究上,遇 到不會的地方,老師會想辦法找出解決方法,甚至帶我實地觀察現場狀況,使我在撰 寫上得已順利進行,對於老師的恩情和教導我會永遠銘記在心。

在區域所二年期間,感謝蔡西銘教授、夏黎明教授、李玉芬教授、靳菱菱教授、

王聖銘教授,五位教授在課業上的傳道,使我收穫良多;除了平常的上課之外,另外 還規劃台北參訪,讓我們實地了解捷運局和市政府的運作情形;此外,特別感謝陳振 華教授和李玉芬教授在論文口試的時候給予精闢意見,使本論文得以更具完備,謹向 各位老師致上最深的謝意。

求學期間,感謝碩士班的學長姊和學弟妹。特別感謝同班同學-昌平、恩琦、奇 儒、芳旻、生元、慧雲、伯昇、文生、明德、毅名,陪我一同走過求學過程,遇到歡 樂的時候大家一起分享,遇過瓶頸的時候大家一起互相加油跟勉勵,使我二年的求學 過程多采多姿;特別感謝慧雲助理跟欣蓉學姊,感謝慧雲助理在學生事務上的幫忙,

感謝欣蓉學姊在求學過程中的指點迷津。謝謝你們。

感謝台東這一塊土地,好山、好水、好風光,每當心情不好的時候,看看遠方的 山或是遠方的海,頓時心中的煩悶減輕了很多,謝謝台東。

最後,特別感謝我的家人跟我的女朋友,在這二年給我的支持和鼓勵,使我在求 學過程中無後顧之憂,可以完成這一篇論文,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因為有你們,

我的論文才可以順利完成,在此敬上我十二萬分的感謝,謝謝你們。

蘇裕軒 謹誌 2009.07

(7)

綠建築評估指標應用於大學建築物之研究 -以台東大學人文學院為例

作者:蘇裕軒

國立台東大學 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

摘要

地球環境日益惡化問題已跨越國界,獲得世界各國普遍重視,我國 政府也積極倡導綠建築政策,呼應全球共同關注的環境永續發展課題,

綠建築評估指標於 2003 年加入「生物多樣性指標」及「室內環境指標」

後成為九大指標,使綠建築評估制度更趨完善。

本研究以台東大學人文學院為研究對象,藉由探討大學校園應用綠 建築其評估指標之執行現況,來瞭解綠建築的具體成效。本研究計畫的 方法在理論基礎部份採文獻回顧方式,以綠建築理論為主,並參考其他 相關理論為輔,並透過個案研究,選擇國立台東大學人文學院為實際操 作案例,藉由綠建築九大指標來檢討人文學院之建築物是否達到綠建築 之要求,並分析實際營運上有哪些缺失,可對往後學校興建其它棟建築 物之參考,以達到適合師生們良好校園生活環境。

本研究發現,國立大學校園在綠建築申請方面,除了「日常節能」

跟「水資源」這二項必須通過外,因為具備廣大的綠地面積,在生物多 樣性、綠化量及基地保水等三個生態指標是比較容易達到標準,其他指 標則是礙於施工經費不足的情況下,比較難以達到;在實際營運上,當 初設計忽略了當地的氣候條件,導致在使用上產生了一些缺失,又本研 究建議未來綠建築的修正,應依建築物之屬性分類,而有不同標準。

關鍵詞:綠建築、綠建築評估指標、大學校園

(8)

The research of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Index applied in University Buildings-Using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Humanity

Building as an example

Author:Hsuan-Yu Su

Abstract

Earth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global issue and been an important topic for several countries. Our government has also taken the initiative in creating some policies regarding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issue. In 2003,

there were two more indexes included into the Green Build Assessment Index.

One is the Biological Diversity Index. The other is the Indoor Environment Index. This makes the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Index more completed and perfect.

In order to estimate and review the implement of the Green Build Assessment Index, in this research,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Humanity Building was the key example to be assessed. From this review, the useful information would be provided and used to improve the next buildings.

Therefore, the faculties and students will have a better and cozy campus environment.

From the assessment, it reveals that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Humanity Building meets the most requirements of the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Index except the Water Resource and Energy Saving Indexes.

Because our campus has a large green area, the Biological Diversity Index, Greening Index and the Raining Storage in Building Site Index were easily to fulfill. Since the Water Resource and Energy Saving Indexes cost much more than the other indexes, they were not afford by the limited budget.

Keyword:Green Building ,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Index, University

campus

(9)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2

第四節 研究方法 ...2

第五節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第一節 綠建築理念形成及其發展過程 ...5

第二節 綠建築的定義 ...7

第三節 各國綠建築評估工具 ...7

第四節 學校綠建築的規劃原則 ...10

第五節 各國學校綠建築方案 ...15

第六節 我國綠建築九大指標評估系統 ...20

第三章 台東大學知本校區介紹...31

第一節 知本校區籌畫與建設 ...31

第二節 人文學院綠建築推動方案 ...35

第四章 案例探討-台東大學知本校區人文學院綠建築之評估 ...36

第一節 已獲得的五項指標評估 ...38

第二節 未獲得的四項指標評估 ...55

第三節 案例檢討 ...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85

第一節 結論 ...85

第二節 建議 ...86

第三節 後續研究 ...88

參考文獻 ...89

(10)

表目錄

表2-1 EEWH系統 ...20

表2-2 生物多樣性簡易查核表...21

表2-3 綠化量簡易查核表...22

表2-4 基地保水簡易查核表...23

表2-5 日常節能簡易查核表...24

表2-6 CO2減量簡易查核表...25

表2-7 廢棄物減量簡易查核表...26

表2-8 室內環境簡易查核表...27

表2-9 水資源指標簡易查核表...28

表2-10 污水及垃圾改善簡易查核表...29

表4-1 人文學院相關參數及資料對照表...36

表4-2 綠化量指標評估表...41

表4-3 基地保水指標評估表...44

表4-4 日常節能指標評估表...47

表4-4 日常節能指標評估表(續) ...48

表4-4 日常節能指標評估表(續) ...49

表4-4 日常節能指標評估表(續完) ...50

表4-5 大量耗水項目查核表...52

表4-6 水資源指標評估表...53

表4-7 污水垃圾改善指標評估表...55

4-8 生物多樣性指標基準值BDc表...56

表4-9 生物多樣性指標評估表...60

表4-10 輕量化因子評估表wi...63

表4-11 耐久化因子評估表di...64

表4-12 CO2減量指標評估表...67

表4-13 建築工程各項粒狀污染物防制措施效率

α

3評估表...69

表4-14 廢棄物減量指標評估表...71

表4-15 室內環境指標評估表...75

(11)

表4-15 室內環境指標評估表(續) ...76 表4-15 室內環境指標評估表(續完) ...77

(12)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4

圖4-1 台東大學知本校區人文學院候選綠建築證書...38

圖4-2 樓梯牆壁百葉窗設計圖...79

圖4-3 頂樓半縷空設計...80

圖4-4 四樓鳥糞髒亂圖...81

圖4-5 燈座加裝邊框圖...81

圖4-6 下雨地板潮溼圖...82

圖4-7 樓梯地板加裝檔水門檻圖...83

圖4-8 頂樓踢腳板損壞圖...84

圖4-9 踢腳板損壞部分拆除圖...84

(13)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從早期的工業化和都市化過程後,石化燃料已成為全世界每個國家追求經濟所高 度依賴的資源,但是因為過度的依賴石化燃料,已造成石化燃料日益減少和環境的汙 染,人類面臨了嚴重的課題,例如:全球暖化、聖嬰現象、海平面上升等等問題接踵 而至,人類的生活已遭受嚴重的威脅。

有鑑於此,現在的政府不斷提倡節能減碳,全世界也都致力於低污染的工業發 展,1980 年世界自然保護組織(IUCN)首次提出「永續發展」的口號,1992 年的「地 球高峰會議」,史無前例地聚集了170 個國家的政府代表以及 118 位的國家元首,共 同商討挽救地球環境危機的對策,掀起了地球環保的熱潮。根據成功大學建研所的研 究統計,台灣營建業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量佔全國總排放量的28.82%,其中建材生 產9.31%、營建 0.2%、建材運輸 1.49%、住宅使用 11.88%、商業使用 5.94%,可見 建築業對國家能源環保政策的影響,1995 年內政部營建署在建築技術規則中,正式 納入建築節約能源設計之法令與技術規範;1996 年 7 月的 APEC 永續發展會議中,

對外承諾推動「人居環境會議」的決議目標,同時也在「營建白皮書」中宣示全面推 動綠色建築政策;1999 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正式制訂出「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

作為綠建築之評審基準,同年推出「綠建築標章」並成立「綠建築委員會」以評定、

獎勵綠建築設計(林憲德,2007)。

綜上所述,本研究以台東大學知本校區人文學院為研究對象,由於學校建築物數 量眾多且具有較寬廣的基地,其土地之綠化、透水條件良好,又是學生學習生態環境 教育的最前線,正是綠建築設計的最佳對象,正如Fanning(2003)所言︰「現在是重新 界定學校設計基本要素的時候了,我們希望學校建築延續到世世代代。這些學校建築 有機會成為工作實驗室,讓學生了解建築物如何與環境和諧相處地營運。在實務上,

教育設施是作為突破永續性範例的理想候選人,教育人員及其規劃設計顧問,應該領 航倡導永續運動,而非僅是旁觀者。過去已展現架妥舞臺的姿態,但是真正的表演才

(14)

剛開始。」台東大學知本校區人文學院建築物是符合國家制定的「綠建築」,並且也 取得候選綠建築證書;本研究將讓學生知道何謂綠建築並且能夠親身去體驗,並驗證 綠建築各項指標的適用性,且探討綠建築通過之難易程度,以供未來建築物採用綠建 築制度時作為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目的說明如下:

一、藉由對綠建築的相關文獻之檢閱、整理與分析,以對該主題所累積的知識,

做一更深入的了解。

二、檢驗綠建築九大指標是否都可以實際應用於校園建築物,在實際操作上是否 會遭遇困難。

三、針對目前校園建築物採用綠建築規範後,在實際營運上,有哪些缺失,並且 歸納、分類以便作為後續校園建築物設計之參考。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是以台東大學知本校區為主,目前台東大學知本校區建築物中,興建 完成的有人文學院、共同教學大樓、行政服務大樓。但因行政服務大樓剛進駐,而共 同教學大樓尚未開放使用,所以本研究將以人文學院作為研究對象。此棟建築物於民 國九十六年九月落成啟用,是台東大學知本校區第一棟興建完成並且啟用的建築物。

第四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屬於實際案例調查與檢測之研究,一開始先探討有關綠建築的發展過 程、綠建築理論、綠建築評估指標等並彙整相關研究文獻,建立本研究基礎。

(15)

以下是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

一、文獻分析法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法,以綠建築評估系統為主,所以必須先搜集綠建築相關之論 文、書籍、期刊等相關資料,就其之間的關聯進行歸納和整理,以了解綠建築之相關 評估指標及理論應用,並藉由研究對象設計建築師「黃孟偉建築師事務所」和學校總 務處提供的相關資料,檢視樣本案例的文件與技術內容。

二、實地觀察法:

實地觀察台東大學知本校區人文學院在應用綠建築指標興建使用後,所產生的缺 失,了解綠建築應用在校園建設後的執行情形。

第五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共分為五大部分,首先為確立研究的目的及對象,和確認研究方法,第二 部份為收尋國內外相關文獻,以了解目前國內外對綠建築的定義,第三部份收集研究 對象基地的基本資料,第四部份使用綠建築九大指標評估系統,分析台東大學知本校 區人文學院的建築物,最後依據前四部份的資料,所獲得之結果及建議以供未來研究 者參考。研究流程如圖1-1 所示。

(16)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對象與方法

文獻回顧

基地基本資料建立

校園綠建築評估 系統建立與應用

結論與建議

圖1-1 研究流程圖

(17)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部份將分為六部份探討:第一節、綠建築理念形成及其發展過程;第二 節、綠建築的定義;第三節、各國綠建築評估工具;第四節、學校綠建築的規劃原則;

第五節、各國學校綠建築方案;第六節、我國綠建築九大指標評估系統。

第一節 綠建築理念形成及其發展過程

綠建築理論形成可以回溯至20 世紀末,當時國際社會對地球環境惡化反省而得 到「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觀念,隨後於各國際會議舉行後簽署所形成 之國際公約均圍繞著永續發展的理念。綠建築之發展及臺灣與世界永續發展之接軌進 程如下(王希智,2002;林達志,2001;黃昊,2008;吳明助,2008):

一、1972 年,於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聯合國環境會議」首度正式提出「永續發 展」理念,並揭開人類追求「永續發展」的序曲。

二、1992 年 170 個國家代表以及 118 位國家元首於巴西里約召開了「地球高峰會議」

並於會中簽署了「氣候變化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發表了「森林原則」、「里 約宣言」與「21 世紀議程」。

三、1993 年於聯合國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展開了全球性的環境保護運動。

四、1996 年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召開了「聯合國第二屆人類居所會議」

(HabitatⅡAgenda),並於該會議之中通過「生態議程」以及「伊斯坦堡宣言」。

五、1996 年 7 月於 APEC(亞太經合會)永續發展會議中,我政府代表同意承諾推 動「居所會議」中的決議,台灣地區與國際社會之「永續發展」思潮正式接軌。

六、為落實APEC(亞太經合會)永續發展會議中的承諾,行政院 1997 年成立了「行 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是政府部門實踐永續發展理念的開始。而在行政院的各 個部門當中,經建會也提出「城鄉永續發展政策」,並以推動綠建築做為該政策之執 行重點。而內政部營建署與行政院環保署也分別於「營建白皮書」與「環境白皮書」

之中宣示推動「綠建築」政策。

(18)

七、1999 年 9 月 1 日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正式開始受理「綠建築標章」的申請,開 啟我國的「綠建築評估制度」,企圖以綠建築之理念,實踐建築領域的「永續發展」

目標。

八、行政院於2001年核定「綠建築推動方案」,其總目標為配合綠色矽島建設目標,

積極推動維護生態環境之綠建築。實施方案中包括:應辦理包括再生材質、可回收、

低污染、省能源產品獎勵制度之研究以及綠色再生建材開發與驗證技術之相關研究。

九、行政院在2002年七月中公佈「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列出台灣未來發 展十大方向主軸,其中「綠營建計畫」中,主要有「綠建築」與「綠校園」兩大部分;

同年公佈「綠建築標章推動計畫」:5000萬以上公有建築必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

十、2003年我國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從原有七大指標加入「生物多樣性指標」以及

「室內環境指標」擴大為九大指標,成為生態、節能、減廢、健康四指標群之EEWH 評估系統。

十一、內政部營建署於2004年修訂「建築技術規則」,增訂「綠建築專章」。

十二、2005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推出綠建築三階段評估法,分為「規劃評估」、「設 計評估」與「獎勵評估」,建立綠建築分級評估制度。

十三、2005年台灣申請並獲准加入世界綠建築協會,成為綠建築國際組織之一環。

十四、2005年6月全國能源會議結論之議題六:「京都議定書生效後住商部門因應策 略」,要求應建立耗能器具能源效率標準、推動建築能源管理系統、建築物使用再生 能源以及加強節能與再生建材研究發展與應用。

十五、2007 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推出綠建築解說評估手冊2007 年更新版,針對 EEWH 評估系統各評估項目進行更新改良,提供更方便計算、更合理化的評估方式。

十六、行政院2008 年核定「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案」,同年公布實施。

(19)

第二節 綠建築的定義

在建築生命週期,以最低節約能源、最有效利用資源、最低環境負荷的方式與手 段,建造最安全、健康、效率及舒適的居住空間,達到人、建築物與環境共生共榮、

永續發展的目標。「綠建築」可定義為:「以人類的健康舒適為基礎,追求與地球環 境共生共榮及人類生活環境永續發展的建築設計並消耗最少地球資源及製造最少廢 棄物的建築物,即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物」(林憲德,2003)。

「綠建築」在日本稱為「環境共生建築」,歐洲國家稱為生態建築或是永續建築

(Sustainable Building),美、加稱為「綠建築」(Green Building)等,主要皆是強 調生態平衡、生態效益、物種多樣化、資源回收再利用、再生能源及節能、降低環境 負荷、及親近自然環境等,確保全球永續發展(Suzuki&Oka,1998;Steve,2001)。

我國綠建築發展萌芽於能源危機,為因應環保趨勢及推動永續發展的共識與潮 流,1999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正式建立「綠建築標章」認證制度,並接受各界申請,

其目的能建立評估系統,期能對國內建築物的耗能、耗水、排廢、環保等相關議題,

有所助益。建築業相關業主(包括建築師)依「綠建築標章制度」之評估系統進行設 計,確實可達「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物,同時消費者能依據「綠建築指 標」來選擇居住環境,可獲得節能、省水、減廢、衛生、舒適、建康、及環保的目的

(林憲德,2007)。

第三節 各國綠建築評估工具

由於全球永續發展持續倡議,綠建築成為落實永續發展的重要執行項目,因而引 發各國積極建立綠建築指標。自1987年「蒙特婁公約」起至2000年永續建築研討會,

其間各國發展出許多綠建築評估工具。其中以美國、英國、加拿大及日本等四國評估 系統發展較為完整,而我國1999年亦發展出綠建築評估工具,茲分述如下:

一、美國能源及環境設計領導計畫(LEED) (李路明,2002)

美國綠建築顧問委員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USGBC)成立於1993年,是 全美國最重要的非營利性組織,由將近3000所學校和建築機構所組成,其目的在於推

(20)

動高成效的綠建築。該委員會自1995年起開始研究開發「能源及環境設計領導計畫」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評估目的為滿足美國建築市 場對綠建築評定的要求,其評估要點如下:

(一) 評估基礎:綠建築認證著重於能源的使用效率,從建築物生命週期中的各 個階段對周遭環境影響進行評估。

(二)評估項目:LEED係針對建築物的六大面向進行評估,評估內容包括:1.基地 永續性、2.有效利用水資源、3.能源與大氣、4.材料和資源、5.室內環境品質及6.

學區革新方案。

(三)評估流程:1.專案登記階段、2.技術性支援階段及3.進行建築物認證評估階段。

(四)評估配合基準:LEED的綠建築分級系統分為五類,依照評估項目來分配其 所佔的比重,其類別為:1.基地永續性,佔22%、2.有效利用水資源,佔8%、3.

能源與大氣,佔27%、4.材料和資源,佔20%、及5.室內環境品質,佔23%。

二、英國建築研究組織環境評估法(BREEAM) (李路明,2002)

1990年,英國建築研究組織(British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提出「建築研 究組織環境評估法」(The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 BREEAM),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綠色建築評估體系,目的是為綠建築的設計 和評估提供依據,以期減少建築對全球和地區環境的負面影響。BREEAM評估項目 共有九大類:

(一)管理:總體政策和規則。

(二)健康和舒適:室內和室外環境。

(三)能源:耗能和CO2排放量。

(四)運輸:基地規劃和運輸時CO2排放量。

(五)水:水資源消耗與基地保水性。

(六)原始材料:自然材料選擇及對環境影響。

(21)

(七)土地使用:綠地使用率與被污染地使用率。

(八)地區生態:基地生態多樣性價值。

(九)污染:空氣和水污染。

該九大項評估項目中又分為數個子項目,這些評估項目分別對建築主體效能、設 計與建造、經營管理等三方面進行評估,以得到相對應的分數。

三、加拿大綠色建築挑戰2000(GBC 2000)(李路明,2002)

加拿大「綠色建築挑戰」(Green Building Challenge, GBC),是由加拿大自然資源 部(Natural Resources Canada)發起並領導,至2000年10月有19個國家參與綠建築評估 運動。GBC的目標是發展一套統一的性能參數指標,建立全球化的綠色建築性能評 價標準和認證系統,使有用的建築性能資訊可在國家間交換,最終使不同地區和國家 之間的綠建築實例具可參考性。GBC 2000是結合定性和定量的評估方式,其評估指 標GBtool,是一套建立在EXCEL平台上適用於不同國家、地區和建築類型特徵的軟 體系統。GBtool主要從七大環境性能問題,切入評價建築的「綠色」程度:資源消耗、

環境負荷、室內環境品質、服務品質、經濟性、使用前管理和社區交通。最後把被評 估建築物的性能以圖表形式呈現,藉以說明該建築物在哪一方面需再加強,哪一方面 已經達成目標。

四、日本CASBEE(JSBC,2003)

日本原有針對環境負荷的ATJ-LCA評估系統(1998年)與針對住宅的環境共生住 宅評估法(1998年);近年來因各國相繼推出綠建築評估指標,乃跟隨潮流於2002年建 立起屬於該國之建築評估體系(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CASBEE乃是應用建築環境性能效率的觀念,來作為評估 的依據;所謂建築環境性能的效率,即是建築物與環境所營造出的環境品質與其所產 生的環境負荷之比值,並且依上述二者各細項權重加成後,依其相對比值大小與關係 來評估建築物對於環境之性能優良與否。其依比值的高低分為Excellent、Very Good、

Good、Fairly Poor、Poor等5個等級。

(22)

五、我國綠建築評估指標

我國於1996年成立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將「綠建築」納入「城鄉永續發展政策」

之執行重點。1998年召開「全國能源會議」,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訂定「綠建築與居住 環境科技計畫」,提出綠建築評估指標系統,包括: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 常節能、CO2減量、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等七大評估指標。1999年8月18日頒 訂「綠建築標章推動使用作業要點」,同年9月1日開始受理申請綠建築標章,為我國 建築與環境結合開啟新頁。2001年間進行綠建築評估指標實施檢討,由原來的七項指 標再増加「生物多樣性指標」與「室內環境指標」,成為九大評估指標,並自2003 年起實施。綠建築標章之推動,分為候選綠建築證書與綠建築標章兩種。其中,「綠 建築標章」為取得使用執照或既有合法建築物,合於綠建築評估指標標準頒授之獎 章;「候選綠建築證書」則為鼓勵取得建築執照但尚未完工領取使用執照之新建建築 物,凡規劃設計合於綠建築評估指標標準之建築物,即頒授候選綠建築證書,為一「準」

綠建築之代表。綠建築標章及候選綠建築證書等使用證書,有效期限為3年,期滿3 個月前得申請繼續使用(林憲德,2003)。

綜合而言,各國對綠建築評估指標內容上雖有差異,但其最終目標都是一致的,

希望用最環保的方式規劃和設計,減少建築物對自然環境的傷害。

第四節 學校綠建築的規劃原則

湯志民(2003)相關研究提出學校綠建築的規劃原則,有生態、科技、敎育、效率、

健康等五項,論述如下︰

一、生態原則

三十幾億年前,自然界本身是永續的,並透過其寄生者的智慧系統不斷增強。生 態系是由氣候因素、無機物、有機物、生產者、消費者及分解者等六種成份所構成,

彼此交互作用,使得大自然有一股巨大而持續的作用力,形塑地球現在的風貌(方智 芳,2003)。梁明煌(2002)從環境生態學、個體生態學、族群生態學、群聚生態學、島 嶼生態學、系統生態學、人類生態學和生態倫理等8個階層,層層論述對學校生態的 意義和可以考量之做法,並建議校園生態管理的作法,如︰校園的空間改善可以利用

(23)

校園老舊設施改建的時機,用綠色建築的手法來興建合乎環保的校舍;在校園綠地計 畫可以使用生態規劃原則、手法達到人與自然、生物共生、物質循環的境界;而管理 校園的空間環境時也可以應用生態綠美化的手法達到舒適、美觀、安寧的生活空間。

學校綠建築規劃的生態原則,相關研究(方智芳,2003;江哲銘等,2001;林憲 德,2003;梁明煌,2002),可從校外生態環境、校內生態環境和整體生態環境來思 考。首先,在校外生態環境方面,學校的規劃設計和空間配置,應將學校的地理、地 形、地貌、坡度、降雨、排水、日照時數、風向、風速、土壤、地質、地震與環境敏 感性問題等,列入學校校舍和校園配置、座向、建築立面等對應方式之考量,並注意 學校外在環境的可能負面影響,並降低校園對周遭環境交通、噪音、垃圾、水污染之 影響。

其次,在校內生態環境方面,學校應視校地之大小有適度之規模,學校的人數過 多會影響共生生物的生存、覓食與生殖行為,必須預先估計,並且適時的補充種植植 物;學校本身就是個生態園,沒有必要刻意去創造一個小型的耗能源及人力的教材園 地,如果學校校地有起伏,可以挖掘、設置小型的自然型的濕地為滯洪池,作為收集 地表逕流或回收降雨使用,必要時可以做消防用水,如果要吸引更多的生物進入校 園,則校內綠帶盡量以複層林方式設計,兼容許多的樹種,可以增加生存的物種數;

校園內的綠帶空間,要盡量能連結或形成區塊,且儘可能與學校周圍綠地有連接的機 會,才能便於校內外生物間的移動,必要時發展為綠帶走廊;學校是個大污染源,每 天產生大量的固體、氣體與液體廢棄物,但並沒有很好的分解系統以處理廢棄物,因 此為了減少環境的負荷,可將落葉、廚餘剩菜加以收集,覓地堆肥,並作為校園植物 的肥料;學校內的有機生活污水、毒性物質、實驗室污水的排放要謹慎處理;校園要 有高的綠覆率,並種植適合校園環境的多樣性生物;規劃生機花園、菜園與農場,作 為生態教材園;學校土地應可透水呼吸,以涵養地下水;減少校地暴雨地表雨水逕流、

降低校園溫度(梁明煌,2002)。

此外,在整體生態環境方面,學校應融入整體環境中,並創立學校的風格和特色,

位在海邊的學校,就盡情展現海岸生態的風情、海岸文化的特性;位在都市的學校,

就盡情彰顯都市發展的歷史軌跡,(方智芳,2003)。

(24)

二、科技原則

綠建築可以是高科技,也可以是低科技,但基本上均對自然生態體系做出敏感的 對應,態度上不再嘗試去「征服自然」,而是採取謙遜的姿態來「順應自然」,工業革命 後,240多年以來,人類終於重新再反省自己與天地萬物間的關係(洪育成,2002)。

學校綠建築規劃的科技原則,相關研究(李華東,2002;李道增,2000;林憲德,

2003),可從高科技、低科技來思考。首先,在高科技方面,智能室溫控制系統、智 能採光系統、陽光自動追蹤系統、太陽能板、風車、中央空調、雙層幕牆、隔熱玻璃、

氣密窗、中水系統、污水處理廠、高效率照明設備、自動照明等,皆為學校綠建築常 採用之高科技或生態科技設備;在低科技方面,則如Bolin(2003)所述運用日光、自然 通風、沒有製冷的機械通風等,以低消耗技術調節建築。

三、敎育原則

過去十年來,本質保守、反抗改革的學校,展現許多新理念和成功的教育實務,

許多教師將環境置於課程重心,還有許多敎育者開始運用校園作為探索永續生活模式 的實驗室與示範地(Grant & Littlejohn, 2002)。一般來說,教師認為綠色學校(green school)意指在課程之中強調生態的部分,但一般企業主管的直接回應卻是「建造材料 的生命週期成本」,就學校綠建築而言,涵蓋此二範疇,強調綠色學校是教導有關於 環境和環保的概念,而不只是考量成本,在設計和建造時使用適當材質,並考量生命 週期成本的節能學校(Abramson,2002)。綠色一詞融合了永續的概念,所以綠色學校 至少是一所永續經營的學校。

學校綠建築規劃的敎育原則,相關研究(方智芳,2003;江哲銘等,2001;林憲 德,2003;梁明煌,2002;Cunningham, 2002),可從參與過程和教學工具來思考。首 先,在參與過程方面,專家的參與上,Bolin(2003)指出,欲成功地發展永續設施,學 校必須將正確的利害關係人聚集起來,包括學校行政人員、建築師、工程師、建造商、

建築使用者和設施操作者;而在理念設計階段,他們協助建立建築計畫的明確目標、

預算、環境影響、以及運作和維護。

其次,在教學工具方面,「永續性」是一個建築物如何被使用來作為教學考量要素 之一,基本重點在利於環境的設計,也包括教導學生有關於環境的保護,用建築作為

(25)

學習工具是一個創新的取向,例如,風車、生態池、防火灑水控制器,都可變成教學 工具和有效的建築元素;校園環境中每個事物都是有潛能的互動學習工具。

四、效率原則

地球所能給予的資源有限,減少人類對地球的影響,是現在與未來世代最重要的 挑戰,亦即應學習去創造無廢棄物和有效自然資源運用的建築物、科技與社區 (Companion, Laurie, & Shaw, 2002)。綠建築是一項世界性趨勢,最新建造的建築平均 耗能低於傳統建造者達10%~50%之多,但經費只比標準建造的多一點點。綠建築並 不需要昂貴的儀器、複雜的新科技、固定的監視,或更為後現代的結構,以達到顯著 的節能;相反的,應以整體的建築設計,如結合窗戶、建築方位、採光和空調系統和 其他要素來節能(Alvey, 2003)。還有,再生能源的運用,歐美國家已發展出成熟的利 用模式,其中冰島再生能源比值已超過65%,瑞典、挪威、紐西蘭、芬蘭、奧地利也 都超過20%,有鑑於此,我國政府決定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政府為了趕上 先進國家的環境指標,特地於「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中規劃「再生能源發 展方案」,一方面推動再生能源立法,一方面則推動研究發展與推廣應用,同時也加 強示範,包括:水力、風力、太陽能、地熱以及生質能等重點「再生能源」的利用方 式(敎育部,2003)。

學校綠建築規劃的效率原則,相關研究(方智芳,2003;行政院,2003;江哲銘 等,2000、2001;吳國銑,2001;林憲德,2001、2002a、2003),可從節能、減廢、

省資源、省力來思考。首先,在節能方面,校舍建築的規劃,要能盡量減少電力、瓦 斯和水的浪費,鄰近的校舍要間隔相當的距離,以利採光;其次,在減廢方面,學校 污廢水處理,應設置污廢水及化學實驗室廢氣處理設施,儘可能減少垃圾量;工程施 工應力求校內土方平衡或配合景觀善加利用;建築結構輕量化,採用鋼構造與金屬外 牆設計,或採用大跨距的木造建築物,以降低營建廢棄物與施工空氣污染;營建及施 工自動化,如系統模板、預鑄外牆、預鑄樑柱、預鑄樓板、整體預鑄浴廁、乾式隔間 等自動化的工法,對施工中的廢棄物減量有莫大的助益;污染防制措施,如有效噴灑 水,洗車臺,擋風屏(牆),防塵網,人工覆被等,可減少建築施工過程的空氣污染。

第三,在省資源方面,拒用不合環保之物、減量、重複使用、回收和再生,運用再生 能源;使用回收再生建材(如再生地磚、再生面磚)相當於減少建材生產能源、減少二

(26)

氧化碳排放、減少營建廢棄物,一舉數得;還有,建築材料本體可重複使用,雨水保 存再利用,校園使用低沖水量衛生系統之設備等,皆具效率性。

此外,在省力方面,選擇建材上,選擇建材需先了解材料之物化特性,採用吸濕 性低與含濕性低之建築材料,具備容易清潔、保養、維修及更換之基本功能。

五、健康原則

綠建築必須以人類生活的健康、舒適為原點,對於居住環境進行全面性、系統性 的環保設計,並強調與地球環境共生共榮的環境設計觀,以及追求永續發展的建築設 計理念(林憲德,2002b)。

學校綠建築規劃的健康原則,相關研究(江哲銘等,2000、2001;林憲德,2003;

張子超,2001),可從舒適、自然、避免危害來思考。首先,在舒適方面,空間尺度 應符合使用機能與使用者特性,家具選用應符合人體工學設計;應用良好通風系統維 持健康的室內環境品質;應用吸濕性低與含濕性低之建築材料;建築組構材宜用高隔 音度之材料與工法。

其次,在自然方面,學校綠建築的規劃應以自然為師,給於自然的體驗,可讓身 體感官體驗自然環境的美感與傳遞的訊息,聽聽土地或樹木的聲音,聞聞花、草、土 的味道,觀察自然生命的現象與環境的變遷;給於自然的學習,讓師生親近自然,向 大自然學習,感受自然的韻律,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喜愛自然的生活,養成簡樸的 生活與態度,探究自然的內涵,增進科學、藝術、人文等內涵的認知;與體認人與自 然的相互關係;給於自然中成長,追求校園生活品質的提升,並經由環境關懷,而達 成自我的成長與自我實現,(盧秀芳,2002)。學校建築修改建,儘量保持基地原貌,

或運用當地自然材料。

最後,在避免危害方面,教室裝修宜使用自然材料,壁面及家具之塗裝應使用無 鉛塗料,並避免過度裝潢,以有效降低揮發性化學物質的毒害。建材之組裝,宜使用 可更替工法與乾式組構方式,降低室內污染物生成,控制有害污染物。妥適規劃班級 掃具、拖把等清潔用品、以及垃圾桶與回收箱的置放地點,避免全部堆置於教室內,

影響室內環境品質。巧妙運用自然通風,設置通風高窗、旋轉窗、百葉及透空欄杆藉 由自然通風來達成空氣交換和室內熱舒適,減少空調設備使用。自然光線有助於人體

(27)

健康和心情舒展,學校應儘可能運用日照,並妥善規劃適當的遮陽設施,避免陽光直 射和眩光。

第五節 各國學校綠建築方案

世界各國學校綠建築的推展有許多不同的名稱,如永續學校(sustainable-school) (如澳洲、美國)、生態學校(eco-school)(如歐洲、英國)、綠色學校(green school)(如美 國、瑞典、日本、臺灣、中國)、健康學校(health school)、高成效學校(high performance school) 和智能學校(smart school) (如美國),以及種子學校(seeds) (如加拿大)等等。以 下就澳洲的永續學校、英國的生態學校、美國的健康學校、加拿大的種子學校、亞洲 的綠色學校分別要略說明。

一、澳洲的永續學校

全世界對於學校致力發展永續計畫以經營資源、建築和校地,有許多不同的稱 號,澳洲的新南威爾斯州和維多利亞州稱為永續學校(sustainable schools)。2001年7 月,教育與訓練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Training)提出「學校環境教育政策」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olicy for Schools),此一政策要求新南威爾斯(NSW)公立學 校,在2002年第一學期起實施「學校環境經營計畫」(Schoo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lan, SEMP),該計畫有3個相關的中心範疇:課程、資源管理和校地經 營,並要求學校從SEMP中至少挑選一項優先的行動計畫去落實,且須每年回報「學 校環境教育政策」待協商的相關細節。新南威爾斯州教育部從2002年8月到2004年7 月(第一階段)開始實行「永續學校方案」(The Sustainable Schools Project)。「永續 學校方案」是「學校環境教育政策」的一項延伸計畫,至2004年底的預期成果為:

(一)新南威爾斯州所有的公立學校將落實某些永續的行動來支持他們的學校環 境經營計畫(SEMPs)。將近 25%的公立學校努力爭取成為永續學校或已獲得 永續學校的認證。

(二)建立一套界定障礙、利益和成功學校個案研究的評鑑計畫,為未來計畫執行 歷程的拓展和改進提供指引和資料。

(28)

(三)建立中央資料庫,讓所有學校提供垃圾製造、水和能源消耗、以及在其校地 中創造校園生態多樣性作法等資料。學校將演示永續實踐的角色楷模,貢獻教育 並激勵社區力行屬於自己的永續經營。澳洲學校的永續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

1.學校自我評量期(the school self-assessment phase);2.學校規劃期(the school planning phase);3.執行期(the implementation phase)。永續學校成立之要件,可 透過下列程序來辦理:(1)成立 9 人指導委員會。(2)列出官方與非官方潛在支持 者名單,清楚界定他們的可能貢獻、角色與目的。(3)選出有潛力的學校參與為 期18 個月的初始計畫。(4)選擇 20 個轄內學校與 5 個非轄內學校實施細部研究,

紀錄學校在這18 個月中朝向永續經營及獲得認可所做的努力和革新成就。(5)規 劃「永續學校方案」評鑑過程和架構,並向教育與訓練部、天主教教育委員會及 澳洲環境(Environmental Australia)報告,這份報告將與準備於 2003 年後實施 類似模式的其他州和領土有所關聯。(6)繼續提供一般性支援給予那些未參與這 個結構性計畫,但持續依個別步調實施自己的學校環境經營方案的學校(NSW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2)。

二、英國的生態學校

生態學校(eco-school) 是由歐洲環境教育基金會(Foundation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Europe) 所領導推動的一項鼓勵學校主動引導學生發展環境認識與認 識,並經營管理整個學校的環境行動,1993年創辦至今,有18個歐洲國家參與推動,

目前已有3500所學校登錄於計畫之下,並有800所學校取得生態學校錦旗。英國的生 態學校,是根據英國永續發展策略(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U.K.Strategy)推動 的「邁向綠大地計畫」(Going for Green),一個由政府支持的國家級運動,目的是從 基層推廣永續發展的觀念和行動。該計畫授權並委託泰迪英國集團(Tidy Britain Group) 辦理生態校園獎計畫(Eco-school Award Scheme),且以「邁向永續的生活型 態」為主題,設計了一系列的環保行動方案,請各級學校簽署並報名參加;再根據推 動的成績,逐年論獎。這項計畫的目標之一,是希望提昇學生對於環境議題的認識,

並且鼓勵學生對於學校環境的經營管理採取積極、主動的角色。同時拓展到室外學 習,發展學生負責任的態度,並對於環境與社區貢獻己力。至1998年,已經有1000 所學校註冊,而有100所通過認定為生態學校與頒獎。泰迪英國集團也出版一系列的 教材供學校使用在能源、交通、健康生活、水、廢棄物管理等議題上(教育部環境保

(29)

護小組,2003)。

三、美國的健康學校

美國學校綠建築的名稱最多,有健康學校(health school)、智能學校(smart school)、高成效學校(high performance school)和綠色學校(green school)等,惟其中新 概念大致以生態、節源、減廢、健康和教育為核心,尤其重視室內空氣品質和晝光 (daylight)的運用。以下分別要述︰

(一)健康學校︰美國環境保護局的「健康學校環境網頁」(Healthy School

Environments Web pages),提供線上資源服務,以協助設施管理者、學校行政人 員、建築師、設計工程師、校護、家長、教師和職員,學校的環境健康議題。如︰

學校設計、建造和更新(室內空氣品質、化學藥物、讓環境變好的產品、通風、

回收、減廢、飲用水、委員會、財政、高成效學校、方位、建造、更新、清潔等)、

能源效率(通風)、環境教育、設施的運作和維護(室內空氣品質、霉和濕度、有害 的物品管理、通風、回收、高成效學校)、室內環境品質(室內空氣品質、氣喘、

化學藥物、讓環境變好的產品、鉛製品、水銀、通風、高成效學校)、法律及規 則、室外空氣污染(柴油引擎排放氣體、紫外線輻射能)、簡易教室(室內空氣品質、

通風、委員會、高成效學校)、廢棄物(回收、減廢、堆肥)、水資源(飲用水、地 下水、水資源保護、水的品質、暴雨) (U.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 , 2003)。

(二)智能學校︰1997年,美國佛羅里達州立法機關設立了「智能學校交換」

(SMART Schools Clearinghouse), 以激勵佛州學區興建智能學校,智能學校係 指做得好、績效、合理又節約的學校,「智能學校交換所」發展「節約建造標準」

( Frug Construction Standards),提供核心設施空間的適當規模、設計、建造、成 效契約、能源效率和生命週期系統經費(SMART Schools Clearinghouse, 2000)。

Werner(1999)指出能源智能學校(Energy Smart School)可以提供︰減少耗能和浪 費經費、有較好的室內空氣品質、改進教職員生的表現、一個生活實驗室和教學 工具和利於學生、社區和國家。

(三)高成效學校︰2001年,美國國會通過「2001年高成效學校法」(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Study Institute ,2001)。高成效學校具有以下特徵︰高品質的室內空

(30)

氣、節能、省建材、省水、健康、自然晝光(natural daylight)、易於維護和營運、

操作方法是經設計過的、溫度、視覺、聽覺上的舒適、尊重校地和周遭環境、跨 學科學習的資源、一項教學工具、安全和保全、社區資源、委員會、利於校地環 境、激勵性建築和能適應變遷的需求(Mill, Eley, Ander, & Duhon(2002))。

(四)綠色學校︰美國新罕布夏州安提阿新英格蘭機構(Antioch New England Institute)的環境教育中心,提出五個綠色學校的指標,以供一般學校參考。這五 個指標包括:

1.課程整合:強調科技整合、環境議題、野外學習、文化研究、慶祝與反思。

2.學校建築空間加強:包括戶外學習教室設施、棲地的改善及回覆、遊玩與 休閒。

3.社區本位教育:強調校園內的伙伴關係、服務學習計畫、社區與校園活動、

與地方機構的伙伴關係。

4.學校的永續性:包括能源、水、固體廢棄物、食物的提供、毒物、室內空 氣品質、交通、建築物設計、對永續的展示解說。

5.行政支持:包括學校哲學與文化、專業發展、環境教育計畫。各指標又按 照發展程度,分成四個階段,來引導學校往更高層努力。

四、加拿大種子學校

由加拿大種子基金會,全名為社會(Society)、環境(Environment)、能源(Energy)、

發展(Development)與學習(Studies)基金會(簡稱SEEDS)推動的計畫。該基金會編寫 了96個可以讓學生展現活力,促成學校環境更綠色化的行動指引。有興趣的學校評估 自己的需求後,先選擇其中的方案,進行活動,然後將活動成果寄給基金會,基金會 再頒發綠色獎品。該96個活動內容主要是以班級為單位,在學校社區可以推動的活 動。除了分散在不同的學科上進行外,也可以在學校的節慶、活動或重大節日時機來 推動,以改善校園環境及提升環境品質。種子計畫本身也是採用自由參加的方式,但 是整體而言,也是學校的環境改造計畫,但並未有一個大的目標理念來架構學校的發 展方向(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 2003)。

(31)

五、亞洲的綠色學校

以日本、中國和臺灣的綠色學校為例,分別說明之。

(一) 日本的綠色學校

日本將學校設施本身的建築性要素(硬體因素)和設施的營運管理要素,教 育教學人的要素(軟體要素)兩方面向調和,並強調以學校設施(硬體因素)為 中心,這是日本綠色學校最突出的特點。在文部省和通產省共同實施「關於推進 完善考慮學校設施(綠色學校)的實驗模範事業」,在選定學校進行各種事業類 型(太陽熱利用型、綠色推進型、廢水利用型)試驗(肖芳,2002)。

(二) 中國的綠色學校

1996 年 12 月,中國的國家環保局、國家教育委員會頒佈了《全國環境宣傳 教育行動綱要(1996-2010)年》,《綱要》的第二部分第 11 條提出,到 2000 年,在全國逐步開展創建「綠色學校」的活動。中國的綠色學校,以國家政令形式,

在全中國推廣,結合環境保護管理部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之力,共同實施「綠 色學校」的創建,這是中國綠色學校的一個最大特點(肖芳,2002)。

(三) 臺灣的綠色學校

臺灣學校綠建築的發展,可分為二個階段︰首先,學校只要重視環境教育,

並主動上網登錄,即可成為「綠色學校」一員;其次,將已具備環境自覺及實踐 能力的綠色學校,施以綠建築及生態校園環境之改造技術,使符合永續、生態、

環保、健康原則之校園環境,即成為「綠校園」(敎育部,2003)。

(32)

第六節 我國綠建築九大指標評估系統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對綠建築評估九大指標,歸納成生態(Ecology)、節能(Energy Saving)、減廢(Waste Reduction)、健康(Healthy)四大部分,簡稱「EEWH 系統」如表 2-1 所示。

表2-1 EEWH 系統

指標群 指標名稱

生物多樣性指標 基地綠化指標 生態(Ecology)

基地保水指標 節能(Energy Saving) 日常節能指標 CO2減量指標 減廢(Waste Reduction)

廢棄物減量指標 室內環境指標

水資源指標 健康(Healthy)

污水垃圾改善指標 資料來源:林憲德,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2007 更新版)

要獲得候選綠建築證書必須在這九項指標中得到四個指標,其中日常節能指標和 水資源指標是必須獲得的,下面將介紹這九個指標的定義及目的,並提供一個簡易的 查核表,說明如下:

一、生物多樣性指標 (一)何謂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係在於顧全「生態金字塔」最基層的生物生存環境,亦即在 於保全蚯蚓、蟻類、細菌、菌類之分解者、花草樹木之綠色植物生產者以及甲蟲、

蝴蝶、蜻蜓、螳螂、青蛙之較初級生物消費者的生存空間。過去許多人談到生態,

就以為是要去保護黑面琵鷺、台灣彌猴或梅花鹿等樣版動物,殊不知生活於我們 屋角石縫下的蟾蜍、蜈蚣,或長於枯樹上的苔蘚菇菌均是貢獻於生態的一環。然 而,唯有確保這些基層生態環境的健全,才能使高級的生物有豐富的食物基礎,

才能促進生物多樣化環境。

(33)

(二)生物多樣性的目的與簡易查核表

本指標的目的主要在於提升大基地開發的綠地生態品質,尤其重視生物基因 交流路徑的綠地生態網路系統。本指標鼓勵以生態化之埤塘、水池、河岸來創造 高密度的水域生態,以多孔隙環境以及不受人為干擾的多層次生態綠化來創造多 樣化的小生物棲地環境,同時以原生植物、誘鳥誘蝶植物、植栽物種多樣化、表 土保護來創造豐富的生物基盤。生物多樣性簡易查核表如表2-2所示。

表2-2 生物多樣性簡易查核表

設計對策 是否

綠地面積越多越好,最好在25%以上 基地內綠地分佈均勻而連貫

喬木種類越多越好,最好在20 種以上

灌木及蔓藤植物種類越多越好,最好在15 種以上 植物最好也選用原生種

綠地最好採用複層綠化方式,最好三成以上綠地採複層綠化 以亂石、多孔隙材料疊砌之邊坡或綠籬灌木圍成之透空圍籬 設置有自然護岸之生態水池

在基地內設置30m 以上隔絕人為侵入干擾之密林或混種雜生草 原

2

基地內有自然護岸之埤塘、溪流,或水中有設有植生茂密之島嶼 在隱蔽綠地中堆置枯木、亂石瓦礫、空心磚、堆肥的生態小丘 全面採用有機肥料,禁用農藥、化肥、殺蟲劑、除草劑

利用原有生態良好的山坡、農地、林地、保育地之表土為綠地土 壤

二、綠化量指標 (一)何謂綠化量

「綠化量」就是利用建築基地內自然土層以及屋頂、陽台、外牆、人工地盤 上之覆土層來栽種各類植物的方式。

(二)綠化量的目的與簡易查核表

健康的都市生活不能缺少綠意,缺乏綠意的都市生活很難奢言「永續發展」

的居住品質。若我們在居住環境中廣植花木,不但可怡情養性,同時促進土壤微

(34)

生物活動,對生態環境有莫大助益。綠化被公認為唯一可吸收大氣二氧化碳最好 的策略,有助於減緩地球氣候日益溫暖化的危機。因此本指標希望能以植物對二 氧化碳固定效果做為評估單位,藉鼓勵綠化多產生氧氣、吸收二氧化碳、淨化空 氣,進而達到緩和都市氣候溫暖化現象、促進生物多樣化、美化環境的目的。綠 化量簡易查核表如表2-3 所示。

表2-3 綠化量簡易查核表

設計對策 是否

確保容積率條件下,縮小實際建蔽率一成以上以爭取更多的綠地 綠地面積至少有基地面積15%以上

除了最小必要的鋪面道路以外,全面留為綠地建築物 避開原有老樹設計,施工時保護老樹不受傷害

大部分綠地種滿喬木或複層綠化,小部分綠地種滿灌木 即使在人工鋪面上,也應以植穴或花台方式,盡量種植喬木 綠地盡量少種人工草坪或草花花圃

利用多年生蔓藤植物攀爬建築立面以爭取綠化量 在屋頂陽台設置防水排水良好的花台以加強綠化 三、基地保水指標

(一)何謂基地保水

基地的保水性能係指建築基地內自然土層及人工土層涵養水分及貯留雨水 的能力。基地的保水性能愈佳,基地涵養雨水的能力愈好,有益於土壤內微生物 的活動,進而改善土壤之活性,維護建築基地內之自然生態環境平衡。

(二)基地保水之目的與簡易查核表

以往建築基地環境開發常採用不透水舖面設計,造成大地喪失良好的吸水、

滲透、保水能力,減弱滋養植物及蒸發水分潛熱的能力,無法發揮大地自然調節 氣候的功能,甚至引發居住環境日漸高溫化的「都市熱島效應」。此外,過去的 都市防洪觀念,都希望把建築基地內的雨水盡速往鄰地排出或引流至都市公共下 水道系統,造成都市公共排水設施極大的負擔,形成低窪地區每到大雨即淹水的 窘境。綠建築之「基地保水指標」即是藉由促進基地的透水設計並廣設貯留滲透 水池的手法,以促進大地之水循環能力、改善生態環境、調節微氣候、緩和都市

(35)

氣候高溫化現象。基地保水簡易查核表如表2-4 所示。

表2-4 基地保水簡易查核表

地質條件 設計對策 是否

確保容積率條件下,降低建蔽率,並且不要全面開挖 地下室,以爭取較大保水設計之空間

建築空地盡量保留綠地 排水路盡量維持草溝設計

將車道、步道、廣場全面透水化設計 排水管溝透水化設計

A.基地位於 透水良好之 粉土或砂質 土層

在空地設計貯集滲透廣場或空地

在屋頂或陽台大量設計良質土壤人工花圃

在空地設計貯集滲透水池、地下礫石貯留來彌補 B.基地位於

透水不良之

黏土層 將操場、球場、遊戲空地下之黏土更換為礫石層來保 水

四、日常節能指標

(一)何謂日常節約能源

建築物的生命週期長達五、六十年之久,從建材生產、營建運輸、日常使用、

維修、拆除等各階段,皆消耗不少的能源,其中尤以長期使用的空調、照明、電 梯等日常耗能量佔最大部分。由於空調與照明耗能佔建築物總耗能量中絕大部 分,綠建築之「日常節能指標」即以空調及照明耗電為主要評估對象,同時,將

「日常節能指標」定義為夏季尖峰時期空調系統與照明系統的綜合耗電效率。

(二)日常節約能源的目的與簡易查核表

建築的日常耗能中以空調及照明用電佔了最大比例,在夏日建築物的空調用 電比約佔四至五成,而照明用電比高達三至四成,因此從空調與照明上來談論建 築節能最有效果。另一方面由於建築物的使用壽命長,其節能的累積效果遠勝於 其他工業產品。我們甚至可說,建築節能設計是國家節約能源政策最有潛力的一 環。日常節能簡易查核表如表2-5 所示。

(36)

表2-5 日常節能簡易查核表

設計對策 是否

住宅類與辦公類建築物,應盡量設計成建築深度14米以下的平面,以便 在涼爽季節採自然通風,並停止空調以節能。

切忌採用全面玻璃造型設計,辦公建築開窗率最好在35%以下,住家開 窗率最好在25﹪以下,不宜採用太大開窗設計。

盡量少採用屋頂水平天窗設計,若有水平天窗設計必須採用低日射透過 率的節能玻璃

住宿類建築物避免採用全密閉式開窗,每居室應至少有四分之一以上可 開窗面,以利通風,並避免日曬

開窗部位盡量有設置外遮陽或陽台以遮陽 大開窗面避免設置於東西日曬方位

住家採用清玻璃,空調型建築多採用Low-E 玻璃 外

殼 節 能

做好屋頂隔熱措施

冷凍主機不可超量設計,依空調重要度而定其備載容量,且不宜太高的 備載設計

選用高效率冷凍主機或冷氣機,切勿貪圖廉價雜牌或來路不明的拼裝主 機,以免浪費大量能源而得不償失

空間平面深度低於7米,所有窗戶應可開啟,以便在秋冬之際採自然通風 而停止空調冷氣

採用主機台數控制、VAV 等節能設備系統 主機及送水馬達採用變頻控制等節能設備系統 風管式空調系統採用全熱交換器等節能設備系統 採用CO2濃度外氣控制空調系統

大型醫院或旅館採用吸收式冷凍機系統

辦公室、展示館、體育館類建築採用儲冰空調系統 空

調 節 能

採用建築能源管理系統BEMS

居室應保有充足開窗面以便利用自然採光

盡量避免採用鎢絲燈泡、鹵素燈、水銀燈之低效率燈具 一般空間盡量採用電子式安定器、高反射塗裝之螢光燈 高大空間盡量採用高效率投光型複津屬燈、鈉氣燈來設計

閱讀、製圖、縫紉、開刀房、雕刻室等精密工作空間之天花照明不必太 亮,盡量採用檯燈、投光燈來加強工作面照明

不要採用超過合理照度需求的超亮燈具設計

配合室內工作模式做好分區開關控制,以隨時關閉無人使用空間照明 設置自動調光控制、紅外線控制照明自動點滅等照明設計

照 明 節 能

設置晝光感知控制自動點滅控制功能

(37)

室內採用高明度的顏色,以提高照明效果 五、CO2減量指標

(一)何謂 CO2減量指標

CO2減量指標,即是指所有建築物軀體構造的建材(暫不包括水電、機電設 備、室內裝潢以及室外工程的資材),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能源而換算出來的 CO2排放量。

(二)CO2減量的目的與簡易查核表

地球氣候高溫化的問題是當前地球環保最迫切的課題。從1992 年「地球高 峰會議」制訂的「全球氣候變化公約」到1998 年「京都議定書」,各國無不積 極進行二氧化碳排放減量的工作。過去國內建築產業採行高耗能、高污染的構造 設計,對地球環境破壞甚大,目前台灣新建建築物中,有95%為鋼筋混凝土構 造。未來混凝土建築拆除解體時,其廢棄的水泥物、土石、磚塊又難以回收再利 用,造成環境莫大負荷,因此必須從建築物之規劃設計及構造進行改善,以減少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CO2減量簡易查核表如表2-6 所示。

表2-6 CO2減量簡易查核表

設計對策 是否

建築平面規則、格局方正對稱

建築平面內部除了大廳挑空之外,盡量減少其他樓層挑空設計 建築立面均勻單純、沒有激烈退縮出挑變化

建築樓層高均勻,中間沒有不同高度變化之樓層 建築物底層不要大量挑高、大量挑空

形 狀 係 數

建築物不要太扁長、不要太瘦高 鼓勵採用輕量鋼骨結構或木結構 採用輕量乾式隔間

採用輕量化金屬帷幕外牆 採用預鑄整體衛浴系統 輕

量 化 設

計 採用高性能混凝土設計以減少混凝土使用量 結構體設計耐震力提高20~50%

柱樑鋼筋之混凝土保護層增加1~2cm 厚度 耐

化 樓版鋼筋之混凝土保護層增加1~2cm 厚度

(38)

屋頂層所有設備以懸空結構支撐,與屋頂防水層分離設計 空調設備管路明管設計

給排水衛生管路明管設計 設

電氣通信線路開放式設計 採用高爐水泥作為混凝土材料

採用高性能混凝土設計以減少水泥使用量 採用再生面磚作為建築室內外建築表面材

採用再生磚塊或再生水泥磚作為室外圍牆造景之用 再

生 建 材

採用再生級配骨材作為混凝土骨料 六、廢棄物減量指標

(一)何謂廢棄物減量

廢棄物係指建築施工及日後拆除過程所產生的工程不平衡土方、棄土、廢棄 建材、逸散揚塵等足以破壞周遭環境衛生及人體健康者。

(二)廢棄物減量指標之目的與簡易查核表

台灣鋼筋混凝土建築,每平方米樓地板在施工階段約產生1.8 公斤粉塵,對 人體危害不淺。中層住宅大樓在施工階段約產生0.14 立方公尺的固體廢棄物,在 日後拆除階段約產生1.23 立方公尺的固體廢棄物,造成大量的廢棄物處理負擔。

有鑑於此,本「廢棄物減量指標」以廢棄物、空氣污染減量及資源再生利用量為 指標,以倡導更乾淨、更環保的營建施工為目的,藉以減緩建築開發對環境的衝 擊,並降低民眾對建築開發的阻力,進而增進生活環境品質。廢棄物減量簡易查 核表如表2-7 所示。

表2-7 廢棄物減量簡易查核表

設計對策 是否

盡量減少地下室開挖 土

方 多餘土方大部分均用於現場地形改造或用於其他基地工程之 土方平衡

採用金屬系統模版 採用系統模版 採用預鑄外牆 採用預鑄柱樑 營

建 自 動

化 採用預鑄樓板

(39)

採用預鑄浴廁 採用乾式隔間 採用木構造 構

造 採用輕量鋼骨結構

採用高爐水泥作為混凝土材料

採用高性能混凝土設計以減少水泥使用量 採用再生面磚作為建築室內外建築表面材

採用再生磚塊或再生水泥磚作為室內圍牆造景之用 再

生 建 材

採用再生級配骨材最為混凝土骨料

建築工地設有施工車輛與土石機具專有洗滌措施

工地對於車輛污泥、土石機具之清洗污水與地下工程廢水排 水設有污泥沉澱、過濾、去污泥、排水之措施

車行路面全面鋪設鋼板或打混凝土

土石運輸機離工地前覆蓋不透氣防塵塑膠布 結構體施工後加裝防塵罩網

空 氣 污 染 防 制

工地四周為有1.8m 以上防塵圍籬 七、室內環境指標

(一)何謂室內環境指標

「室內環境指標」主要在評估室內環境中,隔音、採光、通風換氣、室內裝 修、室內空氣品質等,影響居住健康與舒適之環境因素,希望藉此喚起國人重視 室內環境品質,並減少室內污染傷害以增進生活健康。

(二)室內環境指標的目的與簡易查核表

「室內環境指標」以音環境、光環境、通風換氣與室內建材裝修等四部份為 主要評估對象。尤其在室內裝修方面,鼓勵儘量減少室內裝修量,並盡量採用具 有綠建材標章之健康建材,以減低有害空氣污染物之逸散,同時也要求低污染、

低逸散性、可循環利用之建材設計。室內環境簡易查核表如表2-8 所示。

表2-8 室內環境簡易查核表

設計對策 是否

採用厚度15cm 以上的 RC 外牆與厚度 15cm 以上的 RC 樓板結構 採用氣密式二級以上玻璃以保有良好隔音性能

盡量採用輕玻璃或淺色low-E 玻璃,不要採用高反射玻璃或重顏色

(40)

之色板玻璃以保有良好採光

住宿類建築、非中央空調型辦公建築,建築深度維持在14 公尺以 內,外形盡量維持一字型、L 型、ㄇ型、口形的配置,以保有通風 採光潛力

絕大部分居室空間進深不要太深,以保有良好自然採光 大部分燈具均設有防止炫光之燈罩或格柵(燈管不裸露) 中央空調系統均應設置新鮮外氣系統

室內裝修以簡單樸素為主,盡量不要大量裝潢,不要立體裝潢 室內裝修建材盡量採用具備國內外環保標章、綠建材標章之建材(即 低逸散性、低污染、可循環利用、廢棄物再利用建材)

室內裝修建材盡量採用天然生態建材 八、水資源指標

(一)何謂水資源指標

「水資源指標」,係指建築物實際使用自來水的用水量與一般平均用水量的 比率,又名「節水率」。其用水量評估,包括廚房、浴室、水龍頭的用水效率評 估以及雨水、中水再利用之評估。

(二)水資源指標之目的與簡易查核表

過去由於建築物用水設計不當,水費偏低、國人用水習慣不良,使得國人用 水量偏高。1990 年台灣平均用水量為 350 公升/(天*人),尚有許多節約用水的空 間。今後在地球環保要求下,建築物的節水設計勢必成為全民共同的課題。本指 標希望能積極利用雨水與生活雜用水之循環再利用的方法(開源),並在建築設計 上積極採用省水器具(節流),來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水資源指標簡易查核表 如表2-9 所示。

表2-9 水資源指標簡易查核表

設計對策 是否

大小便器與公共使用之水栓必須全面採用具省水標章或同等用水 量規格之省水器材

將一段式馬桶改成具省水標章的兩段式馬桶

省水閥、節流器、起泡器等省水水栓之節水效率較有限,改用自 動感應水拴或自閉式水拴,有更好的節水效率

住宿類、飯店類建築之浴室盡量以淋浴替代浴缸

(41)

盡量不要裝設私人用按摩浴缸或豪華型SPA淋浴設備單元,假如裝 設的話,盡量採用具省水標章的兩段式馬桶來彌補

盡量不要設置大耗水的人工草坪或草花花圃,假如裝設的話,盡量 以自動偵濕澆灌等節水澆灌系統來彌補

裝設陸上親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耗 水公用設施時,必須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

開發總樓地板面積兩萬平方公尺以上或基地規模2公頃以上者,必 須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

九、污水及垃圾改善指標 (一)何謂污水垃圾改善指標

本指標著重於建築空間設施及使用管理相關的具體評估項目,是一種可讓業 主與使用者在環境衛生上具體控制及改善的評估指標。

(二)污水垃圾改善指標之目的與簡易查核表

為輔佐污水處理設施功能,本指標針對生活雜排水配管系統介入檢驗評估,

以確認生活雜排水導入污水系統。此外,本指標也希望要求建築設計正式重視垃 圾處理空間的景觀美化設計,用以提昇生活環境品質。污水及垃圾改善簡易查核 表如表2-10 所示。

表2-10 污水及垃圾改善簡易查核表

設計對策 是否

所有建築物之浴室、廚房及洗衣空間之生活雜排水均有接管至污 水下水道或汙水處裡設施

若有寄宿舍、療養院、旅館、醫院、洗衣店等建築物的專用洗衣 空間,必須設置截留器並接管至污水下水道或汙水處裡設施 若有學校、機關公共建築、餐館所設餐廳之專用廚房,必須設有 油脂截留器並將排水管確實接管至汙水處理設施或汙水下水道 若有運動設施、寄宿舍、醫院、俱樂部等建築物的專用浴室,必 須將雜排水管確實接管至汙水處理設施或汙水下水道

當地政府設有垃圾不落地等清運系統 設有充足垃圾儲存處理運出空間 有綠美化或景觀化的專用垃圾集中場 設有廚餘收集利用

(42)

設有資源垃圾分類回收系統

設置冷藏、冷凍或壓縮等垃圾前置處理設施或衛生密閉式垃圾箱 者

設置防止動物咬食的密閉式垃圾箱,並定期執行清洗及衛生消毒 十、小結

透過本章的文獻整理,可以了解綠建築的發展過程,以及國內、外對綠建築的評 估工具,在綠建築應用校園中,每個國家的定義也不盡相同,而在最後的國內綠建築 九大指標評估工具中,進一步的介紹了我國在發展綠建築過程中所用的評估工具,而 這九項評估工具,也將應用於往後的案例分析。

數據

表 4-15  室內環境指標評估表(續) ....................................................................................76  表 4-15  室內環境指標評估表(續完) ................................................................................77
表 2-5  日常節能簡易查核表  設計對策  是否 住宅類與辦公類建築物,應盡量設計成建築深度14米以下的平面,以便 在涼爽季節採自然通風,並停止空調以節能。  切忌採用全面玻璃造型設計,辦公建築開窗率最好在35%以下,住家開 窗率最好在25﹪以下,不宜採用太大開窗設計。  盡量少採用屋頂水平天窗設計,若有水平天窗設計必須採用低日射透過 率的節能玻璃  住宿類建築物避免採用全密閉式開窗,每居室應至少有四分之一以上可 開窗面,以利通風,並避免日曬  開窗部位盡量有設置外遮陽或陽台以遮陽  大開窗面避免設置於
表 4-2  綠化量指標評估表  資料來源:國立台東大學人文學院新建工程候選綠建築證書審查報告書                         綠化量指標評估表 2003 年版 一、建築物基本資料 申請編號 建築名稱  國立台東大學文文學院新建工程 基地面積 20863m2建築面積 6205.8m2法定建蔽率 60% 基地條件 二、綠化量評估 植栽種類 栽種條件 固定量Gi栽種面積Ai  計算值 Gi×Ai生態複層 大小喬木、灌木、花草密植混種區 喬木種植間距3.0m 以下且土壤深度1.0m 以上 110
表 4-3  基地保水指標評估表      基地保水指標評估表 2003 年版 一、建築物基本資料  申請編號  建築名稱  國立台東大學文文學院新建工程  基地面積  20863m 2 法定建蔽率  60%  二、土壤滲透係數 k 判斷      9 有      無    鑽探調查報告  土壤分類=      GM(沉泥質礫石)    土壤滲透係數k=        10 -4         m/s 土壤滲透係數基準值k=k=10-4  m/s  註:若 k<10 -7 則需要以 k =10 -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ternal assessment refers to the assessment practices that teachers and schools employ as part of the ongo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process during the three years

•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香港建築信息模擬學會. •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 ESO created by five Member States with the goal to build a large telescope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  Belgium, France, Germany, Sweden and

在混凝土科技發展方面,則邀請日本東京大學野口貴文教授與中國北京建築大 學宋少民教授等國際知名混凝土工程學者,對於「Challenge to Regener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 Children from this parenting style are more responsive, able to recover quickly from stress; they also have better emotional responsiveness and self- control; they can notice

• involves teaching how to connect the sounds with letters or groups of letters (e.g., the sound /k/ can be represented by c, k, ck or ch spellings) and teaching students to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香港歷史 建築的特 色 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