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徑路搜尋之知識結構分析

一、相似性指數對能力值之預測

三個相似性指數主要用來比較學生的知識結構圖與標準參照知識結 構圖的相似程度。由表 4-2-1 知三個相似性指數與能力值有顯著相關(p

亦即學生的知識結構圖與參照結構會隨著能力值高而相似性增高,因此三 個相似性指數應能解釋能力值之高低。

表 4-2-1 三個相似性指數與能力值之相關係數表 PFC GTD PRX 能力值 PFC - .668** .578** .711**

GTD - .978** .963**

PRX - .970**

能力值

**在顯著水準為 0.01 時 (雙尾),相關顯著。

而欲瞭解三個相似性指數預測學生能力值的情形,以學生能力值為依 變項,並同時以三個相似性指數為自變項,進行多元逐步迴歸分析,其結 果摘要如表 4-2-2:

表 4-2-2 三個相似性指數與能力值之迴歸分析

模式

未標準化

標準誤

標準化

顯著性 t 檢定 常數 -1.493 .020 -74.884***

PFC .984 .060 .269 16.361***

GTD -0.788 1.177 -0.284 -4.453***

PRX 2.784 .153 1.092 18.750***

y=-1.493+0.984XPFC+-0.788XGTD+2.784XPRX

R2=.977

***p<.001

由表4-2-2得到以學生能力值為依變項,並同時以三個相似性指數為 自變項所得之迴歸線為y=-1.493+0.984XPFC+-0.788XGTD+2.784XPRX,解 釋力高達97.7%,顯示三個相似性指數能有效預測能力值,而迴歸係數檢

定結果均達顯著,也顯示個別的相似性指數對能力值有不錯的預測效果。

諸多學者(Goldsmith et al.1991,Action et al.1994)認為 PFC 指數 的預測效果最佳,其次是 GTD 指數,但 Knoebel 等學者(1988)曾指出,

表 4-2-3 各組人數及平均能力值、指數值

組別 人數

能力值 平均

PFC 值 平均

GTD 值 平均

PRX 值 平均

原始成績 平均

參照結構 - 1.530574 -

高能力組 58 1.0462 .50 .92 .94 22.93 中能力組 87 0.0991 .12 .57 .69 19.17 低能力組 61 -1.136 .04 .11 .13 11.10

圖 4-2-2 高能力組之實例(=1.021359)

圖 4-2-3 中能力組之實例(=.124564)

圖 4-2-4 低能力組之實例(=-1.15972)

表 4-2-4 各組實例之能力值暨指數值

實例 編號

核心概念

(概念號碼)

能力值 PFC GTD PRX

高能力組 185 17 1.02136 .353 .955 .954 中能力組 201 17 .55574 .179 .775 .865 低能力組 126 18、19、23 -1.15972 .070 -.024 .022

表 4-2-5 三種知識結構圖中節點與節點之間的聯結關係

標準參照結構圖 高能力組(st185) 中能力組(st201) 低能力組(st126)

節點 節點 節點 節點

1-4 1-4 1-23 1-6

1-6 1-6 2-13 1-20

1-8 2-22 2-24 2-18

2-12 2-24 3-7 3-23

2-22 3-6 4-5 4-10

3-6 3-7 4-9 4-14

3-7 4-9 5-17 5-19

5-10 5-11 6-7 5-23

5-23 5-23 6-17 6-12

8-9 8-9 8-9 7-23

9-15 8-15 8-15 7-24

10-20 10-11 10-11 8-15 11-17 10-20 10-20 8-19 11-23 12-14 11-12 9-12 12-14 12-24 12-14 9-14 13-22 13-21 13-21 10-21 13-24 13-24 14-24 11-18 14-20 14-20 15-22 13-19 15-17 15-17 16-19 15-21 16-19 16-19 17-23 16-20 18-19 17-23 18-19 16-24 18-21 18-19 18-21 17-22 21-24 18-21 20-22 18-19 鏈結總數:23 鏈結總數:23 鏈結總數:23 鏈結總數:23

精確鏈結數:15(.65) 精確鏈結數:7(.34) 精確鏈結數:3(.13) 缺失鏈結數:8(.35) 缺失鏈結數:16(.66) 缺失鏈結數:20(.87) 多餘鏈結數:8(.35) 多餘鏈結數:16(.66) 多餘鏈結數:20(.87)

由圖 4-2-1 至圖 4-2-4 及表 4-2-5 所示可知,依據節點與節點之間的 集合理論方法所計算出的 PFC 指數,顯然可見高能力組的學生比中能力 組、低能力組的學生,其知識結構更接比中能力組、低能力組學生具有較 多的精確鏈結關係、較少的缺失鏈結近標準參照的知識結構;因為從表 4-1-5 的百分比數據知,高能力組學生關係、和較少的多餘鏈結關係,其 中精確的鏈結關係表示和標準參照結構一致的程度,缺失的鏈結關係反應 出學生的學習未達精熟的程度,而多餘的鏈結關係則顯示出學生學習產生 錯誤的程度。這也是圖 4-2-2 比圖 4-2-4、圖 4-2-5 更接近標準參照結構 圖(圖 4-2-1)的理由所在。

解讀各組結構圖圖示,高能力組之實例是 17 核心概念,概念 17 為異 分母加減法題,減數分母為被減數分母的倍數,且其分母較小,只要通分 再做計算即可,不需退位或進位,故以此概念為核心概念是合理的。雖與 標準參照結構圖之核心概念 1 不同,但精確鏈結關係達.65,且概念 1 亦 有與概念 4 和概念 6 連接。

中能力組之實例以概念 17 為核心概念,低能力組之實例以概念 18、

19、23 為核心概念與參照結構圖之核心概念不同,且精確鏈結關係僅達.34 和.13,可見鏈結順序大都不同,低能力組更只有概念 1 概念 6、概念 5 概 念 23 概、念 18 概念 19 間的鏈結正確。

綜合上述,學生的學習情形有其個別差異,從其知識結構圖觀之,概 念鏈結亦有不同的情形。高能力組學生的知識結構圖最接近標準參照結構 圖;而相對地,低能力組學生的知識結構圖則與標準參照結構圖相距甚 遠;至於中能力組,則介於高能力組與低能力組之間。此結果與蔡佳燕

(2000)研究發現相同。

能力值愈低的學生,其知識結構圖的呈現愈偏離標準參照知識結構 圖,教師即可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圖,找出學生的學習缺陷所在,針對這

二、原始分數相同能力值不同之知識結構圖差異

原始分數相同的學生,其能力或知識結構是否相同,是值得探討的問 題。本研究試圖找出原始分數相同但能力值不同之受試者,然後比較其知 識結構圖有無差異。以最接近原始平均分數(17.8398)的原始分數 18 分為 實例,發現其知識結構圖共計十五種不同圖示,茲舉例如圖 4-2-5 至圖 4-2-19。

圖 4-2-5 原始分數 18 分實例一 圖 4-2-6 原始分數 18 分實例二

圖 4-2-7 原始分數 18 分實例三 圖 4-2-8 原始分數 18 分實例四

圖 4-2-9 原始分數 18 分實例五 圖 4-2-10 原始分數 18 分實例六

圖 4-2-11 原始分數 18 分實例七 圖 4-2-12 原始分數 18 分實例八

圖 4-2-13 原始分數 18 分實例九 圖 4-2-14 原始分數 18 分實例十

圖 4-2-15 原始分數 18 分實例十一 圖 4-2-16 原始分數 18 分實例十二

圖 4-2-17 原始分數 18 分實例十三 圖 4-2-18 原始分數 18 分實例十四

圖 4-2-19 原始分數 18 分實例十五

表 4-2-6 原始成績 18 分實例之能力值暨指數值

實例

編 號

核心概念 (概念號碼)

能力值

PFC GTD PRX

第一位 11 無 -0.4224 .095 .341 .424 第二位 18 12、24 -0.3026 .095 .401 .503 第三位 23 22 -0.1508 .122 .477 .602 第四位 25 16、17 -0.3133 .070 .368 .496 第五位 84 20、22 -0.0868 .122 .491 .640 第六位 85 16、17 -0.3481 .070 .363 .473 第七位 87 20 0.0667 .095 .560 .720 第八位 93 無 0.0160 .122 .540 .696 第九位 95 22 -0.0418 .095 .486 .666 第十位 113 14、22 -0.4397 .070 .323 .412 第十一位 114 21 -0.2790 .095 .390 .519 第十二位 116 16、17 -0.3383 .070 .365 .480 第十三位 153 24 -0.2829 .095 .411 .516 第十四位 170 24 -0.0151 .122 .524 .680 第十五位 172 17 -0.3559 .095 .374 .468

由圖 4-2-5 至圖 4-2-19 及表 4-2-8 得知,原始分數相同之受試者,

其知識結構亦有很大的差距,此說明了傳統評量以一個總分來標記學生是 無法確切描述學生學習狀況,是無法了解學生的在學習上所遭遇的困難,

更無法有效地幫學生解決困難、進行補救教學。而透過知識結構的分析我 們將可發現學生學習的困難點,進而針對問題個別指導,以期達到更佳的 教學成效。

相關文件